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文豪,从和女知青离婚开始 > 第82章 我买了一本书
    第2章我买了一本书</p>

    对于农村人来,冬天无疑是最舒坦的时候。</p>

    特别是元旦一过,进入寒冬腊月,挖河修水利的活干完,大部分人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p>

    明晃晃的太阳扔了一地,依旧挡不住冬日里的寒风。冷,是真冷,风刮得人的脸生疼。村口的歪脖树上,几根光秃秃的树枝向半空伸展着,有气无力的在风中摇晃。</p>

    闲着无聊的村里人,裹着衣,跺着脚,聚集在村头或者大队部,围着一堆柴火聊天。</p>

    现在对程家庄大队来,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程旭远要上的燕京大学。</p>

    已经剩下没几颗牙的程家五老太爷,拄着一根拐杖坐在火堆旁,一边用拐杖拨弄着柴火,一边道:“前几年,我从我大哥的坟地上过,就看到一条青蛇盘在坟头上。”</p>

    “当时我就觉得,我大哥那一支人,要出人才。”</p>

    “这本来呢,我以为是家栋,毕竟他在外面上班,是公家人,却没想到,竟然是家兴的老大。”</p>

    “燕京大学啊,这要是搁在旧日里,那可是中举咧!”对于已经七十多岁的五老太爷而言,他话已经没什么可顾忌的了。</p>

    更何况围在这儿的,基本上都是他的晚辈。</p>

    一个五十多岁,戴着软盖儿帽子的干瘦汉子道:“我本来以为,家兴家的老大能去燕京上班,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p>

    “却没想到,他还能够考上燕京大学。”</p>

    “啧啧,这孩子平时看上去也不灵,咋就有这么好的运气呢!”</p>

    五老太爷一瞪眼道:“春磊,是你自己眼光不咋地,没那个眼力劲儿就少在这儿给我胡八道满嘴放炮!”</p>

    “家兴家的大元聪明着呢!”</p>

    “时候,我就觉得这孩子不一般!”</p>

    村头有人恭维道:“五老太爷您看人可真准。”</p>

    也就在这时,有人指着村前的土路道:“快看,那前面骑车的是不是家兴二哥”</p>

    “还真是家兴,他后面那个是谁穿的挺不错,不会是谁家的新女婿吧”</p>

    这话惹得一阵笑声,不过更多人却是朝着那土路的方向看去。</p>

    在这整个村都没有一台电视的村里,冬天最大的娱乐,就是听广播。</p>

    东家媳妇骂了只鸡,西家摔了个盆,都会惊动隔壁一村子的人。要是谁家的新女婿上门,那一准能勾来整个村的人来看热闹。</p>

    “穿的还挺板正,像个公家人。”一个里拿着麦秸亭子的中年妇女,一边熟练的编着草辫,一边大声的道。</p>

    她这话,惹得“闲话中心”的议论更加的热切。</p>

    对于农村人而言,能找个公家人当女婿,那可不得了。</p>

    “你们,这是上谁家门的,是不是兴业家的大秀”</p>

    “咱们村,就属兴业家的大秀长得俊。”</p>

    就在众人议论的时候,两辆自行车已经接近了村口,终于有人道:“那不是家兴家的大远吗”</p>

    “哎呀,这一身一穿,我差点认不出来了!”</p>

    听到这话,本来就已经议论纷纷的众人,一个个都站起来往前凑。</p>

    程旭远回来了!</p>

    那个沾了媳妇家的光,去燕京工作的程旭远回来了。</p>

    那个此前在他们眼中,异想天开要考大学的程旭远回来了。</p>

    那个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还以全县最高分,考上燕京大学的程旭远回来了!</p>

    一道道目光,都紧紧的盯着骑在自行车上的程旭远,更有人忍不住评论道:“程旭远好像比以往高了。”</p>

    “也白净了!”</p>

    “啧啧,这才离开一个月,简直像变了一个人!”</p>

    程旭远也看到了村口的人,面对一张张在记忆中的面孔,他无比的坦然。</p>

    而骑在他前面的程家兴,则压低声音道:“到了村里,该打招呼的打招呼,特别是五老太爷。”</p>

    “我知道,您就放心吧。”程旭远话间,车子就已经在村口停了下来。</p>

    “大远回来了!”</p>

    “大远,你这样子,真像一个公家人,我差点都没有认出伱!”</p>

    “大远哪,你可比前些时候精神多了。”</p>

    </p>

    听着这些招呼,程旭远将自行车支好,一边打招呼一边掏烟道:“叔,我回来了。”</p>

    “三婶子,我可是一眼就认出您来了。”</p>

    “五老太爷,您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来,抽根烟。”</p>

    随着程旭远让烟,那些本来都在抽自己卷的烟棒的村里人,一个个都双接过烟。</p>

    更有人道:“哎呀,这烟没见过,看着不比大前门差。”</p>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京里的烟,好着呢。”</p>

    “大远,在京里咋样啊”</p>

    对于这些问题,程旭远都是挑着回答。而程家兴则站在一侧,一扶着自行车,一边笑眯眯的看着儿子。</p>

    虽然他们程家在村里兄弟多,更有公家人在外面,在村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p>

    但是这些和自己的儿子有出息相比,又算得了什么。</p>

    站在村口,看着被围观的儿子,内心里就冲出一股做父亲的豪气,他觉得心中无比的舒坦。</p>

    五分钟过去了,程旭远中的一盒翡翠烟都已经散完了,他还在村口待着。</p>

    </p>

    从四周涌向村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本来正在家里忙自己的事情,听程旭远回来了,都跑来凑热闹。</p>

    甚至知青点的几个年轻知青也跑了过来。他们不像村民那样围着程旭远话,只是站在远处看着,所有人都沉溺于一种前途未卜的焦虑之中。</p>

    如果之前,他们嫉妒程旭远竟然跟着沈瑜墨回了燕京的话。</p>

    那么现在,他们羡慕的,则是程旭远的高考分数。</p>

    全县第一,燕京大学啊!</p>

    “哎呀,你们都围着干啥,大远这孩子坐了一路车过来,还不知道多累呢,赶紧让他先回家休息一下再嘛!”一个披着大袄,戴着灰色软檐帽子的老者,大踏步的走了过来。</p>

    他走路生风,话更是响亮。</p>

    这就是程旭远的二爷爷,大名程福来,是程家庄大队的当家人。</p>

    他的到来顿时让那些围着程旭远的人让开了一条路。</p>

    对于这位坚持让原主跟着沈瑜墨去燕京的二爷爷,程旭远心里还是感激的。</p>

    要不然,他重生这段时间,可就要修理地球了。</p>

    “二爷爷,您老好啊!”话间,程旭远立马从自行车的提包里,又掏出一盒翡翠烟,快速的撕开递上了一根。</p>

    程福来将烟点上,仔细的朝着程旭远打量了两眼道:“唔,不错不错。”</p>

    “大远哪,你是越来越有城里人的模样了。”</p>

    “哎呀,你不知道啊,你给咱们村可是争大光了。”</p>

    “这一次我去县里开会,不少人都给我打听你咧。”</p>

    “家兴啊,孩子赶了这么远的路,先回去休息吧,回头我再去你家。”</p>

    程家兴赶忙道:“二叔,晌午到家里呗,也商量一下摆酒的事情。”</p>

    程福来道:“晚上吧,我把你三叔他们也叫上。”</p>

    有了程福来坐镇,那些围着程旭远的村里人终于散开了,程旭远父子在一道道羡慕的目光中,朝着村里走去。</p>

    还没有走几步,原主的母亲王桂兰就急匆匆的走了过来。</p>

    她看到程旭远,激动的都有点颤。</p>

    “桂兰婶,快来看看你们家老大瘦了没”</p>

    “桂兰婶,看你儿子多精神!”</p>

    </p>

    面对这个在原主记忆中,无比清晰的身影,一股无声的感情,从他心头涌起。</p>

    虽然他穿越而来,但是原主的记忆,还是和他融合在了一起。</p>

    一些原主的感情,都在记忆中。</p>

    “妈,我回来了。”</p>

    王桂兰激动的道:“回来就好,咱先回屋。”</p>

    话间,就要推过程旭远中的自行车。</p>

    “妈,我来吧,车子挺轻巧的。”程旭远一边握紧车把,一边往家的方向走。</p>

    程家兴跟在后面,也不话,但是他的神色中,却是充满了骄傲。</p>

    随着一家三口人往家里走,村口的议论声更多了几分。</p>

    “大远成了城里人,我觉得他长大多了。”</p>

    “人家不只是城里人,还是大学生呢!”</p>

    “大学生当然不一样”</p>

    几个站在村口看的知青,在目送程旭远一家拐进了胡同,也扭头朝着知青点的方向走去。</p>

    虽然他们是程家庄大队的知青,但是他们并不能完全融入村里的生活。</p>

    “哎,我要是能像程旭远一样考上大学该多好啊!”一个干瘦的年轻人,声音中带着羡慕的道。</p>

    他多想那个受到万众瞩目的人是他,但是这无疑只能想一想。</p>

    “你想得美,那可是燕京大学啊!”一个个头不低,但是干瘦的年轻人道:“我不求像程旭远一样上燕大,是个中专就行。”</p>

    另外一个则道:“你们也别羡慕了,听过段时间还要考,咱们好好复习,下一次考上的话,程旭远的风光,到时候咱们也有。”</p>

    听到这话,几个刚刚还在谈论的知青,突然沉默了下来。</p>

    好一会儿才有人道:“这一段不用下地,我一直在复习,可是数学咱们都学不会啊。”</p>

    “听下一次高考,分数会更高啊!”</p>

    这话让本来就已经沉默的众人,更加的安静。</p>

    他们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语文和历史还好,死记硬背就行。</p>

    可是数学,那是看着文字都知道,但是却怎么都解不出来。</p>

    这等的情况,让他们觉得万分沮丧。</p>

    知青点是一排半旧的简陋房子,最多的时候,这里住着三十多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但是现在,只剩下了二十多个人。</p>

    他们最大的已经差不多二十七八,的还不到二十岁。</p>

    就在几个人回到知青点的时候,就见一辆自行车快速的骑过来,一脸兴奋的陈江大声的嚷道:“猜猜我买到什么了”</p>

    “最新的燕京文艺!”</p>

    “我看完了,就让你们看!”</p>

    呜呜,感谢各位大佬的支持,先发两章,加更在下午,俺码字太慢,大佬们原谅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