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州岛的铁矿开采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怎么运输。</p>

    这个时节并不利出海。</p>

    海上天气莫测,便是天天出海的老船夫都无法预知海上的天气。</p>

    有时候看着万里无云,人出海了,结果晴空一个霹雳,一个急浪涌上来,船就不知飘到哪里去了。</p>

    在谢瑶华重重打击海盗之前,渔民们出海,遇到极端天气时,不是迷失方向在船上活活饿死,就是被莲华岛的海盗掳去被迫当了土匪。</p>

    莲华岛驻了官兵后,便在上头弄了个灯塔,那灯塔一到天黑就亮灯,茫茫大海中,无论多远,渔民无论多晚,一抬头便能看到那一丝灯,无论被飘去哪个方向,只要还有力气,就怎么着都能把船划回来。</p>

    渔民们出海安全了,出海的渔民便更多了,近的海域鱼就不够打了。</p>

    为了方便渔民们到更远的海域捕渔,荷花岛的官兵便也在岛上建了个灯塔,瀛州岛那边也搞了个灯塔,有了这三个灯塔,渔民们出海就更安全了。</p>

    东海这一大片海域水产十分丰富,只要有有脚有胆子敢出海,那肯定就不会饿着家里人。</p>

    再加上莲花岛上的火水开发与盐山开发也需要工人,东海附近城镇的人,便是不敢在海上飘着,也能去这两个矿上做辛苦工。</p>

    原本东海附近的百姓日子慢慢变好,总算是渡过了天灾后的艰难岁月,国库也终于不用再往那边拨款了,东海也慢慢开始往朝廷交税银,且头一回交的就是过去五年的总和。</p>

    谁知北境与南境接连出事,国库都空了,东海、南海两片海域去年像是被恶鬼施了法似的,接连卷起台风,台风吞没了不少渔船,连水师营最大最重的那两艘船也被撞坏了。</p>

    能出远洋的船,大兴总共也就七艘,一场台风就撞坏了两艘,剩下的五艘也有些老旧了,水师营那边早就写了奏折过来申请维修,谢瑶华也早就作出了准许的指示。</p>

    但当年造船的工匠早就死了,剩下的年轻一辈的又只是懂些皮毛,所以水师们现在每日便是用着这五艘破船出海巡逻。</p>

    运气好,暂时还没遇到大台风,但谁都知道,若是遇到大风大浪,这五艘船不定要被撞成什么样子。</p>

    如此情况下,怎么将瀛州岛的铁矿运回来,便成了大难题。</p>

    这段时间,谢瑶华与容铮在朝堂上每日必提修旧船与造新船的问题,但朝堂上讨论不出什么好的方案,工部那边的人个个都试试,却是连一艘木船都不会造。</p>

    谢瑶华很失望,容铮也是满脸愠色:“连一艘木船都造不出来,孤与皇后要你们何用?”</p>

    大家不敢出声,个个低垂着头。</p>

    谢瑶华目光从众朝臣身上掠过,往后飘去,最后停在殿上最角落的地方。</p>

    余光扫到容铮也在跟她看同一个地方,她翘唇,沉声开口:“方瑜,杜妹,梁雁冰,你们是否有什么好的建议?”</p>

    帝后坐得高,虽声音不大,声音也是传到了最后排。</p>

    </p>

    方瑜几人立即出列:“回娘娘,属下有个提议!”</p>

    谢瑶华正要将人叫到前边来,工部老大第一个不乐意了,他的部下立即嘟囔:“连我们这些正儿八经考进来的人都讨论不出好的方案,这些后宅女子能有什么用?娘娘自己来上朝便行了,非要抬举这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到堂上占位置!”</p>

    这人是工部的一个四品官,姓王,容铮曾让工部的人各造一艘木船,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能弄起来一些,只有这位四品官,吭哧吭哧两三天,连几块木板都不会钉。</p>

    王大人忐忑了一阵,后面知道其他人也造不出来时,他就放心了,反正都造不出来,无非是谁多钉了几块板子,谁钉少了几块板子的区别而已。</p>

    他也向来瞧不上女子,当初容铮御驾亲征,谢瑶华临朝听政时,就数他跳得最欢,但他也聪明,知道大局已定,便不曾再蹦跶过了,现在又再一次跳出来了。</p>

    谢瑶华看过去:“王大人是嫌这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占位置,还是怕她们抢了你的饭碗?”</p>

    “娘娘,您做什么都是对的,微臣本不该多嘴——”</p>

    “知道自己多嘴,明日上朝之前,记得拿针先把嘴给缝起来。”谢瑶华朝方瑜她们招,“方瑜,你们上前回话。”</p>

    方瑜走到了殿前。</p>

    这是她们在这朝堂上之上,第一次站到这么靠前的位置。</p>

    身后是虎视眈眈的审视目光,面前是寄予厚望的皇后娘娘。</p>

    方瑜等人热血滂湃,几人连忙上前行了礼。</p>

    方瑜道:“官家,娘娘,属下们以为,既然工部的大人们造不出船,那可以试试从民间找人,东海与南海靠海吃海,大船能不能修不一定,但船一定可以造。”</p>

    还是那位王大人跳出来:“荒谬!若是他们能造大船,他们为什么不造大船而是造船?是他们不喜欢大船吗?分明就是造不出来!”</p>

    “因为造船需要大量的银钱,一个普通渔民最大的能力就是造一条渔船,渔船就是渔民一家的命。他们是造不起大船,不是不想造!”</p>

    “你怎么知道他们能造?万一他们也造不出来——”</p>

    “王大人又怎么知道他们不能造?”</p>

    方瑜顶回去,“大兴朝国土那么大,那么多的人,有人想要进入朝廷为官,就有人不喜欢朝堂争斗甘于平淡生活,王大人能保证工部里的都是大兴全部的能工巧匠吗?连一艘船都造不出来,不觉得辱没了能工巧匠这四个字吗?”</p>

    “你!”王大人气得抖,“唯人与女子难养也!”</p>

    “王大人造不出船,讲理又讲不过在下,就只能拿在下的女子身份来攻击,可真有男子气概。”</p>

    方瑜阴阳了王大人一句,也适可而止,朝谢瑶华:“娘娘,官家,属下不才,只能想出张贴黄榜征集能工巧匠,属下也愿领旨,于民间找寻技艺高超之人。便是一时造不出大船,这么多能人集合在一起,也是能造出些能造福百姓的东西。”</p>

    谢瑶华与容铮对视一眼,谢瑶华一锤定音:“那就依方女官所,张贴黄榜,同时由方瑜、杜妹及梁雁冰,分赴东海、南海及西海,寻找能工巧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