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赵煦体弱不堪,23岁便早早离世。而后接的便是赵煦的弟弟宋徽宗赵佶。”</p>
“赵佶可以是历史上文艺范最强的皇帝,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无一不精。”</p>
“他的书法之道更是一绝,独成一家的瘦金体名扬天下。华夏最着名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五个字便是他所书。”</p>
“甚至他下令烧制天青色汝窑瓷器的圣旨都是一句诗: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p>
“所以,这就是一个被皇位耽误了的艺术家。这也是整个大宋重文抑武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代表。”</p>
“书法绘画都被他纳入了科举,对治国不感兴趣就算了,就连一点识人之明都没有,任用高俅,蔡京等奸臣把持朝政。”</p>
“如此之朝,可谓是无可救药,农民起义自然是少不了,方腊起义后,逼的大宋全力镇压,结果国本动摇。”</p>
大宋时空节点。</p>
开封府垂拱殿。</p>
赵匡胤已经没有力气再去和这些后世子孙计较了。</p>
如果能摆烂,他直接就开摆了。</p>
老子再怎么努力,打下再大的江山,还不是被一群败家子祸害完了。</p>
看看吧,文采风流,被皇帝耽误了的艺术家。</p>
赵匡胤扭头不愿再看了。</p>
此时他开始思索改变重文抑武的国策后,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各种局面。</p>
原本他只是压制武将,重视文臣。可从没想过后来者会越走越黑,将大宋发展成这样的一个畸形的怪物。</p>
如今幸好有天幕出现,自己还能有会调整。</p>
文武如同扁担一肩挑,任何一边重了都挑不起来。既要防备武人造反,又要担心文臣乱国。</p>
如何给后世留下一个好的制度呢?这其中的平衡不是很好拿捏,赵匡胤此时感觉到了压力山大。</p>
天幕中还在着艺术家的骚操作。</p>
“赵佶是一点本事没有,还好大喜功,如此实力还妄想夺回燕云十六州。他让人去金国签订了自取灭亡的海上之盟。”</p>
“联金灭辽后,金国一眼便看出了北宋的虚弱,直接南下,大宋接连溃败,赵佶直接吓晕了。”</p>
“醒来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退位,把皇位传给儿子,他儿子宋钦宗赵桓成了他的背锅侠。”</p>
“要赵桓背锅其实也不一定,赵桓自己也是个傻。金军围困东京城,他撤去城防,让大仙郭京做法召唤神仙。”</p>
“正常人能有这种脑回路?结果不用多言,赵佶赵桓父子一同坐等出国留学。”</p>
“等金军攻破京师后,当时在东京城的超三千宗室,包括徽钦二帝全被金人掳走。北宋至此灭亡。”</p>
“此时,还不叫完颜构的赵构因为人在磁州,逃过一劫,他直接祭起太宗的驴车一路跑到了应天登基继位。”</p>
“继位后又是连续三次屁滚尿流的逃亡,转辗反侧最终回到临安。南宋王朝至此拉开序幕。”</p>
大宋时空节点。</p>
临安城大庆殿</p>
此时天幕播放到北宋灭亡的部分。</p>
再次回归中枢的赵鼎感觉面上无颜。群臣无不低头掩面。</p>
当今天子的耻辱被天幕毫不遮蔽的宣之天下。</p>
所有百姓都能清清楚楚的知道他赵构就是个胆如鼠的君王。</p>
此刻大宋的颜面荡然无存。</p>
赵构已无心再看,对于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他同样无心理会。</p>
</p>
听着天幕中耻笑他的声音,他也没有感到愤怒。</p>
麻木的大脑被恐惧感覆盖,他的意识里只有金人那如魔神一般的身影。</p>
这些人哪里知道他曾经经历了什么?没有人会理解他在这四次逃跑都承受了多大的压力。</p>
我只是想活下来,我有什么错?你们为什么就非要逼我?</p>
你们要打随意去打,我不干了还不行吗?</p>
在这样的自我恐惧,自我暗示之下,赵构此时已经萌生了退位的想法。</p>
“赵相公,我赵构怕是再无一丝清白。这大宋天下我亦无脸面对。”</p>
“今日,我便退位,让赵眘继我大宋,抗击金国。望相公及众臣尽心辅佐。”</p>
赵构完仿佛全身都松懈了下来,如同释下万般重负。转身便离开了大庆殿。</p>
赵鼎呆了,而群臣也同样惊呆了。</p>
他们以为赵构是因为天幕揭丑,羞愧难当才了退位这种气话。</p>
望着赵构离去的背影,才觉得这赵官家是真不干了。</p>
随后纷纷看向赵鼎。</p>
赵鼎作为宰相,此时便是众人的主心骨。</p>
“既然官家心意已决,我等便尽心辅佐新皇。大宋终究是赵家之大宋。”</p>
赵鼎完便喊上参知政事陈与义等几人一同追着赵构而去。</p>
在场之人也都清楚赵鼎的意思。</p>
如今天下皆知赵构的名声,整个朝廷都跟着被抹黑。</p>
如今他要退位,顺水推舟以安天下民心。至于皇位,赵眘乃太祖一脉,大宋回归正统也是天意。</p>
视频结束后,温陌正想翻开评论区看一看时。发现屏幕角落里有个消息盒子在闪动。</p>
好奇的点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两条消息。</p>
奇怪了,自己很少在短视频上发言,怎么会有消息?或许是系统消息吧。</p>
点开一条看下。</p>
“嗯。。。是一连串的历史问题。大秦为什么会亡国?如果不打百越,将兵力收回,可不可以镇压农民起义?嬴政是怎么驾崩的?”</p>
这莫非是个老秦粉?</p>
温陌看了下问题后,突然就来了兴致。反正闲来无事,就回下信息吧。</p>
“大秦亡国的原因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得清。史学界也有各种法,要认真探讨写个数万字的论文都探讨不清。”</p>
“有制度问题,有暴政问题。古代哪有完美的制度?至于暴政,商鞅变法后就是这种制度,为何到秦统一后就变成暴政了?”</p>
“其实这些问题都只是衍生问题,按我自己的理解,应该是回归到封建时代的历史循环上,土地和人口才是本质问题。”</p>
“秦朝吞并六国速度太快了,这就衍生了土地固化和人口暴增的问题。据复旦大学葛教授华夏人口发展史一书所,秦统一时期的人口约有600-2500万之间。”</p>
“简单来就是人口增多,而耕种的土地不够分配,土地集中在了权贵之。不把这些土地释放出来,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养活不了这些人,统治的危就来了。”</p>
“或许嬴政当时建大工程,修陵墓,修驰道等等都是想消耗人口也未可知。”</p>
“而征百越和伐匈奴可能也是在寻找新的耕地,以减轻中原的人口压力。”</p>
“你的第二个问题同样可以归纳到一起,那就是人口养不活,流民就多,流民一多治安就不好,治安不好暴乱就增加。”</p>
“第三个问题我也不上来,历史上有两种法,第一种被赵高胡亥所杀,第二种是病发而亡。具体是如何,也都没有证据。”</p>
回复完发送后,温陌点开了第二条消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