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 > 第76章 十亿人口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使命2
    “此时的英吉利迫切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他们的市场需求太大了,生产效率制约了他们赚钱的速度。这就迫使人们绞尽脑汁来提高生产效率。”</p>

    “纺织业就是典型的例子,那时候的纺织只能用一个纺锤,这种效率举全国之力也填不上市场的需求。”</p>

    “这时,就有人改良了纺织,可以使用多个纺锤,纺很多根线。这种改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p>

    “随着这种纺织的出现,生产单位便由家庭作坊改变为工厂。每个人只需要做最简单的工作,生产的大部分活被器所代替。这便是流水线工作。”</p>

    “此后,所有行业纷纷效仿,发明器,建立工厂。连锁反应把技术革新和生产工厂化推向了高潮。”</p>

    大宋时空节点。</p>

    开封府垂拱殿。</p>

    赵匡胤收起了笑容,工业革命四个字让他提起了一百分的精神。</p>

    工业革命竟然有三次,而且后世已经在寻找第四次的路径了。</p>

    嗯。。。海洋霸权。</p>

    赵匡胤看到英吉利夺得了海洋霸主后的疯狂掠夺让他内心起了无限的贪念。</p>

    天幕刚刚过,大宋此时的造船技术世界第一。</p>

    如果大宋是带着军队出海呢?也像后世英吉利一样掠夺世界,那带回大宋的将会是一场多大的富贵?</p>

    想想都让人流口水,这个时候还考虑仁义道德?有毛病吧?</p>

    仁义道德是对内,不是对外。</p>

    赵匡胤武夫出身,可没有如此迂腐的儒家观念。</p>

    此时,天幕给他的震撼还不止于此。</p>

    圈地运动直接就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啊。</p>

    之前赵匡胤心里就有想法,是否可以将农民引向工商业,为此他还向天幕发信息问了如何平衡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p>

    只是天幕似乎没有单独回话,而是直接通过视频给了他答案。</p>

    压下心中的激动后,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有足够多的工场来容纳失去土地的农民。</p>

    而足够多的工场生产出来的商品又要有足够多的销路。</p>

    销路的问题就回到了海洋霸权这里。</p>

    这就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p>

    海洋霸权为大宋的商品开路,用商品将大宋所需要的财富带回来。</p>

    国内拿到海外回来的财富再继续扩大生产,招更多的工人。</p>

    那土地兼并的历史循环就破解了。</p>

    或许到了那个时候,地主都不愿意再囤积土地了,因为土地里种出的财富远远不及出海卖商品的财富来的多,来的快。</p>

    土地价格自己便会降下来,那时候朝廷可以借钱给农民买地,那些没有成为工人的农民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p>

    如此,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应的也提高了。</p>

    此时无数的新想法在赵匡胤的脑子里出现。而另一边的赵普等人同样是沉浸在自己的设想中。</p>

    </p>

    一场巨大的变革风暴开始在大宋的东京城里凝聚成型。</p>

    大明时空节点。</p>

    应天府故宫。</p>

    朱元璋父子此刻完全没有心思再考虑大明未来的奇葩事了。</p>

    因为大明的变革似乎就在眼前了。</p>

    朱元璋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禁海令是一个多么狗屎的政策。</p>

    还好在天幕的影响下,他已经废除了禁海令。</p>

    此刻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期条件便让他们的脑子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p>

    若是没有天幕之前的熏陶和影响,他们也无法这么快就能清晰的捕捉到这条变革的主线。</p>

    “标儿,此去沿海,势在必行,爹爹再加派一些军队随行,谁敢破坏开海禁,就诛谁的九族。”</p>

    朱元璋面色潮红,此时大明的国策调整以后,谁再和他提北元,他会砍了谁。</p>

    等咱弄好了海权,国家富裕起来,窝在北方草原的游牧还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p>

    还好老朱脸皮厚,一本正经的弄得之前颁布禁海令的人好像不是他似的。</p>

    朱标也是激动的应允了老爹。</p>

    面对如此大的变革时期,做好了就是远超秦皇汉武的帝王,他此刻是更加的珍惜自己的性命。</p>

    对于朱元璋加派军队之事举双赞成。</p>

    朱元璋此时暗想,等到时候海运做起来之后,南方的地主阶级不跟上国家大势,还再把眼睛盯在一亩三分地上时,便会被大时代无情淘汰。</p>

    都完全不需要担心他们的势力膨胀。</p>

    随后,他招让一干文臣过来商讨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p>

    要发展工商业,释放匠户的活力已经是势在必行。</p>

    如今大明的海上力量并不是很强大,造船这一块就需要重新投入无数的工匠,还有天幕中的纺纱,织布等等,都需要工匠来制作发明。</p>

    而且到后期,等到工商业走上正轨就更加需要大量的工匠在实践中改良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p>

    如此大的变革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此次的改革该怎样分清先后顺序,轻重缓急,都要有明确的指导。</p>

    所以更要集合整个朝廷之力来推动这场变革。</p>

    幸好此时的大明朱元璋威望很高,而且有天幕背书,基本上改革的行与不行不需要讨论。</p>

    只要讨论各个部门的改革细节。而一众朝臣们也是被天幕呈现的未来所震撼,无一不想投身到这大时代中,进而千古留名。</p>

    天幕继续播放。</p>

    “然而,这些工厂大部分都是水利驱动,这种使用自然能源的工厂还是制约了生产效率。因此,这些工厂迫切的需要一种动力器。为生产器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p>

    “直到瓦特的出现才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瓦特通过研究数学,物理和化学,仔细计算后更新了蒸汽的动力原理。经过十年的努力,改良了蒸汽,使得效率提高了近00倍。”</p>

    “蒸汽的改良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汽车,火车,蒸汽轮船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了重工业。”</p>

    “所以,后来人们把瓦特蒸汽的出现作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可以称之为工匠时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