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最强落榜生便是在此时出海南洋,在西方列强纷纷开启殖民的时代,他于南洋建立起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兰芳共和国。他便是本期视频的主人公罗芳伯。”</p>
“罗芳伯34岁时已经经历了次科举失败,心灰意冷之下,他从虎门踏上了下南洋的商船。”</p>
“他在游金山赋中曾写道: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谁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却在南洋之地,列强横行之时建立起了汉人第一个殖民国家。”</p>
大唐时空节点。</p>
长安大明宫。</p>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啊。既然是冠以丝绸之路,想必其中利润可想而知。”</p>
杜如晦有些兴奋的道。</p>
早在之前,李世民和众人有过商量,等突厥退兵后便着重发展内政。</p>
而天幕给出了财路,他们自然也有过计划。大唐目前百废待兴,暂时还没有将重心投入到海贸,但前期的准备却也一刻未停。</p>
市舶司如今在紧锣密鼓的搜罗民间的造船资料和出海人才。刚经历过战乱,官方也有很多资料不齐全。</p>
“哦,是后世大清的落榜生啊。不知道这个落榜生又干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p>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道。没等他问出口,天幕便出现了答案。</p>
“什么?竟然在海外建国了。”</p>
李世民一脸懵逼的看着天幕。</p>
其余人也都惊讶不已。要知道他们都是开国功臣,自然知道建立一个国家的难度。</p>
更何况他是在海外建立的国家。</p>
“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何意?”</p>
众人满是疑问的互相问询。没人知道共和的意思。</p>
但罗芳伯这个名字却已经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p>
“七次科举失败,我们的科举制度到最后都仍然会错过好多人才啊。”</p>
李世民自言自语的道。</p>
众人也都不太好接话,科举制度,自前朝实行以来还没有真正的算得上是全民科举。</p>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天幕过,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始的,到自己这里才多少年,肯定还是有很多地方要改的。</p>
比如需要五品以上官员的举荐,这就是给了世家大族垄断科举的会。真正的寒门,乃至平民百姓哪里能有会高中?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p>
李世民是打算取消这一条的,要真正做到所有人都能有科举的会。</p>
“科举应该不拘泥于独取士子。军事,工匠,数术等等都要开科。最基础的教育也要普及下去。你们认为呢?”</p>
李世民转头问向众臣。</p>
“陛下,科举当有此意。”</p>
长孙无忌先开口回应。如今在天幕的宣传之下,天下谁不知道后世强大靠的不是读四书五经的儒生。</p>
“就像上个视频的三峡枢纽,儒生能建造如此伟大工程?靠的是工程师,是科学家。”</p>
“虽然我大唐目前没有此等大才,但可以从头开始培养。有天幕,我们迟早会培养出此等人才。”</p>
众人纷纷点头认同。</p>
“辅的没错,那谢长达身为女子都知教育的重要性,我大唐岂能视而不见?”</p>
“如今百废待兴,而国朝人口数量不大,正是此等新法实施的好时。若拖下去,势必积重难返。”</p>
房玄龄同意科举连同教育一起改革。</p>
“对的,陛下,此时下定决心,短期阵痛,我们承担得起。”</p>
杜如晦站出来拱道。</p>
李世民见几位众臣都认定此事可行,当下便拍板教育和科举一起改革。让房玄龄等人牵头整理出一个具体的方案。</p>
</p>
天幕继续播放。</p>
“此时盛产黄金的婆罗洲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无数汉人汇集于此,罗芳伯下船后便来到了婆罗洲的坤甸。”</p>
“罗芳伯是读书人,吃不消淘金的工作强度,便在当地汉人学校开始了教书生涯。罗芳伯为人仗义,又乐于助人,而且学识渊博,很快他的名声便在汉人之中传开。”</p>
“此时的婆罗洲,汉人已经发展出了市镇,但由于没有强力的领导,以至于成了一盘散沙的状况,而其中也少不了内斗的情况。”</p>
“从采矿业,到农业,到商业,各个汉人团体谁也不服谁,常常为了一点利益而争个你死我活。”</p>
“而当地的土着之间为了金矿的所有权,同样有斗争,规模的战争时常发生,而且经常波及到汉人。”</p>
“外有欺压,内又不团结,这让所有前来淘金的汉人都感觉生存艰难。此时罗芳伯的出现便成了一盏明灯。”</p>
大宋时空节点。</p>
开封府垂拱殿。</p>
赵匡胤正摆弄着地图,和赵普等人讨论着沿海各个港口的优劣。</p>
此时市舶司早已经把大宋民间海贸的情况做了汇总呈报上来。</p>
赵匡胤和朝臣们商讨着开发建设哪些港口。</p>
而出海的船队也已经整合得差不多了,就等着赵匡胤的一声令下。</p>
“官家,这大清的落榜生竟然是在海外建国了。”</p>
忙于看地图的赵大听到建国二字,反应过来,猛地看向天幕。</p>
“什么?海外建国。”</p>
赵匡胤冷静了一下,脑子里一瞬间想了很多,片刻后道:</p>
“海外土地众多,如今大宋的船队出海不再是只想着贸易了,关键地点都要谋求港口立足,充当补给站。”</p>
“这路途遥远,难免要提防当地土着,而且没有稳定的基础,等大部队一走,生存条件将会极其恶劣。”</p>
顿了一顿。他看向赵普等人,认真的道:</p>
“大宋藩王随军出海,于每个驻足的补给点抢下土地,建立大宋的附属国,此法可行?”</p>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官家的意思是要将车神弄到海外去?</p>
他们想的没错,赵匡胤自打知道高粱河车神就是他的好兄弟之后,想了很多处理方法,也没有一个完美。</p>
如今海外建国给了他一个完美无缺的理由。</p>
大宋需要海外据点,别人不放心,还得是赵家人。再车神在那里称王称霸也祸害不到中原。</p>
只要大宋舰队有立足之处,每年能给中原送回大量财富物资便可以。</p>
最终身为宰相的赵普艰难的接下了这个任务,负责去和车神谈一谈人生和理想。</p>
“官家,金矿,那里有金矿。”</p>
曹彬大嗓门一喊,众人无不激动的难以自持。</p>
盛产黄金的婆罗洲几个字让赵大双眼放光。</p>
“几百年后还是几个土着部落,现在不定都没人占领。我们过去可能就像是回自己家。”</p>
曹彬哈哈大笑。</p>
赵匡胤随后又冷静了下来。</p>
“天幕又没标出明确位置,这么大的地方哪会容易找到金矿?”</p>
“不过,知道了此地有金矿,日后等先头人员去了以后慢慢再寻找,估计也不算难事。”</p>
众人听赵匡胤如此,不免冷静了下来。如此来怕是会大海捞针?</p>
一时间气氛就冷下来了。</p>
赵匡胤心里却是有办法的,他可以用短信问天幕啊。不过上回发给天幕的信息至今都没回,他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