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 > 第377章 一切为了种地
    评论区看完后,温陌便关闭了。他还有很多事要忙。</p>

    各个时空节点的天幕同时关闭后,所有人都开启了忙碌时刻。</p>

    大变革时期不止上层在变化,民间同样如此,无数的遇让所有努力的人都能找到改变命运的会。</p>

    温陌再次拿出时已经过了好多天了。</p>

    打开短视频后,历史时空节点的天幕同时点亮。</p>

    “一切为了种地。”</p>

    “为什么华夏农业才是真的狠?”</p>

    “回答这个问题,你不得不面对另一个目前全人类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终极目标是什么?”</p>

    “gdp第一?科技引领?维护世界和平?重塑世界秩序?这些怎么看都是中点,而不是终点。”</p>

    “答案就在我们每个华夏人的基因里。不信,你站在阳台上环顾你家四周。想想将来功成名就,高枕无忧后,你还想干什么?”</p>

    “别骗自己,你想的其实是这一垄菜地,一片稻田。”</p>

    “所以不得不承认,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就是华夏人均耕地有上几亩。”</p>

    “从最早的黄河流域氏族部落,到夏商周,秦皇汉武等几千年下来,中原王朝图扩张的核心动力就是满足种地。”</p>

    “几千年的农耕帝国,让华夏人对于种地的热爱是天生的,根深蒂固。”</p>

    “即使是在钢筋混凝土逼仄的城市空间中,也挡不住很多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见缝插针的找地方种地。”</p>

    “阳台,窗台,楼顶,区绿地,犄角旮旯,方寸之间,任何一块闲置的土地。只要没人制止,那么它的归宿一定就是菜地。”</p>

    大明时空节点。</p>

    应天府故宫。</p>

    南洋的公投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朱棣最近都是马不停蹄的带着军队维持着公投的秩序,所以一切都按着朝廷的意志在走。</p>

    而中南半岛这边也有沐王府的军队主持正义,心向大明的人数还是占了绝大多数。</p>

    毕竟如今宗主国的变化都看在眼里,而藩属国的统治者也知道形势不由人。</p>

    之前有扰乱公投秩序的例子在前面,还不如去宗主国首都当个富贵王爷。</p>

    朱标同样在忙着安置各路前来递交国书的藩属国王族。</p>

    而且迁都之事刚好碰在一起,那长安的房地产项目第一批住户的名额就有了。</p>

    毕竟藩王们的财富不容觑,新都长安的楼盘价格对于他们来也不算贵。</p>

    如今迁都长安也正应了那句大明天子守国门。徐达回师后就驻扎在河西走廊。</p>

    整个关西卫所此刻就是一个巨大的军营。公路上往返的都是运送军事物资的车队。</p>

    西征的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p>

    天幕亮起后,朱标才放下中的工作,将目光投入到天幕上。</p>

    标题出来后,朱元璋是最感觉振奋的,因为天幕要的是农业。</p>

    虽然如今大明的农业发展非常迅速,但人口增长得也快。未雨绸缪是必须要做的。粮食永远不会嫌多。</p>

    “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莫非是种地?”</p>

    </p>

    朱元璋脑子里琢磨着,这么似乎也没错啊。种地才是一切的根本嘛。</p>

    “科技,经济甚至扭转华夷秩序都只是中点?中间节点吗?”</p>

    朱标觉得这个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若是种地的话,就是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p>

    “所以,发展科技也好,努力创造更适合人类的环境也好,归根结底还是为种地创造条件。能种地才能生存下去。是不是这么个意思?”</p>

    朱元璋回头问向了众人。</p>

    所有人都在脑子里琢磨着,随后也是有所觉悟一般,不约而同的点头认可这个法。</p>

    “现在想大明能达成咱们的目标后,咱想的还正是和皇后在宫里开辟点地,种点粮食蔬菜,养养鸡鸭。”</p>

    朱元璋似乎思绪都在延伸,嘴角的笑容难以抑制。</p>

    而其他人也同时想着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的倾向。</p>

    “人均几亩耕地啊。这个目标就有点大了。”</p>

    朱标看着天幕上华夏要人均几亩耕地后,不禁暗自咋舌。后世可是有着4亿人口啊,哪里有这么多耕地来分?</p>

    “确实很大,所以咱们现在就是在为这个目标而战。为子孙后代拓展生存空间。”</p>

    李善长想到如今即将开启的西征。</p>

    “那咱们国内还要大力促进人口增长,北方草原也太空旷了。日后还有西域等地方需要开垦。”</p>

    朱标笑着道,他对如今大明的土地范围很满意,但能让后人人均耕地变多,何乐而不为?</p>

    “自古以来,咱们中原王朝的核心动力就是满足种地的需求。蛮夷不懂,有地也不知道种,那不是浪费是什么?”</p>

    朱元璋觉得天幕的就是至理名言,他马上就能找到理由,并带着鄙视的语气批判着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蛮夷。</p>

    “看看,后世这样的环境都能见缝插针的种地,咱们骨子里,基因里就决定了只有咱们才最适合处理蓝星的土地。”</p>

    胡惟庸接着朱元璋的话风,指着天幕画面上,区里的各种花式菜地道。</p>

    众人此时也觉得华夏人真就不能不种地。</p>

    “所以,如天幕所言,所有闲置土地的归宿就是种上粮食和蔬菜。有的人不懂这个道理,那么咱们就是去教他们道理的。”</p>

    朱元璋此时觉得这事大明义不容辞。他真的就是这么觉得的。</p>

    天幕继续播放。</p>

    “我们可以从国内种到国外,从温热带种到南极,从蓝星种到太空。”</p>

    “当嫦娥五号费老劲从月球上挖了一点土回来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关注华夏下一步的航天计划,而我们全华夏都在关注月壤能不能种菜。”</p>

    “因为月壤不能种菜的消息沉重的打击了友们对月球的热情。”</p>

    “其实农业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群可爱友们在瞎起哄架秧子。真想在月球上种菜难不倒我们华夏农业人。”</p>

    “全蓝星都知道我们华夏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工业强国。以至于西方人称呼我们是工业克苏鲁。”</p>

    “但是媒体上没人华夏是农业第一大国,农业第一强国。”</p>

    “实话,以华夏民族的性格,老成谋国,隐藏实力这种事都是骨子里自带的。”</p>

    “历朝历代都讲国之利器不可轻易示人。军事上各种装备都是公布一代,装备一代,隐藏一代,研发一代,真实实力比公开的最少先进十年。”</p>

    “按这种思维逻辑,4亿人的基本盘加5000年的农耕历史,加史料可查的4000多次饥荒,以及今天华夏在工业科技的基本能力,华夏农业能干出什么夸张的事都不用惊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