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时空节点。</p>
长安太极宫。</p>
加特林的火力让广场上鸦雀无声。</p>
以往众人不是没见过枪的威力,但那都是偶尔的一个扫射画面,远远的看到一群人倒下。从没有这样近距离的展现。</p>
所以看到这样的破坏力,直接让所有人都惊呆了。</p>
“这真是个医生弄出来了?这两者之间产生联系,这简直就像天方夜谭。”</p>
长孙无忌仍然觉得太不可置信了。</p>
“看天幕所言基本可以确认了,这个杀人器就是悬壶济世的加特林医生的大作。”</p>
闻言只能苦笑的房玄龄回答道。</p>
东北方向的铁矿开采,以及一系列的工业布局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p>
两个大型钢铁厂的建设已经拉开序幕,所以房玄龄便回到了京城。</p>
“鹰酱也有这样的大地主,上千英亩的种植园得需要多少奴隶种植?难怪那时候大搞昆仑奴贸易。”</p>
魏徵想到这么多劳动力就给鹰酱创造辉煌了,真是可惜。</p>
“种地啊,我记得之前有个评论过那边是世界上最适合种地的土地。咱们要有人去那边看看,弄个远航探险船队吧。”</p>
李世民突然想起了种地这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众人皆是同意了此想法。</p>
“这个播种是个好东西啊。得安排咱们研究院的人看看能不能造出来。关键是前面的牵引车。”</p>
房玄龄见到天幕上出现一台加特林发明的播种后,顿时大感兴奋。</p>
涉及到农业的发明,众人都很期待。</p>
“不管能不能造,先研究着吧。这个思路和理论的东西还是最重要的。现在造不出来,不意味着以后也也造不出,对吧。”</p>
李世民倒是没有什么遗憾的心思,对于这些方面,他更看重思路和理论。</p>
“原来他是得了天花,侥幸活下来才想着悬壶济世。”</p>
杜如晦哈哈一笑,如今大唐对于天花的研究已经很超前了,虽然暂时还没搞出牛痘,但对种痘的技术研究是非常的多。</p>
“学了这么久的医,却从没干过一次医生的活,这是命主注定要他弄出加特林枪吗?”</p>
长孙无忌无语的笑道。</p>
“蒸汽拖拉。咱们刚刚想播种没有前面的牵引车,这蒸汽拖拉就可以琢磨琢磨嘛。”</p>
杜如晦看到蒸汽拖拉后,立刻想到它的用处。</p>
众人都觉得可行。大唐蒸汽型化的研究从未停止,未必就不能搞出这个拖拉。</p>
李世民也是没想到,枪还没看到,就在农业方面有了这么多收获。</p>
天幕继续播放。</p>
“但当6年南北战争爆发后,加特林还是坐不住了,他想起了自己身为一个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毅然奔赴前线救治伤兵。”</p>
“他发现只有部分的士兵是直接死于枪伤,而剩下的都是死于发烧、肺炎以及感染其他疾病。”</p>
“于是为了减少大好男儿们无谓牺牲,加特林毅然决定:我要研发抗生。。。呸!我要造关枪。”</p>
“加特林的逻辑是这样的:燧发前装枪的装填、发射过程极为耗费时间,为了提高作战效率只能用增加人头。”</p>
</p>
“而排队枪毙的战术死伤太过惨重,那么只要造出一款射速够快、一支更比六支强的武器,就可以减少上战场的人数从而减少伤亡。”</p>
“再有了这款枪枪,我军就只需要两个人上战场,这样也能能够极大减少我军伤亡。”</p>
“在此之前,人们也尝试过许多提高射速的方法,但无非是简单地增加枪管数量,也就是并排安装多支步枪。”</p>
“或是纯粹地增加弹膛数量,相当于左轮步枪,而加特林根据多年的种地经验,基于此前研发的播种的思路研发了一款独特结构的武器。”</p>
“他为每一根枪管都配备了独立枪,在转动过程中多根枪管按序进行着推弹入膛、击发、退壳抛壳的动作。”</p>
大明时空节点。</p>
紫禁城。</p>
天幕停止播放的这段时间里,大明发动了对帖木儿帝国的战争。</p>
凭着先进的火器技术,以及长时间的筹备,面对冷兵器军队形成了碾压的态势。</p>
如今西域全境回到了大明的控制下,前线推进到了葱岭一带。</p>
迫于后勤的压力,逐渐转攻为守,开始了对西域地区的收复和改造工作。</p>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基础道路的建设,方便日后各种物资的调动。</p>
此时蒸汽拖拉的出现,让宋礼觉得可以研究出蒸汽为动力的汽车,大一点,慢一点不要紧,只要能在公路上拉货便行。</p>
所以这时他向朱棣等人请示后立刻便安排工部和研究院的人开始研究。</p>
“我就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脑回路。结果这个原因竟然是因为受伤死亡的人太多,他直接发明可以让人不要受伤的武器。”</p>
朱瞻基直接被这样的脑洞惊呆了。</p>
而其他人转头看向胡元澄这个安南王子兼大明的武器大师。</p>
“别看我,我可没有这么神经病的想法。”</p>
胡元澄无语的道。</p>
老子研究武器就是保家卫国,怎么可能有这样奇葩的想法。老子又不是有毛病。</p>
如今的安南早就成了广南,也早没了藩属国的称呼,胡元澄也早就是大明人。</p>
“别管人家思想怎么会这么奇葩,但他的脑子可真没问题。否则怎么能研究出这种大杀器。胡元澄是正常人,你们可别以为研究武器的人脑子都有病。”</p>
朱棣哈哈一笑,拍了拍胡元澄的肩膀表示勉励。</p>
众人闻言皆是笑了起来。</p>
“原来加特林的思路是这样来的,我有些明白了。”</p>
胡元澄望着天幕上出现的加特林分解图,脑子里疯狂思考。</p>
众人见他望着天幕一动不动,也没人敢出声打扰,生怕打断他的思路。</p>
朱棣看着这一幕内心是喜不自胜,他知道或许不久大明就能搞出这种大杀器了。</p>
不过他想到军工涉及到的基础工业还是要大力发展。</p>
如今的下游生产全靠着大明庞大的工匠人才,到现在都没有实现工业化的量产,这点确实要想办法。</p>
前方的军报中有多都显示了炸膛,以及精度的问题。这完全就是工匠个人水平的问题。</p>
到底还是发展的太快了,太跳跃了。现在拿下西域后,国内对工业的基础确实要好好的梳理一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