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96年,钱学森在中科大教授火箭技术概论时写下的教案稿。”</p>

    “第一讲提纲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飞到另外的天体上的理想,那是嫦娥奔月。”</p>

    “而这门课要解决的终极目标是:星际航行。”</p>

    “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门课程,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p>

    “我们对钱学森的勾勒,都来源于他一生的那些高光时刻,那些被贴上标签的定格。”</p>

    “就像类似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华夏工程院院士,华夏科学院部委员,一级模范英雄勋章,两弹一星功勋,工程控制论创始人。”</p>

    “而当我们从这些稿中细细的品味钱学森的理论,去探寻一个曾被禁足的学者对天空的狂想后。”</p>

    “两弹一星,万户飞天,那封改变4亿人命运的信,那些改写华夏文明的人,彼此交织又彼此铭记。”</p>

    “在蚕丝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钱学森在麻省理工任教的描述:考试中,钱学森对学生要求过于苛刻,他们抱怨钱学森出的题目太难了。”</p>

    “一个叫吉姆的学生指出,在他选修的钱学森的班级里,只有一名博士研究生在期末考试中拿到了3分的及格分数。”</p>

    “所有人公认的天才,后来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结构动力学家之一的霍尔特阿什利拿到了第二名,5分,不及格。”</p>

    “全班的平均分数只有20多分。”</p>

    大明时空节点。</p>

    紫禁城。</p>

    朱棣一群人还在讨论着大明科研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p>

    天幕已经给出了指引,由此朱棣决定对教育方面要投入更大的资金,以此来推动知识的普及,以及科研的发展。</p>

    天幕重新亮起后,众人的精神都振奋了起来。</p>

    关于钱学森对于后世的功勋,天幕是偶有提及的。</p>

    而且后世的友们对钱学森都是抱有无比的崇敬,甚至有言华夏人背后的脊梁骨有一节都是钱学森铸就的。</p>

    “好好看看,看看钱学森先生到底是做了什么样的盖世功勋。”</p>

    朱棣刚刚聊完科研的事,天幕就播放了后世科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钱学森,这让他期待着能从视频里得到一些科学的信息。</p>

    “这些教案竟然都是他亲自写的。现代科学与星际航行?宇宙航行到恒星世界?他在那个时候就有了走出蓝星的想法吗?”</p>

    朱瞻基看到天幕上出现的钱学森在96年的教案稿上的内容不禁呆住了。</p>

    他脑子里想到的是那个年代华夏正是一穷二白,刚刚开始从农业转向工业的时候。</p>

    “伟大的人总是有伟大的理想,后世人总是拿我们这些先人的事迹,乃至神话故事来激励他们自己。这样的情怀当真让人动容。”</p>

    杨荣见到钱学森教案的开头便是回忆历史,也再次提到了嫦娥奔月。</p>

    他此刻认为这种朴素的情怀能传承几千年,这就是华夏独有的浪漫。</p>

    “咱们对星空有过幻想吗?没有天幕的存在,恐怕我们也只是将嫦娥奔月当成幻想。后世在现代科学的支撑下却走向了实践。如今咱们也可以有这样的宏伟蓝图。”</p>

    朱棣品味着星际航行这四个字,一时间感觉到心潮澎湃,难以自持。</p>

    而其他人看到这门课程的终极目标后,也是振奋不已。</p>

    “他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对这个宏伟的目标发起冲击,他是对自己有信心还是对这个国家有信心?”</p>

    </p>

    朱高炽丝毫没有觉得钱学森是在大话,因为后世的实践已经可以看到,未来几年后,他们将完成嫦娥奔月的壮举。</p>

    所以他此刻只是感慨钱学森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又是有怎样的信心能去发起研究这样高端的项目。</p>

    “都有吧,要更多我看还是对国家有信心。毕竟这样的蓝图不是一代人能做成的事。就像我们,大的工程项目哪个不是做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计划?”</p>

    朱棣此刻对科研的延续性开始有了担心,等几十上百年后,他的子孙后代还会不会有他们现在这样的初心?</p>

    不过这也是他干涉不到的事了,做好当下才是目前应该考虑的。</p>

    “如此多的荣誉,都集中一个人的身上,难怪后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这些高光时刻。”</p>

    夏原吉不难想象,这么多的荣誉集一身,那他对这个国家是做出了何等的贡献。也难怪后世友们总是对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

    “咦,禁足的学者?谁敢对他禁足?”</p>

    朱瞻基大为疑惑,而随后他便猜测到了是谁。</p>

    “他竟然在鹰酱当过老师?麻省理工我记得也是天幕提过的大学,应当是后世最顶尖的大学。这是不是他当时人在鹰酱,想回国,而被鹰酱禁足了?”</p>

    夏原吉见到钱学森在麻省理工任教后,立刻就猜到了禁足的罪魁祸首是谁。</p>

    “想不到钱学森还有这么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以他做出两弹一星的功勋,鹰酱很可能当时就知道他的才华,所以不想放他回华夏。”</p>

    朱棣此时好奇心大盛,他想知道钱学森在鹰酱做了什么事,导致不放他回国。</p>

    “他的才华自是不用多疑,鹰酱学生都抱怨他的题太难了。”</p>

    杨荣见到期末考试,只有一个博士研究生及格后,不禁想到钱学森是不是认为所有人都和他一样的聪明?</p>

    以至于他可能觉得简单的题目,别人确实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p>

    “后世这么出名的天才都是不及格,可见钱学森的智慧是普通人甚至天才都难以企及的。怪不得鹰酱要留下他。”</p>

    朱瞻基此时对钱学森抱有了无比骄傲的情绪。</p>

    “或许真的是他觉得简单,而其他人却是难以理解。”</p>

    朱棣觉得天才的世界或许普通人真的不懂。</p>

    天幕继续播放。</p>

    “还有一名叫埃德加基茨的学生在星期六评论杂志上写下了这样的描述:钱学森上课既没有教科书,也没有讲义,也没有课后作业,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p>

    “这是真的吗?我们翻开钱学森的火箭技术概论第一讲的讲义时,对的,他有讲义。”</p>

    “上面提到了太阳系,宇宙速度,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和阿克莱公式,他真的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吗?”</p>

    “关于太阳系,九大行星逐一分析后,讲义指出月球是蓝星的卫星,它们距离3万公里,月球上的脱离速度也只用242公里每秒。”</p>

    “也就是火箭很容易从上面起飞,所以可以利用月球做一个天然理想的行星际站,所以登月是星际航行的第一步。”</p>

    “而关于宇宙速度,研究的目标是计算出进入航行轨道需要的速度。现在这些是高中的物理知识。”</p>

    “那如何让火箭获得对应的速度呢?首先要看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这个公式就指引我们需要找能量更大的燃料来提升喷气速度,来装更多的燃料。”</p>

    “或者在中途分离掉一部分体,来提升始末质量比。”</p>

    “事实上,在未来60年中,人类就是这么做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