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室的工作其实比较枯燥,基本以撰写材料为主,当然时不时也要外出调研一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多少了解一点一资料,怎么能写出调研报告,给领导们提出建议?</p>
凭空捏造可不行。</p>
当然,也会查阅一些材料,再进行加工。</p>
谢凌风过来的第二天,王主任就要求他在三天之内提交一份报告,主题是如何振兴平城县的经济发展。</p>
这也是之前政研室被陈书记重批的主要原因。</p>
接下来的两天,除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对本地经济发展现状的粗略了解,谢凌风开始着撰写报告。</p>
其实刚来的新人,王主任并没有给予多大的期待,此次提出的任务,只是想实际了解一下谢凌风这位新人的文字功底,是否言之有物,白了,就是一个摸底测试。</p>
闲暇之余,与办公室的同事们也会闲聊几句,对县里当前的形势多少有所了解。</p>
以前身处学校,虽然也有一些勾心斗角的破事,但学校毕竟是相对比较纯净的净土,和关里的纷繁复杂完全不可相提并论。</p>
再且,学校对县里的了解知之甚少,可以除了见诸报端的讯息之外,就是地下组织部长们时不时透露出来的一些关于领导们的“八卦”。</p>
县里的局势给谢凌风的第一印象就是两个字:复杂。</p>
稳坐平城县一把七年之久的原县委书记崔明国终于因为年龄原因,于上个月离开了平城,平调市政协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基本上退居二线,等待退休了。</p>
据在离开前,崔书记曾经想方设法,希望能在退休之前更上一层楼,可是最终功败垂成,甚是遗憾。</p>
与此同时,新任县委书记陈钊履新。</p>
陈书记之前与平城并没有交集,他是省里空降的,据之前是省里某厅的处长。</p>
初来乍到,陈书记两眼一抹黑,必须从头熟悉起来,因此,履新一月,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作,一直在全县乡镇、关和学校等进行调研。</p>
而县里的大大的干部们都处于观望状态。</p>
县长李海涛是三年前从临县的副书记调任过来的。崔书记离任,按理李县长是最有希望顺位接替书记职位的,他也给予了期望,也努力过,可是最终却被陈钊这位过江龙截胡了,心里多少是有几分怨气的。</p>
虽然这三年,李县长一直处于被崔书记压制的状态,但毕竟是上级委任的一县之长,其所处的位置本身就有不的影响力,自然而然的也会聚集起一帮子干部。</p>
作为县委三巨头之一的副书记张建民是平城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从基层的乡镇干部一步一个脚印熬上来的,在本地干部群中的影响力极大。</p>
加上原崔书记在平城深耕多年,从关到基层,很多干部就是他提拔起来的,现在虽然离开了,但短时间内,他们这些人的影响力可想而知。</p>
因此,当前县里的局势颇为微妙。</p>
当然,这些与谢凌风并没有多大关系,他只是当成了故事在听,毕竟“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涉及到领导的八卦更是让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p>
吃吃瓜挺好。</p>
政研室给谢凌风的感觉就是,果然不愧是传闻所的“冷衙门”,除了他们几个,几乎没有什么其他部门的人员踏足政研室办公室的大门。</p>
第三天,谢凌风按时将自己撰写的报告呈交给了王主任。</p>
“查阅资料和询问有关人员,我认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p>
第一,农业问题。夏粮因为四五月雨水太多、七八月份天气炎热而欠收。明我们的农业主管部门严重缺位,抗旱抗涝工作亟待改进;</p>
第二、全县的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别的区县工业园区车水马龙,我们也搞了高新区,但现在却是一片冷清,招商引资无力,没有几家上规模的企业入驻;</p>
</p>
依据以上问题,结合平城县农业大县、资源大县、人口大县等实际,因地制宜,建议从以下方面予以研究和制定发展的计划:</p>
</p>
、大力发展农业,优化农业发展模式</p>
2、矿产的合理开采与应用:平城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长期以来却没有进行合理的管控,导致民间的盗采乱伐现象屡禁不止。建议对此现象予以强力打击,由政府统一进行计划开采,做到有序开采、细水长流;</p>
2、森林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平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森林覆盖面积广泛,木材资源丰富。但和矿产一样,存在同样严重的乱砍乱发现象</p>
4、水果种植</p>
5、招商引资</p>
6、大力发展科技园区建设</p>
、大力发展教育</p>
、大力发展文旅</p>
总之,建议县委和县政府对全县的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因地制宜的制定方针,多角度、多渠道发展,实现全面开花,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平城的经济发展起来。”</p>
主任办公室,王大林正在专心致志的阅读一篇报告,时而还会用笔在上面勾勾画画,进行批注,时而点点头,停下来,进行一番思索。</p>
良久,王主任终于阅读完了。</p>
“这个谢凌风虽然只是一名中学老师,又是第一次撰写调研报告,能写出这么一篇言之有物、高质量的报告,属实不易,比办公室这几个只晓得喝喝茶、看看报纸的家伙强多了!</p>
秦主任的眼光确实不错!”</p>
一时之间,王主任感慨颇多,既有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怒其不争,也有对新人的欣赏之意。</p>
一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政研室的氛围就很诡异,死气沉沉的。王大林也是半年前才接任的政研室主任一职,对部门的现状也颇有不满。</p>
可是,他虽然是主任,但对人员的配置却没有多少发言权,有些调整,也要报请组织部门批准。</p>
而据他了解,这里面的好几个家伙关系复杂,根本不是他这个主任能搞定的。</p>
不要看政研室不大,又是冷衙门,却庙妖风大。</p>
“只要进行简单的修改,再把高度拔高一点,完全就可以提交给书记审阅了。”</p>
又沉思了片刻,王主任似乎有所定计。</p>
“谢,进来一下。”</p>
外面办公室,正在电脑屏幕上学习的谢凌风看到通知闪烁,连忙点击一看,竟然是主任通知,连忙站起来,向里面走去,身边的几人瞄了他一眼,又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了。</p>
“谢,你撰写的这篇报告我看了,有几个方面需要进行修改,主要就是这几个点。下班前能完成吗?”</p>
“主任,没问题。”</p>
“好,改好之后,立即交给我。”</p>
其实谢凌风撰写的报告,以前没有人提及吗?肯定不是。</p>
作为非体制内之人,只是在上、政研室的既有材料里面查阅,结合自己的见解,就能撰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即使政研室再菜,难道他们写不出来?</p>
肯定不是的。</p>
还是一句话:涉及到的问题太多,考虑太多,大家的顾虑就很多,一个个都趋利避害,不敢也不好白纸黑字的写在明面上而已。</p>
也只有谢凌风这个临时借调过来的“愣头青”,不大明白这里面的猫腻,这才洋洋洒洒、直抒胸臆的将自己看到的问题、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在了明面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