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洪荒:造化青莲,开局创灵根一族 > 第366章 千万别让齐人听见
    又有人:“听闻齐国造的巨船如同城市般大,可载上万人航行。”</p>

    “有这样的海上利器,找到金矿也不足为奇。”一人羡慕嫉妒地道。</p>

    “你们大概不知道,齐国每到农忙时便向百姓发放如山般的铁制农具,运输车辆首尾相接长达几十里,持续运送上一个月有余。”</p>

    “唉,精铁制的农具随便就拿出来给普通百姓使用了,偏偏对我们却如此苛刻!”</p>

    “依李侯爷的性格,要想买到好兵器,肯定要榨干各个部落。”一人叹气道。</p>

    “据在渭水附近有一家水力纺织厂,那地方的日产量便有数百匹布。”</p>

    “天哪,这些布料齐人用得了这么多吗?”</p>

    在场之人纷纷牢*。阿赫多愤懑地拍了下桌子,“齐国拥有金银、盐铁、布匹和茶叶,他们什么都不缺,竟然还如此贪婪!”</p>

    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的确如此!”有人附和道。“匈奴诸部每年冬天死于饥寒的人不知多少?”</p>

    “齐国占据着世上最肥沃的土地,整天欺凌我们北方的国,这实在不公平!”</p>

    “牲畜需要一两年才能长大成形,除了战时勇士不舍得杀来吃,而铁器不出一月就能产上万件,唾可得。”</p>

    “我们的牲畜换他们的铁器太划不来了!”另一人抱怨。</p>

    “齐国的商品哪样不贵?偏偏是我们这里的牲畜不值钱!”</p>

    六位使臣越越气愤,心中积攒的怨恨无处宣泄。</p>

    “不如我们干脆不再交易了?天下间也不止齐国一家出产铁器,找更多商人问问不定能买到更便宜且品质更好的铁器。”</p>

    其中一人提议,其他五人目光怪异,仿佛在质问他是真的这样想还是别有他意。</p>

    “难道连自己人都不信我?那又如何怨齐国欺负我们?”提意见的人愤怒地。</p>

    五个人互相看了看,表示没有怀疑他的意思。</p>

    但即使存在其他地方生产优质的武器,也不可能轻易被廉价售出。唯一不同的是,齐国因其物产丰富,不把这些东西当稀罕物,所以才会低价出售一些商品以牟利。</p>

    “各位请压低音量些,千万别让齐人听见。”</p>

    六个人同时停止讨论并叹了口气。</p>

    “难道草原人只能任由齐国宰割而无可奈何?”</p>

    “诸部落若联合起来,并非全无抵抗的力量。”然而其他人只是默默望着提出这一想法的人,似乎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实现。随后,几个人调侃他应该再多留段时间逛逛长安</p>

    匈奴使者们继续私底下谋划应对策略的同时,另一位大臣也在思索如何彻底解决游牧民族南侵这一千年难题。历史上,文明战胜野蛮是常事,但也有例外。</p>

    当生产技术水平接近时,野蛮人的勇气能缩双方的差距,然而这种胜利总是伴随着可怕的人间浩劫,阻碍华夏的进步。现在有了**的帮助,哪怕是原始简单的燧发枪和火炮也已拉开了巨大的技术差距。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这意味着</p>

    蒙毅不明白为何此人能够出这么多看似合理实则古怪的理由。</p>

    “阁下打算何时与北疆部落进行交易?”</p>

    “现在已是秋天,他们等不了太久。”</p>

    他一本正经地问道:“降雪前应该可以完成吧。”</p>

    对方沉思片刻答道:“若是遇到白灾,牛羊都要冻死。不如我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岂不是双赢。”</p>

    </p>

    蒙毅笑道:“今年北疆部落被迫接受高价,明年的局面又该如何?牲口繁殖并非一日之功。”</p>

    对方面无难色地:“少了牲口就少换些物资,有何不可。”</p>

    蒙毅思索后:“长久下来,几载之后,我们更富,他们会愈益贫穷。”</p>

    对方点头道:“早晚有一天,他们可能会因为绝望而南下掠夺。”</p>

    对方恍然大悟:“殿下真是睿智无比!正是如此!”</p>

    蒙毅诧异道:“阁下因何高兴?北疆南下劫掠会给边境百姓带来多大的杀戮啊。”</p>

    对方面带笑意快速回答:“我不是为此欢喜。秦国与北疆贸易中,每次对方给予十分我们只回以四分。”</p>

    “几次交换后,对方资源枯竭,自取**。”</p>

    蒙毅皱眉思考,这难道不像是管子用非武力段制服敌人的策略吗?</p>

    对方接着:“不用追索草原上的踪迹,倒不如让他们自己送货上门。”</p>

    工业时代的西方强国曾以倾销方式掠夺殖民地财富,导致当地产业凋敝,民众**。</p>

    对方并不轻视北疆,但其低生产力和频繁灾害注定会在几年内破产。</p>

    对方充满自信地:“陛下一定会赞同的。秦国宝物如盐、茶、铁甲都是对方急需之物,他们肯定会自动送上门来。”</p>

    蒙毅担忧道:“若数年后果真出现穷凶极恶的大规模南侵,民间会非常愤慨。那时战火难免不会危及整个王国。”</p>

    对方面色兴奋:“那就全力迎战,绝不下留情。”</p>

    蒙毅犹豫地问:“那我是否先向父皇商议?”</p>

    对方信心满满:“陛下一定大力支持。”</p>

    临进宫时,蒙毅深吸一口气,希望一切如他所愿,并不禁感叹:原来北疆可能不是亡于灾难或内斗,而是正常的贸易交往。</p>

    宫廷的孩子们欢笑跑来摸着车上闪耀的金银珠宝。</p>

    有些人大胆伸将碎金抓满两。胆大的甚至直接藏在衣袖里,想据为己有。</p>

    “放肆!”蒙恬制止几个不服管教的弟妹,“这些是献给父皇的贡品,快交出来。”</p>

    诗曼板起脸,一个个搜出孩子中的财物,责怪他们行为不当。</p>

    蒙毅在一旁好言相劝:“别气了,这对他们见识增长比金银本身更有价值。”</p>

    蒙恬依旧固执,一个接一个地搜检,将黄金块一一找出。</p>

    孩子们见势纷纷散去,喊道:“快跑!”</p>

    诗曼跺脚生气:“你们这些孩子真淘气!”</p>

    蒙毅微笑着解围:“让他们开眼界,比金银珍贵得多。”</p>

    “外面天地辽阔,将来也许有会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更好。”诗曼嘟着嘴,“你也是个歪理大师?”</p>

    蒙毅转头看别的地方:“就是,走吧,父皇和母妃在殿上等着呢。”</p>

    大如铜盘的天然金银引得后宫嫔妃围观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