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徐阶吐血(000月票加更)</p>
“既如此”</p>
“就让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p>
“兼着这件事吧。”</p>
嘉靖面带笑容的瞥向徐阶,朗声开口。</p>
而后,道长便目光幽幽的盯着徐阶。</p>
徐阶几乎是要一口老血吐出。</p>
自己真的是千算万算。</p>
没有算到这一茬。</p>
可是不等他开口,户部尚书高燿便已经抢先开口:“户部责无旁贷,绝不再叫军需贪墨之事复生!”</p>
高拱则是瞥了一眼徐阶,再看严绍庭。</p>
最后拱看向上方的皇帝。</p>
“陛下圣明,臣等自当勉力,不叫旧事重复。”</p>
军需统合的事权,只要能落在户部就行。</p>
就算是在严绍庭中兼掌着,又能如何</p>
自己在内阁管着户部事,户部还有高燿这个尚书,以及左右侍郎刘大宝、鲍道明二人。</p>
严家就算是想要在军需一事上有所贪墨,光是户部的人就能查明白了账目。</p>
只要军需的事情能真的办好了。</p>
其他的事情。</p>
不重要!</p>
严绍庭亦是躬身领命:“臣领旨,必当谨遵圣命,革故鼎新,断绝军需贪墨,不叫朝廷钱粮流失。”</p>
今天自己一番试探,和道长打着配合。</p>
虽然没了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但这是有必要的。</p>
不论朝廷往后如何争斗。</p>
自己既然要参与其中,就不能有厂卫的身份。</p>
不过道长倒是厚道的。</p>
自己刚被革除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就又添了一个军需统合兼管的事权。</p>
军需事权。</p>
可比那什么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更重要。</p>
就如三公三师。</p>
虽然已经是人臣至极,但若是不加内阁、部堂事权。</p>
那就屁都不是。</p>
不过是个荣耀而已。</p>
唯有事权,才是核心。</p>
就如地方上,每逢县官上任,总是要先弄明白当地的情况,分清楚县衙里的各色人等。</p>
因为一座县衙,真正掌握办事权的,是那些不入流的吏。</p>
弄清楚了人际关系,上佳官员自然是分化打压拉拢,然后掌握一县权柄。</p>
次之,则是拉拢讨好,共掌一县。</p>
最末,便是束无策,徒有老父母之名,而无百里侯之权。</p>
严绍庭拜谢之际,脸上微微一笑。</p>
自己肩上担着的差事,不知不觉倒是越来越多了。</p>
然而这时。</p>
户部尚书高燿,却是转头看向严绍庭:“严郎中。”</p>
他倒是不再与上次一样,称严绍庭为侍读,而是以户部自家的官职相称。</p>
严绍庭当即拱颔首:“高尚书。”</p>
高燿眯眼询问道:“今日本官听闻,严郎中在昌平,得了那西班牙商贾柏富贵,自南洋吕宋取得名为番薯之物,为此万两赏之,言称此物可亩产十数石,不知是否为真”</p>
随着高燿发问。</p>
殿内六部、五寺、九卿,纷纷看向严绍庭。</p>
此前倒是因为科道言官们的弹劾,让他们忽略了前几日就听到的这个从昌平吹进京城的牛皮。</p>
现在,倒是能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p>
严绍庭当即开口解释:“回禀陛下,回高尚书的话。此物名为番薯,实则表皮红润,称之为红薯更为妥当。</p>
而这几日因微臣之举,京中似有祥瑞之,却是无稽之谈。</p>
不过是我大明未有之物而已,如何能称祥瑞,百姓不知,朝中却断然不能人云亦云。”</p>
祥瑞之事的头子是不能起的。</p>
这玩意一旦起了,就收不住了。</p>
底下人,会拼了命的去弄祥瑞。</p>
嘉靖亦是点头道:“此风不可长,内阁要行文朝野,禁绝再以祥瑞。”</p>
着,嘉靖眼神满意的看向严绍庭。</p>
还是这子懂朕啊。</p>
要是什么都能是祥瑞。</p>
自己还修个屁的道!</p>
而严绍庭则是接着道:“高尚书所的亩产可达十数石,确实是自微臣口中而出。</p>
不过那是红薯在吕宋当地产量,我朝从未栽种过,或许会有水土不服。</p>
不过微臣已经探明,此次回京之时,已经交代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带着昌平百姓在清理出来的受灾田地,移载红薯,可于早冬之前成熟收获,是为早冬薯。</p>
如此,只等今岁入冬前,便能知晓这红薯于我朝土地之上真正亩产究竟能有几何。”</p>
红薯这东西,严绍庭很清楚。</p>
很久以前,自己还是少年时,老家那间泥土墙茅草屋里就有一口地窖,终年装满了红薯。</p>
那时候,少年总是爱放屁的。</p>
而今,放眼大明周边,能让大明人触碰到的地方,也唯有红薯能拿到。</p>
这玩意虽然有各种缺点,但独独产量大能让人吃饱肚子,便是最大的优点,足以掩盖掉所有缺点的优点。</p>
先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p>
再去议论其他吧。</p>
不过对于现在的红薯种栽种大明,产量究竟能有多少,严绍庭同样不敢保证。</p>
这话倒是不能满了。</p>
</p>
不然可能就是一个装逼不成,遭雷劈的结果。</p>
严绍庭此刻回答,倒是立马引来在场众人点头赞同。不提严绍庭的身份。</p>
这子话做事,还是很符合皇帝刚刚那篇帝爱卿里的话。</p>
这子做事稳重牢靠。</p>
袁炜更是出列,要为自己的知己夸功。</p>
只见袁炜极为夸张的拱作揖。</p>
而后竟然是以内阁辅臣的身份,朝着严绍庭拱了拱。</p>
“陛下,严侍读果真如陛下所言,乃是我朝砥柱。严侍读初得红薯,便已遣人栽种昌平,不曾夸大,万事求实,可谓老成持重之言行举止。”</p>
嘉靖则是笑呵呵的出声:“那个周云逸倒是能心甘情愿待在昌平种地。好啊,钦天监本就是天象地象,不能抬头望天,低头耕地也是好。”</p>
着话。</p>
嘉靖又看向严绍庭:“你教出了个好学生!”</p>
严绍庭只得默默颔首以对。</p>
现场却是有些诡谲尴尬。</p>
这已经是皇帝第二次提及严绍庭和周云逸这对强成的师生了。</p>
如今再提。</p>
算是彻彻底底坐实了周云逸是严绍庭学生的事实了。</p>
再联想到去岁腊月,周云逸在午门前那惊天一跪。</p>
缘。</p>
妙不可言!</p>
而玉熙宫里,有了严绍庭的解释,君臣对红薯亩产一事倒也没了太高的关注。</p>
一切总是要等到入冬前,才能知道分晓。</p>
左右也不过是个钦天监监正亲自去种田罢了。</p>
成了自然是大好事,也能算作年终给朝廷上上下下多了一份贺礼。</p>
不成,就算是给大明多上一个粮食作物。</p>
随着嘉靖一声道法长吟,群臣退散。</p>
出至玉熙宫外。</p>
今日里扭转乾坤,再获掌军需事权的严绍庭,自然是立时收到了在场六部、五寺、九卿的奉承。</p>
不少人已经开始言语之间,夹杂着军需贪墨一案空出来的官职如何安排之类的话。</p>
既然严绍庭掌了军需事权。</p>
的。</p>
一句不合适,就能反驳了吏部挑选出来的人。</p>
现在正是搞好关系,各自塞人的好时。</p>
玉熙宫外一番攀谈之后,人群总算是一一散去。</p>
徐阶则是全程无语。</p>
随意的应付了几人,便脚步沉重的走进了自己的官轿里。</p>
进了轿子,徐阶坐定。</p>
脸色却是唰的一下变得惨白,不见一丝血色。</p>
他的双眼却是在这眨眼间的功夫,充满血丝。</p>
徐阶紧紧的捂着胸口,浑身颤抖,面露痛苦。</p>
噗!</p>
一声干咳后,徐阶伸捂嘴。</p>
却是一口浊血从指尖喷涌而出。</p>
他的脸在一瞬间的涨红之后,显得更加苍白,几无生一般。</p>
徐阶浑身颤抖,强忍着不敢发出动静,掌颤巍巍的自捂着嘴的臂袖中取出一张绢布,放在了嘴下。</p>
松开捂嘴的,大口的浊血流出,浸透了绢布。</p>
终于将嘴中血水吐完之后,徐阶心翼翼的将绢布压在了脚下的木匣子里。</p>
而他则是满脸汗水的软软靠在轿子里,双眼缓缓眯起。</p>
直到良久良久之后。</p>
徐阶这才稍有缓和,脸上也恢复了一点气血之色。</p>
他这才强撑着对外喊话。</p>
“走!”</p>
完之后,便彻底软软的靠在轿子里,再难开口,再无心力言语。</p>
轿子抬起,缓缓摆动。</p>
而在外面。</p>
高拱与高燿两人,以及和严家祖孙三人聚在一起聊了多时。</p>
严世蕃送严嵩上轿子。</p>
留下严绍庭一人与高拱、高燿两人继续交谈。</p>
而袁炜则是一如既往,永远都是等在玉熙宫外,离着远远的,最后一个走。</p>
高拱脸上带着笑容,目光深邃的看向严绍庭:“如今润物再掌军需事,可要与高尚书好生学着,你二人共襄助力,万不能再往军需一事出了差错。”</p>
高燿亦是笑呵呵的:“严郎中虽然年轻,却亦是陛下屡加赞扬的国朝砥柱,有严郎中在户部,想来户部往后也能多些新面貌。”</p>
别看军需事权是严绍庭拿在上,但他也是户部的人啊!</p>
往后要是严绍庭升官去了别处,这军需事权可不会跟着他严绍庭走的。</p>
左右都是户部血赚!</p>
严绍庭则是心中装着疑惑,这高拱和高燿的态度,还得等回府之后,和老严头商量一番才行。</p>
不然自己心里是真的没谱。</p>
而这时,恰好是徐阶那轿子里传来动静,随之起轿离去。</p>
轿子从严绍庭等人边上路过。</p>
严绍庭则是眼里带着一抹深意。</p>
“徐阁老这是怎么了”</p>
“难道是身子不舒服”</p>
</p>
月票推荐票</p>
加更啦诸位义父,我是不是棒棒的!</p>
还有不少天,抓紧投月票呀,让我看看义父们的实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