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嘉靖开海</p>
伴随着一道嘹亮的口号声。</p>
已经躲过气温最高时辰的昌平百姓们,开始继续提着农具,下到红薯地里。</p>
今年昌平种的红薯不少。</p>
按照计划,这些都是要用作种子的。</p>
去年不过是打闹,为的是扩大红薯种的数量。</p>
而今年。</p>
这个量已经足够了。</p>
需要赶在最好的天气里,将地里的红薯全都收上来,等到了明年这一批红薯种就可以将整个顺天府铺满。</p>
再等到后年。</p>
大明朝能够栽种的红薯面积,就会出现一个几何倍数的暴增。</p>
趁着这个时间。</p>
一心要和嘉靖薯永世长存的嘉靖皇帝,自然是不忘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着有关于红薯的详细。</p>
从现在开始。</p>
如何存储。</p>
如何育种。</p>
如何栽种。</p>
如何推广。</p>
皇帝问的很详细。</p>
他确确实实是当做一件事,认认真真的仔细询问。</p>
老道长不光是自己询问,还叫来了今日在场的户部尚书高燿,以及跟随高燿出城的那几名户部官员。</p>
当然。</p>
还有现任顺天知府张居正。</p>
而最最重要的,自然是为大明带来红薯的太子宾客严绍庭。</p>
“这嘉靖薯要种!”</p>
“不光要种,还要多多的种!”</p>
老道长张着跨,双撑在膝盖上,坐在田埂边,颇有气势的发着话。</p>
几颗被点了名的脑袋,连连点动。</p>
大明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已经发话了,他们这些部门经理,要想继续升职发财,就必须要严格贯彻董事长的意志。</p>
嘉靖望着红薯地里已经开始劳作的百姓们,语气悠长道:“要让百姓们都能吃饱肚子!”</p>
这话一出。</p>
在场几人不由默默的对视了一眼。</p>
哪怕是严绍庭。</p>
他为大明朝弄来了红薯这等高产作物大杀器,但对老道长这样的要求,也觉得一时半会是不可能实现的。</p>
让百姓都吃饱肚子</p>
这不是要了天下官绅地主们的命</p>
我看你老道长多少是有点不懂事了。</p>
想了想。</p>
严绍庭觉得还是该实事求是一些。</p>
他缓缓开口道:“启禀陛下,瑞薯今年收上来之后便要全数留作明年的红薯种,有了今年这一批瑞薯留种,明年顺天府就能大面积铺开,等到后年北直隶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也就能都栽种上了。”</p>
虽然红薯现在多了一个御名嘉靖薯。</p>
但他们作为臣子的,又如何能开口闭口就是皇帝的年号</p>
思来想去,严绍庭也只能憋出个瑞薯的名头。</p>
而随着严绍庭开口。</p>
张居正亦是立马拱道:“皇上,只要严宾客上这一批瑞薯保管不做他用,臣就能保证明年全都种在顺天府的田地里!”</p>
高燿却是微微皱眉道:“我看这瑞薯不光能种在田地里,就是山地也都能栽种,不如顺天府今年就开始召集百姓开垦山地,来年除了地里头种上,更多还是应当种在山地里头。”</p>
张居正未曾立马回应。</p>
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严绍庭。</p>
红薯这个东西,是他严绍庭弄出来的,该怎么种他自然最清楚。</p>
严绍庭也藏拙,轻声开口道:“陛下,瑞薯这等东西,本来就不能作为主粮,亦非是臣今日所提那如玉一样米以及长在土里的豆子,是可以作为主粮的。高尚书所言,瑞薯该种在山地,也确实妥当,不会因为瑞薯而侵占了原本栽种主粮的田地。”</p>
自己没有记错的话。</p>
时候。</p>
家里的红薯也都是种在山坡上旱地里的,可没见哪家会傻乎乎的用上好的地种红薯。</p>
而且红薯这玩意,本来就适合在山地上的松软土地里栽种。</p>
嘉靖笑着一挥:“那就照着严绍庭的办,顺天府下文,命各州县开垦山地,来岁全都种上嘉靖薯!”</p>
完之后。</p>
老道长目光如炬的看向张居正和高燿两人。</p>
“顺天府和户部要盯着这件事,朕这北京城里的太仓已经空虚多年了。”</p>
张居正、高燿两人当即躬身抱拳领命。</p>
北京城里仓库众多。</p>
光是太仓就有新旧两处,都是能存粮百万的大仓。</p>
余下的还有广平仓、海运仓、禄米仓、太平仓以及光禄寺仓等。</p>
作为京师所在。</p>
北京城历来就建有诸多仓房,用来存储各类物资,除了兵甲武器,最多的就是粮食储备。</p>
毕竟京师不光要供应顺天府百万人丁日用,还要维系九边军需供应。</p>
红薯的事情聊完之后。</p>
嘉靖便是一声长叹。</p>
“海权之论啊”</p>
皇帝言语之间。</p>
几人眉头纷纷一抖。</p>
开海的事情。</p>
皇帝再一次提到了这件事。</p>
随着皇帝开口。</p>
在几人后面的其他人,亦是目光看了过来。</p>
朝廷到底要不要开海,要不要放开东南商贾自行出海做生意,还得要看皇帝最后的圣裁。</p>
严绍庭亦是心中谨慎。</p>
自己今天能做的事情已经做的够多了。</p>
为了开海的事情,自己不光是拿红薯来事,还把不一定能找到的玉米、土豆都拿出来了。</p>
更是让某人傻了眼的,站在了东南商贾一方,要将原本走私的海商给正义化。</p>
自己能做的已经都做了。</p>
朝廷里不太可能会有人,会在明面上反对这件事情。</p>
但凡是公开反对的,那就得要考虑考虑日后如何应对来自东南士绅集团的报复吧。</p>
甚至于。</p>
这件事有人拖后腿,都有可能会被嫉恨上。</p>
开海多好的事情啊。又不是和以前一样,开海只允许朝廷出海赚钱。</p>
现在是大家都能赚钱的事情。</p>
</p>
朝廷赚了财税,士绅商贾们赚了银子。</p>
就连那些百姓,都能因为多产出而多得银子。</p>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p>
你要反对</p>
那伱就是不合群!</p>
众人又是一阵眼神搜寻。</p>
想要看看,这现场有没有哪个人是不合群不开眼的。</p>
幸运的是。</p>
今天在场,至少到现在都没人敢明面上反对开海的事情。</p>
而嘉靖的目光亦是看向了严绍庭。</p>
“开海一事,你还有何意见朝廷若要开海,当如何操办”</p>
对此,严绍庭其实早有准备。</p>
他当即开口道:“回禀皇上,我朝若定开海之策,当复开泉州、宁波、松江、广州、温州、杭州、海盐七处市舶司,并派遣已在苏松两府组建的税兵分赴各司,专司征缴抽分海商贸易税课,为朝廷筹措财税。”</p>
市舶司制度由来已久。</p>
从前唐开元年间,就在广州设有市舶司。</p>
只不过一直以来,中原王朝设立的市舶司,都算是公对公的构,不允许民间百姓出海通商。</p>
而朝廷则通过市舶司与外商做事商品售出的营生,也通过市舶司购买外商带来的商品。</p>
而这些商品,也历来少有流入民间,多是朝廷和权贵阶层使用。</p>
所以贸易量其实一直都不算太大。</p>
这些年朝廷在沿海的市舶司,也是屡有开办和停办。</p>
现在既然老道长已经被动,有意开海。</p>
那这些市舶司自然要全都重新启用。</p>
但为了保证税赋能够正常征缴,收归朝廷,严绍庭也格外提了已经由徐文璧带着人在苏松两府筹办起来的税兵,接管大明沿海七大市舶司的税课征缴任务。</p>
高燿则是当即眉头一挑,开口道:“市舶司乃专事海外往来营生,所征财税亦是为了朝廷开源增添税银。往后不光有朝廷官办的买卖,更多的还是民间的买卖,朝廷当下还是得要定下各类税课税额。户部也该派人分赴各市舶司,操办往来营生之事。”</p>
苏松两府士兵的事情,高燿很清楚。</p>
让这帮当兵的去收税,他并没有意见。</p>
上拿着刀的人去收税,总比他们户部的人去收税要来的容易。</p>
但户部必须要掌握七处市舶司的账目。</p>
不然到时候那帮税兵分明收了一百万两银子,转头就给户部一句只收了五十万两银子怎么办</p>
嘉靖目光转动,点头道:“便照此督办,内阁行文,户部浙江清吏司主办泉州等七处市舶司开海贸易之事。”</p>
完之后。</p>
嘉靖又看了严绍庭一眼,而后才眼神扫向徐阶和高拱。</p>
“内阁。”</p>
徐阶、高拱、袁炜三人立马上前。</p>
“臣等在。”</p>
嘉靖笑着道:“朕倒是未曾想到,前番严绍庭提议的编练苏松两府税兵,如今就能派上大用途。内阁再下一道行文,赐徐文璧中军都督府佥事职,加督办苏松两府并七市舶司税兵事,专事各处税课税银征缴事宜。”</p>
督税事!</p>
徐阶眉头一挑,高拱和袁炜则对视一眼。</p>
很明显,皇帝这道口谕,是给了徐文璧一个临时加派的官衔。</p>
如同一开始的总督、巡抚、巡按等职一样。</p>
徐文璧往后就是专门负责苏松两府商税协防银征缴,以及大明朝七处市舶司税课税银征缴事务的。</p>
这可是一块大大的肥肉。</p>
但众人却不敢言语反对。</p>
皇帝只让户部浙江清吏司,也就是严绍庭负责七处市舶司对外贸易的事情。</p>
但收税的事情,同样没有给严绍庭,而是给了徐文璧。</p>
这个是时候,就要考虑一下徐文璧的身份了。</p>
徐文璧是谁</p>
大明定国公徐延德之子。</p>
也就是大明朝未来定国公的唯一人选。</p>
他是勋贵。</p>
他徐家满门从太祖高皇帝时候,就是与国同休的国戚。</p>
让勋贵出身的徐文璧掌握征缴海外贸易税银的权力。</p>
这是皇帝的分权平衡。</p>
就连严绍庭也没想到,如此一个香饽饽竟然就这么落到了定国公府上。</p>
看来在老道长心里。</p>
不管大明朝的勋贵们如何,和朝堂文官相比,他信任的还是这些和大明朝深度绑定的勋贵人家。</p>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p>
要是连市舶司以后征收海外贸易税课的事情都落在朝廷文官里,那这笔银子最后到底会如何,还是两。</p>
与其如此。</p>
倒不如直接从一开始,就放在定国公府这等勋贵出身的人家上握着。</p>
但对此。</p>
严绍庭也没有多少意见。</p>
老道长一直做的就是分权平衡。</p>
去年开始,三家国公府的子弟在浙江出了彩,打了胜仗,立了不的功劳。</p>
这个时候顺势而为,给勋贵们加一点权力,也有利于朝廷格局平衡。</p>
只是出身英国公府的张元功,以及自己那位出身成国公府的大姐夫朱时泰,恐怕要眼红一阵子了。</p>
徐文璧不声不响就在中军都督府弄了个官职,也掌着七个市舶司征缴税课的权力。</p>
他已经算是勋贵年轻一代里的第一人了。</p>
徐阶目光转动,念头一阵流转。</p>
半响之后。</p>
才缓缓出声,试探着开口道:“督税事那边,朝廷是不是该再派内廷督之”</p>
严绍庭当即眉头一皱。</p>
这个徐阶。</p>
明知道朝廷已经不可能插市舶司征缴税赋的事情了。</p>
却偏偏还要将内廷拿出来提议,派出太监充当监督。</p>
其心可诛!</p>
高拱却是斜觎了徐阶一眼。</p>
而后闷声道:“徐阁老,陛下方才已经有言,沿海七处市舶司往后对外贸易一事,有户部清吏司专办,再加人,岂不是徒增耗费”</p>
</p>
月票月票</p>
感谢流萤梦鹤、书友405050952359的打赏</p>
</p>
推书天气很晴朗</p>
天气很晴朗,没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p>
(武侠,轻松,日常,作者的文笔我是认可的,喜欢这一类的可以去支持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