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给大明的亿点点震撼</p>
原本满殿夸夸神教,随着杨博的提议,瞬间安静了下来。</p>
礼部尚书严讷更是当即眉头一挑。</p>
“杨尚书,以你之言严宾客于朝廷有大功,亦有大才,此时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又如何能使其离京为官,如此作为,岂不是本末倒置”</p>
不论严绍庭想要做什么。</p>
严讷只觉得,自己就该反对。</p>
反正老话不都过了的,只要是对支持的便是自己反对的。</p>
只是当严讷完后,徐阶却是眉头一挑。</p>
他本已经决定不在这件事情上插阻拦,甚至对严绍庭想要南下为官还带着几分期待。</p>
不过这头。</p>
面对严讷的反问。</p>
杨博显然也是早有准备。</p>
只见其面色从容不迫,侧目看向严讷。</p>
旋即。</p>
杨博便含笑道:“严尚书或是久在礼部,不知南方诸事,有此言语倒也合乎情理。”</p>
不阴不阳的一句送上。</p>
倒是让严讷脸色微微一变。</p>
而杨博却已经转过头,朝着皇帝拱颔首,继续:“皇上,当下我朝南方可谓是一日一样,日新月异。自嘉靖四十年始,朝廷在浙江、苏松两府定下增产丝绸行销海外的国策之后,南方各地纷纷响应,无论官吏军民商贾士绅,皆投身于此。</p>
“仅杭州、苏州织造局织,至今便已倍增,民间织亦是越发增多,江南丝绸、布如今产量惊人,皆可行销海外。</p>
“加之如今东南五省平倭之事已到关键,开海国策已定,水师战船不断下水。诸省总督、巡抚、巡按及总督海务大臣,皆以盛世我朝而勠力于南方各地。</p>
值此众志成城之际,南方当有能臣梳清各方脉络,权衡各方利弊,防范于未然,使之南方各地、各司衙门往后能通力协作,东南、西南皆归于一盘棋。”</p>
任严讷如何想也想不通,杨博竟然准备的如此充足,且句句在理。</p>
只是若自己就此不话,倒显得自己真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p>
严讷微微张嘴,正要开口。</p>
但徐阶却已经先他一步,抬头看向上方的皇帝。</p>
“皇上,今年朝廷日子愈发好过,朝廷上上下下都是因皇上圣明之功而成今日之局。虽然今日诸位同僚皆在言,严宾客这些年是有大功于朝廷的,杨尚书更是提议让其能去南方委以重任。老臣觉得,倒不如我等都听一听严宾客自己怎么”</p>
虽然自己对严绍庭要去南方一事没有太多阻拦。</p>
但若是能在这个时候,探听出一些道道来,也算是能为自己提前做个准备。</p>
随着徐阶开口,严绍庭也是目光看了过来,心中淡淡一笑。</p>
这个老货。</p>
当真是无利不起早。</p>
不过在上方的嘉靖,却是笑着嗯了一声:“徐阁老的在理,你们今天在这里来去,总得要听听严绍庭怎么。”</p>
完后。</p>
嘉靖又看向严绍庭,眼角带着一丝笑容:“朕向来赏罚分明,今日即便没有诸位阁老、尚书为你表功,你这些年在朝中所立的功劳,朕也是看得明白。徐阁老和兵部、礼部所的事情,你有甚想法亦可尽管来。”</p>
严绍庭神色一凝。</p>
他缓缓抬头,在众人注视下,慢慢的昂首挺胸。</p>
“回禀皇上。”</p>
“于皇上而言,于朝廷而言。”</p>
“臣就是一根钉子!”</p>
完后,严绍庭停了下来闭上了嘴。</p>
殿内却是一阵诧异。</p>
钉子</p>
他严绍庭竟然拿自己比作钉子。</p>
还不等众人反应过来。</p>
严绍庭便已重新开口:“皇上和大明便是那柄锤子,臣这根钉子若有功,那也是锤子用力得当,让臣这根钉子扎对了位置。</p>
“今日,朝中诸公皆言微臣有功于朝,但以微臣之见,不过是寸末功劳而已。</p>
微臣即是钉子一枚,自当是皇上和朝廷要将臣钉在何处,臣便会在何处。”</p>
正当众人还在思考着,为何严绍庭将自己比作一根钉子而不解的时候,他却已经将这番话做了解释。</p>
听完这番解释。</p>
万寿宫殿内,生出一股怪异的气氛。</p>
众人无不是目光暧昧的看向严绍庭,眼里透着一缕缕的精光。</p>
都是在朝为官多年的人,可谁能想到,竟然还能将为官之道的话成这个样子。</p>
这话都被成了!</p>
瞧瞧这位怎么的</p>
钉子有功,是因为皇上和朝廷这把大锤敲的好。</p>
需要他这枚钉子在哪里,他就扎在何处。</p>
这话的多漂亮,而且还不带半点谄媚奉承之意。</p>
当作为当事人的嘉靖,更是脸上憋着笑。</p>
可他那双盯着严绍庭的眼睛,却是不断的闪烁着亮光。</p>
这等人人爱听的话,他又岂能免了俗。</p>
不过。</p>
嘉靖却还是佯装不悦,瞪着眼道:“难道在你眼里,朕便就是把锤子”</p>
严绍庭默默的在心中翻了个白眼。</p>
这老道现在心里指不定有多高兴,却偏偏要在面上装成这样。</p>
他只好躬身捏着鼻子道:“皇上乃是执掌乾坤大造化,自可化身万物。”</p>
听闻此言。</p>
嘉靖终于是眼角抽抽了两下。</p>
他连忙伸打住严绍庭接下来的话。</p>
要是再让这子继续下去,指不定就给自己成什么了。</p>
嘉靖轻咳一声。</p>
在众人注视下。</p>
他又问道:“方才兵部言,举荐尔去南方为官,尔于南方时局有何看法”</p>
殿内。</p>
角落。</p>
因刑部至今始终无尚书,严世蕃便以刑部左侍郎的官职,立在了人群中。</p>
瞧着上方皇帝的询问。</p>
严世蕃立马将目光投向了前方不远处的儿子。</p>
他的心中此刻也不由捏紧了起来。</p>
这一次儿子去南方为官,可以是代表严家的一次南下,要做的事情不光是儿子那些神神叨叨的图谋,还是为了将严家在南方的那盘棋盘活。</p>
如今严家在京中就算是放弃了所有,只要有一座昌平书院在,严家就能立于不败之地。</p>
而借此,若是能再在南方布局落子,严家也就真的能做到以世袭罔替昌平伯人家的身份,真正做到与国同休。</p>
那可是南方啊!</p>
是整个大明朝士林清流起源之地。</p>
是大明风向最浓郁的地方。</p>
一旦严家真正在南方重新打开局面。</p>
严世蕃双眼一转,目光已经悄然幽幽的盯上了徐阶的后背。</p>
哼!</p>
他不禁在心中淡淡的冷哼一声。</p>
带着几分讥讽和鄙夷。</p>
到时候。</p>
便是徐阶也挡不住严家的大势!</p>
只不过很可惜。</p>
因为自己的身份,严世蕃很清楚自己今天只有旁听而无话的会。</p>
不过很快。</p>
严世蕃就想到了赵贞吉。</p>
这个当初敢在朝廷里正面抨击严家的人。</p>
想着想着。</p>
严世蕃嘴角微微一笑。</p>
不论过去如何。</p>
赵贞吉现如今这个浙直总督、浙江巡抚的位子,到底还是严家推他上去的。</p>
</p>
虽然是有因为胡宗宪升任京师,海瑞晋任应天巡抚的权宜之计,但赵贞吉能到如今这个位置,下一步必然就是谋求升迁回京。若是如此</p>
严世蕃心中不由生出了一些联想。</p>
毕竟是亲儿子南下为官,自己这个当爹的总得要在后面帮忙出力。</p>
不过严世蕃此刻也只是将这些心思压下藏在心中,目光看向前方。</p>
前方。</p>
就站在老严头身后的严绍庭,此刻自然不知道老子心里在想些什么。</p>
而面对老道长的询问。</p>
严绍庭亦是清楚。</p>
这可能将会决定自己这一次南下,究竟能拿到怎样的官职和权力。</p>
默默的吐出一口浊气,又深吸了一口气。</p>
严绍庭方才缓缓开口:“自千年以来,中原南迁,江南渐成中原财税重地,更是黎庶群集之地。官、吏、军、民、商、绅及百业云从,而今我朝有圣明天子垂拱而治,朝堂上下内外群臣同心戮力欲开大明盛世。微臣浅见,南方当集群力而于一处,以五省平倭为刀,开海为剑,铸无上光荣,以天子权柄乾坤而行。臣斗胆言,若如杨尚书今日所言,梳清南方诸事,百力归一,假以时日,朝廷于南方所征财税必将再行倍增!”</p>
殿内寂静无声。</p>
所有都绷住了呼吸,聆听着严绍庭对南方时局的看法。</p>
而所有人,却都只听到了最后那一句话。</p>
假以时日。</p>
南方财税还能再次倍增。</p>
倍增!</p>
所有人都听得清楚,严绍庭的是南方整体财税的倍增。</p>
很快的。</p>
人们心中开始生出一个念头。</p>
若当真按照严绍庭所,南方财税倍增。</p>
那么。</p>
彼时。</p>
朝廷又能每年获得多少财税</p>
就算是徐阶、严讷之流,面对这个命题的时候,也不得不开始思考起来。</p>
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又该是多么的富裕。</p>
御座上。</p>
嘉靖的呼吸明显的急促了一些。</p>
即便他心中始终有着一盘账,可当严绍庭今天将这样的问题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便是他也一时难以再去算明白。</p>
瞧着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p>
严绍庭微微一笑。</p>
他今天就是准备好了,要给这些人来亿点点的震撼。</p>
当吕芳看出皇帝心中的疑惑,开口询问:“这得是多少银子”</p>
严绍庭立马开口道:“亿计财富尽在南方,尽在海外!”</p>
虽然现在的现实是。</p>
自己来到这个粗犷的时代,大明一年只有三千多万两的岁入。</p>
这几年一番折腾,将数字拉到了近五千万两岁入。</p>
但严绍庭对于自己当下的话,依旧充满了信心。</p>
只要路走对了。</p>
只要大明能稳稳的走在开海的道路上,岁入过亿并不是痴人梦。</p>
一个财富和资源极度富裕的大明</p>
严绍庭很想看到经由自己亲打造出来的这样的大明,在将来又会走向何方。</p>
即便他深知自己无法改变那该死的固有的属于历史的强大纠正力。</p>
但给大明带来亿点点的改变。</p>
或许。</p>
最终的结果就能全然不同。</p>
当他在设想着大明将来的可能时。</p>
殿内众人,却因为他的话,而掀起了轩然大波。</p>
“这怎么可能”</p>
“中原历朝历代,亘古未有之事。”</p>
“而今如何能成”</p>
“朝廷当下近五千万岁入,亦是艰难,再有进展更是寸步难行,何以能以亿计”</p>
一瞬间。</p>
以严讷为首,殿内不少人响起了反驳之声。</p>
有因为惊讶和震惊而不相信的人。</p>
自然也有陷入沉思,开始畅想起来的人。</p>
如户部尚书高燿,此刻便是眉头皱紧,不断的思考着严绍庭所的话。</p>
半响之后。</p>
高燿拱上前,到了严绍庭身边。</p>
他笑着问道:“严宾客所言国家财税以亿计,恐怕非是全以金银算之吧。”</p>
随着高燿开口,众人终于是纷纷看了过来。</p>
严绍庭面对高燿的询问,亦是点了点头,而后笑着回道:“金银岂可全然当做饭食我朝如今既已定下开海之策,自当将海外一应事物带回,凡于我朝有用之物理当尽归我朝所有!”</p>
“好!”</p>
“此言大善!”</p>
得到严绍庭的正面回答之后,高燿可谓是与过往截然不同的当众大喝了一声,毫不犹豫的表示了赞许。</p>
众人这时也听明白了两人话里的意思。</p>
所谓亿计财税,那是以金银及各种货物总体计算的。</p>
“海外有用之物尽归我朝所有”</p>
上方。</p>
嘉靖嘴里低声念叨,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p>
他抬头看向严绍庭和高燿两人。</p>
“朕觉得,此言倒是颇有意思。”</p>
若是当真能将海外所有的有用之物都弄回来。</p>
嘉靖很清楚,这会给大明带来什么。</p>
虽然当下之人不懂生产力和货物的关系。</p>
但最浅显的一个道理却是人人都明白的。</p>
家里存粮越多,越不怕饿。</p>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p>
许久未曾开口的严嵩,缓缓开口:“所谓内外兼修,老臣因朝中如今开海,时常打听海外之事,听闻海外万邦诸国皆如蛮夷。若我朝能挥鞭而往,王化海外臣民,也算是善事一桩。若能成此内外兼修之大功德,我朝盛世想来也将人人可见。”</p>
随着老严头一开口。</p>
严绍庭立马在心中给老爷子竖起了大拇指。</p>
这话等同于是给大明披上了一件名为师出有名的外衣。</p>
大明往后在海外干的所有事,那都是为了造福海外那帮蛮夷的,可不是什么穷兵黩武横行霸道。</p>
有人反对吗</p>
今日此间当然有人想反对。</p>
但却不敢出口反对。</p>
毕竟当下朝廷已经开海,朝廷让利,水师战船护卫,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好处,没人敢在这件事情上反话。</p>
如此。</p>
得罪的就不是朝廷和皇帝,而是南方那些已经握新的海外利益的人了。</p>
而上方听得严嵩之言的嘉靖亦是面露笑容。</p>
他当即看向严绍庭。</p>
“严绍庭,你可愿为朝做那南下的钉子”</p>
面对终于等来的询问。</p>
严绍庭当即上前,拱抱拳:“臣,以圣命而行!”</p>
嘉靖当即哈哈大笑,挥动臂。</p>
“如此便好。”</p>
“你且上前听封!”</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