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严督宪烧的第一把火</p>
严绍庭眯着眼。</p>
自己所的富可敌国之路,究竟是怎样的</p>
其实剖开一切。</p>
就是最浅显的殖民之路。</p>
朝廷因为仁义道德,可能不会大举出兵抢占海外的地盘。</p>
那么自己就拉一帮人,自己出海抢地盘。</p>
中原没有过海外殖民利益集团。</p>
那么自己就亲打造一个。</p>
之所以选晋党。</p>
原因很简单,且只有一条。</p>
因为晋党不在江南。</p>
就这一条,就足够他做出选择。</p>
所以。</p>
严绍庭面露笑容,欣然开口:“毕竟事关紧要,乃是一族前途计,张兄有何疑惑,尽管开口。你我二人,亦分两家,若要日后长久,自当是要开诚布公。”</p>
这算是自己真正图谋海外,将大明带上海外殖民之路的第一次亲操作,也算是第一枪。</p>
也正因此,他对张遐龄这个分外识趣的蒲州张家人,很是看重。</p>
得了严绍庭的话。</p>
张遐龄却是笑着摇了摇头:“宾客言重,今日在下之所以愿为蒲州张家做主与宾客议定此事,便是看中了宾客过往为人,乃是有信之人。至于疑惑,也仅是往后于海外,朝廷之笔与我等人家所行之事当否会有冲突”</p>
张遐龄没有去问海外到底能有多少的财富利益。</p>
他也没有去问,严家会在这笔大买卖上,如何给往后加入进来的各家分润利益。</p>
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p>
而在这件事情上,唯一真正重要的,就是他们这些人家往后和朝廷的关系该如何处理。</p>
严绍庭不由目光深邃的看了张遐龄一眼。</p>
无疑。</p>
这是个真正的聪明人。</p>
利益与否并不重要,在大明想要长长久久,首先要看到的就是和朝廷的利害关系。</p>
他笑着起身,将张遐龄拉回到座位上,又亲自为其添了一杯茶。</p>
而后严绍庭才开口道:“朝廷开海,当下水师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护卫我朝出海之官、商船只。而因海路漫长,南洋之地也多岛屿藏匿海盗贼寇,因而朝廷也认同水师衙门在南洋各地修筑港口驻地。”</p>
张遐龄笑着点点头:“若是在下不曾记错,不论是开海疑惑水师战船出海护卫,皆是宾客在朝中谏言的良策。”</p>
对于张遐龄的吹捧,严绍庭也只是一笑而过。</p>
他继续:“不过水师终究不可能一直护卫出海船只,毕竟面对我朝开海之后巨多商贾船只出海,朝廷和水师也必将会力量捉襟见肘。”</p>
在朝廷的计划中,往后水师只会在南洋几处要紧的位置设立前哨,建立港口,派驻水师官兵,用于维护战船,并定期乘船出海巡视商船通行最多的海域。</p>
毕竟朝廷的战船,不可能永远都光顾着去护卫商船。</p>
至少在大明水师没有蜕变成大明海军前,是没有这个能力去一直去做这件事的。</p>
严绍庭笑着:“如此,日后水师的职责就会变成驻守海外各地,巡视沿途海域。而我等人家,其实朝廷也并未禁止,自可各家筹集钱粮打造船只,招募雇佣人出海,以朝廷水师在海外驻地为纽带,向着周围扩散发展,或购买当地土地,或与当地人做些买卖,亦或是由我等招募雇佣之人”</p>
最后。</p>
严绍庭止住了话,但眼中却闪烁着明晃晃的杀意。</p>
张遐龄不由缩了缩脑袋。</p>
到底,自己不过是个商人而已。</p>
如今张家也不过是正在由商贾世家,渐渐发展转变为官商人家。</p>
严绍庭这番话最后的意思是什么</p>
那自然是他们这些人家一旦联合起来,日后出海必然要招募雇佣诸多人。</p>
而这些人到时候除了能在海外购买土地、与当地做生意,自然也可以变成虎狼,在海外谈不成买卖的时候去做那杀烧掠夺的事情。</p>
张遐龄不由低声:“那朝廷”</p>
严绍庭淡淡一笑,似是无意道:“京中各位勋臣人家哦!对了,税兵衙门的徐文璧总督亦是京中勋臣子弟。我离京南下之际,倒是与各家长辈都过话。”</p>
他没太多。</p>
言简意赅。</p>
但想来张遐龄是能听明白的。</p>
自然。</p>
张遐龄是听明白了的。</p>
但他心中却是又惊又喜。</p>
惊的是,若自己今日一直犹豫不决,恐怕这滔天的富贵可真就要从自己上溜走了。</p>
喜的是这件事不光是他们蒲州张家入伙了,也不光是往后晋党各家都会入伙,更重要的是京中那帮勋臣人家似乎早已和严家商定了入伙这件事。</p>
虽然大明的这帮勋臣人家,这么多年下来早已不似开国之初那等悍勇。</p>
可人家家底却实实在在是还在的呀。</p>
这些人入伙,随随便便拉出来些家将家丁,那可都是宝贝的不行。</p>
有这些人带头,张家这些人家出钱招募雇佣人,完完全全可以在海外置办起一个很是不错的可以‘谈买卖’的队伍。</p>
就在张遐龄惊喜交加的时刻。</p>
严绍庭轻声出口,给了这位来自山西蒲州风陵乡的张家之人最后一锤定音的话。</p>
“起来”</p>
“我昌平书院山长家中,对这事也是出了不少人和钱粮的。”</p>
完后。</p>
严绍庭已经是漫步走出屋门,站在外面的回廊下。</p>
而留在屋中的张遐龄,整张脸已经是彻底的红了。</p>
那是兴奋到无以复加后的涨红。</p>
现在天下但凡有心眼的人,谁不知道昌平书院山长是谁啊。</p>
裕王爷在这件事情上出了!</p>
张遐龄脑袋里的念头几乎是要冲到九霄云上去了。</p>
一股子飘飘然的感觉,让他脚下的步伐都软了起来。</p>
虽然还没开始。</p>
但张遐龄确信。</p>
自己赌对了!</p>
这把用整个蒲州张家押注的赌局。</p>
他娘的自己赌对咯!</p>
看着门框外那道年轻但此刻怎么看怎么充满魅力的背影。</p>
张遐龄兴奋的握紧双拳,无声的朝着空气砸了两拳头。</p>
屋外。</p>
回廊下。</p>
严绍庭眯着双眼,看向水驿外,似乎是坐在张遐龄一行来时马车上的王谦。</p>
这几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p>
大明真的能变得更好吗</p>
答案是未知的。</p>
一开始,他想过来一场全面的革新。</p>
但没多久他就明白,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p>
在这个时候想那些事情,无异于是痴心妄想,痴人梦。</p>
于是。</p>
他就转变成给大明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将大明的底子打的更牢固一些。</p>
或许等到避免那该死的结局。</p>
时间的流逝,会让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自发的发生一些改变。</p>
也正是基于此。</p>
他选择了亲去制造一个属于大明的新的利益集团。</p>
一个能将利益来源地,从中原大地转向外面的利益集团。</p>
当人们开始关注外面的时候。</p>
</p>
中原土地上的百姓,终究会少一些被剥削,而随着总体财富的增长,积攒在中原的财富越来越多。</p>
最底层的百姓,日子也终究会好过一些。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p>
因为走出去,必然要依靠内部的人和事。</p>
那么。</p>
这些人就会主动或潜意识的让渡出来一些利益。</p>
不然。</p>
谁他娘的愿意跟着你出海啊。</p>
光靠这些所谓的勋臣还是那些士绅商贾</p>
靠他们自己划船出海打天下</p>
到时候不用自己去解释去斗争,这些人就会主动的给予百姓好处,以求数量最多的百姓能够为他们在海外的利益去出力。</p>
矛盾的转移。</p>
便是如此。</p>
只是结局如何。</p>
严绍庭也不清楚。</p>
自己能做的就是点一把火。</p>
“宾客之才,在下今日当真是得以亲眼窥见。”</p>
“放眼举朝上下,在下深以为,若宾客久在朝中,我大明必将如强汉盛唐,再复中原盛世!”</p>
脚下软绵绵轻飘飘的张遐龄,终于是带着满腔的兴奋走出了屋子,到了严绍庭的身后。</p>
严绍庭没有回头,只是轻笑着问道:“既然张兄已经有了抉择,想来接下来该怎么做,也理当清楚。”</p>
张遐龄点点头。</p>
他的脸上依旧带着明晃晃的激动。</p>
“宾客此次之所以南下总理六省,想来便是为了此事,若不然在下实在想不出宾客有何理由要亲身南下。”</p>
想明白了这些事情后。</p>
张遐龄终于是没了今日一开始来时的紧张,气度也变得从容起来:“这一次在下带着各家叮嘱南下,便已经做好同宾客一并入那南京城的打算。为此,山西几个还有些底子的商号,也已经先行派人去往应天府了。”</p>
这是晋党他们原本就厘定的计划。</p>
如果和严绍庭的交易达成,他们或许能借着严绍庭总理六省,将晋党的插向江南。便是不成,可到底还是仁义在,便是不能插,也该能在南方置办起一些买卖。</p>
严绍庭嗯了声:“既如此,可就要劳烦张兄这几日暂时与我等留在这马头镇了。”</p>
张遐龄愣了一下。</p>
“您当下不准备继续南下”</p>
严绍庭终于是转身回头,带着一抹笑意看向张遐龄。</p>
“江南。”</p>
“需要破局。”</p>
而破局落子之地,便是这淮安府马头镇。</p>
对于这等权谋,张遐龄倒是一时半会想不明白缘由。</p>
但他仍是老老实实的,让随行的队伍都进了马头镇水驿。</p>
至于那位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的王崇古的儿子王谦。</p>
严绍庭为了不再看到这个碍眼的不知轻重的年轻人。</p>
特意给了张遐龄一道书。</p>
王谦拿着这份书,自然能去南京拜访一位士林大儒,跟随其下学习一阵子。</p>
而这,自然是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老夫子带来的人脉和资源。</p>
张遐龄也乐得丢开王谦这个如今还稍显稚嫩的年轻人。</p>
而在另一层关系上,他亦是希望能单独和严绍庭长久的相处一段时间。虽然有关于和严绍庭商议的事情,他已经写明了书信,命人送回山西。</p>
并且他料定山西各家,也会欣然接受这件事情。</p>
但自己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啊。</p>
往后不得,严绍庭和山西那边的往来,就得通过自己和蒲州张家来进行。</p>
这其中又能产生多少好处。</p>
那是用王谦的脚指头都能想到。</p>
至于王谦本人。</p>
拿到给那位应天府鼎鼎有名的大儒的书信后,也是乐得不行。</p>
自己虽然这趟南下是为了游玩,但若是当真能和江南名儒学习一段时间,对自己往后恩科也是大有益处的。</p>
更遑论。</p>
自己在山西也是时常听闻,南京城里秦淮河歌舞之盛!</p>
至于严绍庭要留驻马头镇水驿的事情。</p>
反倒是漕运总督王廷和淮安知府李幼滋表示压力山大。</p>
虽然王廷有了投诚的意思。</p>
但他到底还是希望能将严绍庭这尊大神给打发送走。</p>
淮安知府李幼滋则纯粹是胆怕事。</p>
严绍庭只要留在马头镇一日,有鉴于发生了白莲教逆贼刺杀之事,他这个淮安知府就要陪在水驿一日。</p>
不然真要是再出什么事。</p>
他这个淮安知府那可真就万死莫辞了。</p>
两人心思各异,但却不妨碍两人将严绍庭要留在淮安府马头镇的消息,派人快马传到南京去。</p>
除开见到严绍庭的时候,两人都是如同笑面佛一样,但凡是离开严绍庭的视线,两人便是心中惶惶不安。</p>
三日后。</p>
就在王廷和李幼滋两人都快要茶饭不思的时候。</p>
严绍庭却是神清气爽的起了个大早。</p>
到了庭院里,除开朱七和刘万的人,便只有一队淮安府的官兵守在水驿外。</p>
至于留在水驿的王廷和李幼滋两人,大抵是还没起来的。</p>
“这第一把火算是烧起来了。”</p>
“南京那边的消息,七哥辛苦盯着些。”</p>
朱七嗯了声,在旁点点头。</p>
至于严绍庭喊自己七哥的事情,他有过反对,但没作用。</p>
最后也就听之任之。</p>
但自己当初对严党看不顺眼这件事,如今也早就已经烟消云散成了过往事。</p>
刘万则是从重新搭好的马棚里,为严绍庭牵来了一匹马。</p>
“清江浦离这也就十来里路,这会儿过去至多半个时辰。”</p>
严绍庭给了个眼神,便翻身上马。</p>
这会儿,张遐龄也是刚好赶了出来。</p>
“宾客,听闻今日您要出去走走,若是不碍事”</p>
严绍庭坐在马上,笑着看向刘万:“还要劳烦刘总旗,为咱们张兄弄匹马来。”</p>
刘万笑笑不发一言,冲着马棚那边招了招。</p>
有官兵牵马过来。</p>
张遐龄笑呵呵的爬上马背。</p>
严绍庭见朱七和刘万已经点齐人马,满意的点点头。</p>
“出发!”</p>
既然自己要留在马头镇水驿,坐看自己烧起来的这第一把火。</p>
那自然也不能让自己空闲下来。</p>
清江浦。</p>
正好是个很合适的地方。</p>
整个大明内水河道,除开南京龙江造船厂和杭州、泉州、广州这几处外,安庆、苏州、北新关、九江、樟树镇、饶州等处造船厂,皆不如这十来里外的清江浦造船厂。</p>
此处。</p>
乃是大明朝少之又少的,不论是规模还是能力都顶顶好的造船厂!</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