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人没到南京城就乱了</p>
清江浦常盈仓外的官道上。</p>
李幼滋满脸苦涩,懊恼不已。</p>
众目睽睽之下,他满面痛心疾首,掌握拳不断的砸向自己的胸口。</p>
“这个天杀的严绍庭!”</p>
“是要活生生扒了咱的皮啊”</p>
“天杀个奶奶的!”</p>
“老子这条命早晚要折在他上。”</p>
在李幼滋的身边,漕运总督王廷亦是满目恼火。</p>
他瞪着双眼看向远处已经走进常盈仓的严绍庭一行人,重重的啐了一口。</p>
“姓严的没一个好人!”</p>
骂了一句后,王廷转头看向李幼滋:“李府尊,如今咱们两可是被他给真真的架在火上了呀!”</p>
李幼滋怒哼道:“可不是被他架在火上烤了。”</p>
这位堂堂一府府尊,如今是满脸的咬牙切齿,恨不能将祸主严绍庭给生吞活咽了。</p>
王廷更是满心不安:“我就他为何这几日一直不走,原来是等在此处。那日白莲教逆贼行刺一事,到底还是成了他上的把柄!”</p>
这一刻。</p>
这位过去风云无比,握重权的总督漕运的重臣,心中满是无奈和担忧。</p>
李幼滋脸上挂着浓浓的愤懑:“是让他是皇上钦点的钦差大臣。朝廷的旨意,他严绍庭总理江南六省钱粮仓储、提督南京军务、巡抚六省地方。如今他要整顿南京诸卫军务,皆在其职权之内。可他这分明是奔着清查咱们江南六省人丁和过往财税账目去的!”</p>
嘴里满是憎恨。</p>
可李幼滋心中却又尽是胆寒。</p>
对于严绍庭今日这一行令,李幼滋即便再如何恼火却也无济于事。</p>
朝廷的旨意就摆在那里。</p>
严绍庭提督南京军务,那么整顿南京诸卫军务,从地方上抽征合格丁壮补充南京诸卫缺额,这就是在人家的权力范围内。</p>
但严绍庭的目的就是为了整顿南京诸卫,将各卫缺额兵马人数给补齐吗</p>
显然不是。</p>
目的就是奔着后面的话去的。</p>
清查六省人丁户籍。</p>
清查六省财税账目。</p>
王廷脸色阴沉,深深的望着前方运河旁仓墙高耸巍峨的常盈仓。</p>
他语气低沉:“此举便是指东打西,他严绍庭要清查六省人丁户籍和财税账目,却要单拧南京诸卫缺额出来事。如此便是公道之事,是为了朝廷当差做事,谁人也不能个不是。”</p>
“何至于此啊!他严绍庭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p>
李幼滋脸色难看至极,拍着大腿道:“南京诸卫就是个借口,可这个借口好啊!抽征地方丁壮,自是要清查地方人丁户籍。补充南京诸卫缺额,那边自然是要多开军饷军粮,如此他便能光明正大的清查各地财税账目。”</p>
一番分析。</p>
李幼滋不禁愈发胆寒:“严绍庭此子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不动则已,一动便招招致命啊!”</p>
王廷挪了挪嘴。</p>
他对李幼滋所的,现在自然是无比认同。</p>
不过李幼滋却是立马又愤恨不已的道:“可这天杀的严绍庭,千刀万剐的贼,分明是奔着南京去的,可他这个天杀奶奶的怎么偏偏就要把咱们淮安府给推出来顶锅啊!”</p>
完话。</p>
越想越气的李幼滋,转头左右看了一圈,愤愤不平的走到路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p>
这位堂堂一府府尊,此刻也顾不上什么劳什子官体了,满心的烦闷和恼火早就冲昏了头。</p>
王廷看了眼,亦是无可奈何的长吁短叹着摇头,走到了李幼滋身边。</p>
李幼滋如此愤懑,他又何尝不是。</p>
话严绍庭今日的行令,虽是奔着南京和江南六省去的,是要查六省人丁户籍和财税账目。</p>
若真是如此,直接奔着南京去便是。</p>
但偏偏他在淮安府马头镇遭了白莲教逆党行刺。</p>
这就给了严绍庭一个天大的借口和理由,而且光明正大无比。</p>
没见先前那名锦衣卫的缇骑最后又是如何的</p>
淮安府辖下这马头镇和清江浦乃是运河重镇,紧要无比。</p>
可偏偏就是这等紧要之地,在严绍庭南下赴任驻步的头一天,就遇到了白莲教逆党的行刺,这里面明了什么问题</p>
明淮安府剿贼不力啊。</p>
亦明江南白莲教逆贼是何等猖狂,全然无惧官府官兵。</p>
那严绍庭上书朝廷请建清江浦所,便是正当合理的诉求了。甚至明面上可以,他严绍庭是大大的公忠体国。</p>
至于什么将清江浦所置于税兵衙门之下,这都无所谓。</p>
关键是这件事给予了严绍庭要整顿南京军务,补充南京诸卫缺额兵马一个绝对正当性的理由。</p>
从淮安府以点带面的破局。</p>
那么淮安府就得要先行清查人丁、整理财税账目,编练清江浦所。</p>
一切都是如此的正大光明。</p>
且从头到尾,严绍庭都是在职责范围内拿着圣旨行事。</p>
王廷一声轻叹,亦是不管自己总督漕运的身份,跟着坐在了李幼滋身边。</p>
他连叹带着摇头:“可是如今咱们却是拿他严绍庭分毫不用啊。那所谓清江浦所,是他上书朝廷请建,可白莲逆党行刺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p>
李幼滋冷哼了声,神色很是愤愤不平。</p>
王廷瞄了一眼,低声道:“为今之计,咱们也只能听他之命,抽征府内丁壮,将这些年财税账目理出呈阅给他。”</p>
“不可能!”</p>
“绝对不可能!”</p>
闻言之下,李幼滋立马站了起来,断然出声拒绝。</p>
王廷抬头看向对方。</p>
李幼滋却是脸色郑重道:“督宪,若是你我二人当真今日便听了他严绍庭的令,可知你我二人将会如何”</p>
王廷眉头皱紧:“如何难道咱们还能抗旨不成”</p>
李幼滋顿了一下,脸色愈发难看,最后更是满脸沉痛:“可若是你我二人当真从了他严绍庭,便是从此自绝于江南啊!”</p>
自绝于江南。</p>
王廷身子一震,眼里露出一抹惊恐。</p>
“是啊”</p>
他一声长叹,脸色如蜡。</p>
他和李幼滋两人若当真在淮安府遵了严绍庭的令,开始清查府内人丁户籍和财税账目,那无疑是背刺了整个南京方面。</p>
可不就等于是自绝于江南了。</p>
王廷不由开口:“听令不是,不听令也不是,你我二人如今可如何是好”</p>
</p>
一时犹豫起来的王廷,忽的目光一闪。</p>
他已然是瞄上了李幼滋,低声道:“李府尊,这件事终究是落在淮安府,你是淮安知府,严绍庭今日要如此做,可是全都压在你淮安府衙了啊。”李幼滋立马看向王廷,眼神闪烁不停。</p>
半响后。</p>
他才面露笑容,却是一抹讥讽。</p>
“王督宪。”</p>
王廷双眼收缩,神色凝重。</p>
李幼滋却是继续笑着:“虽这严贼是奔着我淮安府来的,可督宪也别忘了,您那漕运总督衙门也是在我淮安府城里头。漕运总督衙门虽是督办运河,但督宪莫要忘了您也是巡抚这两淮四府三州之地,本府人丁钱粮诸事,督宪也是有一份的!”</p>
当王廷提及严绍庭今日之令,是要压在淮安府的时候,李幼滋便反应过来,王廷这个老货是要推卸责任了。</p>
可自己如何能叫他真个挣脱出去。</p>
生出这等事情,闹不好就是一个自绝于江南,岂能自己一人独扛</p>
被李幼滋当面戳破心思。</p>
王廷也是不闹,更无尴尬。</p>
官场之上本就如此。</p>
前一刻两人可以同乘一条船,这一刻也能分道扬镳。</p>
只是见李幼滋如此,一副硬要拉着自己下水的模样。</p>
王廷也只能是沉着脸问道:“那你,如今如何做”</p>
“如何做”李幼滋冷笑了一声,冷眼看向常盈仓方向:“还能如何做!他严绍庭握皇上旨意,我等自不敢抗旨违令,但这等大事操办起来却也是耗费时日的,如今咱们就修书送往南京!”</p>
想定主意后。</p>
李幼滋仍是满脸冷笑。</p>
“还是那句话。”</p>
“出了事,天塌了,自有南京城里那帮大老爷们去顶去扛!”</p>
完后李幼滋便又找来自己的幕僚师爷,吩咐再行修书,将当下这件事情成文快马送往南京。</p>
一番操作下。</p>
这一日间,淮安府便是生生修书三份,快马急递去往南京城。</p>
</p>
翌日。</p>
已是过午时分。</p>
天色将晚,天边日头橙黄。</p>
坐临长江的南京城外金川门码头。</p>
对岸渡口船只刚一停靠岸边,便有一名来自淮安府的急递飞身上岸,亮出驾帖便自码头上牵走一匹快马,直往南京城内赶去。</p>
而在其后。</p>
江面上,亦有两艘渡口官船,正在赶赴外金川门码头。</p>
未几。</p>
这头一道消息便被送到了南京守备衙门,交到了南京镇守太监陈洪上。</p>
紧接着。</p>
第二道消息,又被送到了南京总督粮储衙门,一路送到了总督粮储大臣杨宗气案前。</p>
等到最后一道消息入了城。</p>
便是一路直奔南京留守衙门,最后一路辗转,送到了还在玄武湖内一艘画舫上正在饮酒作乐的魏国公徐鹏举之。</p>
淮安知府李幼滋的三份书信,非往一处去,而是分别进了三处,却也是有法的。</p>
头一道书信,是明揣测严绍庭驻留淮安府,这事对守备衙门镇守太监陈洪来,自然是要紧的。</p>
毕竟这南京镇守太监到底是替皇帝看守陪都南京的,李幼滋将书信送到陈洪面前,无疑是在暗戳戳的举告严绍庭不遵皇命,不奔赴南京上任。</p>
那第二道书信,的自然就是严绍庭可能插淮安仓清查钱粮的事情,这事可不就和杨宗气这个总督粮储大臣有关了。</p>
同理,最后一份书信送去南京留守衙门,交到魏国公上,亦是因为严绍庭要整顿南京诸卫军务,借清查六省人丁户籍和财税账目。这是在问留守衙门和魏国公徐鹏举的态度,他们南京诸卫是站在南京一方,还是会响应严绍庭的号令。</p>
毕竟明面上看。</p>
严绍庭这南下的头一道命令,可是利好南京诸卫,那自然也是利好南京留守衙门和魏国公徐鹏举等人的。</p>
毕竟实打实的命令,那南京诸卫必然会实打实的将各卫缺额兵马给补充齐全了。</p>
兵强马壮。</p>
自然利好管理南京军务的留守衙门。</p>
这里。</p>
倒也是显出了李幼滋这个淮安知府,便是面对严绍庭心中惶惶不安,可脑子却还是没有落下,知道事情该如何操办。</p>
而随着他这三份书信入了南京城。</p>
南京城却是彻底被他这三份书信给搅的人心大乱。</p>
三份书信进到南京城后。</p>
这天色便已经是彻底黑了下来。</p>
宵禁时分,各座城门紧闭,城头染着火盆,城内家家亮着火烛。</p>
而本该熄灯的南京留守衙门,却是灯火通明,人影穿梭。</p>
衙门口,更是不断的有那一袭袭红袍、一顶顶乌纱帽乘轿赶来,鱼贯而入。</p>
门口的官兵打着哈气,看着这些南京城里顶天高的大老爷们舍了歇息赶来衙门,渐渐提起精神,心知今晚是要出大事了。</p>
而在衙门里。</p>
留守衙门公堂上。</p>
南京六部尚书、五寺卿、各司衙门的堂官也已经是纷纷入内。</p>
就连白日里便在城北玄武湖里游船寻了的南京留守、魏国公徐鹏举,也不顾浑身酒气和疲倦,眉头凝重的坐在堂上主座。</p>
徐鹏举神色烦闷,满脸的烦躁,盯着眼前一个个站在堂下,皆是面色不安来回踱步的各部尚书各司正卿们,心中愈发沉闷。</p>
可在场的南京各部司堂官们,却哪里顾得上看徐鹏举的脸色。</p>
如今淮安府那边出了这等大的事情,今晚他们这些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被这事给压住了。</p>
十多人三五成伙的,神色凝重而又不安,依着往日的关系远近声的嘀咕议论着。</p>
陪坐在徐鹏举下位置的临淮侯李庭竹和丰润伯曹文炳对视一眼,两人都默默的看向到了此刻也不发一言的徐鹏举,两人心中尽是无奈。</p>
谁让他们摊上这么一位草包国公爷呢。</p>
而正好这位草包国公又是如今的南京留守。</p>
按道理来,南京各部司衙门,却是在留守衙门之下,又受守备衙门里的镇守太监监督。</p>
加之现在这件事情,是严绍庭要将南京诸卫缺额兵马补全了。</p>
事情是落在南京诸卫,那便是要留守衙门话的。</p>
可现在这位草包国公,只怕还在想着他们家玄武湖上的画舫吧。</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