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徐阶的儿女论</p>
万寿宫外。</p>
随着殿门关闭,便将人们隔离开了。</p>
大多数官员们走在前头,出了万寿宫宫门。</p>
严世蕃则是和六部、五寺、通政使司等各部司堂官落在最后面。</p>
自大殿外台阶上走下,严世蕃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紧闭着的殿门。</p>
皇帝均衡之心,昭然若揭。</p>
大好一个能在今日一举拿下徐阶及其党羽的会,便这样白费了。</p>
一旁的工部尚书雷礼也有些唏嘘。</p>
不过雷尚书的唏嘘,是冲着视线里已经自工部左侍郎位子上离他远去就任刑部左侍郎的严世蕃。</p>
没了严世蕃,雷尚书才知道,工部的差事究竟有多么难办。虽然朝廷给他补了左侍郎的缺,可到底还是不如过去严世蕃在工部时候,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将精力投入到朝野内外的各项营造上去。</p>
如果有必要的话,雷礼觉得自己都可以让出工部尚书的位子,让严世蕃回来继续干。</p>
此刻见严世蕃驻步当下,回望殿门。</p>
雷礼便悄默声的走上前,声道:“左侍郎正值壮年,这几年先谋求一个尚书的位子,便也能有会入阁了。”</p>
雷礼眼神嗖嗖的,心里想着既然兵部现在能有两个尚书一同坐镇兵部衙门,为何工部衙门就不能呢</p>
只要别让自己整日管着工部那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行。</p>
严世蕃却是警醒,环顾周围也纷纷停下脚步的各部司堂官,他笑着摇头道:“雷尚书言重了,下官的性子您也清楚,火爆直接,还是刑部左侍郎这个位置合适,本就是管着刑名,不需要讲究个人情世故。什么人犯了事,批允了行文便是。”</p>
着话的功夫,他还不忘扫了一眼不远处的礼部尚书严讷。</p>
竖着耳朵在一旁听着的吏部尚书郭朴也是开口道:“南京那批犯官快要送到京师了,刑部那头和大理寺、都察院只怕是要忙活起来了。”</p>
大理寺卿没话。</p>
倒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面色严肃道:“此番南京官场震荡,竟然已成贼窝,当要严惩不贷!”</p>
严讷终于见状不妙后立即开口:“都不过是未查证而已,此番将他们弄回京师,也不过是查清楚罢了。南京那么多官员,当真还能全都罢免了以我看,圣人也曾过人性本善,南京哪来那么多的不法。这一次闹得这么大,到底为难的还是社稷。”</p>
严世蕃、郭朴、雷礼、欧阳必进等人相互对视一眼,都没有对严讷的话做出评价。</p>
殿外一时间变得安静了些。</p>
看热闹的杨博瞄了一眼胡宗宪,心知这位同样是兵部尚书的搭档必然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再开口了。</p>
于是杨博便自己笑呵呵的开口:“可这话再到底,还是要依着我大明律法来定。南边干系重大,这要是纵容江南那边胡作非为,耽搁了漕粮,耽搁了田赋和各色税课,到时候九边这头没了粮食没了军饷,当真要让关外那帮狼崽子打进来坏了社稷”</p>
原本不话了的几人不由嘴角微微一笑。</p>
严讷如今朝局是在折腾社稷,杨博这厮便回怼有人要坏了社稷。</p>
属于是争锋相对了。</p>
不过这也合乎逻辑。</p>
毕竟杨博是晋党,是和高拱站在一处的,这一次动江南那头,他们这些北地出身的官员自然会在朝中水涨船高。</p>
到时候江南那头再如何议论,只怕朝中格局也无力回天了。</p>
很显然。</p>
因为海瑞弹劾徐阶的事情,朝中的格局已经悄然发生转变了。</p>
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上书附和弹劾,但人们的想法已经开始有了倾向。</p>
毕竟。</p>
落井下石最后还能得利的事情,谁不愿意做呢</p>
如今不过是个试探,一旦试探出了皇帝的真正心意,一旦看明白当下南边的时局究竟到了哪一步。</p>
这些现在还保持沉默的人,到时候又会如何,那可就要两了。</p>
毕竟真要是时到了,就算皇帝不愿意走出最后一步,众正盈朝的朝堂文武百官也能帮助皇帝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是</p>
反正这样的事情,大伙也不是没干过,且不止一次。</p>
就在殿外众人勾心斗角之际。</p>
紧闭着殿门的万寿宫大殿内。</p>
徐阶当众下跪。</p>
虽然只有几位内阁辅臣以及皇帝、吕芳等寥寥数人。</p>
可他这么一弄,却是让所有人都有些始料未及。</p>
大明朝堂堂的内阁次辅竟然就这么跪下来了。</p>
难道他真的有罪</p>
还是要请罪恕免</p>
就连嘉靖的目光都变得阴沉了些。</p>
自己当下的身体,已经让他不愿意再去承担朝局不稳带来的各种隐患了。</p>
这个时候,让朝局稳定,让大明的皇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p>
余下的所有事情,都留给新君去做吧。</p>
这也是为何前些日子,他会忽然给严家那个福孙儿赐名无忧的原因。或许在那一刻,无忧二字也是他对大明新朝新君的一个祝愿吧。</p>
而跪下的徐阶,也很直白。</p>
“启禀皇上,弘治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臣由家母生于浙江宣平县衙,家父时任宣平县丞。臣自幼时起,便被家父教养当思读书报国。”</p>
“臣生于弘治朝,长于正德朝。陛下御极元年,臣以第七中应天乡试举人。二年三月,臣不过二十岁,便过会试,得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陛下钦点,获授翰林院编修。越明年,父丧丁忧,榴莲服阙,修大明会典祀仪成典等书。”</p>
“臣今时今日,已经年愈六十有三,在朝已有四十二年之久。”</p>
“臣之荣耀,皆为陛下隆恩赏识。徐家之荣,亦是陛下宅心恩遇。”</p>
群臣退下的万寿宫中,此刻徐阶追忆生平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p>
海瑞却是心生不妙。</p>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随着徐阶出声追忆过往,皇帝的脸色正在肉眼可见的不断缓和着。</p>
皇帝老了!</p>
再一次的,海瑞回想起了自己没回京时在南京城里,和张居正、严绍庭两人讨论诸事时,张居正提到的那个问题。</p>
皇帝真的老了。</p>
他甚至已经开始念旧了。</p>
而徐阶则是在无人打断的情况下,继续道:“臣升任内阁也有十多年,臣自知高官厚禄已是优待,臣不敢有丝毫懈怠。臣长子昔年危害一方,也得严惩处死,臣无有半点求情。”</p>
此言一出,便是严嵩也是眼皮微微一动。</p>
嘉靖的脸色彻底缓和了下来。</p>
徐阶轻叹一声,回头看了眼脸色阴晴不定的海瑞。</p>
他面露无奈的笑着,摇摇头道:“皇上,老臣已经年过六旬,真的已经老了。今日海御史弹劾老臣三桩大罪,老臣思来想起或许该是有的。”</p>
当这句话等同于认罪的话从徐阶嘴里蹦出,严嵩闭上了眼。</p>
虽然看似是认罪的话,但严嵩这么多年的为官经验明确的告诉他,徐阶这是在以退为进。</p>
这一步走出去了。</p>
</p>
今天便真的没有半点可能将徐阶扳倒了。</p>
至少,他不可能从朝堂之上消失。果然。</p>
不出严嵩所料的。</p>
徐阶紧接着就:“只是老臣这些年肩负内阁重任,已经多年未曾回乡。家中子侄及奴仆究竟如何行事,大抵也是如寻常人家一般报喜不报忧。海御史老臣家中侵占乡民百姓田地高达二十多万亩,老臣初听也是极骇,只是细细一想他们定然是有不法侵占的,但或许也没有海御史所的这么多。可不论如何,既然这事应当是存在的,老臣自当赞同朝廷遣人南下松江彻查此事,但凡有侵占之田,当立即清退还之于民,老臣亦愿以这年迈之躯代家中顽劣子侄与恶仆认罪伏法。”</p>
什么叫真正的执掌政坛风云的人</p>
此刻的徐阶就是。</p>
他这一番认罪伏法的话,几乎完全可以当做是官场教科书式的回答公式了。</p>
首先就是将自己摘出来,从他徐阶自己不法,变成家中子侄和恶仆背着他犯的事。这一开始就减轻了自己的罪名,然后就是认罪但不完全认同,还是坚持让朝廷派人,这就给了他继续操作的空间。</p>
最后,当然还是要态度坚决的认罪。</p>
如此。</p>
这就是一个年迈且忧心国家的老臣,遭受家人欺骗,不得不背上罪名的事实了。</p>
紧接着。</p>
徐阶又:“老臣在朝多年,也多受年轻后辈吹捧。无论官场还是士林,自古便讲一个承袭。有些年轻的读书人进过老臣家门,出去便唤作是老臣的学生,有些官员也进了老臣的家门,也是出去就是老臣倚重的人。可老臣却是认同当年严宾客那句话,朝堂之上都是陛下的臣子,也没有忠奸之分。老臣彼时也无法分辨这些人后来如何行径,是否忠奸。如今高阁老执掌我朝整饬吏治一事,老臣历来大为赞同,朝中但凡是有不法官员,老臣觉得也是要从严从重处置的。”</p>
又是一番教科书式的回答。</p>
如此两段话,便已经是将海瑞弹劾的前两桩罪名给顶了回去。</p>
最后。</p>
徐阶长叹一声道:“嘉靖四十年,海御史在苏松两府当差做事,上疏三十二道,时逢固节驿被大火焚毁,人与物皆无存。臣彼时便知晓此事,亦是震惊。当时皇上问责兵部,兵部也查处了不少人。如今既然海御史觉得这里面存疑,老臣以为,便是不论老臣清白,为了那些被大火焚死之人,朝廷也该重新再查此事。”</p>
其实这里是徐阶最诚实的一个地方了。</p>
因为在他看来,固节驿都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连被那场大火焚毁的驿站都已经重新修建好了,这时候便是掘地三尺也不可能查出来什么。</p>
末了。</p>
徐阶再次五体投地。</p>
进而再起身。</p>
他双眼含泪:“老臣年迈,不察家,纵容官吏假借老臣之名行事,此乃老臣之罪也。老臣深受皇恩,高居内阁,此番种种事端皆出,老臣当自请其罪,自囚于家中,皇上雷霆雨露,老臣当无怨无悔,甘愿伏法。为国家之清白,大明律法之公正不阿,老臣俯乞之。”</p>
言毕。</p>
徐阶便是一拜到底,再不起身。</p>
殿内,众人神色各不相同。</p>
但几人却是心思通透,不论怎么,徐阶今日这一遭算是熬过去了。</p>
海瑞更是面黑如墨。</p>
虽然心中也知道今天的结果不会随了自己的愿,但若是当真什么都不改变,却也是自己不能接受的。</p>
可不等海瑞开口。</p>
嘉靖便已经是飞快了看了他一眼,而后抢先看向伏地不起的徐阶,开口道:“次辅乃国之干臣,今日海瑞所言诸事,也尚未查明,如何便要乞罪”</p>
皇帝开了口。</p>
徐阶这才缓缓重新起身,面色肃穆道:“回皇上,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百兆生民,就像这一家的子女,皇上就是这一家的父祖。至于臣等,便是中间的媳妇,凡事按照媳妇的职分去做,能忍则忍,该让则让,两头尽力顾着。实在顾不了了,便只好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p>
“此番海御史所言三事,尤以老臣家中子侄仆役侵占百姓田地一事,老臣明白大概是有的。这便是老臣治家不严,也是老臣的罪过。老臣家人犯的事,自当是老臣要承担罪责的,老臣身在其位,居于内阁,便是那做媳妇的,也不能让这事屈了皇上的圣明。老臣也有私心,望能以老臣担责,乞求皇上能从轻发落老臣家中那些惹事的子侄仆役。”</p>
话已至此。</p>
殿内彻底的安静了下来。</p>
海瑞也彻底没了想话的念头。</p>
因为,皇帝已经没有表明态度的表明了态度。</p>
嘉靖则是看向了严嵩:“严阁老。”</p>
严嵩缓缓抬头,心中已然想过无数,开口道:“回禀皇上,臣以为徐阁老已经了,那就朝廷派人去松江府查一查吧。”</p>
完后,严嵩便装作没看到皇帝那有些失望的眼神,迅速的低下头。</p>
今天不落井下石就已经算是因为没有掀起更大的浪潮,而做的退让了。</p>
至于再主动给徐阶免罪的话,那就过分了。</p>
你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这么要求我这个徐阶的老对头。</p>
见严嵩不愿意出自己想要的话。</p>
嘉靖也只能在失望之余,看向了高拱。</p>
不等皇帝开口。</p>
高拱便立马黑着脸道:“臣以为,三法司派人去松江府走一趟是有必要的。”</p>
完后,高拱也是颔首低头。</p>
好不容易有了能让北方派在朝中压过南方派的会,自己怎可能错过</p>
嘉靖面色一紧,险些没有绷住,随即便立马看向袁炜和李春芳两人。</p>
袁炜只是看了一眼便抢先开口:“臣附议,便如徐阁老所言,派人查一查吧。”</p>
然后。</p>
这厮竟然是抬头观察起了大殿的屋顶配色。</p>
混账!</p>
嘉靖心中暗骂了一声。</p>
到了最后。</p>
方才一直在思考着当下朝中格局的李春芳,也在皇帝满怀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缓缓低下头。</p>
李春芳声道:“臣以为,诸事当如徐阁老所言,该是家人不法,可派人查明即可。”</p>
完后,李春芳就开始在心中盘算琢磨了起来,到底是什么时候严家悄无声息的拉拢了这么多人,就连高拱、杨博这样的北方派的人也给拉拢了过去。</p>
这么一算,内阁里还有个袁炜。再加上六部五寺三法司,朝局已经很明显了。</p>
徐阶这趟水,自己还是不要和严讷一样踩得太深为好。</p>
当所有人都完了话。</p>
嘉靖的脸也黑了下来。</p>
他看向跪在地上的徐阶,心中明白,这是他眼前的这几位臣子不满自己的犹豫,又或者是犹豫于当下的朝局。</p>
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为徐阶辩驳开脱罪责的。</p>
最后。</p>
嘉靖黑着脸有些烦闷的看向海瑞。</p>
海瑞却是毫无顾忌的。</p>
他站的笔直,脑袋高高昂起。</p>
迎着皇帝的目光,海瑞朗声开口:“事已至此,微臣请陛下依照大明律令处置徐阶!”</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