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百官跪谏,高拱呕血!</p>
京师。</p>
昌平书院。</p>
得益于昌平这几年的发展建设,昌平本身就拥有着一帮精通营建的工匠。</p>
当书院定下扩建,要将已经被皇帝赐名书院山的整座山囊括进来,这帮工匠立马就开工建设。</p>
如今,书院山已经被一道厚实的院墙围了起来,各处分院也已经一日高过一日,眼看着就要建成了。</p>
而书院里的麻将声,自从严太师荣退,便同样一日不曾停歇过。</p>
这一次。</p>
阳光正好。</p>
书院里,麻将声依旧。</p>
徐渭带着最新的消息,走进了专属于老太师和三位老夫子的麻将室雅间内。</p>
“太师,宾客从南边送回来的最新消息。”</p>
徐渭很恭敬,拿着几份消息站在一旁。</p>
严嵩则是眯着眼靠在椅子上,将中搓了许久的麻将丢到桌上:“一万。”</p>
早已等候多日的下位王畿,立马摊开两张一万:“碰!”</p>
他又丢出一张二万。</p>
随后侧目看向严嵩:“听牌。”</p>
可严太师却是微微一笑,右朝着自己面前的牌堆轻轻一挥:“胡。”</p>
王畿瞪大双眼,看着严嵩独钓二万的胡牌,脸上露出一抹羞愤。</p>
他有些不甘的询问:“这牌也能算到”</p>
严嵩呵呵一笑,不置可否。</p>
在王畿恼怒的注视下,严嵩笑吟吟的回头看向徐渭:“绍庭那子在南京又写了什么信”</p>
徐渭颔首:“宾客回信,今后俸禄全都送给太师以作赌资,除此之外便没什么了。”</p>
严嵩哦了声:“那子这么有孝心”</p>
严太师嘴里问着话,可上的洗牌码牌的动作却是不慢:“他这次是想让老夫帮他做什么”</p>
徐渭脸上笑了下:“太师慧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您老。”</p>
牌桌上,已经到了抓牌的阶段。</p>
严嵩码好牌,然后哈哈一笑,满脸暧昧的看向桌上另外三人,双向前一推。</p>
“不好意思了诸位。”</p>
“天胡!”</p>
“哈哈哈哈哈!”</p>
严太师天胡的笑声冲出屋顶,惊的周围正在营造的工匠人们纷纷侧目。</p>
而在屋里,却是伴随着传来几道怒极的咒骂声。</p>
骂的很脏。</p>
徐渭看着气牌运大好的严太师,不敢抬头唯恐被三位彻底输了个精光的老夫子给盯上,赶忙开口:“宾客,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赵贞吉,为官清廉,当差能干,该提一提了。”</p>
已经开始数钱的严嵩,丝毫不顾桌上三人的愤怒。</p>
将铜板一粒粒的装进自己的钱袋子里。</p>
“那就等赵贞吉上奏疏后,让他入阁吧。”</p>
徐渭得到了回答,便躬身作揖,赶忙逃离此处。</p>
等到徐渭离开。</p>
聂豹眯着眼看向严嵩:“如今内阁之位,严家也能一言而决,难道就不怕外面的人严家把持朝纲”</p>
瞧瞧现在都叫什么事。</p>
赵贞吉一个浙直总督、浙江巡抚想要进步,想要入阁。</p>
消息送到京中,严嵩连想都不想,就能开口直接定下来。</p>
可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那么多官员,不光是赵贞吉一个人有入阁的资格啊。</p>
严嵩却是面色不改:“我家乖孙都赵贞吉清廉能干,如何就不能让他入阁了老夫这是为国推举贤才,利在社稷,谁能我一个荣退了的老头子把持朝纲了”</p>
这一次荣退,可以是让严嵩见识到了为官的另一面。</p>
原来。</p>
官。</p>
还可以这么当的。</p>
自己不在朝中,可朝中处处都有自己的影子,表示首辅高拱也能无视自己的存在。</p>
而朝中有什么动静和风波,却又偏偏不能波及到自己身上。</p>
谁让自己现在就是一个荣退的老头子呢</p>
自己就是个在家养老的老头子而已。</p>
聂豹呵呵一笑,没再多什么。</p>
毕竟起来,自己在严嵩面前还是矮了一辈的,正德十二年自己是拜过严嵩为师的。</p>
王畿却是因为输了钱,闷闷不乐道:“可东楼还有润物都在朝中,雀儿也有个龙虎大将军的名头,长久以往,他们在朝总会被人抓住把柄和会。”</p>
钱德洪却立马开口:“雀儿那是陛下的福将,身在朝中却又游离在朝堂之外,因果不沾。润物更是陛下宠信的臣子,如今来真正担心的也就是东楼了。”</p>
严嵩对此点头表示认同:“来,若陛下这两年到时候让东楼去翰林院修书,是个好差事。”</p>
三人齐齐的看向严嵩。</p>
因为他这话里,已经包含了严太师认定皇帝活不了几年就会驾崩,到时候新帝登基,严世蕃就可以去翰林院为皇帝修实录的暗示了。</p>
王畿立马询问道:“东楼能愿意”</p>
按照他的认识,严世蕃可不是个能心甘情愿远离权柄,躲进翰林院给皇帝修实录的人。</p>
严嵩却是哼哼了一声:“他如今就算不为儿子着想,也该为他的孙子想想,一家之荣,一国之盛,岂容他再胡来!”</p>
这是用严无忧绑住严世蕃这个当爷爷的呢。</p>
三人不再话。</p>
王畿将伸到了严嵩面前的钱袋子上。</p>
不多时。</p>
麻将声照旧响起。</p>
而在北京城里。</p>
一场巨大的风波已经酝酿到了最后。</p>
因为朝廷中开议新政,支持者和反对者,从一开始的争辩新政之法,转到最后双方的直接人身攻击。</p>
无数弹劾奏疏在朝堂上如潮水一般汹涌着,各部司衙门的官员都已经无心朝政国事,陷入到弹劾和自辩的处境之中。</p>
纷纷扰扰。</p>
好不热闹。</p>
倒是长官奏本用纸的户部乙字库的人忙的不可开交。</p>
毕竟这些朝中官员相互弹劾自辩,用的奏本纸张都要他们来出。</p>
这一日。</p>
在上午朝中又一次进行了一波弹劾和自辩风潮后。</p>
中午各部司衙门按时开火做饭,好让官老爷们都能吃饱肚子,继续纸笔攻击对面的人。</p>
然而。今天却又注定了是不一样的一天。</p>
</p>
当各部司衙门里支持新政的官员写好议论新政利国利民的奏疏,或者是攻击反对者的弹劾奏疏,亦或是回应自己被弹劾的自辩奏疏,准备将这些奏疏送到内阁。</p>
却发现,对忽然都消失不见了。</p>
不多时。</p>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p>
人们也终于是知道了真相。</p>
以礼部尚书严讷为首,六科和都察院的部分反对新政的科道言官为辅,与朝中一众反对新政的官员,在中午吃过饭后便齐齐的出了衙门,赶赴到了西苑的西安门大街,近五百名京中官员按照品级整齐的跪在了西安门下!</p>
劝谏!</p>
百官劝谏!</p>
熟悉的一幕,再一次浮现在所有人的眼前。</p>
这一幕,对所有人来都是无比的熟悉。</p>
自正德朝开始,京中百官跪谏宫门,已经是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了。</p>
便是本朝,自皇帝亲自开启的大礼议之争开始,便有过不知多少次的百官跪谏。</p>
结果也都清清楚楚。</p>
那时候,皇帝面对朝中百官宫门跪谏,发动了一次次的廷杖,那些年里因为官员跪谏宫门,被廷杖致死的官员就不知凡几。</p>
几十年过去了。</p>
现在,又要再次上演了吗</p>
内阁。</p>
刚刚接到西安门外百官跪谏宫门前消息的首辅高拱,瞬间眼前一黑,一下子就跌坐在了椅子上。</p>
吓得袁炜和李春芳赶忙起身赶过来,搀扶住脑袋里气血一阵阵翻涌的高拱。</p>
前来通报消息的官员低着头不敢动弹半分,几名在内阁做事的中书舍人更是畏首畏尾,大气不敢出一点。</p>
“元辅!”</p>
“元辅醒醒!”</p>
“传!快传太医为元辅诊脉!”</p>
袁炜和李春芳两人看着听到消息后就立马昏厥过去,脸色一阵发黑的高拱,也是被吓得心乱如麻,唯恐高拱在这个时候出什么事。</p>
今天已经闹出百官跪谏西安门的事情了。</p>
要是再闹出因为百官跪谏,当朝首辅怒极冲血而亡,这事情就彻底解决不了了。</p>
朝廷的体面和所有人的颜面,也都要彻底被丢光。</p>
袁炜几声呼喊,始终不见高拱有什么反应,他慌乱的看了李春芳一眼,然后一咬牙,伸狠狠的卡在了高拱的人中上。</p>
袁阁老真的是被吓到了。</p>
指头的力道无比的大。</p>
眨眼间,袁阁老的指甲就已经重重的陷入高拱的人中下。</p>
已经是见血了!</p>
李春芳则在一旁不断的大喊着:“元辅!元辅醒醒!”</p>
中书舍人们也是慌乱的冲出外面,胡乱的大喊着:“太医!传太医!快去找人!”</p>
班房里。</p>
高拱终于是被袁炜掐的醒转了过来,他被两人搀扶着,软软的斜靠着,软绵绵的睁开双眼,却已经是两行清泪落下。</p>
只见往日里秉性刚硬强烈的高拱,这时候挂着满脸的泪水,神色忧虑哀愁:“何至于此何至于此”</p>
袁炜连思考的能力都被吓丢了,看着眼前落泪哀伤自叹的高拱,只觉得这位首辅是不是真的要不行了。</p>
高拱忽然坐在椅子上直起身子,瞪目挥,直指前方。</p>
周遭众人只听一声怒吼。</p>
“你们是要逼死老夫吗!”</p>
噗。</p>
一口淤血,从高拱的嘴里喷出,撒了一桌子,落在地上。</p>
斑斑血迹。</p>
袁炜被吓了一跳。</p>
可李春芳却是脸上露出笑容,脚忙乱的为高拱倒了一杯茶水,送到嘴边:“吐出来就好!吐出来就好!元辅快喝些水,这口血气出来就没事了”</p>
袁炜满脸呆滞的看向被李春芳喂下一口水的高拱,果然是原本黑沉沉的脸色,渐渐恢复了一些气色,他不安的问道:“这样真的没事”</p>
李春芳摇摇头,可脸上却是愁容满面,掌不停的顺着高拱的后背。</p>
高拱则是瞪大双眼,气息沉重:“老夫还死不了!现在还不会死!”</p>
他的嘴边还挂着血呢。</p>
袁炜看的是眼角抽抽。</p>
李春芳却是反应最快,见高拱已经醒过来,将那口淤血吐了出来,立马转头看向屋中的内阁中书舍人:“去!让兵马司的人全都去西安门,务必要围住那帮蠢货!”</p>
袁炜这时候终于是反应过来,赶忙补充道:“快去找人啊!万不能让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动!”</p>
两人对视了一眼,全都是无奈至极。</p>
虽然那帮官员去了西安门下跪谏,也是奔着新政来的。</p>
可他们两人在内阁做事,却又偏偏不能在这个时候让那些人出半点事。是让兵马司的人围住西安门下跪谏的百官,何尝又不是为了保护住这些人,免得被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动用廷杖。</p>
高拱脸色阴沉,眉头皱紧,却没有开口否定。</p>
即便他因为这些人晕厥过去,更是吐了一口血,可他也偏偏同样不能让那些人出事。</p>
当内阁里的人因为今日这突发之事,忙的不可开交。</p>
缓了好半天的高拱,也终于是觉得恢复了些气力,在李春芳和袁炜的搀扶下站起身。</p>
“走!”</p>
“咱们一同去西安门!”</p>
这几个字,几乎是高拱咬着牙出来的。</p>
百官跪谏西安门,他这个当朝首辅,就算是吐血了,只要没彻底晕死过去,那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赶到场。</p>
袁炜和李春芳两人也不敢劝什么,只能是左右搀扶着高拱,摇摇晃晃的往外走,赶去西安门那边。</p>
随着内阁三人动了起来。</p>
整个北京城也早就因为西安门外闹出来的百官跪谏闻风而动。</p>
首先自然就是好事的又家住在西安门外附近的京师百姓,虽然不敢靠近,但还是将西安门大街前的街口给围了起来。</p>
接着就是离着西安门最近的西城兵马司,还没有得到内阁的消息,就已经齐齐出动赶到西安门大街,前面堵住百官继续靠近西安门的道路,后面将街口的百姓拦住喊话驱赶。</p>
毕竟在场的都是朝中官员,闹出这么大的事情,等下还不知道这些人嘴里会出些什么骇人听闻的话,真要是让百姓们都听了去,天知道这些人会如何议论朝廷。</p>
最后才是京中各部司的官员忙不择路的从各处赶了过来。</p>
等高拱由袁炜、李春芳两人搀扶着,领着一大帮内阁做事的官员和宫中太监赶到西安门的时候。</p>
西安门大街早已是人头攒动。</p>
而在宫门前,数百名官员,穿着官袍、抱着笏板直挺挺的跪在地上。</p>
见到高拱和内阁的人都来了。</p>
跪在队伍之中的礼部尚书严讷,当即看向左右同僚。</p>
“朝有奸佞,天下不宁,君上漠视,国将不国!”</p>
“臣等死谏,望君上正之!”</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