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请陛下立太子!</p>
西安门大街外。</p>
顺天府户房吏看着气势汹涌而来的官员们,吓了一跳,连忙招呼人阻拦。</p>
前些日子。</p>
因为府衙做出的决定,那些被皇上罢官的官员们,有些不愿丢了体面未曾再去西安门前跪谏。但也有部分被罢免的官员,是连体面都不要,交了一文钱到宫门前跪谏的。</p>
但不要忘了。</p>
严太师给的法子里,还包括让顺天府派出洒扫的丁户,守在西安门大街上等着这些人前来跪谏,就立马出动洒扫的。</p>
于是看着越来越近的官员们。</p>
吏连忙又喊道:“快!再往洒扫丁户们过来,东西都带上了。桌椅板凳也摆出来,瓜果茶水送过来,将附近坊里的百姓都叫来喝茶看戏。”</p>
虽然视线里那些直奔西安门而来的官员,让吏心中紧张,却依旧是在有条不紊的下达着一条条指令。</p>
这里就要着重点名表扬顺天府户房的主观能动性了。</p>
在拍丁户洒扫西安门大街,又在街口设立栅栏过去一文钱的过路费后。</p>
顺天府户房更是积极发挥主动性,让街前坊里的百姓们前来西安门大街上坐着看戏。</p>
在这种种措施下,即便是当初那些已经不要脸面的被罢免官员,也没有撑过两日,在那些吃着瓜果点心喝着茶水的看戏百姓注视下,终于是溃败而逃,最终灰溜溜的离开了京师。</p>
街口这边,顺天府户房的吏不安却加快速度的安排着事情。</p>
而在街上。</p>
以六科都给事中带领着的全体六科左右给事中、给事中,乌泱泱五十多人已经是到了西安门大街街口前所设的栅栏处。</p>
不等顺天府户房胥吏开口。</p>
吏科都给事中已经是大一拍,将一只钱袋子砸在了街口栅栏旁的桌案上。</p>
“写!”</p>
户房胥吏紧张的看向这些气势汹汹的官员:“诸诸位要人写甚”</p>
六科廊点子王王西樵立马上前喊道:“写,六科言官五十八人,今因于西安门前跪谏圣上,纳钱五十八文,会于顺天府户房,账目载明!”</p>
胥吏一听王西樵自报家门,顿时浑身一颤,不禁吞咽了一口唾沫。</p>
他快速的扫了一眼在场的官员们。</p>
这才反应过来,今日赶来西安门的官员们,竟然都是六科廊的言官老爷们。</p>
按照国朝制度,六科言官总数正正好就是五十八人。</p>
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名,左右给事中两名,如此六科就有十八人了。</p>
吏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各四人,合八人。</p>
户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各八人,合十六人。</p>
礼科给事中六人,兵科给事中十人,合十六人。</p>
六科所有人加起来,便正正好是五十八人。</p>
顺天府户房胥吏扫了一眼,人数也差不多就是五六十人之间,脸上神色不由又紧张了几分。</p>
要知道。</p>
如今按照朝廷的规矩,自然是以翰林官最为显赫清贵,升官速度也是最快。</p>
而在翰林之外,就属六科言官清贵,升官快速。</p>
在翰林、六科之外,才是都御史监察御史以及六部主事。</p>
凡六科言官,一旦遇到需要升迁转任的时候,按照规矩而言,吏科给事中基本都是升转京中府部四品官职,余下五科言官也是超过一半都会留在京中府部衙门任四品官职。</p>
就算是六科的给事中们外放出京任职,那也基本是从正七品的官职,直升为从三品的各道布政使司衙门参政,或正四品的提刑按察使司副使。</p>
外放皆以正七升转从三,所以才有了六科言官乃仕宦之殊荣一。但就是如此,六科言官若是被外放到地方上去做从三品的布政司参政,也大多是厌弃的。</p>
官升七级,而势减万分。</p>
的就是六科言官外放。</p>
顺天府户房胥吏额头已经挂上一层汗水,眼睛里带着几分惶恐。</p>
这眼前五十八人,虽然官品最高不过正七品的六科都给事中,却又一个个殊荣无比,前途无量。</p>
天知道这些人下一刻,会不会忽然就成了六部的郎中、都察院的都御史。</p>
“写!”</p>
“的现在就写!”</p>
顺天府户房胥吏反应过来,也不问缘由,连忙提笔就在桌案上的账簿记录下一笔。</p>
他更是连那个钱袋子都不敢打开,也不敢碰,就那么放在原位,而后侧身让出路。</p>
“诸位给事,请吧。”</p>
胥吏礼仪做的到位,唯恐自己被这帮能用纸笔骂死人的言官老爷盯上自己,觉得自己哪里做的不好。</p>
曹子登跟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胥吏,而后提醒道:“你们顺天府最近的新规矩我们都知道,不必担心,你们做你们的事,我们做我们的事,咱们双方各不相干,你也不用担心我们会找你或者海知府的麻烦。”</p>
听到这话,胥吏心中不由松了一口气。</p>
但他却还是规规矩矩的拱低头:“那人就得罪了”</p>
这头。</p>
六科的言官们也不理会这个顺天府的胥吏,交了钱见着对方已经登记上,便联袂昂首挺胸向着西安门大街里走去。</p>
不多时。</p>
这五十八人就在六科各自的都给事中带领下,站在了西安门前。</p>
已经有些日子没见西安门前再出乱子。</p>
今日忽然又有官员到场。</p>
早就带着营中将士戍守西安门的严鹄,闻讯之后立马带着麾下亲兵涌出西安门,上百人结成人墙挡在宫门前。</p>
严鹄则是皱着眉走到最前面,看着眼前的官员们在自己的注视下跪在了地上。</p>
跟着同僚们一起跪下的曹子登,抬起头直直的看向严鹄,见对方也看了过来,连忙使了几个眼神,而后便默默的低下头。</p>
严鹄看到人群中竟然有自己认识的,好像还是兄长的学生,原本还有些紧张的心绪,不由平静了下来。</p>
只是他有些疑惑,怎么兄长的学生也跑来西安门这里跪谏了。</p>
正当龙虎大将军疑惑不解的时候。</p>
原本守在街口栅栏处的顺天府户房胥吏也已经是跑着赶了过来。</p>
胥吏到了严鹄面前,先是站定躬身作揖行礼,而后上前几步,低着头声解释道:“大将军,这他们都是六科的给事们,是要来宫门前跪谏。已经按照规矩,交了钱。”</p>
“嗯。”</p>
</p>
严鹄默默点头,目光看向眼前这些六科的言官们,随后便走到一旁默默的站着。他懒得去琢磨这些六科言官是为了什么要来西安门跪谏。</p>
可人家既然交了钱,也没有冲撞宫门。</p>
那么余下所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就都与自己无关。</p>
倒是哥哥,已经南下当差做事快两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p>
等到哥哥回来后,自己可得要好好求求哥哥,看能不能给自己从这西苑调走,最好是调的远远的,去九边、去东南,再不济去西南参与朝廷在西南改土归流的大计和那帮土人作战。</p>
反正只要不是让自己待在这皇城里发霉就行。</p>
不过</p>
自己或许也该和哥哥心里话,看能不能让哥哥替自己出面,服了爷爷和父亲,让家里替自己去和秀红求亲。</p>
龙虎大将军站在一旁,默默的想着自己的事业发展和婚姻问题。</p>
顺天府的户房胥吏却是不敢待在这里,一溜烟跑回街口栅栏处。</p>
而这边。</p>
已经跪下的六科言官们,则开始在以吏科都给事中为首的六名都给事中带领下,开始抬头朝着高耸巍峨的西安门喊起话来。</p>
“六科臣下,伏乞宫前,惟愿皇上圣晓,奏谏国家社稷事。”</p>
“自昔圣帝明王之有天下,必传之嫡长,以奉神灵之统,以抚亿兆之人,盖以宗社之相继,乃天理民彝之所存,而国家所赖以安宁,宗社由之而巩固者也。”</p>
“钦惟诸皇子存一,而裕王聪明仁厚,文武圣神缵二祖列宗之鸿图,眷惟国本付托匪轻。敬惟裕王位居主鬯,德自天成,英资明烛,于先几圣学缉熙,而令誉用彰祖宗之统,足以继承于万年。天人之心,无不归戴,裕王早正东宫大位,海宇臣民,实切瞻望,夫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储,社稷不可一日以无嗣。”</p>
“臣等惟愿正东宫储君宝位以定宗社之大计,敷涣号而弘家国之远猷,于以慰列圣在天之灵,于以副九有生民之望。”</p>
“臣等俯伏阙廷合词劝谏,请皇上立东宫之储,以备宗祧之嗣!”</p>
六科言官们的呼喊声之大,直冲宫闱内。</p>
而守在宫门前的严鹄,却是眉头微皱。</p>
这帮言官的话,怎么自己就听不懂呢</p>
这位大将军也不想想,自己刚刚都在想什么。</p>
不过好在严鹄的副将默默的凑到自家大将军身边,声道:“大将军,他们似乎是要请陛下立太子”</p>
“立谁为太子”</p>
严鹄歪着头问了句。</p>
副将愣了一下,而后更加声道:“去岁景王崩,如今皇上只有裕王一子了他们刚刚也是在,要请皇上立裕王爷为皇太子”</p>
副将觉得自己应该在没事的时候,让自家大将军多读几本书。</p>
自家大将军什么都好。</p>
不论是战阵操演还是个人悍武,龙虎军三千余人,那是无人能比。</p>
就自家大将军却又偏偏只会这些。</p>
这往后龙虎军上下包括自己在内,想要继续进步,大将军作为领头羊,可不能只会这些啊。</p>
严鹄却只是哦了一声:“裕王难道不就该是皇太子吗”</p>
副将又愣了一下。</p>
他看了眼自家大将军,最后选择闭嘴。</p>
算了,和自家大将军这些显然是没用的。</p>
副将只是默默的看向眼前的五十八名科道言官,眼里带着些担心。</p>
自己要是没记错的话。</p>
皇上在很早之前,就对东宫太子一事有过口谕的。</p>
</p>
“这帮人难道忘了朕早有旨意,凡言册立太子一事,皆罪之”</p>
西安门后的万寿宫中。</p>
六科言官跪谏的缘由,已经传来。</p>
嘉靖脸上带着一抹不清道不明的神韵,淡淡的了一句。</p>
吕芳在旁察言观色,而后心回道:“忘定然是不可能忘记的,不过今日六科廊下给事中尽出,恐怕是为了旁的事情。请主子爷立裕王爷为太子,不过是个由头罢了。”</p>
嘉靖哼哼了一声,脸上却不见有怒色。</p>
吕芳又:“不过世子近来愈发大了,在书院虽然偶有顽皮,但也勤于读书识字,听老太师和几位夫子对世子都评价颇高。所谓时看大,世子也有贤明之相”</p>
嘉靖侧目看向吕芳,目光隐隐闪烁,笑着道:“怎么你是借好圣孙的由头,也是想劝朕立裕王为太子”</p>
好圣孙这个事情,可不是只有吕芳一个人过。</p>
早在本朝立国后就有的事情了。</p>
吕芳赶忙跪在地上:“奴婢不敢,社稷继统大事,奴婢万不敢言。”</p>
嘉靖却是挥了挥:“如今朕仅存裕王一子,一个东宫太子之位而已将来这天下大位,也得是要交给他的。”</p>
吕芳抬头看向皇帝。</p>
嘉靖却笑着:“不过既然是拿储君之位当做借口,有人恐怕要比朕急,朕这一次也就由着他们这帮六科言官拿朕家里的事情作筏子。”</p>
</p>
“老夫自掌内阁中枢,就没一日停歇过的。”</p>
“他们这是真的想要逼死老夫吗!”</p>
内阁。</p>
高拱已经得知西安门前再一次出现的跪谏之事,也知道了那五十八名六科言官跪谏何事,满脸愤懑的拍着桌子骂了起来。</p>
袁炜、李春芳以及奉召入京升任阁臣的赵贞吉三人,则是默默的转头侧目看向脸色铁青叫着的高首辅。</p>
李春芳声道:“元辅息怒,他们终归不是跪谏旁的事情,乃是为了国本嗣君一事,也算不上什么麻烦。”</p>
“如何不是麻烦”</p>
高拱看向李春芳,而后又扫向袁炜和赵贞吉:“老夫难道不明白他们是为了什么三位难道也看不出来”</p>
三人都没有话。</p>
高拱只能是哼哼着道:“无非就是这几日内阁拟定下六科审议的新政之法,他们觉得是麻烦,觉得老夫用事急切,但又怕当面顶撞老夫,这才迂回以劝立储君之事来推延老夫行新政之法!”</p>
袁炜、李春芳、赵贞吉三人对视了一眼。</p>
原来你高首辅还知道是什么缘由哦。</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