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咱家的酒够劲不</p>
对于严鹄来。</p>
其实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充满了压力。</p>
祖父官至首辅,先帝赐太师尊衔,位列三公,已经做到了一个臣子的巅峰。</p>
而他的父亲,也同样是六部尚书之一,位列九卿,加赐太子少保。</p>
父祖不是首辅就是尚书。</p>
而他的兄长,更是年纪轻轻就在中枢掌握常人无法拥有的权柄,更是让新君特设了一个内阁行走参知。</p>
这一次更是统御数万大军,节制各边,肩负着收复河套故地的重担。</p>
而他呢</p>
在祖父兄长们拥有着光鲜夺目的履历下,他这位严家三代第二人,就显得渺无比。</p>
过去他在江西老家,终日被族中叔伯教育着,以父祖为荣,用心读书考取功名,入朝为仕。</p>
可就算是将圣贤书读烂了,自己就能成为和祖父一样的内阁首辅吗</p>
于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严鹄产生了逆反心理。</p>
他开始躲避读书,开始偷偷的打磨筋骨,开始偷偷的学习武艺。</p>
既然父祖辈已经在文官道路上走到了巅峰,那么自己就另辟蹊径,走一条不同于父祖辈的路。</p>
那是属于武人的路!</p>
等他入了京,兄长终于不再如父祖和叔伯们一样终日劝自己读书,反而无比的放纵。</p>
于是,他终于在昌平一战,入了先帝的眼,得了举朝从未有过的龙虎大将军之名。</p>
可严鹄也清楚,这所谓的龙虎大将军不过是先帝给孩子的玩具而已。</p>
自己还是那个被所有人视作孩子的稚嫩少年。</p>
所以这一次知晓朝廷要用兵河套,他没有去寻父亲和祖父,也没有去寻兄长。</p>
因为父祖能坐视自己弃文从武已经不易了,绝无可能再继续放纵自己。而兄长也是如此,就算兄长从来都没有过,但自己却很清楚,兄长早就计划着依靠他的权柄,让自己在朝中一步步的掌握兵权,最终或许就是和镇远侯一样常年坐镇京营。</p>
可这不是自己想要的。</p>
所以他自己去找皇帝请求随军出征。</p>
皇帝一开始其实也是犹豫的,于是严鹄第一次罕见的对着一个外人出了自己理想和愿望。</p>
他想要成为戚继光那样的人。</p>
他想要做岳武穆那样的人。</p>
他更是每晚夜深无人时,渴望着成为千年前,那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p>
那个年轻人有着数不尽的封号。</p>
但被世人广为人知的只有四个字。</p>
汉冠军侯!</p>
那个年轻人同样是在自己这般大的年纪,同样是在草原上,取得了一个个赫赫战功。</p>
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请求。</p>
甚至满脸笑容和激励的对自己。</p>
大明有一门两公,未尝不可一门双侯。</p>
一门两公,的是中山武宁王徐达的后人。</p>
那一门双侯,自然可以是严家。</p>
风。</p>
此刻不断的从自己的脸颊上刮过。</p>
北地的风,似乎就是比燕山下更为寒冷刺骨。</p>
可严鹄却瞪大双眼,透过面甲,死死的盯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平原。</p>
战马的奔踏声连绵不绝,雄鹰在苍穹上展翅盘旋。</p>
每一次跟随着身下的战马起伏,都让严鹄觉得此刻,不枉此生!</p>
而这。</p>
已经是他率领三千龙虎军奔袭的第二日。</p>
他座下战马旁,也只剩下一匹战马。</p>
就在前不久,他跑死了第一匹战马,而整个龙虎军将士们携带的三匹战马,也基本只剩下两匹。</p>
严鹄却不敢停歇。</p>
三日!</p>
只要三日!</p>
这是他在自己那位征北大将军的兄长面前,立下的军令状。</p>
为了严家的三代人的荣耀,为了严家的一门双侯。</p>
严鹄不敢停下一秒钟。</p>
他掀起面甲,回头看向跟随在自己身后,如同一支锋利箭羽在关外草原上奔袭着的三千龙虎军。</p>
严鹄竖起了系着一面三角红旗的长枪。</p>
“传令全军。”</p>
“马速放慢。”</p>
“前进不停。”</p>
“马背用食。”</p>
“半刻而毕。”</p>
半刻钟!</p>
这是他给龙虎军的弟兄们稍作歇息的时间,马速放慢但却不停,所有人都要在马背上将那干涩难吃的干粮混着凉水咽进肚子里。</p>
然而,经过一整个日夜的不闭眼奔袭。</p>
除了战马死亡之外。</p>
此刻稍稍放慢整个队伍的速度,马背上的将士们终于是露出了疲态。</p>
哐当一声。</p>
终于有一名官兵从马背上倒在了草地上。</p>
“将军,有人栽下马了!”</p>
后方有人大声的呼喊着。</p>
严鹄吞咽着干粮,回头看过去。</p>
只见那名从马背上倒下的将士,已经是艰难的扯着战马的缰绳,支撑了起来。</p>
他似乎是想要爬上马背,继续追赶整个队伍的速度。</p>
但终究是没有力气爬上马背。</p>
严鹄只是默默的注视着对方:“留本队一人陪同,等候中军大将军到来。”</p>
不能让那人跟着跑了。</p>
不然要不了多久,就得要跑死人。</p>
而在后方。</p>
那名从马背上倒下的将士同队队正,则冷漠的下达了军令,要求本队一人留下。</p>
被留下的人,自然是满脸苦恼。</p>
可同袍已经快要力竭,同样不能让其一人留在这茫茫关外。</p>
除了留在原地的两人。</p>
整个队伍根本就没有减慢多少,盏茶的功夫吃完干粮,还不到半刻钟,就再一次的全力加速。</p>
没有人去问已经跑了多久,跑了多远。</p>
他们只知道,看不到老营堡、偏头关的城墙,他们就不会停下来。</p>
别处的军马可能会畏惧反抗这种不要命的跑法。</p>
可他们不一样。</p>
他们是大明独一无二的龙虎军!</p>
他们所有人都是精挑细选,拱卫皇帝的天子亲军。</p>
他们更是跟随过先帝御驾亲征。</p>
龙虎军的军威,不允许他们后退,更不容许他们丢这个人。</p>
风愈发的烈了起来。</p>
严鹄也重新放</p>
他一直在默默的计算着时间,计算着路程。</p>
龙虎军还可以允许怕死一匹战马。</p>
等剩下最后一匹马的时候,就要放慢速度,还要留出足够给将士们喘息恢复体力的时间,而后奔赴山西镇那一段长城,抵御蒙古人南下。</p>
而在此之前。</p>
则要不惜人力、马力。</p>
</p>
全力以赴!</p>
茫茫关外草原上。</p>
春夏之交,草场万物复苏,草长没过马蹄。一支独属于大明的精骑,逐草而奔。</p>
而在关内。</p>
地处大同镇境内,鬼毛川上游东侧的平虏城外。</p>
一辆马车,带着后方一辆盖着油布的马车,悠悠的开进了这座卫城中。</p>
两辆马车一路长驱直入,自进城便在头前马车上挂出旗号。</p>
无人胆敢阻拦,消息一路传入卫城将军府。</p>
待马车停在将军府前。</p>
大同总兵官孙吴,山西、宣府、大同三边总督王之诰,山西巡抚王继洛,甚至包括山西镇总兵官申维岳,四人在一众官员将领簇拥下,赫然列队等候在将军府外的大街上。</p>
周围兵丁戒备,阻断百姓穿搜。</p>
等到马车稳稳停下。</p>
一只掌,自马车里伸出,掀开车帘。</p>
无错本在69书吧读!6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读</p>
以三边总督王之诰为首的众人,便立马面露笑容,纷纷拱抱拳上前一步。</p>
“下官恭迎杨监军大驾光临!”</p>
“末将恭迎杨监军巡边!”</p>
马车上,那只停顿了一下,随即便是一声轻咳。</p>
杨金水也终于是在众人等候中,面带微笑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缓步走下马车。</p>
他先是扫了一眼在场的人,随后又是一声轻咳。</p>
王之诰赶忙上前:“监军一路奔波跋涉,亲身赶赴边地,可谓辛苦至极。我等已在这将军府上设宴,以备监军食用,扫清疲倦。”</p>
在这位三边总督身边的众人,也纷纷上前着奉承话。</p>
杨金水只是环视一圈:“正好!咱家这远道而来,也没有什么贺礼相送,只是途中听闻有一处烧酒不错,便买了一车带来,今日诸位设宴,咱家出酒,定要一醉方休!”</p>
闻言。</p>
众人目光悄然对视。</p>
虽然对杨金水竟然还在路上买了一车酒带着有些不解,但人家既然是要一醉方休,也没有推辞了边镇这边的酒宴,那自然是从之。</p>
杨金水也没有显露什么,只是叫人将带来的酒水搬进将军府,便随着王之诰等人一同走了进去。</p>
入了将军府正堂偏厅。</p>
果然是早已备好了酒宴,大概是因为北地的习惯,一只只盛放着菜肴的盘子下,还放着一个个炉子温菜。</p>
以至于杨金水进来的时候,这些菜肴还冒着热气。</p>
杨金水心里不禁呵呵一笑。</p>
这帮人地处边疆,竟然还能置办出这等排场来。</p>
杨监军已经在心里将这些人打入进了剥削粮饷的贪腐之辈中。</p>
只是他依旧不显山不露水。</p>
由着王之诰等人,将他推到了上首主位上。</p>
众人坐定。</p>
王之诰则是笑吟吟的看向身边众人。</p>
他们在这边地,有着无数兵马驻守,消息最是灵通。</p>
这一次杨金水脱离征北大军,反而独自以巡边之名过来,其实原因不过是因为严绍庭痛斥了随军出征后,就自行置办了马车跟随的杨金水。</p>
双方闹得很不愉快。</p>
杨金水一气之下,便独自离开大军。</p>
这点消息,还瞒不住他们这些算得上是地头蛇的人。</p>
于是乎。</p>
王之诰自然是要投其所好,恨其所恨的捧着酒杯起身开口道:“监军昔年侍奉先帝,如今奉旨今上,虽然大军尚未迎战,可这份苦劳却是实实在在的受了。我等便是久在边地,也难以吃得下这边地之苦。监军之功,我等敬佩不已。这头一杯酒,本官先敬监军!”</p>
完后,王之诰便举杯仰头,一饮而尽。</p>
余者亦是紧随其后,尽饮杯中酒水。</p>
杨金水则是笑吟吟的捏着酒杯,将那清澈的酒水饮下。</p>
而后他在众人注视下,砸吧了一下嘴巴。</p>
轻咦一声。</p>
“这酒绵柔悠长,想来便是山西之汾酒”</p>
王之诰当即竖起大拇指:“监军慧眼,此酒正是我从山西汾州带来此地。”</p>
当众人都以为杨金水要对这汾酒大加赞赏之际。</p>
杨金水却是忽的摇了摇头:“汾酒虽是古之名酒,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可咱家如今到了这大同,地处边镇,往北大漠,却又不甚合乎。倒是不如咱家寻来的烧酒,更合此地此景。”</p>
完话。</p>
杨金水便拍了拍。</p>
旋即就有随侍的太监,抱着一坛子酒从外面走了进来。</p>
杨金水面带笑容的大一挥:“仔细了,为督台和诸位将军将酒倒满了!”</p>
随着杨金水开口喊话。</p>
又有太监捧着一只只粗糙的大碗进来。</p>
碗放在了众人面前,抱着酒坛的太监,便倒酒将碗盛满。</p>
最后一碗酒则是放在了杨金水面前。</p>
相较于清澈的汾酒。</p>
如今摆在众人面前,装在那粗糙的大碗中的烧酒,就显得浑浊了不少。</p>
这一次。</p>
轮到杨金水先伸出端起盛满烧酒的大碗。</p>
“诸位。”</p>
“咱家这带来的烧酒不值钱,自然是比不上汾酒,不过诸位若是不嫌,请与咱家尽饮这碗中酒!”</p>
罢。</p>
这位当初在东南闹出好大事情的监军太监,竟然是气势豪迈不输边将的仰头举。</p>
大口一张。</p>
那碗中辛辣无比的烧酒,就这么顺着喉管一饮而尽。</p>
王之诰等人瞧着杨金水这幅举动,一个个目瞪口呆。</p>
这杨金水哪里有半点长居深宫,见多识广,却又羸弱无比的模样。</p>
而杨金水则是在一碗酒水下肚,双眼逐步涨红,掌重重的拍在桌案上。</p>
“痛快!”</p>
众人再不敢停歇迟疑。</p>
纷纷双端起粗糙的大碗,眉头紧锁,仰头将碗中烧酒吃进肚中。</p>
一时间。</p>
席间响起一阵被那辛辣烧酒刺激肠胃发出的咳嗽声。</p>
杨金水却只是目光幽幽的瞧着众人。</p>
“诸位。”</p>
“咱家的酒够劲不”</p>
众人一阵脸红。</p>
也不知是因为烧酒辛辣,还是因为杨金水的问话。</p>
大同总兵官孙吴更是咳嗽了好几声后,涨红着脸附和道:“够劲!痛快!监军今日所带烧酒,当真是饮之痛快不已!”</p>
啪的一声。</p>
当孙吴刚硬着头皮完话。</p>
杨金水却已经是拿起空置的大碗,猛的砸在了地上,发出巨大的声响。</p>
这一忽然的动静,却是立马惊的在场众人震目。</p>
纷纷面露不解。</p>
杨金水则双拍案而起。</p>
“咱家这烧酒够劲。”</p>
“可咱家这个去势了阉人”</p>
“却怎觉得你们这些个统兵边地的将军,才是没卵子的怂货呢!”</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