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大明军事转进</p>
乾清宫东暖阁。</p>
皇帝的喜悦浮于面上,藏也藏不住,明晃晃的暴露在他的臣子们视线里。</p>
李春芳肃立双站在高拱等人身后,双眼暗暗的瞅着已经不知第几遍夸赞严绍庭的皇帝。</p>
李阁老嘴唇默默的动了几下。</p>
眼看着皇帝这停不下来的夸赞,好似大明朝三万文臣,七万武官,都成了摆设一样。</p>
独他严绍庭就能一人一肩,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挑起来。</p>
可这些话李春芳又只能是藏在心里。</p>
东暖阁靠窗的榻前,朱载坖已经来回踱步不知几回,脸上依旧是带着那初闻故地收复时的激动。</p>
“朕还记得,少时出阁读书,常与师傅们习读列史,通读二祖列宗。”</p>
朱载坖脸上带着激动,一声长叹,方才缓身坐在榻上。</p>
他满脸涨红:“朕还记得那时候师傅们与朕,太祖时创业,中山武宁王和岐阳武靖王率军,剿灭窃据河套的脱列伯、孔兴等前元势力,还将王保保一路赶到哈拉和林,如此方才让我大明尽收河套。”</p>
“太祖神武,设东胜卫于前套,以求连宁夏、山西诸卫,挟前套为我朝育马场。起来,那时候河套和东胜卫,还是晋府代管。”</p>
朱载坖笑着脸,抬头看向面前的内阁大臣们。</p>
晋府,指代的自然就是大明宗室晋王府。</p>
对于皇帝忽然谈论起国初之事。</p>
高拱亦是面露笑容,轻声开口:“老臣也记得,那时候还是老臣与皇上讲读这些事情的。国初之时,太祖设东胜卫,归晋府管辖。后来到了成祖靖难即位,因北地情势转变,遂才不得不将东胜卫内迁别处。”</p>
朱载坖笑吟吟的点着头:“是啊,可成祖即便将东胜卫内迁,然成祖却五征漠北,河套也始终在我朝掌控之下。等到了仁宣二宗年间,朝廷已无粮饷支应,北方边镇只得不断内缩,阴山以北再不显我朝王师雄姿,蒙古各部亦是从这时候起,开始不时南下侵扰。”</p>
随着皇帝将话题转向仁宣二宗。</p>
东暖阁里众人安静了下来。</p>
因为仁宣之后,再往下那可就要到英宗正统年间的事了。</p>
天下人都知道,英宗正统年间,瓦剌人取得了草原的大权,统御蒙古各部。那时候整个北方边镇,都在遭受着瓦剌人的侵扰。</p>
也正是在那些年里,发生了可以是让大明文武转变的一桩事。</p>
土木之变!</p>
数十万起自太祖、成祖之时的百战精锐之师,一遭葬送在了那的土木堡外。</p>
高拱缄口不言。</p>
毕竟英宗、代宗之时的大明,情况实在太过复杂,这些年也一直是朝中的禁忌话题。</p>
胡宗宪在旁则是直接绕过英宗、代宗时期,开口道:“幸宪宗皇帝文治武功,先后得红盐池之捷、威宁海大捷等一连串的战事,终于是将套寇驱逐。只是那时候国中也情势复杂,未能及时迁兵马屯田戍边,徙百姓移民耕牧。复归未几的河套,便又被达延汗王子窃得。”</p>
完后,胡宗宪也闭上了嘴。</p>
再往后便是要正德朝和嘉靖朝的事情了。</p>
这些都因为离着当下太近,若是的多了就显得僭越了。</p>
朱载坖亦是点了点头,嗯哼两声后才接过话:“朕虽然久在京师,却也知道河套、阴山于我朝的要紧。守山陕,则必守黄河。守黄河,则必守河套。守河套,则必守阴山。河套有阴山坐北抵御风寒,又有黄河水源滋养,历来便是养马地。坐收河套,中原马政便可有一口喘息之,朝廷也可在河套培育良马,只需几年光景,朝廷就能得良马数万。”</p>
众人见皇帝谈到守土论,纷纷安静下来。</p>
谁都知道,皇帝是要在河套问题上大谈特谈了。</p>
可能往后朝中很多事情的转变,都要在今天这场会议上做出决定。</p>
朱载坖目光扫过众人,而后笑着:“想来这一次润物领兵出征,诸卿便已经开始议论起复套之后朝廷该如何应对安置,断绝过往旧事再生,大明再失河套一地。”</p>
高拱旋即点头:“圣明无过皇上,臣等前些日子确实议论过此事,汝贞还与兵部详谈过。”</p>
朱载坖立马转头看向胡宗宪。</p>
胡宗宪会意,上前一步:“回禀皇上,臣与兵部议套,皆以为此番我朝复套,朝廷定要纳前事之鉴,追日于河套驻兵建城,更要迁徙百姓填充河套,选调善育战马民户编入前套。”</p>
这是大明在好几代皇帝用政河套一地的经验总结下,得出的结论。</p>
用兵赶走套寇,只能保一时。</p>
唯有屯驻兵马,建造大城,迁徙百姓,才能保证河套长久掌控在大明上。</p>
朱载坖却是点点头后又摇了摇头:“胡阁老与兵部所议之言,自然无错。但朕却觉得仅此而已,倒还是欠缺了些。”</p>
见皇帝竟然有不同的意见,胡宗宪面露疑惑的注视着对方。</p>
高拱则是眉头隐晦一动。</p>
眼前这位皇帝开始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了。</p>
这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是好事。</p>
但对他而言却又不全是好事。</p>
因为皇帝越有主见,那就意味着自己对皇帝的影响会越来越。</p>
可他却不能阻拦皇帝出自己的见解。</p>
总得要听明白皇帝想要干什么,事情到底是好是坏,有无隐患,才能有根据的开口。</p>
朱载坖看着众人,又是一笑:“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自打润物率军出征后,朕便叫人找出自秦汉至今,我中原汉家在河套阴山一地,是如何对草原用事的存档。朕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或者”</p>
朱载坖又看了眼在场的这些老臣。</p>
他脸上的笑容更盛:“或者,也算不得是朕的看法,而是我中原汉家过去的经验。”</p>
他越是这么,高拱和胡宗宪等人便越是好奇。</p>
袁炜目光一转,颔首低头,躬问道:“皇上圣心在德,英明聪睿,既然皇上是我中原汉家历代经验,想来定是妙法,臣甚惭愧,躬请皇上教训。”</p>
李春芳当即侧目看向袁炜,心中冷哼一声。</p>
这个袁炜,当真是最会拍马屁。</p>
朱载坖却得了台阶,顺势而上:“袁阁老是妙法,朕觉得也差不离。”</p>
啪啪。</p>
完后,朱载坖当着众人的面拍了拍。</p>
旋即。</p>
就有乾清宫的太监,抬着一副巨大的堪舆送到东暖阁内。</p>
众人循着看了过去。</p>
竟然是囊括了整个九边和漠南的地形堪舆。</p>
而朱载坖这时候也已经是信步走到堪舆前,将落在河套位置。</p>
</p>
“朕前些日子着实看了不少书,也查了不少堪舆,方才知晓,我中原汉家对这阴山河套一带,可是没少筹谋过。”袁炜继续当台阶,出声询问道:“不知皇上都查得些什么”</p>
朱载坖挥挥:“诸卿皆知,这草原上的贼子,历来都是我中原汉家的大敌。如今一句世仇,也不为过。”</p>
可不是嘛。</p>
要知道,大明的成祖皇帝用兵草原,可是在千年后还能从落满灰的史书中找到千年前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p>
这事只能算是一个笑话。</p>
但也明了中原和草原的世仇事实。</p>
在场众人也是心领神会。</p>
朱载坖笑笑便继续道:“其实吧,今日早些时候,朕也收到了润物送来的一道密奏,的还正好就是九边的事情,算是彻底让朕确信了自己从旧书堆里找出来的东西。”</p>
听到皇帝忽然又提到严绍庭,而且还是严绍庭在今天同时送了一道密奏入宫。</p>
高拱眉头顿时一挑。</p>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p>
严绍庭能在向朝廷报捷的同时,还一同送了一道密奏入宫,这就明前线还有很多事情是他们不知道的。</p>
就该废了这密奏制度!</p>
高拱心头不由变得沉重起来。</p>
而朱载坖却是笑眯眯的注视着在场众人脸上那各不相同的反应。</p>
他也没有什么,只是一笑而过。</p>
方才道:“润物他踏踏实实的在河套走了一遍,也问了不少人。这阴山河套一带,真要算起来,在赵武灵王时就修了长城,不过这条长城却是在阴山南麓。诸卿也知晓,阴山北坡平缓,而南坡陡峭。这样一来,赵武灵王时的那条长城,贼军便可在阴山高处俯瞰我中原布防。”</p>
当皇帝开始起这些事情后。</p>
高拱连忙转头看向身边众人。</p>
他们虽然都是读了几十年书,在朝为官几十年的人,可也不是真的什么就都知道。</p>
胡宗宪却仿佛知晓这事一样,当即道:“皇上圣明,正是因为赵武灵王时所修的赵长城,固守阴山南麓不足,全无北上之力。待秦皇一统中原,便在阴山北坡重修了一条秦长城。自此,中原方能据守阴山,眺望草原贼子动向,转守为攻。”</p>
见胡宗宪真的知道这事。</p>
朱载坖立马投来赞许的目光,随即接过话,又道:“等到了汉时,汉武在位,卫青等人又于阴山以北百里之外修两条千余里汉长城。苍茫漠南草原,终现我汉家城砖夯土。”</p>
长城不是一个朝代修好的。</p>
也不是永远都固定在一个位置。</p>
是历朝历代汉家王朝,前赴后继为保中原安宁,千年来不断修建而成的。</p>
众人此刻也纷纷安静下来。</p>
这时候已经不是大明一朝的功业,而是独属于中原汉家的一份份荣光。</p>
朱载坖也在一声轻叹后继续:“魏晋之时,六镇立于漠南,隋唐传袭,长城不溃。两宋百余年不得北望,北地旧土尽失。终我大明,复得北地,而今九边自有我明长城庇佑中原汉家儿郎。”</p>
辱宋算是大明经常干的事情。</p>
如此才能体现出大明继承中原汉家的正义性和唯一性。</p>
朱载坖却是摇摇头:“这些话,有些是润物密奏里的,有些是朕从书里翻出来的。不过润物还,如今他们驱逐套寇,尽复故地,我大明为中原汉家正统,再不能丢了祖宗地,再也不能让祖宗丢脸。润物在朕先前与诸卿的话上,还加了一句与朕知。”</p>
众人会心一动。</p>
已经许久未能开口话的高拱,更是当即出声询问:“敢问皇上,大将军于阵前密奏何言”</p>
朱载坖看向皆面露好奇的内阁辅臣。</p>
他面带笑容的轻口而出:“润物与朕,守阴山,必守漠南;守漠南,必攻漠北”</p>
</p>
“这都几日了,军中探马斥候还没有追到他吗”</p>
河套,前套大青山南麓。</p>
沿东河而成的沟通阴山南北的白道上,严绍庭驾马望向前方山口外已经隐约可见的漠南草原,面色凝重的询问着。</p>
在他身边。</p>
朱时泰、张元功两人眉头紧锁,一时不知如何开口。</p>
而带着两万多四镇兵马狠狠的赌了一把,且赌对了的四镇总督王崇古,则是目光深邃的打量着眼前这名闻名已久的年轻人。</p>
见无人回话。</p>
严绍庭只得侧目回头,看向身边的将领们。</p>
“俺达部这一次损失惨重,可他们却还有老底没动,草原上蒙古各部也并没有被一扫而空,谁给他这个胆子,敢孤军深入的!”</p>
众人还是默不作声。</p>
无人敢言。</p>
毕竟大将军这是在他亲弟龙虎大将军严鹄,带着军中马军追赶着蒙古人,一路翻过阴山山脉,穿过大青山进入漠南草原。</p>
也是从严鹄带着人进入漠南草原后,就和后面的大军失去了联系。</p>
如今谁也不知道他带着人跑到了什么地方,更不知道他有没有遭遇蒙古人的反围堵,甚至连是死是活都不知道。</p>
今天也不是大将军第一次询问了。</p>
而他们这些人之所以会在现在穿越大青山,也正是为了进军漠南草原,寻找接应随时可能返回的严鹄部。</p>
当然这只是军中诸多任务之一,且还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p>
找到雀儿自然重要,但严绍庭现在却是征北大将军,是这数万在外大军的主帅。</p>
这一次翻越大青山,进入漠南,其实主要是为了看看漠南的情况,看看秦长城和汉长城,好为日后大明控制耕耘河套做准备。</p>
公是公,私是私。</p>
即便是他严绍庭,也不敢为了找弟弟,就带着数万大军进入草原。</p>
而在半响后都无人开口,严绍庭也只能是一声轻叹。</p>
现在他只能在心里祈祷着,雀儿只是在追赶敌军,在草原上迷了路,但现在已经找到了回来的路。</p>
倒是驾马跟随在他身后的王崇古,忽然笑着开口:“大将军,其实我倒是觉得龙虎大将军如今定然不会有事,甚至可能会带给大将军一个大大的惊喜也不定。”</p>
听到今日早间才带着人追赶过来的王崇古开口,严绍庭立马转头看向对方。</p>
他深深的看了这个在九边做事多年的晋党中坚,面无表情的询问道:“王督抚何出此言”</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