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明1566:摄政天下 > 第579章 带着皇子种地
    第59章带着皇子种地</p>

    自从让徐渭派人将两封书信送去江南,交到张居正和高翰文上后。</p>

    严绍庭也正式结束了自北征班师回京后的休息时光。</p>

    上衙点卯,对京中官员们来,自然是不情愿的事情。</p>

    就算是身为京官,可一旦需要每天都按时按点的打卡当差,不论古人还是今人,都不喜欢。</p>

    这一点是共同的。</p>

    可严绍庭却表现的很是欣喜。</p>

    至少,他不用再被陆文燕那幽怨的眼神无声嘲讽,也不用每天如耕田的黄牛累断了腰。</p>

    从昌平进了北京城,他也就住回了严府巷。</p>

    头一天自然是先去一趟吏部,将差事交办,然后接下礼部的差事,随后再去礼部点卯,当众宣告礼部已经换了新的掌印堂官。</p>

    但事情到这里便戛然而止。</p>

    礼部的差事,被严绍庭尽数交给了左右侍郎和各司郎中处理。</p>

    随后他便向宫里上了一道奏疏,表明自己已经可以正式加入文华殿内针对皇子的日讲。</p>

    对于严绍庭不插礼部差事,部中官员们倒是欣喜不已。</p>

    礼部这几年算得上是多灾多难。</p>

    前任礼部尚书高仪,接管礼部之后没干多久便升入内阁。</p>

    而在高仪之前,礼部尚书是清流严讷。</p>

    严讷在礼部位子上倒是待了许久。</p>

    但随着徐阶倒台,严讷被罢官,礼部的官员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惊慌之中,唯恐他们会因为清流和徐阶、严讷等人而被牵连其中。</p>

    如今严绍庭成了最新的礼部尚书,而且似乎并没有要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情,对谁都是好消息。</p>

    可对于其他已经确定的皇子出阁读书的日讲官们来,严绍庭加入到皇子出阁读书日讲官的队伍中,却显得很是头疼。</p>

    诚然。</p>

    自从严绍庭在昌平书院做了那两首诗词,没人会再觉得他是不学无术,再加上当初他在文华殿辩论国家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博学,也没人会觉得严绍庭是那种不堪师道的人。</p>

    可皇子读书,历来都有规矩。</p>

    在确定皇子会出阁读书后,朝中便已经商议好了各项事宜。</p>

    除了几位阁老会不定期亲自给皇子传授治国之术,翰林院、詹事府等处的博学清贵官员们,也都早已将四书五经和各类儒家经典整理好,只等着按部就班传授给皇子了。</p>

    现在严绍庭加入进来。</p>

    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p>

    严绍庭应该教授什么内容给皇子。</p>

    文华殿内。</p>

    按照时辰。</p>

    在皇帝和大臣们早朝会议结束后,皇子朱翊钧便在宫中太监陪伴下进入殿内。</p>

    等到朱翊钧规规矩矩的坐在上位。</p>

    严绍庭等人便按照官品站好队,躬身作揖。</p>

    “臣等参见钧皇子。”</p>

    朱翊钧眉头微皱,等看到好兄弟父亲的身影后,脸上才露出一抹惊喜。</p>

    但他还是恪守着母妃今早的叮嘱,规规矩矩的双放在桌案上,朝着众人点了点头。</p>

    “诸位大臣免礼。”</p>

    众人不由松了一口气。</p>

    今天可是皇子第一次来文华殿读书上课。</p>

    原本他们都有所听闻,皇子在昌平的时候就颇为顽劣,要是今天闹出什么动静来,他们脸上可就难看了。</p>

    见朱翊钧如此乖顺,众人不禁暗暗放下心来。</p>

    旋即众人起身。</p>

    站在朱翊钧一旁的太监则是声的轻咳了一下。</p>

    朱翊钧这才站起身,而后举起双臂,合抱双,规规矩矩的弯腰,过头顶,朝着严绍庭等人行了一个弟子礼。</p>

    “学生见过诸位先生。”</p>

    “谨受礼。”</p>

    严绍庭等人答。</p>

    如此之后,他们才一一坐下。</p>

    而朱翊钧却依旧是站在上方。</p>

    一旁有宫中的太监,坐在角落里握墨笔。</p>

    这些太监需要将皇子出阁读书后每一次日讲的过程都记录下来,包括当天读了什么书,留了什么课业,皇子有何表现,有何错漏。</p>

    一切,都按照祖宗成法进行着。</p>

    严绍庭则是安然,处变不惊的坐在离着朱翊钧最近的位置。</p>

    他是当朝太子太保,官居正二品。</p>

    在场就没有人的官阶比他更高了。</p>

    但他却不是第一个授课的日讲官。</p>

    按照定下来的流程,朱翊钧现在要先接受开蒙教育。</p>

    千字文是要学的,开蒙要训是必学课程,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对相识字等课本也是要学习的。</p>

    这些课业的要求只有一个,让皇子先学会认字、然后完成写字。</p>

    等到开蒙之后,才会进行四书五经和帝王之术的学习。</p>

    至于严绍庭所熟知的增广贤文这本书,当下还没有出现,得要等再过些年才会出现,被纳入到孩童开蒙教育之中。</p>

    等到其他日讲官为朱翊钧传授了十个生字后,确保皇子对这些生字有了熟悉感,并且能在辅导下正确念出来后。</p>

    其实今天的日讲便算是完整了。</p>

    毕竟皇子如今才不过四五岁,要求不能太高了。</p>

    拔苗助长的忌讳在场读书人都清楚。</p>

    于是乎。</p>

    当朱翊钧为了认全今日份的十个生字而变得脑袋晕乎乎的时候。</p>

    殿内的日讲官们,纷纷侧目看向坐在上首位置的严绍庭。</p>

    虽然不愿意承认。</p>

    但他们心中都清楚,对于皇帝来,严少保才是真正的皇子教书师傅。</p>

    虽然这件事看起来对他们来很可悲。</p>

    但却又有无法否认的事实。</p>

    于是,什么时候下课,就成了需要严绍庭开口确认的事情。</p>

    严绍庭迎着众人的注视,侧目看向已经变得昏昏欲睡的屁孩。</p>

    他的脸上浮出一抹笑容。</p>

    这孩子,和自己以前读书时一样。</p>

    他不由轻咳了一声。</p>

    “诸位先生学富五车,讲学精彩绝伦,辛苦了。”</p>

    本来都快要点头打瞌睡的朱翊钧立马浑身一震,抬头伸揉着已经迷糊起来的双眼看向严师傅,而后在严绍庭的注视下,这才举起双朝着在场的日讲官们躬身作揖。</p>

    “先生们辛苦了。”</p>

    </p>

    众人立马纷纷面露笑容,作揖还礼。</p>

    而后再一次,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严绍庭。朱翊钧亦是欲言又止的眨着那双大眼珠子盯着严绍庭。</p>

    他很想问一下,自己的老弟严无忧最近过得怎么样,书院山上的那些鸟窝还在不在。</p>

    但母妃还有大伴们的叮嘱,他又不敢忘了。</p>

    若是不守规矩,消息传到后宫,母妃可就不给自己吃甜点了。</p>

    严绍庭则是侧目看向殿外:“今日时辰还早,钧皇子与诸位先生,是否有兴趣与本官去殿外逛一逛”</p>

    “好呀!”</p>

    朱翊钧立马欢呼了一声,随后赶忙双捂住自己的嘴巴,可那双眼睛已经充满期待,再也没了瞌睡。</p>

    但其他的日讲官们却是犯难了。</p>

    这可不在皇子课业中。</p>

    但少保开口,今天又是头一天给皇子日讲,他们也不好拒绝。</p>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p>

    更主要的是。</p>

    他们也想看看,严绍庭究竟要如何教授皇子。</p>

    旋即。</p>

    众人簇拥着朱翊钧和严绍庭一路走出文华殿。</p>

    期间,朱翊钧好几次都想要伸,要求好兄弟的父亲抱抱,但每次都强忍了下来。</p>

    毕竟甜点事关紧要。</p>

    等众人出了文华殿,便见御马监提督太监冯保竟然早已带着人等候在殿外。</p>

    见到严绍庭带着皇子出来。</p>

    冯保立马迎了上来:“钧皇子,严少保,诸位师傅。”</p>

    这位提督太监的脸上有些纠结和犹豫。</p>

    今日一早,当皇上还在文华殿朝会的时候,严绍庭就递了奏疏进来,提了一些要求,他原本还有些惊讶,可皇上竟然是满口答应下来,甚至往后皇子的课业具体如何进行,全看严少保安排。</p>

    冯保也只能遵循严绍庭提出的要求,将东西提前准备好。</p>

    严绍庭则是笑吟吟的看向冯保:“冯公公将东西都准备好了”</p>

    冯保连忙点头,然后向旁边让出视线:“都按照少保您的要求安排好了。”</p>

    他已让开身子,连带着他身后的那些太监也挪开脚步。</p>

    众人再看过去。</p>

    竟然发现就在这文华殿外的宫墙下,早已码放了十几样农具。</p>

    众人顿时面露疑惑。</p>

    朱翊钧也终于是伸,牵住了严绍庭的大,抬着头好奇道:“少保,我们要做什么呀”</p>

    严绍庭低头看了眼屁孩,又看向文华殿和文渊阁之间的这块空地。</p>

    他早就看这块空地不爽了。</p>

    受制于宫里的规矩,如今宫里除了御园和西苑,基本是没有栽种树木的,就连圃也没有,大片大片的空地要么是砖石铺砌,要么就空在那里。</p>

    如今倒是能让自己利用上了。</p>

    他笑着指向文华殿外的那片没有铺砖的泥土地:“种地,今天臣带着皇子一起将这片土挖开,种些东西,等入秋收获了,咱们一起吃好不好”</p>

    当他暴露真意的时候,在场众人纷纷面露诧异。</p>

    这些日讲官们,可都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精挑细选出来的,负责皇子的学业,哪个不是多年沐浴圣贤文章。</p>

    如今竟然要带着皇子一起种地,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p>

    翰林院的一名学士当即面露犹豫:“少保,此事”</p>

    不等严绍庭开口,冯保已经在旁提着嗓子道:“此事万岁爷已经知晓,往后钧皇子的课业如何安排,全由少保了算。”</p>

    见冯保都这么,墙角也早就准备好了农具,众人再不出言。</p>

    严绍庭则是淡淡的看了这些人一眼:“天下万事万物,饱腹为先,农事为先。本官经学不如诸位,皇子日后课业,皆由诸位处置。本官只教些旁枝末节的东西给皇子。这知农,便是头一桩事。”</p>

    当他分出日讲权力,并解释自己目的的时候。</p>

    朱翊钧早已冲了冲去,他也认不得那些农具,双抱着一把钉耙就喊了起来:“少保,这东西怎么用呀我要种地!我要种地!”</p>

    在场一众日讲官面色如蜡。</p>

    严绍庭则是信步上前,将屁孩中的钉耙接了过来,然后提了一只竹篮塞进屁孩的里。</p>

    “臣与诸位师傅今日将这块地抛出来,钧皇子只要将那些石块捡起来放进竹篮里就好。”</p>

    完后,严绍庭回头看了一眼这帮翰林院、詹事府的清贵官员们。</p>

    自己不光要带着屁孩种地,还要让这些人一起来种。</p>

    众人听到这话,也知道结局已定,细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纷纷上前拿起墙边的农具。</p>

    朱翊钧却是玩心大起。</p>

    不管做什么,都比读书好玩!</p>

    冯保则在一旁欲言又止,可想到皇上的吩咐,也只能是守在一旁。</p>

    于是乎。</p>

    不多时。</p>

    紫禁城内,大明朝的皇宫大内,就出现了从来都没有的场面。</p>

    当朝太子少保,带着皇子,以及一众翰林院、詹事府的清贵官员们,竟然就这么当众拿着农具在文华殿前刨地耕种了起来。</p>

    消息顷刻间传遍宫内各处。</p>

    严绍庭却是不闻不问,既然决定在朱翊钧的学业上不插书本内容,那这些事情自己就必须以身作则。</p>

    他在前头刨地,那些翰林们就在后面跟着刨地。</p>

    原本他还担心屁孩捡石头时间久了就会不耐烦。</p>

    但没想到,自己刨多少地,这屁孩就跟在后面捡了一路的石子。</p>

    渐渐地。</p>

    南边的文渊阁里,也有人影走了出来。</p>

    皇极门那边,亦有乾清宫和后宫的人偷偷的打量着这边。</p>

    从宫外来内阁办事的各部司官员们也忘了要办的事情,站的远远的,踮起脚尖看向文华殿前这片地。</p>

    文渊阁方向。</p>

    李春芳看清了严绍庭正在带着皇子耕地,顿时整张脸都青了,他侧目看向高拱等人:“这这这这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啊!怎么就能放着好好的日讲不做,偏偏带着皇子刨地捡石子这成何体统!有辱斯文!”</p>

    与李春芳隔着高拱的袁炜,则是身子前倾,淡淡的看了李春芳一眼。</p>

    “李阁老莫要忘了,今日我等朝会的时候,冯保在圣前私语了片刻,皇上当时是点头降下口谕,皇子课业一事全由严少保安排。”</p>

    李春芳被挤兑了一下,脸色更加难看:“可皇子出阁日讲,也从未有过刨地的事情啊。”</p>

    袁炜却只是撇了撇嘴:“二百年前,也没有内阁,没有阁老!”</p>

    “你!这不是一回事!”</p>

    李春芳被挤兑的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辩驳,只能愤懑的甩了甩袖子,表示不满。</p>

    高拱却呵呵一笑,眯着双眼盯着带头刨地,已经是满身尘土,挥汗如雨的严绍庭。</p>

    “诸位。”</p>

    “你们,往后我等在文华殿朝议之后,出来能看到一片庄稼”</p>

    “算不算一桩趣事”</p>

    </p>

    月票月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