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夫人在寿安堂受了叶婉书的大礼。</p>

    让身边的妈妈将叶婉书扶起来后,沈老夫人这才示意身边的丫鬟将两个匣子送了上来。</p>

    “以后我也跟着你祖父叫你婉姐儿吧!</p>

    这是我送的添妆。</p>

    再过几日就是你的好日子了,老身希望婉姐儿以后都万事如意,一切顺顺利利的。</p>

    来,看看,喜欢不喜欢,讨个好兆头。”沈老夫人笑道。</p>

    大家探头一看,一柄金镶玉的如意躺在第一个匣子里。</p>

    另一个匣子里却是烧制的琉璃的四个柿子。</p>

    橘黄色的身子,顶端四片绿色的叶子,要多别致就多别致。</p>

    寿安堂里所有人都赞不绝口,称赞这两样东西工艺惊绝,乃世上少见之物</p>

    叶辞书知道,琉璃虽然在现代不值钱。</p>

    但在这个时代可是珍贵的很。</p>

    那价格可是和宝石玛瑙玉石同等的。</p>

    特别像这种成套的有好意头的摆件,多数都是番邦进贡来的。</p>

    在外面的首饰或者古董铺子里,那是看不到的。</p>

    “你可别嫌弃,这可是万事如意,柿柿如意的意思。</p>

    老身想着你以后就要过自己的日子了,可不要事事顺意嘛!好好收着!</p>

    这四个柿子啊,是去年老身过生辰的时候,宫里的皇后娘娘赏的,听是从南边过来的。</p>

    镇海王进京的时候带了回来送进宫。</p>

    京里一共就两套,一套送到宫里了,还一套在镇海王府呢!估计是准备给和安郡主当嫁妆的。</p>

    后来,去年老身生辰,皇后娘娘又送了老身,你以后也摆在屋里,图个吉利。</p>

    还有这个如意,这可要收好了。</p>

    这还是天家还没登基的时候,那段日子我身体不适,经常咳嗽。</p>

    天家就把先帝私库里的如意都搜罗了过来。</p>

    是要我事事都如意,早点康复。</p>

    你看,这如意的末端,还有内府的徽记呢!</p>

    你也好好收着,跟着你的嫁妆一起送到婆家也体面。”沈老夫人拉着叶婉书的笑着道。</p>

    叶婉书红着脸应了下来,起身行了谢礼。</p>

    紧接着,平宁公主和沈夫人也都让丫鬟们把自己的添妆送了上来。</p>

    平宁公主送的是红宝石头面一套,另外还有一个匣子里装了两对珊瑚海棠花样式的挑簪。</p>

    沈夫人是一套攒珠累丝金凤钗头面,另外加赠一对白玉长簪。</p>

    叶家老姑奶和那位沈家的老姨娘一人送了一对象牙包金镯,还各有玉石戒指六对。</p>

    看着这些添妆,叶老太太和李氏高兴的合不拢嘴。</p>

    礼物贵重不,还非常有面子。</p>

    她们已经想好了,等发送嫁妆那天,一定把沈老夫人这边送来的添妆摆在最前面</p>

    送完东西了,茶水喝了一轮,叶老太太和沈老夫人终于开始聊点家常了。</p>

    从姑苏的气候聊到京城的气候。</p>

    再从姑苏的膳食口味聊到京城的各种美食。</p>

    两个老太太像是早就相识了一样,了很久。</p>

    叶辞书跟着叶婉书还有叶秀书安静的在一旁陪着。</p>

    她发现了,在姑苏的时候,一身压倒性气势的平宁公主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挨着沈老夫人坐。</p>

    原本精明睿智的那位公主殿下好像不见了。</p>

    只是一个跟着母亲出来应酬的出嫁女儿</p>

    还有叶家的老姑奶和沈府的老姨娘。</p>

    不管是沈老夫人和她们话,还是平宁公主和沈夫人和她们俩话,都透着一股亲昵。</p>

    叶辞书能感觉到,那种亲昵不是装出来的。</p>

    有时候,一句笑骂,一个眼神都能看出来</p>

    </p>

    叶辞书明白了,这个定国公府,真的不是一般的人家。</p>

    “你家二姐听定的六月的好日子?”沈老夫人突然问道。</p>

    叶老太太立刻点头。</p>

    “嗯,好了人家,找大师合的日子,就是那个日子合适。</p>

    这不,送嫁完大丫头,我们就要回去操持二丫头的事情了。</p>

    哎,丫头们年龄到了,事情都堆在一起了。</p>

    好在几个哥儿的事情还没聚到一起。</p>

    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忙得过来了。”叶老太太笑道。</p>

    沈老夫人一听,立刻道。</p>

    “你还真别急着回去。</p>

    像你们这样的人家,家里不管是嫁女儿还是娶媳妇,东西肯定都是早早的就预备好了的。</p>

    回去了也就是动动嘴的事情。</p>

    让你家这二儿媳回去就行了,你在京城多留一个月。”沈老夫人建议。</p>

    叶老太太一听,也知道沈老夫人肯定是话里有话了。</p>

    “这有什么法?”</p>

    “嗐,是我的不清楚。</p>

    下个月二十八,就是四月二十八那天,是镇海王家和安郡主出嫁的日子。</p>

    还是我家这大儿媳保的媒呢!</p>

    嫁的是我这儿媳的娘家侄儿。</p>

    这样的事情可不多见,你可一定要留下来喝杯喜酒的。”沈老夫人道。</p>

    叶老太太和李氏很快就明白沈老夫人是什么意思了。</p>

    这位镇海王是先帝时期的秦王,当初最有力的皇位争夺者,后来阴差阳错,被贬为庶人,去了南边的大海上。</p>

    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p>

    当时把有身孕的王妃和世子留在了京城</p>

    谁知道,这二十年来,居然让他在海上闯出名堂来了。</p>

    就在去年,天家封了他为镇海王</p>

    沈老夫人的意思很明白。</p>

    叶家的商队走南闯北的,还有着皇商的名头,这位镇海王的码头必须要拜一下。</p>

    以后多走几趟海外的线路,赚的可不是一星半点。</p>

    因为这位镇海王身份尴尬,很多人都不敢接触。</p>

    现在有了沈老夫人的话</p>

    那肯定就是天家的意思了。</p>

    “这样的热闹我最喜欢了,老夫人,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凑热闹。</p>

    早听这位和安郡主性情温婉,品貌俱佳,终于有会见上一见了。”叶老太太立刻顺着沈老夫人的话道。</p>

    大家立刻又都顺着这个话题了下去。</p>

    沈老夫人带着平宁公主,沈夫人,还有两位老姨娘在叶家一直待到了用完晚膳。</p>

    等叶老太太带着人把人亲自送上了马车,看着马车出了巷子,看不到了,才转身回府。</p>

    一直观察着这里动静的各路人马也都飞奔回去报信。</p>

    “沈老夫人在叶家用完晚膳才走的。”</p>

    “午时进的门,一直到戌时才离开。”</p>

    “平宁公主也一直陪着的。”</p>

    “还有沈夫人也一同陪着,看不出一丝对平宁公主的不满。”</p>

    “听送了不菲的添妆!”</p>

    </p>

    京里的各府知道后,心情都不是很好!</p>

    皇商叶家哪里值得定国公府这么厚待了。</p>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