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府选考的那些试卷是被送到御前的。</p>
当时在场的还有陶朱公,平宁公主。</p>
从一百零八个人里面选出十二个人出来,还要有两名女子,难度大不大,不。</p>
十名男子很快就选好了。</p>
陶朱公将那些人的卷子都看了一遍。</p>
不错,在远离朝堂的地方,还是有不少人的账算的都不错的。</p>
民间人才还是很多的,不管在什么时候。</p>
无一例外,这十个人都不是在朝的那些官宦亲属。</p>
基本上都是默默无闻,靠着给铺子当账房养家糊口的平民百姓。</p>
早在应考的人员进京的时候,平宁公主就把这些人的所有资料都调进了京城。</p>
这十个人将会在内府新设立的监察司任职。</p>
对于他们来,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事。</p>
算盘打的好,账算的准,居然也能当官?</p>
这让那些十年寒窗苦的书生们怎么想?</p>
让陶朱公和平宁公主为难的事情就是女子里的人该怎么选。</p>
“二十名女子后头皆有大家族。</p>
不好选啊!”一身蓝色常服的萧武帝叹了口气。</p>
平宁公主将名单拿过来看了一眼,然后又将几张试卷从一堆试卷里拿了出来。</p>
“就这几个吧!我觉得都挺好的。</p>
特别是叶家的这个四姐。</p>
简直就是个行走的账本子。</p>
陛下,我从姑苏回来后和你的那件事,账本子上的那些东西就是这个丫头推出来的。</p>
这丫头是个可用的。”平宁公主道。</p>
萧武帝一听,立刻示意平宁公主把叶辞书的那张答卷递了过来。</p>
他认真看着这张答卷。</p>
答卷上的字迹清秀认真,不止是将账本上的数额都算清了。</p>
还指出了那基本账本上的问题。</p>
重复计入,多算漏算</p>
“四姐拿到的那本是工部河道司的账本,那里的账惨不忍睹!”一旁的陶朱公适时解释了一下。</p>
萧武帝点头,又看了一遍后才道,“既是个人才,那就留下。</p>
叶家应该也希望这个丫头留下。”</p>
平宁公主点头,随即又拿起另一张卷子。</p>
“这张是叶家三姐的卷子,也挺有意思”</p>
平宁公主的话还没完,陶朱公却将试卷半路截胡了过去。</p>
“长姐,这个丫头你就别和我抢了。</p>
给我们行商司吧!正好我们行商司也缺人。”陶朱公笑道。</p>
上一空的平宁公主</p>
“你们行商司人不是早就齐全了吗?你和我抢什么人?别胡闹,这次选人是有大用处的。”平宁公主无奈的问道。</p>
陶朱公嘿嘿一笑,亲给平宁公主端了一杯茶后才笑道。</p>
“长姐,谁还嫌人多啊!</p>
我就是觉得这个丫头挺适合我们行商司的,也挺适合干坏事的。</p>
要不,我用行商司的人和你换?</p>
监察司不是还缺一些查案能吗?我给你调两个过去。”</p>
平宁公主接过陶朱公端来的茶吃了一口,然后才道。</p>
“不行,这个丫头也挺适合我这边的,不能让给你。”</p>
“三个怎么样?我用三个人给你换!”陶朱公立刻涨价。</p>
平宁公主还是摇头。</p>
“四个,不能再多了,我一共就八个适合查案的人,给你一半,已经够意思了。”陶朱公伸出四个指。</p>
平宁公主还是摇头。</p>
“长姐”</p>
</p>
“表姐,你就答应了吧!朕这里再给你拨二十个护卫,另外,你之前不是大理寺的那个寺正刚正不阿,是一个查案的好吗?</p>
朕把他给你调过去可好?”萧武帝也在一旁劝道。</p>
平宁公主这次没有立刻摇头,而是看向萧武帝。</p>
“陛下当真?”</p>
“君无戏言!”萧武帝笑道。</p>
“好,那就把那个寺正</p>
这个叶家三姐就给二弟了。”平宁公主这才松口。</p>
萧武帝和陶朱公忙都点头。</p>
“给!都给你!只要你要,都给。”</p>
平宁公主这才继续喝茶。</p>
不过,她还是问了个问题。</p>
“陛下,您怎么也帮着二弟话?还是你们俩私下达成了什么?”平宁公主问道。</p>
陶朱公也有点奇怪。</p>
要知道,以前他要是和长姐有了争执,陛下都是毫不迟疑的,坚定的站在长姐那边的。</p>
萧武帝看了下里拿着的叶秀书的那张答卷,想了想才道,“朕从这张答卷上好像看到了少年时的二表哥。”</p>
完,萧武帝把从陶朱公上拿过来的答卷又递给了平宁公主。</p>
平宁公主又认真看了一遍。</p>
叶家三姐的这张答卷账算的很清楚,没什么可置喙的。</p>
但后面写的几句话却让平宁公主明白了。</p>
叶秀书拿到的是翰林院的账本,她把账算清楚之后,还在答卷上写了几项建议。</p>
萧武帝善待文人,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p>
所以,翰林院的那群家伙待遇非常好。</p>
住着比六部所有人都好的屋子,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整天上好的茶水和点心伺候着。</p>
这样一来,翰林院关于这方面的开销就比其他六部要大了很多。</p>
叶秀书建议,茶水是要供应的,点心也是要供应的。</p>
但应当限量供应,香茶只有一壶,点心只有一盘,吃完喝完拉倒。</p>
要是无限量供应,那些人整天就是喝茶吃点心,哪还有心思研究学问啊!</p>
吃的脑满肠肥的,想的就会有点多,就会生事!</p>
还有,翰林院的点心可不是内府供应的,而是从外面的铺子采买的。</p>
还是那些老翰林指定去哪家铺子采买。</p>
采买的方式更是每日采买,单次结账。</p>
这样一来的话,容易有猫腻不,还更容易造成损耗。</p>
叶秀书的建议是统一采买,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结账一次。</p>
这样的话好和商家要折扣不,还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情。</p>
看看那些老翰林点名的那些铺子,听都没听过。</p>
叶秀书还写了,要是脸皮厚一点的话不定都能不用付银子。</p>
毕竟翰林院采买了,也是从某个方面明了这家铺子点心好吃,这也是很大的噱头不是?</p>
总之,话里话外就是一个意思。</p>
赏,是应该的!但是怎么赏?赏多少,那要看上位者的心情。</p>
平宁看着上面的这些建议,越看越觉得像自己的二弟。</p>
当初陛下的内府穷的一穷二白的时候,二弟好像也是这么干的。</p>
“既然陛下这么了,那三姐就去行商司。</p>
四姐留在监察司。”平宁公主道。</p>
萧武帝点点头,随后又道。</p>
“两天后公布入选名单,其他没有入选的,男子每人给一百两银子的路费盘缠。</p>
女子让皇后办个宴会,褒奖一番,也有个好名声。</p>
具体入职时间往后推。</p>
先安排人给他们讲宫里的规矩。</p>
入职等到殿试之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