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俩难得聚在一处吃饭,六姑娘心情大好,吃的比平时都多。</p>
“对了,我记得你们学院每半月都会考一次试,”六姑娘放下中的筷子,用帕子压了压唇角,“你考的如何?”</p>
谢晗行吃的正欢,抽空地回答了一句:“还行吧。”</p>
“还行?”</p>
六姑娘淡淡地看了一眼谢晗行:</p>
“怎么个还行法?”</p>
谢晗行一心只想着吃,顾不得回答六姑娘的问题。</p>
六姑娘看了眼站在谢晗行身后的长松。</p>
长松被六姑娘看的下意识夹紧了腿,忙挺直腰板,十分恭敬地回了一句:“公子在这次的考试中,得了个甲等。”</p>
“甲等,那还不错。”</p>
六姑娘赞赏地点点头:</p>
“晗哥儿,跟姐姐就不用这么谦虚了。”</p>
她就知道,她弟弟不会考砸的。</p>
长松:“姑娘,咱们家公子确实考的不怎么好。您都不知道,这次考的甲上的有好几人呢。”</p>
在公子的眼中,考了个甲等,确实是考的还行。</p>
“”六姑娘夹筷子的,停在了半空中。她眨了眨眼睛,好半天才理解了长松的意思。</p>
“读书一事,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六姑娘干巴巴地安慰了谢晗行几句。</p>
有时候,六姑娘也在想。有个这么上进且用功的弟弟,也不知是欢喜还是该发愁。</p>
她既高兴谢晗行的上进,又忧愁这孩子使劲儿读书,会给自己读傻了。</p>
谢晗行猛点头,“姐姐放心,姐姐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的。”谢晗行摸着已经鼓起的肚子,满足地喟叹一声:“还是家好啊!”无论是是吃的,还是用的,都很随心。</p>
“不是有句俗话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面再好啊,都不如自己家里。”</p>
六姑娘放下中的筷子,接过了玉奴递过来的茶,漱了漱口,含在口中的那口水吐在了盆子里:</p>
“往后,你想吃什么,就和姐姐。姐姐会让厨房给你做,然后给你送书院去。”</p>
谢晗行满脸笑意,“还是姐姐对我最好!”</p>
“都已经是个孩子了,怎么还如儿时一般,那么喜欢撒娇!”六姑娘板着脸他,但眼中的笑意,还是让她的脸上多了些柔和。</p>
“那自然是因为,有姐姐在,我才能继续做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啊!”谢晗行笑眯眯地看着六姑娘,眼中尽是对六姑娘的敬重。</p>
在他的记忆中,姨娘想着要怎么让父亲把心思都落在她身上,日日想着怎么样才能在母亲的底下好好的活着。</p>
根本顾及不到他,</p>
姨娘去了之后,当时岁数不大的姐姐,求了父亲几日,才求得父亲心软,让他可以在姐姐身边长大。</p>
他心里都明白的。</p>
失去了姨娘庇护的姐弟俩,在看似大度的母亲底下,如何艰难长大。</p>
他知姐姐的不易,姐姐知他辛苦。</p>
两姐弟能互相扶持着长大,光是这份姐弟情意,就难得可贵。</p>
“你呀。”六姑娘笑着点了下他的额头,教的话,到底也没出口。</p>
在松鹤院待了有一个时辰,六姑娘抬眼,看着越来越晚的天色,“都这么晚了,我也该回去了。”</p>
“那我送姐姐出门。”</p>
谢晗行站在门口,一直看不到六姑娘的背影,才转身回了自己的院子,继续看书。</p>
</p>
方才用膳时,吃的比平日多。方才六姑娘还不觉得,此时却觉得肚子胀的难受:“我们在外面多走一会儿。”</p>
玉奴应了一声:“是。”</p>
玉奴虚扶着六姑娘的臂,不紧不慢的朝着花园走去:</p>
“你让人,去打听打听。这些时日,那些管事的都去了哪里,都做了什么,与谁见面,了些什么。”</p>
“是。”</p>
“另外,在让人去问问。看看江南和岭南、岭北那边,到底怎么回事。”</p>
“是。”</p>
六姑娘绕着花园,来回走着,心思也不停的变换着。</p>
半个时后。</p>
\"“姑娘,奴婢给您泡了一杯山楂水,”玉奴将茶杯递到了六姑娘的面前:“您喝一些,在去外面散散步,兴许就不会这么难受了。”</p>
“嗯。”</p>
六姑娘接过了她递过来的山楂水,喝了一大口,便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p>
“母亲那里,还没什么消息吗?”</p>
玉奴虚扶着六姑娘的臂,“听,太太把管事们送来的银子,用您的名义,都带走了。一部分,送去了李氏和王氏,一部分,送去了北疆。身下的一部分,一分为二。一部分太太留下了,一部分送去了二姑奶奶那儿。”</p>
六姑娘面色平平:“知道是多少两银子吗?”</p>
“听是从外面带回来了十几张的银票,具体多少,就没人知道了。奴婢找人,悄悄地打听过了,约莫是有万两。”</p>
“嗯。”</p>
六姑娘神色平和地点点头:</p>
“我交代你的事情,打听的如何了?”</p>
玉奴:“奴婢已经让人打听过了。这几日,几位掌柜的,都在逛上京城中比较有名的铺子。至于他们和谁见面,了什么,奴婢没有打听出来。”</p>
六姑娘:“接着。”</p>
玉奴:“奴婢也让人去了几家货行打听,江南那边确实是出了天灾。至于岭南和岭北,也不怎么太平。”</p>
至于,消息为什么没传到上京城来,就不是她一个的奴婢能打听出来的。</p>
“对了,奴婢还听一事。”</p>
“来听听。”</p>
“奴婢听,几位管事在打听组建商队的事情。”</p>
“组建商队?”</p>
六姑娘眯了下眼睛,仔细地咂吧着玉奴和她的话。</p>
若是照几位管事所,江南、岭南、岭北都不太平,那生意也很难维持下去。生活不稳定,生存便成问题。为了维持生计,很有可能会卖儿卖女或是自卖自身。买人也用不上几个钱,再加上低廉的物价,无论怎么算,这个商队的买卖,都是稳赚不赔。</p>
“这个主意,不错。”六姑娘难得称赞了几句。</p>
玉奴扶着六姑娘往房间走:“姑娘这是同意了?”</p>
“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要反对?”</p>
“可是,太太就没觉得好。您同意了,太太那边又该闹了。”</p>
“母亲有母亲的看法,我有我的考量。同意与不同意,不过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罢了。”</p>
六姑娘接过了玉竹递过来的茶:</p>
“凡事,要多听多看多想,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p>
玉奴点头,称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