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齐姣现在的特殊情况,其他人就忙的多了。</p>
皇帝要进行开笔仪式,书写新年的第一笔,各类祭祖和国宴也是少不了的,长安长宁自然也不能缺席,所以,长安长宁也很忙。</p>
后妃也要在内朝请安,和皇后见命妇,准备参宴等等,上妆,新衣,都能折腾不少时间。</p>
不过,现在的年味浓,还是能体验到过年那热烈的氛围,齐姣也不觉得无聊,每天多动动,把系统一开,还能能看点精神粮食。</p>
到了后面,也不用忌口,能让她可以过过嘴瘾。</p>
这次的饮食管控比之前还严格,怕两个孩子太大了。</p>
今天的立春来的早,初三就是立春,宫里忙着筹划今晚的新年宴。</p>
齐姣就窝在华阳宫过立春。</p>
这两天睡的也好,起的自然也早,便让牛有福准备咬春的吃食,这也是一项习俗。</p>
轻轻一烙,就是一个圆圆的面皮,加入一些蔬菜,将其卷起来,一个春饼就好了。</p>
除此之外,还有春卷,春卷的口感就比较酥脆,除了蔬菜,还加了一些肉,味道也丰富些。</p>
有吃的,也有喝的,将桂花、红糖、柑橘在一起煮出来的茶,就被称为煨春。</p>
过年,上书房也放假了,俩孩子起也晚些。</p>
虽然晚,但长安每日的晨练也没少,结束后刚好赶上早膳,吃口春饼,或者春卷,咬春这步就完成了。</p>
也是这两个月好起来点,还能和长安长宁一起用个午膳。</p>
长宁坐在桌前,还有懊恼,他今天起晚了,没赶上晨练。</p>
这种温度,睡觉本来就舒服,长安每天的晨练又早,赶不上也正常。</p>
也能看出来,长安对武是有多感兴趣了,在这方面的毅力好的惊人。</p>
但,除了这方面,其他时候长安都比较放松,也是这样,才能将多数精力都投到练武这方面。</p>
而长宁,就将自己逼得很紧,不管学什么,都想要尽善尽美,甚至是超额完成,这也是他去上书房以后,齐姣才发现的。</p>
年纪,很多事都不能做,但在功课上,勤奋一些,好像也没有人觉得不对。</p>
对上书房的师傅来,有这种学生,很省心,甚至越教就越喜爱,恨不得倾囊相授。</p>
他就像一块海绵,可以孜孜不倦地吸取许多的知识。</p>
教的多,理解的也快,甚至能举一反三,有自己的一番见解。</p>
对下人来,主子上进,自然也是好事,要是没有意外,他们以后是要跟着主子出宫建府的。</p>
但对长宁来,却未必是件好事,他现在太,要不是有之前系统的药剂在支撑,身体是绝对受不了这种熬灯油式的学习。</p>
齐姣这才出干预了,晚上不能让他熬到太晚,时间一到就熄灯,她知道,对长宁来,夫子布置的那些作业,在正常的时间内都可以完成。</p>
早上要是能多睡一会,就多睡一会。</p>
</p>
所以,早上太监们也不敢叫的太早,要不要起来晨练,全靠长宁的自制力。</p>
长宁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感觉,要快一点,再快一点,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p>
若是问他为什么,也只记得那道梦里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念念不忘。</p>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
他有功利心,想名留青史,他做不了学问,继承不了圣贤的绝学,但能为万世开太平。</p>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要学问扎实,脚踏实地,上书房自然是他获取这些东西的第一选择。</p>
有段时间确实有些走火入魔了,在娘的干预下,后来才慢慢纠正过来。</p>
他有些担心,担心自己被梦境里的“他”给影响了。”</p>
“他”的时间比这边快,已经是个十多岁的少年了,一身玄袍,腰间挂着的是长剑,眼睛里是野心勃勃的光芒,带着睥睨一切的眼神。</p>
他对梦境里的“他”非常了解,像双生一样,知道所有,心意相通,对方想要的是什么,长宁最清楚不过了,想要一个大帝国,成就一番大事业。</p>
也能看到“他”是多么地努力,拼命,潜移默化中,他好像也被影响。</p>
但后来,长宁也慢慢地明白,除了梦境,他们不会有别的关联。</p>
就像现在,错过一次晨练也没有关系,他的处境比“他”好很多,他不是孤身一人,有娘在,不用太着急。</p>
这是齐姣一遍遍跟他强调的,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只会在未来后悔。</p>
对于长宁时不时的发呆,长安已经习惯了,还顺便给他递了一个春饼。</p>
新年宴在晚上,有桂枝他们跟着,齐姣也放心,再不济,两孩子的位置离太后和皇帝也近,安保力量还是不错的。</p>
现在,更应该担心的好像是她自己,生了两个了,齐姣对这种感觉无比的熟悉。</p>
这天终于来了,这胎怀的特别累,也有了些如释重负的感觉。</p>
鹦鹉已经被锻炼出来了,听到主子要生时,也不像以前一样,要愣上几秒,不过,大脑空不空白,只有她自己才知道。</p>
看起来就是训练有素的大宫女。</p>
宫里大办宴席,太医院也都在候着,听来传信的太监明妃要生了,黄太医立刻出发,背药箱的太监也是个灵的,一下子就跟上来。</p>
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个太医跟着,皇帝有多重视华阳宫,大家都是看的到,自然不敢怠慢了去。</p>
不过,黄太医年纪大了,跑的再快,那脚程也快不到哪里去,吉子急的不得了,和另一个太监一人一边,黄太医几乎是被半架着到的华阳宫。</p>
给明妃把了脉,还算顺利,妇人生子,就像是半只脚踏进鬼门关一样,还是要在一旁守着。</p>
去请太医是大事,皇帝那边也不能忘了。</p>
宴会此时显然已经到了最高潮,推杯换盏,宫女们身姿翩然地在在座位中移动,添酒添茶。</p>
比较靠前的人就看到一个太监不知和皇帝了什么,只见皇帝直接起身,桌上的玉酿都撒了不少,肯定是要紧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