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是操心的太多,但至少还有这个劲,要是连那点心气都没了,才更令人担心。</p>
“嬷嬷,我已经快十年没有见到二哥三哥他们了,要不是昨天做了一个梦,我应该都忘了他们长什么样了。”</p>
“但那个梦也不好,二哥浑身都是血”</p>
皇后的眼神飘忽不定,整个人都还是恍恍惚惚的,原来自己那么早就有了预感,老天爷早早就通知她了。</p>
今年做了很多很多年少时的梦,和哥哥们以前相处的时光好像都一一重现了,和他们在一起,她不再是那个什么都能管的井井有条的人。</p>
一切都交给他们就好,虽然他们也会闹的鸡飞狗跳,但也不用担心,有哥哥在,她只需要安静坐着就好。</p>
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而这,就是她最缺的东西。</p>
但她没抓住这个会,她还是没看到二哥的最后一面,别二哥了,以后万一其他人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她也还是这样,还是赶不到。</p>
二哥的尸首就埋在了边城,他那是他日夜守护的城和百姓,他想埋在那里。</p>
而他们远在京城的亲人,却无一慰藉,什么也看不到。</p>
二哥是中箭之后,刚送回军营医治,就发现箭头被抹了毒,熬了几日,这才熬不住了。</p>
那最后几天,估计也是被毒折磨的生不如死,却还是给她留了一封信。</p>
皇后里还紧紧攥着,那信其实有些脏,毕竟是加急送回来的,甚至还带着边关的风沙,皮革的味道。</p>
要是仔细看,上面可能还有些血污,皇后看了这封信,也只敢看一遍,后面又把它恢复原样了,这是二哥唯一剩的东西。</p>
他最后撑着身体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自己的家,一封给了她。</p>
她也没想到,兄长在信里的第一句话就是在道歉,父亲和哥哥都觉得对不起她。</p>
隐隐约约,皇后也明白,他们对她的期盼就是,能够肆无忌惮地过一辈子,为什么要拼命挣军功,有部分也是想让这唯一的妹妹过的自在些。</p>
娘在临走之前就和他们过,她也知道自己的丈夫可能靠不住,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希望能护住这个最的妹妹。</p>
不过,这种事情,最后的结果一般都是事与愿违。</p>
时候她被丢进湖里,对于这件事,他们一直都在耿耿于怀。</p>
如今到了皇家,他们更护不住。</p>
写到后面,前言不搭后语,满满的一张纸上都是愧怍,皇后泪流满面。</p>
她想看到的其实不是这些,只想要二哥写一些他觉得好的东西,就够了。</p>
至少对他们来,那是回忆。</p>
她想切身体验兄长们在通信时,在信里写的那些风土人情,想到他们日夜守护的边关去看看。</p>
可能在骨子就是一家人,原来,她也不喜欢那些高门大院,不喜欢这红的发腻的宫墙,她也想到外面去走走,或许,她也想像哥哥们一样,献岀生命也无所谓。</p>
或者,她又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p>
虽然她的骑射没有那么厉害,但其他方面可以弥补,就连父亲也她可以,她很聪明,她是一个很厉害的军师。</p>
但那夸奖太过久远了,差点都忘了。</p>
就因为她是女子吗?她不知道。</p>
在女子当中,她应该算是最厉害的,毕竟,是母仪天下,为天下女子表率的皇后,是人人羡慕的。</p>
但为何,她就是不喜欢。</p>
兄长的死,带给皇后的不仅仅是悲痛,还有一些深刻的反思,想到一直被自己所忽略的那部分东西。</p>
可能她自己也知道,那些东西是被世俗所接受不了的,世界规定了男人女人该如何,她一个人了不算数。</p>
后宫众人给她送的东西,皇后都收到了。</p>
却也更令她陷入思维的困境,容妃写的诗非常好,那股志气,有多少文人写不出来,望之莫及。</p>
就算是一个的举人写的,名气也不会的哪里去,可她却被困在宫中。</p>
容妃和王贵人的能力,后宫众人都知道,要是有什么要紧事,都喜欢让容妃她们来挑衣服。</p>
做出来的东西,涂上脸的功效也是最好的,其他从宫外买的,不管是吹的多厉害的古方,都比不上,或者是大差不差。</p>
恪嫔也是一个奇人,没有谁能对打络子这么上心,这份韧劲就不是普通人,花这么多时间在一件事上,再普通的事情都不普通了。</p>
而瑛嫔,她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不是脑子简单。</p>
而是,对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明明白白的,过的也很简单,想的不多,做起来可能会更简单。</p>
至于贵妃,她看不透。</p>
皇后现在觉得自己就像是困兽一样,毫无疑问,她继续做皇后下去,父亲,三哥,她以后也看不到。</p>
他们肯定会像二哥一样,坚持到最后一刻,也一定会想埋在他们日夜守护的边关。</p>
她不想这样。</p>
皇后在一边痛苦,一边经历着蜕变。</p>
齐姣如今也觉得自己恍恍惚惚的,脑子也在经历风暴。</p>
长安长宁今天休沐,起的很早,看起来很正式,齐姣也习惯了,他们家在商量一些大事的时候,就会这样坐在一起。</p>
不过,今天的事太大了。</p>
“长宁,你是要去边关?”长宁点了点头,十二岁的少年,看起来身姿已经很挺拔了。</p>
“长安,你也要去?”长安也跟着点点头。</p>
齐姣只觉得自己头疼,偏偏一个个给的理由非常充分。</p>
长宁:“爹十四岁便可以替御亲征,我也差不多了,可以为他分忧解难。娘,你也看到了,我骑射又不差,听师傅,爹之前的骑射还不如我,不是也没事吗?”</p>
齐姣无奈,就算是算上虚岁,长宁也才十三,哪里差不多了。</p>
长宁是晓之以理,长安是动之以情。</p>
长安:“娘,我刻苦学武,就是为了这一天,我想上沙场杀敌。”到这句话时,长安的眼睛依旧亮晶晶的。</p>
</p>
这些话,也就时候听长安过,长大沉稳之后,的就少些,原来不是她忘了,而是想等到现在有会再。</p>
目前边关的情况算不上好,留下来的老将不多,汪家父子几人都在边关,另一个威海将军则远在海边。</p>
地上和海上打的战也不一样,也没有新将能起来,虽然不至于到亡国的程度,但,如果想要赢,那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修生养息都要好长一段时间。</p>
敌人却不止是只有北边。</p>
现在刚折了一个将军,而这场战争,不会这么快就结束的,到后面的十二月,一月,会越来越冷,雪也未停,面对的敌人也会更疯狂。</p>
长安也知道,要是她想光明正大地出征,那大禹应该也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要挽救就更困难。</p>
如果长宁去的话,隐姓埋名跟着他,只要能打出战功,就不会有人那些废话了,这些东西才是实打实的。</p>
现在最重要的事,是要把外族人给打出去。</p>
她大可以随随便便地跟着运粮草的队伍出去,现在的她还是有这个本事的,出宫的腰牌也不是没有。</p>
娘之前给的那些铺子,就是想让她自己发展,长安也紧紧抓住了这个会。</p>
但她不想这样冒险,去哪里估计也没有人愿意跟着她,一个人的将军,有什么意思。</p>
娘也会担心,在能争取的情况下,有万全之策,就要用尽全力争取。</p>
对她也是一种保障,不管是要做什么事,有命才有可能。</p>
现在雪灾如此严重,又有外族来犯,百姓的心都安不下来。</p>
段惟和为了救灾,都折腾起了商人,因为粮价疯涨,还抓了不少人,不日就要问斩,情况很严重。</p>
齐姣想了一会,忽然想到了什么,抬眼看向长安长宁,“你们是早就觉得我会同意,所以才先跟我?”</p>
两人脸上都出现了心虚的表情,明显是被齐姣中了。</p>
长安还过来撒娇:“我们早就知道,娘是最好的。”</p>
这也不是什么假话,齐姣对孩子,可以是有着高度的重视,给了很充足的自由。</p>
在古代,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平均年龄摆在这里,孩子往往会更早熟,像长宁,十多岁,在后宫这个背景来,已经可以给母亲依靠了。</p>
但齐姣却是从始至终都是这样,不仅给他们自由,她觉得自己也是自由的,不会以后还要孩子们替她撑腰。</p>
孩子可以帮她,但她不能自动给太多压力。</p>
的难听点,孩子之所以会出生,也有她的私心在,不是纯天然,百分百的爱。</p>
也不能用这个同等的要求来对待他们。</p>
齐姣在感情这方面其实有些偏执,其他东西好像都可以凑合凑合着,能活下来就算了,但感情就是不行。</p>
需要百分百的纯粹,可能就是没有体验过,所以,在无形之中,日夜美化之中,要求也提高了。</p>
这点不仅仅体现在与孩子们的感情,和段惟和的相处之中也是这样,隔着的不仅仅是一颗心。</p>
还有后宫中的其他人,还有那几个孩子,他们都是人,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她给的,永远也不可能会变成段惟和想要的。</p>
不管怎么,对其他孩子永远会有一份亲子之间的感情在。</p>
太不纯粹了,不管是对她,还是对长安他们,也非常不公平,</p>
不知道他是否认识到了这点,齐姣也没想着跟他算这些,本来就是糊涂账,对他们来,这种模式就是最好的。</p>
齐姣心里也不是不担心,无论是什么时候,战场都是可怕的,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肉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p>
在她眼里,还是两个孩子,她的孩子。</p>
段惟和已经睡不着好几天了,来华阳宫倒是能缓一会。</p>
也没缓几口气,刚用完晚膳,那口气又提上来了。</p>
长宁的非常直白,“父皇,儿臣愿意出征。”</p>
今日的早朝,段惟和提过这件事,目前边关就一个镇北将军能顶的上事。</p>
但,边关可不是一条线,外族可以是全方面进攻,镇北将军不是三头六臂。</p>
雪灾不仅影响到一个部落,范围包括了整个草原,有些部落已经查无此部了。</p>
不只是那些部落活不下去,大部落也活不下去,只能吞食部落,部落没有的吃,就到中原去掠夺物资。</p>
情况比较严重,就算是想博军功的,也得要有命回来才行,不得不慎重。</p>
自然也有冒死邀功的,豁出去了,主动请缨,但段惟和对那些人就不是很满意,要是那种没用的,过去也是没用,还有可能耽误事。</p>
段惟和现在还挺焦心的,无将可用,这战打的,估计会很艰难。</p>
听到长宁愿意出征,段惟和心里也不可能没有触动。</p>
特别是长宁接下来又补上的一句,“儿臣愿意效仿父皇。”</p>
实话,曾经替御亲征,段惟和的压力很大,要是输了,不止是当不当的了太子的问题,还有将士和百姓的命。</p>
也许是当时年纪,还担不起事。</p>
但那种孤立无援的情绪,现在还记得。</p>
段惟和此时也已经动了御驾亲征的念头,目前边关的情况很紧急,皇帝出征也能鼓舞志气,但各地的灾情也没平复下来,也不能完全放不管,无人监国。</p>
甚至动了一点立太子的念头,但很快就放弃了。</p>
皇后无子,而这种情况下立太子,不但起不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只会让汪家越发心寒。</p>
但段惟和没想过让长宁去,如果这场战很有把握,让皇子镀镀金,那也是常有的事。</p>
但这次,明显压力很大,此战至关重要,要是输了,总要有一个替罪羔羊,一个将领估计都不能堵住这天下的议论。</p>
日后若是想立太子,这事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p>
对长宁这个皇子来,更是得不偿失。</p>
但长宁就是提出来了。</p>
“你应该知道这事不是儿戏。”段惟和目光深沉,此刻,他是把他当一个臣子来对待的,不是父子,不再带有个人的感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