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之后,帝喾(k)即位,再开人族盛世。</p>
</p>
帝喾,姬姓俊名,亦称姬夋</p>
在位之时,博爱于人,惠及万民,以诚、仁治天下</p>
</p>
随着视频的推进,第三位人皇帝喾也开始亮相。</p>
画面一开始,便是帝喾即位,万人共尊,执掌天下的情景。</p>
只见帝喾身着松绿长袍,头戴皇冠,持轩辕剑,端坐在大殿中央,威严自露,其下便是仙庭中对其拜服的众神。</p>
当镜头拉远,可见仙庭立于天上,帝喾人皇尊颜显于众人眼前,上下界人族生灵无不静观于此神圣时刻。</p>
</p>
帝喾称皇后,无不忙于政事,时刻想着强盛人族。</p>
然人族强盛,非一时之功。</p>
自伏羲成帝、解放人族,到神农尝百草、集齐五谷百蔬,再到轩辕逐鹿天下、人族一统,再到少昊布德、仁德广传,到颛顼压共工、治弱水、断天地</p>
前几代人皇居于人皇之位,无一没有人族大贡献。</p>
今吾为人皇已近万年,却几近无功于人族,何也?!</p>
如此想看,帝喾十分心乱,以致其后百年处理政事时都有些心不在焉,出了些许乱子。</p>
好在炎帝知晓情况后,解答了他的疑惑。</p>
炎帝曾言:人皇之位,非大德大才者不可任之。今陛下为人皇,万民所归,众神拜服,实乃德才兼备者也!人皇之责,终归为造福于民。今天下太平,人族安宁,万民各司其职,此非陛下之功乎?</p>
帝喾闻之,乃大悟,心境渐转,再励治人族。</p>
</p>
再之后,帝喾外出,游于东海之滨,至少昊国,感其繁华。</p>
复行十里,见诸多人族正翻土耕作,帝窖便感到有些奇怪,问到:“我知晓神农氏的功劳,尝百草,寻五谷,得百蔬,但他们的种植大都不在此时,你们在这个时候耕地种植,能有收成吗?”</p>
听到这话,正耕作的众人都笑了起来,其中一老者解释到:“你这后生既知农皇之功,那也应知晓那些作物对我等是何等重要?!”</p>
闻言,帝窖点了点头。</p>
在神农之前,哪怕有伏羲成仙帝,底层人族的生活也不怎么好过。</p>
底层人族,大多是那些人仙地仙的修为,天仙都很少,金仙便可开宗立派。</p>
这世间,多的还是是这些弱者,他们占了人族数量的九成。</p>
虽然相对于现在,他们是仙人,但在当时,他们与现在的凡人无异。</p>
既是“凡人”,那就要做凡人的事,比如吃食</p>
虽不像现在之人一日三餐,但他们也要三日吃一回。</p>
即所谓三天吃一回,一回管三天。</p>
当时的食物就是野果和野兽。</p>
野兽即为那些未开化的妖族,他们没有灵智,只有噬血的本能,有时也可称其为妖兽。</p>
不仅人族会吃野兽,妖族也会,在一些妖族修行之地,常见这些野兽的躯骨。</p>
当然妖族也会吃妖族、吃人族的,对他们来,这些是更好的补品,有助修炼。</p>
人族亦然,只是鲜有同族相食的情景。</p>
话回来,既然野果食之难以裹腹,那食材重心自然就落在了野兽身上。</p>
但野兽也是有修为的,多为妖仙地仙层次,有少部分也是有天仙的实力,加上他们有着妖族强健的肉身与噬血的本性,同境内三五人也不见得能无伤捕猎一只。</p>
所以,每次捕猎野兽时,总是近十人组成一队一起行动,等到捕猎成功后,众人再分而食之,也差不多是一家口粮。</p>
但若有那么一两人在捕猎时受伤甚至丧生,那数个家庭都将会因此好几天没食物。</p>
饿着虽不致死,但那感觉却不好受。</p>
</p>
但自神农寻得五谷、百蔬、百药,并将其在人族推广后,这种情况就几乎不存在了。</p>
虽然这些东西比不上那些传中的仙药,但却能让他们几乎顿顿有得吃,还没有狩猎那样危险,他们自然要照顾好它们了。</p>
</p>
“所以我等才在这时来翻一翻土,冻死了那些虫子,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收成。”老者笑呵呵的完。</p>
帝喾这才反应过来,道了声谢后便离去了。</p>
</p>
此事本为事,但在一心为民、强盛人族的帝喾眼里却不是这么想。</p>
他认为,这就是能使人族更加强盛的大事!</p>
万民以食为本,若能使粮食增产,那便能惠及万民。</p>
万民为人族,惠及万民,便是惠及人族!</p>
此时,即为人族强盛之时!</p>
干就干,在安排好政事之后,帝喾便一头扎进农事农时的研究中。</p>
众神对此颇为不解,但帝喾在时,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所做决断皆有缘由,从未出错,想来这次也是如此吧。</p>
</p>
一千年</p>
两千年</p>
三千年</p>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三千年的反复实验,帝喾终于是找到了其中些许规律。</p>
再过三千年,帝喾推洐实践总结出了第一套规律。</p>
但当其试验五谷百蔬时却发现,此不尽用!</p>
不能适用于全部作物的规律算什么规律?不如没有!</p>
于是,帝喾又投入了研究,但结果就是没有哪一套所谓的规律能蕴含所有作物的生长规则。</p>
最简单明了的问题就是:当有些作物生长成熟可收割时,另一些作物却是还未播种。</p>
这就让帝喾有些懊恼。</p>
但后来帝喾也想清楚了:既然不能让天气适应全部作物,那就让作物只生长在它适应的天气。</p>
于是,又经六千年的实验,帝喾终于是得出了新一套作物生长规律。</p>
后来帝喾又游历多个人族聚居地,验证这些规律,都没有多少差错。</p>
于是,帝喾回仙庭,召众神,公布了这套耗时一万两千年才整合出的农时规律。</p>
为了方便记忆,帝喾更是在已有的四季之上,另加了二十四节气。</p>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满,芒种,夏至,暑,大暑;</p>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霜,霜降,立冬,雪,大雪,冬至,寒,大寒。</p>
此后,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推广,人族耕作更有规律,收成也更加可观。</p>
再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四节气中的某些节气也有了新的习俗与意义。</p>
例如清明祭祖,冬至吃饺子等。</p>
后来,为了更方便记忆,一种二十四节气歌也流传开来:</p>
春雨惊春清谷天,</p>
夏满芒夏暑相连。</p>
秋处露秋寒霜降,</p>
冬雪雪冬大寒。</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