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唐代免死金牌推动了我国国防事业发展</p>
三国位面。</p>
诸葛亮一整个亚麻呆住了。</p>
他就想知道,东北的孩都是这么背出师表的?</p>
诸葛亮的神色一言难尽,他眉头微蹙,实在想不通,换种语言,差异为何这么大。</p>
“怎么背出了混社会的感觉呢?”</p>
“亮的遗言,硬是让他念出了出门火拼的即视感。”</p>
</p>
黎洛乐得直拍大腿。</p>
“我怎么民国一群老顽固反对白话文,它粗鄙呢。”</p>
“早这样念,出师表估计根本不会流传到现在了。”</p>
黎洛咧了咧嘴,“还好武侯不是东北那旮瘩的。”</p>
诸葛亮嘴角一抽:听到了,亮乃徐州琅琊阳都人氏,用后世的话来,我是山东的,山东临沂的,临沂沂南的</p>
</p>
听完东北话本的出师表,黎洛一笑而过,再一次窝在沙发上刷起了视频。</p>
朱元璋与两弹一星的关联</p>
“朱元璋与两弹一星的关联?”</p>
“妹子,咱与两弹一星有啥关联?”</p>
天幕标题出现的瞬间,朱元璋越发迷糊,他不解地看了一眼马皇后,眼里露出迷茫的神色。</p>
马皇后也有些疑惑,转过头与朱元璋大眼瞪眼,马皇后轻咳一声,煞有其事道:</p>
“要想知道你们之间的关联,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两弹一星。”</p>
朱元璋拍了拍脑袋:“对啊,妹子,啥是两弹一星?”</p>
马皇后:“对啊,标儿,啥是两弹一星啊?”</p>
朱标:“对啊,老四,啥是两弹一星?”</p>
朱元璋看看马皇后,马皇后看看朱标,朱标看看朱棣,朱棣左顾右盼。</p>
朱棣:“”</p>
大殿之上,气氛突然沉默了下来。</p>
对啊,谁能告诉我,啥是两弹一星?</p>
急急急,在线急!</p>
半天没有得到回应的朱元璋急了。</p>
“妹子,你知道吗?”</p>
马皇后推了推太子。</p>
“标儿,你爹问你呢?”</p>
朱标满怀希冀望向朱棣:“老四,爹娘问你呢?”</p>
三双亮晶晶的眼睛齐刷刷望着朱棣,朱棣一头雾水:我该知道吗?</p>
弹,子弹,炮弹,炸弹,蘑菇</p>
突然,朱棣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终于出声打破了沉默。</p>
“估计和后世的蘑菇弹有关吧。”</p>
“蘑菇弹?”</p>
听到蘑菇弹三个字,朱元璋内心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p>
“咱还能和后世毁天灭地的蘑菇弹有关联?”</p>
视频还未开始,天幕上已经飘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幕。</p>
“唐昭宗:赐一个吧,感觉会有大用。”</p>
“朱元璋:认了吧,感觉以后会有点用。”</p>
“所以唐昭宗和朱元璋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p>
“大唐最后一次庇佑华夏。”</p>
“朱元璋甚至连自己发的连免死金牌都不认,就认了这个。”</p>
“朱元璋这波格局打开了,唐昭宗赐的丹书铁卷他都认了。”</p>
</p>
看着天幕上密密麻麻的弹幕,大明位面的李善长望着天幕,老泪纵横。</p>
“皇爷,唐朝的免死金牌你认,为何自己发的不认?”</p>
李善长嘴角的笑容越发苦涩,他将朱元璋颁发的两道丹书铁卷拿在里反复端详。</p>
抚摸着上面记录他功绩的文字,李善长心绪越发复杂。</p>
“我李善长,大明头号开国功臣,被皇爷比作大汉萧何。”</p>
“丹书铁卷,丹书铁券啊。”</p>
“我李善长拥有两道,两道啊。”</p>
“丹书铁券,可免死罪。”</p>
“为何皇爷要将我李家七十多口人全部杀掉?”</p>
“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p>
李善长冷笑两声。</p>
看过天幕视频的人都知道,胡惟庸案过了十年后,他被追查到与胡惟庸关系紧密,皇爷他对谋反阴谋知情,要杀他。</p>
“十年”</p>
“皇爷,你好狠啊。”</p>
李善长萧瑟的身影如风中残荷,他捧着两道丹书铁卷茫然无措。</p>
“功高震主,留我不得。”</p>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p>
“杀微臣一人足矣,何苦牵连微臣一家老啊。”</p>
此刻,心情复杂的何止李善长一人。</p>
拥有丹书铁券的一干人等全都瑟瑟发抖,弹幕再次让他们想起了被免死金牌支配的恐惧。</p>
他们拥有的不是免死金牌,而是催命符。</p>
永嘉侯朱亮祖、常遇春次子常升、卫国公邓愈之子邓镇、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全都哭丧着脸,各自拿出了那道皇爷御赐的丹书铁券。</p>
朱亮祖郁闷地将一大壶酒灌了下去,借着醉意,出了自己内心的不满。</p>
“什么子孙世袭,全都是骗人的。”</p>
“我们拼死拼活,建功立业,不是为了让我一家老整整齐齐的下去?”</p>
“功高震主,封无可封是我们的错吗?”</p>
“这烫山芋,谁爱要谁要。”</p>
“反正我是不敢要了。”</p>
</p>
历史上最早的免死金牌叫做丹书铁券也叫钱镠铁券</p>
是唐昭宗为了奖赏平定叛乱的功臣钱镠赐下的</p>
它长29厘米,宽52厘米</p>
丹书铁券上记录了钱镠的各种功绩</p>
还特别标注钱镠本人可以免除九次死罪</p>
子孙后代可以免除三次死罪</p>
画面一转,一张锈迹斑斑的丹书铁券出现在天幕上。</p>
紧接着,一行文字缓缓浮现。</p>
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p>
</p>
大唐位面。</p>
李世民听到天幕的介绍,倍感欣慰。</p>
“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p>
“李氏子孙后代,这眼光可以啊。”</p>
李世民掰了掰指头,嘴里念叨:</p>
“大唐之后,乃宋,元,明。”</p>
“明朝竟然承认了。”</p>
同位面的唐昭宗李晔心情复杂得厉害。</p>
此刻,大唐风雨飘摇,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等问题交织,尽管他有心做中兴之主,奈何已无力回天。</p>
李晔苦笑一声,朱温势力已成气候,他已然有了傀儡之相,不知何时李唐江山将会断送在他的中。</p>
看了一眼弹幕,李晔越发心酸,他努力抬起头,将眼底的泪意逼了回去。</p>
“也罢,也罢!”</p>
“好歹留下了丹书铁券。”</p>
“就让大唐最后一次庇佑华夏吧。”</p>
</p>
钱镠本人并没有用到这块丹书铁券</p>
万万没有想到,唐朝赐下的免死金牌到了明朝竟然用上了</p>
大明时期钱家后人钱用勤在建昌知府任内税粮短缺而抄家</p>
钱怞死马当活马医,奉钱镠铁券进京求见朱元璋求情</p>
朱元璋仔细核验之后,承认了唐朝发的免死金牌</p>
免除钱家的死罪,并归还了所有没收的财产</p>
</p>
</p>
大唐位面。</p>
李世民突然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大明帝王朱元璋有了丝丝好感。</p>
“大明开国,皇帝有眼光。”</p>
长孙皇后突然露出了疑惑的神色,她望着李世民欲言又止。</p>
李世民像是看出了长孙皇后的疑惑,温和一笑。</p>
“观音婢,你是不是想问,他为什么要承认大唐的丹书铁券?”</p>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微微点了点头。</p>
“怎么都瞒不过陛下。”</p>
“不知可否,为臣妾解惑。”</p>
李世民站起身来,眼神透露着前所未有的霸气。</p>
“观音婢还记得,朱元璋是怎么获得大明天下的吗?”</p>
长孙皇后略微思索,决定用后世的一句话总结朱元璋,于是她俏皮开口道:</p>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p>
李世民笑了笑,点了点头,缓缓解释道:</p>
“朱元璋立国不容易。”</p>
“朕猜测,朱元璋承认丹书铁券,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大唐传承下来的。”</p>
“承认大唐的免死金牌,也证明自己是唐宋传承下来的正统。”</p>
李世民伸出一根指,在虚空中点了点。</p>
“无非就是为了巩固大明的统治。”</p>
</p>
大清位面。</p>
望着天幕,乾隆露出嘲讽的神色。</p>
“前朝承认大唐的免死金牌,有本事让人拿个元朝的免死金牌找朱元璋啊。”</p>
乾隆的话瞬间点醒了和珅,他立刻开始了发散思维。</p>
如果有人持明朝的丹书铁券找清朝的皇帝赦免死罪,到底应该赦免死罪,还是该给他按一个反清复明的大罪呢?</p>
和珅的目光移向乾隆,瞧这乾隆不甚美丽的心情,和珅立刻懂了。</p>
反清复明!死罪!诛九族!</p>
于是,他心翼翼斟酌回复道:</p>
“万岁爷,前朝打天下的口号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p>
“驱除胡虏,胡虏指的就是元啊。”</p>
“依奴才看,他不把持有元朝免死金牌的人,诛十族才怪。”</p>
</p>
大秦位面。</p>
嬴政露出不解的神色,他托了托下巴,有些纳闷:</p>
“赦免了钱用勤的死罪,归还了钱家财产。”</p>
“朱元璋到底和两弹一星有什么关联呢?”</p>
</p>
天幕视频还在继续。</p>
明朝的免死金牌最开始就是用钱镠铁券做的模板</p>
</p>
大明位面。</p>
拥有仿丹书铁券的人更加心酸了。</p>
“样式模仿大唐也就算了。”</p>
“好歹功效也模仿大唐啊。”</p>
几人抱着丹书铁券快要哭了。</p>
“不能因为是仿,无效,就无效啊。”</p>
“不仅无效,反而”</p>
众人突然不下去了,看着好比破铜烂铁的免死金牌,无奈地叹息一声。</p>
</p>
被丹书铁券庇护的钱氏后人,两弹一星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p>
都是钱镠的后代</p>
这场跨越千年的蝴蝶效应,竟冥冥中守护了华夏的未来</p>
</p>
天幕话音刚落,历朝历代的古人感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p>
</p>
大唐位面。</p>
李世民越发震惊,他握住长孙皇后的,忍不住感慨道:</p>
“赐下免死金牌的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p>
长孙皇后跟着叹息道:</p>
“要是朱元璋不承认这块金牌,就没有后来的两弹一星了吧。”</p>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天佑中华。”</p>
</p>
唐昭宗:“朕竟然为后世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朱元璋:“咱竟然为后世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明朝持有丹书铁券的人:“皇爷竟然为后世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李善长:“只有皇爷给咱们的,才是催死金牌。”</p>
</p>
就在这时,天幕上的弹幕也多了起来。</p>
“第次震惊:唐朝的丹书铁券在明朝还能用。”</p>
“第2次震惊:钱氏家族从唐朝存在到了明朝,并一直存在到现在。”</p>
“第3次震惊:唐昭宗、朱元璋两人冥冥之中保护了华夏的未来。”</p>
“朱元璋:好险,差点卡死了命运的齿轮。”</p>
“朱元璋:我当时在这块不起眼的铁片上,看到了国运。”</p>
“开始:老朱真会玩儿。后面:钱学森?老朱玩得好啊。”</p>
“朱元璋哪里是赦免了钱氏,分明是救了华夏啊。”</p>
</p>
大明位面。</p>
朱元璋激动万分的同时,又缓缓松了一口气。</p>
“还好钱用勤有免死金牌。”</p>
“要不然咱得愧疚死了。”</p>
马皇后也是一脸后怕,她拍了拍胸脯,满脸庆幸。</p>
“好险,重八差点要被暴了。”</p>
朱元璋想起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一群老伙计,眼中晦暗不明。</p>
嗯,该杀,还是要杀的。</p>
“嘿嘿,只要不是咱发的丹书铁券,一律有用。”</p>
“毕竟最终解释权归帝王所有。”</p>
朱棣难得和朱元璋开起了玩笑,他贱兮兮凑到朱元璋跟前,悄声道:</p>
“爹啊,唐朝的有用,元代的有没有用?”</p>
朱元璋虎目一瞪,没好气地瞥了一眼朱棣,悄悄地挪到了腰带上。</p>
“有用,咱会送他下去,让元顺帝去帮他免死。”</p>
朱棣:“哈哈哈哈,爹,我开玩笑的。”</p>
</p>
看到钱氏家族,黎洛瞬间感觉自己家不够看了。</p>
“什么叫做世家,这就是叫做世家。”</p>
“姓钱的都这么牛波一,那钱谦益是哪一支?”</p>
黎洛冷冷一笑,钱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为国铸剑,钱谦益跪地献城,曲线救国?</p>
呵呵,儒家文人还不如柳如是有气节。</p>
黎洛深吸一口气,嘲讽道:</p>
“水太凉,头皮痒,铁骨铮铮钱谦益。”</p>
</p>
明末位面。</p>
钱谦益望着天幕激动万分。</p>
“钱氏家族出了这么多厉害的人物,终于轮到我钱谦益流芳百世了吗?”</p>
正当钱谦益激动万分的时候,下一个视频开始了。</p>
画面一转,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出现在天幕上。</p>
“你殉国,我殉夫,天经地义。”</p>
历朝历代的古人一怔,眼里露出钦佩的神色。</p>
“这女子好有骨气。”</p>
“那钱谦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