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 第79章 道上的朋友给面儿!
    白塔寺办庙会的这个地方,算是京城最早的花鸟鱼虫市场,60年代的时候歇业,直到两年前大运动结束后才开始慢慢复苏。</p>

    来这里淘换东西的有两种人。</p>

    一是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王爷贝勒和八旗子弟的后代,他们提笼架鸟,斗蛐蛐儿,熬鹰放狗。</p>

    困难时期自己吃不上饭,也不会饿着他们这些心肝宝贝。</p>

    二是现在人们里有了点闲钱,本就娱乐匮乏再加上按耐不住的闲心,就像后世的那些钓鱼佬一样。</p>

    有些人虽然技术不行,但是只要看到水便忍不住想甩两杆。</p>

    李向东上公交车后连个座位都没有,愣是站着摇晃了大半个时才到地方。</p>

    下车后他赶忙捂住鼻子,附近暴土尘扬,好多胡同正在拆除,有些地方已经建起了几栋简易楼。</p>

    他快步走到立交桥东北角的绿化带附近。</p>

    这里是从大运动后由庙会转移过来,自发形成的一个市场,折腾的还相当热闹。</p>

    等明年被人举报后便会由政府统一管理,搬迁到梅兰芳大剧院楼下,国家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对面。</p>

    政府还给盖起两排红砖墙、石棉瓦的大棚,后来大家都喜欢叫它官园市场。</p>

    李向东就像过来闲逛的人一样,开始在附近溜达,这里卖什么的都有,猫狗鱼虫和花卉,真真假假的古玩。</p>

    只是附近的气味难闻,环境脏乱差,怪不得会被人举报。</p>

    而且这里的摊主,绝大多数都是20年前的那波人,很少有年轻人来这里撂地摊,再等几年,大家看到能赚钱后便会蜂拥挤进这个行当。</p>

    他看到几个街溜子在附近晃荡,还有人时不时的打量自己,想了想便把电筒从挎布包里拿了出来,遇到不开眼的过来,也能当板砖用一下。</p>

    咦</p>

    李向东赶忙上前两步,走到一个花贩子面前,蹲下身拿起一盆君子兰。</p>

    好东西啊,这可是被称为0年代的绿色金条。</p>

    “同志,这盆君子兰怎么卖?”</p>

    “两块。”</p>

    卖花的瞥了他一眼,不像个有钱的主儿,“买不买?不买快放下,别在给我摔喽。”</p>

    切</p>

    瞧吧你给牛的,爷还就不买了!</p>

    李向东放下花便起身离开,现在还有些早,等再过一两年收一批君子兰也不晚。</p>

    他很是新奇的左瞧瞧右看看,直到新鲜够了,这才寻着蛐蛐的叫声,来到一处集中在一起撂地摊卖蛐蛐的地方。</p>

    李向东就近走到一处摊位前,摊主是一位光头中年男人,他里拿着蒲扇,脖子上搭着一条黝黑的白毛巾。</p>

    里拿着一把茶壶,脚边放着一个草编的蝈蝈笼子,他一边听着蝈蝈的叫声,一边悠哉悠哉的打量着来往的人群。</p>

    中年摊主见李向东停在自己摊位前四处打量,便开口道:“爷们,这里可不是鬼市,青天白日的你带着个电筒出来干嘛?当板凳啊?”</p>

    李向东蹲下身子,把电筒伸到中年摊主面前笑道:“要不您先给我开开眼,让我瞧瞧什么是铁屁股?”</p>

    “年纪大了,不行了,哪哪都使不上劲,你还是快收起来吧。”</p>

    中年摊主用蒲扇把李向东的电筒挡了回去,看他不像是个玩虫的主儿,便开口问道:“爷们,你会玩吗?”</p>

    </p>

    “嘿我东西还没瞧见呢,您的问题可真不少,你管我会不会呢,我买回去钓鱼成不成?”</p>

    李向东开口怼了他一句,指着地上放着的蛐蛐罐,“我能看看吧?”</p>

    中年摊主也不恼,撂地摊的什么没遇见过,他拿起一个蛐蛐罐,笑着回道:“当然能看了,不看咱们怎么谈价。”</p>

    李向东从摊主里接过蛐蛐罐,打开盖子放到地上,他仔细看了看罐子里蛐蛐的色儿和相,点了点头,“不错,正经的白牙青。”</p>

    “爷们还真懂啊,那您再上上。”</p>

    中年摊主着又递过来一根蛐蛐草,李向东接过后,撩逗了两下罐子里的蛐蛐,然后把蛐蛐罐还给了摊主。</p>

    “这只多少钱?”</p>

    中年摊主接过蛐蛐罐,盖上盖子后心翼翼的放到了地上,“3块钱您拿走。”</p>

    李向东没话,又打开几个蛐蛐罐子看了看,清一色的京城本地蛐蛐,白牙青,白牙紫和铁弹子。</p>

    现在出门都要介绍信,去外地很不方便,没有一个好理由街道办都不会开条子。</p>

    外地的蛐蛐不好进来,本地的蛐蛐贩子一般都是自己抓,或者买一些糖忽悠不懂事的孩子们帮忙抓蛐蛐。</p>

    李向东看着中年摊主问道:“铁头青背有吗?”</p>

    他见中年摊主不话,继续问道:“那琥珀青、墨牙青麻头、墨头金翅,您这有没?”</p>

    中年摊主苦着脸笑道:“爷们甭和我逗闷子了,现在哪里有宁阳货,我都多少年没见过了。”</p>

    “你没有,我有。”</p>

    李向东笑着指了指自己。</p>

    “你有?”</p>

    中年摊主眼睛亮了亮,伸着脑袋凑到李向东身边,低声道:“您能倒腾来宁阳货?”</p>

    “嗯。”</p>

    李向东点了点头,“不仅能弄来,还能弄来不少,我就是担心你吃不下。”</p>

    中间摊主激动道:“爷们瞧我了不是,附近这一片我要是吃不下您的货,别人更吃不下!”</p>

    李向东笑道:“是吗?看来您在这一片还挺有名气。”</p>

    中年摊主颇为骄傲道:“您可以扫听扫听,玩蛐蛐的不少人都知道我蛐蛐孙,对了,忘了问您,您怎么称呼?”</p>

    好家伙</p>

    这是叫上号了,他李向东肯定不能输啊,“巧了不是,道上的朋友给面儿叫我一声东哥。”</p>

    蛐蛐孙:“”</p>

    李向东看到蛐蛐孙懵逼的样子,他心满意足的笑着道:“跟您开玩笑呢,您年纪大,叫我东子就成,我也不叫您什么蛐蛐孙,喊您一声孙叔成吧?”</p>

    “成啊,东子,你大概能弄来多少?我什么时候能见到货?”</p>

    孙叔一脸期盼的看着李向东,李向东却反问道:“您不先价格吗?我觉的可以,咱们才能往下谈不是。”</p>

    孙叔低头默默盘算了一会儿,抬头看向他开口道:“全须全尾的正经宁阳货,块钱一只你有多少我收多少。”</p>

    李向东一听价钱,话都没起身就走。</p>

    “唉唉唉你甭走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