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宁的离开,对于谢危来,还是成为了一桩无解的谜题。</p>
在无数个夜晚,谢危只能是希望,会像是先前一样,是离开一段时间,在某个时候,婉宁又会再一次的出现在他面前。</p>
经过一片的黑沉之后,婉宁再次感知到光明,已经是她能够计算的时间之外。</p>
“殿下殿下”婉宁听出来了,这是栀奴的呼唤。</p>
感知周遭,婉宁再一次的发现,自己躺在床上。</p>
眼睛不太能够睁,但是能听得到周围的声音。</p>
婉宁尝试着,给出自己的反应,“栀奴”</p>
发声有些艰难,出来的声音也是显得晦涩,可是并不影响表达。</p>
就是有些奇怪,好像是有一种很长时间没有过话的感觉。</p>
就连呼吸的时候,感受到的都是一种浊气,在来回的流转,叫人难受的紧。</p>
身体确实是有一种失控的感觉,婉宁不喜欢。</p>
“我这是怎么了?”</p>
“殿下,你又晕倒了,那时候大皇子也在,让他也吓得不行。”</p>
回想一下,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p>
“我晕倒了多久?”</p>
“整整一天一夜,水和药都喂不进去,奴婢都吓坏了!”栀奴作为贴身伺候的人,心里面到现在还是一阵的后怕。</p>
一天一夜,从飘在城墙,看大军压阵,再到山庄转移到根据地,那差不多就是一个半月的时间。</p>
婉宁闭上眼,那她大概是知道,这一次和上一次的时间间隔,完全不一样。</p>
并没有什么能够用来参考的价值。</p>
只能是随缘吧,下一次还真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p>
毕竟她自己现在,还没有摸出来规律,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魂魄离体。</p>
婉宁觉得,自己需要找到一个规律。</p>
需要时间,更需要合适的契。</p>
在那边多好啊,能学到的东西有很多,除了谢危之外,还没人能看得见她。</p>
可是,婉宁知道,自己的主战场,始终是在大燕。</p>
这一次的突然昏迷,将之前太医诊断的身体转好的法改变,婉宁再度成为了太医院的重点关注对象。</p>
每天太医镇守,各种各样的药汤子,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熬煮,熏的大半的殿宇,都能闻得见药味。</p>
更绝的是启文帝下了令给太医院,最主要的意思,就是不要让婉宁再出现突然昏倒的情况。</p>
那这对于太医院来,是真的会是一项大工程。</p>
之前又是落水吐血,现在又是莫名昏迷,太医们给婉宁把脉的时候,每个人得出的结论,都是体虚。</p>
而且还不只是单纯的体虚,那是虚到了一定的地步。</p>
兴许吐血对婉宁来,都算是排毒的一种方式,虽然很恐怖很吓人。</p>
那太医院自己开大会的时候,那也是制定了阶段性的计划,最起码是在婉宁六岁这一年,别死少吐血。</p>
短期目标就是活到十岁,健不健康的另外一。</p>
</p>
长期嘿嘿,那这个太医院德高望重的那几个,是真的管不了,指不定等个三五年,他们就要致仕回家了。</p>
那这生下来的事情,就留给顶上来的太医们了。</p>
婉宁在床上躺着,好一阵才恢复自己对身体的控制权。</p>
还没等她起来,两个太医就一前一后的到了岫宁殿,候在殿外,准备看诊。</p>
婉宁一醒来,就有宫女朝着外面通风报信,两个太医赶紧带着自己的药箱,跟着宫女进来。</p>
“参见殿下!”</p>
问好之后,就还是之前流程一模一样是看诊。</p>
一个看完另一个看,无论是谁都是皱眉头,嘴巴一张一合,有话就是不出来。</p>
和之前不同,这一次婉宁自己也有疑惑。</p>
“二位太医,我如果是昏睡的时间久了,会不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p>
如果是的话,婉宁要考虑,刻意的来减少魂魄离体的时间。</p>
虽然现在婉宁还没有找到,能够让魂魄离体,穿梭两个世界的原因,具体是什么。</p>
两个太医对视了一眼,他们心里面都在斟酌着,到底应该要怎么。</p>
的轻了,万一到时候有什么严重的后果,那不是三族都跟着身死道消。</p>
的重了,肩膀上面的担子,可就不只是那么的一点点,而是极其之沉重,同样是把三族的压力,全都一起拴在脖子上。</p>
不过太医院的太医们为皇家披肝沥血的干了这么久,早就练出来了一套话术,专门用来应付贵人们的提问。</p>
打着哈哈给婉宁了大致的情况,之后就急匆匆的退下,回去把脉案给完善。</p>
心里面想的,都是[省的到时候,要是出事找不到人。]</p>
“都是一样的。”婉宁有些失笑,本来就没有指望,他们能够把最真实的话给出来。</p>
就看这之后,汤药像是流水一样,进入岫宁殿,心里面就清楚了,情况绝对是要比上一次来的差的多得多。</p>
只能,启文帝的后宫,足够的安稳友爱。</p>
这么将近十年的时间,还没有出现过皇子皇女夭折的事情。</p>
除了后妃之间,相互使段,在明面上最起码还没有伸到孩子的身上。</p>
因为启文帝的态度,实在是明显的有些过分。</p>
在那么多的皇子里面,他最喜欢的很明显就是赵邺,他的嫡子。</p>
不是没有没有尝试着,给赵邺下点绊子,可是最后都是被人给拦下来了。</p>
谁拦的?当然是启文帝。</p>
整个后宫范围之内,权势最大的人,都确定了自己的态度,后妃们要是再想要动,还是暗戳戳的搞一些动作,这不就是和启文帝对着干吗?</p>
所有人都知道了,风头最大的那一个碰不得。</p>
再往下就是婉宁,阖宫上下就他一个公主,又不能继承大统还是什么的,就算是对她动,那也是没有一点必要的。</p>
渐渐的,整个后宫就变得安定,风平浪静的不行。</p>
有了皇子的,基本上都是想着,等着皇子长大之后给封王,然后和儿子一起去封地当太妃。</p>
在她们看来,皇位都是板上钉钉,争不到的东西。</p>
估计是除了刘妃之外没几个人还想着,成为太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