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颜堂的账册堆满了墨兰的书案。</p>
细密的字迹看得她眼花缭乱。</p>
墨兰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轻叹一声。</p>
她从未想过,管理一家铺子竟如此繁琐。</p>
胭脂水粉的香气萦绕鼻尖,此刻却让她感到有些窒息。</p>
记忆中,母亲总是笑容满面,游刃有余地处理着一切。</p>
如今亲身体验,才知那份从容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劳。</p>
每日清晨,她便要核对昨日的账目。</p>
每一笔支出,每一笔收入,都需细细查验。</p>
稍有差错,便要重新核算,直至准确无误。</p>
午后,则是新品的研制。</p>
她与工匠们一同尝试新的配方,调整比例。</p>
肌肤的触感,香气的浓淡,颜色的深浅,都需反复斟酌。</p>
直至夜深,她才能放下中的事务,稍作歇息。</p>
林噙霜见墨兰逐渐适应了忙碌的生活,心中甚是欣慰。</p>
她也是时候着准备工厂的事情了。</p>
此事非同可,必须谨慎行事。</p>
玉颜堂已足够引人注目,若再有大动作,难免招致非议。</p>
更重要的是,不能引起圣上的猜忌。</p>
林噙霜思虑再三,决定先写一份奏折,禀明圣上。</p>
她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提笔蘸墨。</p>
臣妹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今四海初宁,九州渐熙,然民生之业,尚有多途待辟,女子之利,未得尽彰。</p>
今见市井之间,贫女多有勤织之能,却限于杼之陋、销路之狭,所得仅能糊口,难富家室。</p>
若朝廷择善地建锦绣织坊,集众女之工,可兴一大业。</p>
募民间巧女,聘良师授艺,精研织锦、刺绣、绫罗之技。</p>
织坊成,则所出丝绣必精美绝伦,可贡于宫廷,增皇家之华饰;可售于富贾,赢四方之财货;可贸于异域,扬邦国之名威。</p>
女子入坊,依技艺、勤惰取酬,月有所得,家渐殷实。</p>
贫者脱贫,富者更富,闺阁有才,不致埋没,且能助夫养子,兴家旺族。</p>
实乃一举数得,上可丰府库,下可富家室,中可扬技艺之名。</p>
愿圣上察之,敕令有司速行,泽被苍生,垂范千秋。</p>
臣妹不胜兢兢,恭呈此疏,伏惟圣裁。</p>
奏折写罢,林噙霜细细审阅了一遍。</p>
确认无误后,方才心翼翼地折好,放入信封。</p>
她唤来心腹侍女,吩咐她将奏折送往宫中。</p>
侍女领命而去,林噙霜则陷入了沉思。</p>
第二日,大朝会。</p>
晨曦透过雕花窗棂,在金砖地面投下斑驳光影。</p>
圣上端坐龙椅,神色威严。</p>
他展开一卷明黄色的奏疏,目光扫过殿下群臣。</p>
“诸位爱卿,”圣上语气平缓,却暗含威严,“这是福熙公主昨日呈上的奏疏,都看看吧。”</p>
张茂则持拂尘,将奏疏递交下去。</p>
大臣们依次传阅,窃窃私语声渐渐响起。</p>
户部尚书王大人率先出列,躬身道:“臣以为,福熙公主此奏,实乃利国利民之策。”</p>
他捋了捋胡须,继续道:“若能建成锦绣织坊,既可充盈国库,又能安置贫苦女子,可谓一举两得。”</p>
兵部尚书张大人眉头紧锁,反驳道:“臣以为,此事尚需斟酌。”</p>
他语气凝重,“女子素来以娴静为德,若抛头露面,恐有伤风化。”</p>
</p>
“再者,若大兴土木,耗费巨资,万一成效不佳,岂非劳民伤财?”</p>
工部尚书刘大人上前一步,附和道:“张大人所言极是,臣亦以为不妥。”</p>
他语气委婉,“女子入坊,恐与祖制不符,还请圣上三思。”</p>
礼部侍郎赵大人则持不同意见,他拱道:“臣以为,福熙公主所言甚有道理。”</p>
他环视四周,朗声道:“如今国力渐盛,正是大展宏图之时。”</p>
“若能建成锦绣织坊,不仅能提升我朝丝织技艺,更能彰显我朝国威。”</p>
“至于耗费,臣以为,只要规划得当,定能物尽其用。”</p>
几位大臣争执不下,殿内气氛一时紧张起来。</p>
圣上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p>
他抬,示意众人安静。</p>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圣上语气不疾不徐。</p>
他目光落在奏疏上,缓缓道:“福熙公主此奏,朕以为,确有可取之处。”</p>
“女子虽不比男儿,却亦有其才华。”</p>
“若能善加利用,亦可为国效力。”</p>
圣上顿了顿,语气坚定起来,“朕意已决,此事便由福熙公主主办。”</p>
“户部、工部全力配合,务必将锦绣织坊建成。”</p>
“至于所需银两,从内库拨付。”</p>
圣上目光扫过群臣,“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p>
殿内一片寂静,无人再敢出言反对。</p>
退朝后,林噙霜在玉颜堂内焦急等待。</p>
她来回踱步,心绪不宁。</p>
墨兰见状,上前轻声安慰道:“母亲,您别担心,圣上定会同意的。”</p>
林噙霜勉强一笑,“但愿如此吧。”</p>
不多时,宫中内侍前来传旨。</p>
林噙霜屏息凝神,听着内侍宣读圣旨。</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p>
朕观天下,民生初定,然欲致太平兴盛,当重农桑,兴工商,以厚生利国。</p>
今纺织之业,关乎百姓生计,尤于女子,可为增收之途、才显之径。</p>
朕之义妹福熙公主,性纯且慧,心怀仁德,才具非凡。特委公主亲理锦绣织坊之务,以展长才,泽被苍生。</p>
公主当择善地营建织坊,广纳民间巧女能工,悉心教习诸般纺织绣艺,务必令坊中出品,精妙绝伦,冠绝天下。所产锦绣,一以供宫廷御用,彰皇家之富贵典雅;</p>
二可兴贸易之盛,通内外之有无,积府库之财货;</p>
三能使众女凭技立业,增家庭之收入,促民风之富庶。</p>
朕赐公主便宜行事之权,可调度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各级官府务必全力协从,不得有误。</p>
望公主殚精竭虑,经营擘画,使锦绣织坊成国之要业、民之福祉,扬我朝风华于四海,立女子兴业之楷模。钦此!</p>
当听到圣上同意兴建锦绣织坊,并由她全权负责时,林噙霜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p>
她激动地接过圣旨,双微微颤抖。</p>
墨兰亦是喜形于色,上前扶住林噙霜,“娘,圣上同意了。”</p>
林噙霜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p>
圣旨一下,朝野震动。</p>
有人赞赏福熙公主深谋远虑,有人则暗中揣测圣上意图。</p>
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p>
林噙霜对此置若罔闻,她全身心投入到锦绣织坊的筹备工作中。</p>
选址、设计、招募工匠、采买原料</p>
每一件事,她都亲力亲为。</p>
墨兰亦是全力协助,母女二人配合默契,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