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坐下,萧启铭给两人倒了茶水,布置了接下来的任务。</p>
“接上级指示,目前,我们的工作还处于秘密活动状态,鉴于一大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及前段时间的特别会议都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以后我们会议地点将安排到别处。这里只是我们的一个交通站。”</p>
杨荣礼和何近贤郑重点头。</p>
“荣礼,目前你在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打牢理论基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利用学校的社团、学术活动等,向同学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组织演讲、辩论、读书会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思想觉醒。</p>
你们学校的学生社团还不多,你可以组织成立进步学生社团,将具有进步思想的同学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通过组织活动、开展交流等方式,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党的工作开展打下群众基础。”</p>
杨荣礼点头,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p>
“近贤啊,我听你现在在万国洋行工作?你在那里要继续努力,争取得到更多商务人士的支持。”萧启铭语重心长地道。</p>
何近贤神情严肃地点头,然后认真回答道:“启铭同志,其实我在法国学习建筑设计时结识的朋友莱安最近来到了上海,并邀请我加入他的事务所工作。莱安洋行刚刚成立,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会,可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建筑行业的精英们。因此,我很想尝试一下这个新的挑战,希望能得到组织的批准。”</p>
萧启铭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表示理解:“嗯,你得有道理。以你的才华和能力,留在万国洋行确实有些大材用了。那好吧,既然如此,你就去试试吧!如果之后遇到任何困难或需要协助,随时都可以来找我。”</p>
何近贤感激地看着萧启铭,表示会全力以赴,不辜负组织的期望。</p>
三人的谈话很快就结束了,当他们准备离开时,萧启铭拿出了一本书递给何近贤。</p>
书的表面已经泛黄,封面上用宋体字书写着四个大字——营造法式。何近贤看到书后,眼中顿时闪烁出兴奋的光芒,“您竟然真的有这样的好东西?”</p>
杨荣礼对于建筑并不感兴趣,但他还是听过营造法式。这本着作是华国古典文献中最为完善的一部设计与施工专业书籍,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由宋将作监李诚于宋徽宗时期编着,共计34卷,内容包括壕寨制度、石作制度、大木作制度、木作制度等各个方面。</p>
萧启铭脸上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笑着解释道:“虽然开书店只是为了掩饰我的真实身份,但我毕竟出自书香门第,此书乃是家父偶然所得,现在交于你,不仅可以避免经典被埋没,也是它最好的归宿。”</p>
何近贤感激地接过书本,心翼翼地翻阅起来。他爱不释地抚摸着书页,感叹道:“这真是太珍贵了,我应该把它抄下来再还给您。”</p>
萧启铭摆,“不用,你不是钱不是问题吗?那就卖给你吧!”</p>
何近贤有点懵,不是,那不是他们见面的暗号吗?怎么在这里等着他了?</p>
萧启铭见他一副被打击到的模样,笑着:“开玩笑的,你拿去吧!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它在我这儿毫无价值,在你那里却能起到极大的作用。”</p>
杨荣礼知道,以何家的财力,买一本古籍完全不在话下。但是何家治家严谨,自由在外的子弟没有随意花销何家钱财的权利。换言之,要花何家的钱可以,那就要为何家做事。这也是何家至今在一方屹立不倒的原因。</p>
</p>
何近贤虽不至于囊中羞涩,但是要花一大笔银钱买古籍,还是会有些肉疼。毕竟他的收入不算高。</p>
“近贤兄,这本书我买来送你吧!当做多年不见的见面礼。”着便取下了颈间的玉佛,递到了萧启铭里。</p>
萧启铭推辞,杨荣礼:“组织上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我家大哥惯会赚钱,这点钱,不必挂齿。”</p>
玉佛是他临走时妹妹给他的,还这佛是奶奶去青城山求的,平时戴着消灾,有难处的时候就拿去当掉,挺值钱的。不要再饿脱相地跑回去了。</p>
当时他还笑着:“妹妹给的东西,一定要好好保存的,不会拿去当的。也不会让妹妹担心了。”</p>
现在他把它给了启铭同志,算是给组织增添好运吧。</p>
萧启铭笑道:“这玉佛恐怕是你家人给你保平安的吧?我们虽然是无神论者,但是家人的美好心愿和祝福还是要好好收藏的。你拿回去,等你正式入党,党费可得按时交!”</p>
杨荣礼重新将玉佛挂回脖子,“行!那我就积极开展工作,为我们的理想奋斗!”</p>
杨荣礼挑了几本诗词书籍,与何近贤一前一后离开了吉通书店。</p>
走在路上,杨荣礼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佛,这让他想起了远在重庆的妹妹。一想到妹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p>
他们俩从最为要好,妹妹那么关心他,他却不能告诉她真实情况,心里还是一阵难受。</p>
可她就该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至于国家,应该由他们这些铮铮男儿来守护。</p>
回到学校,杨荣礼正准备走向宿舍,却被门房大爷叫住了。</p>
“杨荣礼,有你的信!”大爷笑着道。</p>
收到信,杨荣礼不禁感到有些惊讶,一下子收到了这么多封信,还是头一次。</p>
“谢谢大爷!”</p>
杨荣礼从大爷中接过信,数了一下,一共有五封。</p>
他仔细看了看,一封来自县城老家,一封来自妹,一封来自姜彦珍,一封竟然是二哥的,而最后一封信的字迹陌生,他一时无法分辨出是谁寄来的。</p>
杨荣礼一路揣测着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拆开了看不出字迹的一封信,展开信纸一看落款,竟然是来自彦珍的大哥姜明贤。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