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火爆义诊</p>
三天,一晃就过!</p>
义诊当天,天还没亮,苏婉娘一伙便都起身了。</p>
山下,早就挤满了人,从各个地方闻讯而来的人,都是为了此次义诊。</p>
因着义诊并未设定人群,所以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亦或者是贫民,也都相继赶来。</p>
虽然人多,但是好在大家都忌惮着这里是护国寺,不敢闹事。</p>
一辆辆的马车停靠在山脚下,除了豪华的马车,还有普通马车,甚至还有人骑马或者走路过来的。</p>
一眼望去,人山人海!</p>
山下有僧人看着,加之这里还有不少达官显贵,没人前来闹事。</p>
除此之外,来此的人里头都拿着一张纸。</p>
上面用毛笔写了序号,来此的时间的序号!</p>
一张张的纸上,还有一的印章,印章上是护国寺三个字!</p>
这样一来,便是想要仿制,都无法做到了。</p>
周老大夫已经吃过早饭,早早便坐在了看诊的桌前,一旁药童给他送来一杯热茶。</p>
此时北方天气还有些凉,天都没有亮,甚至山中还有些许雾气缭绕。</p>
苏婉娘那边也准备好了,便走过来看看是否可以开始。</p>
因为时间不多,她也不可能一直霸占护国寺的房间,便计划早点开始义诊。</p>
“可以开始了。”</p>
周老大夫喝了一口茶水,对着苏婉娘摆摆示意准备好了。</p>
他心里头有些激动,这次可不是寻常的义诊,而是为京中人诊病。</p>
不别的,此次若是顺利的话,他不仅能学到东西,就是名头也会比京中的太医更大!</p>
虽医者不该注重名利,但是谁人不想让世人记住自己呢!</p>
苏婉娘看着点亮的灯笼,看着那些已经准备就绪的药童和沙弥,暗自点点头。</p>
“主持大师,可以开始了!”</p>
双合十,苏婉娘道了一声开始。</p>
主持大师点点头,对着身边的人了一句,身边的大师傅立即跨步往外走。</p>
没多久,山中的钟便被敲响。</p>
钟声一响,山下的人立即有了反应。</p>
这是</p>
最</p>
那失明的大师傅从一旁的席子上站起来,走上前,然后,朝着一旁的铜锣敲了一下。</p>
只听‘当!’的一声响,响声在山间传得很远。</p>
“义诊开始!”</p>
一声义诊开始,</p>
之前懒散在旁等待的人,因为等久了,便就坐在一旁,此时闻言立即站起身来。</p>
只是有些人一拥上前的,都被那些森严的武僧给挡在了山脚。</p>
“念!”</p>
失明的大师傅大声道了一个字,然后,一旁有一身上衣衫不同他人的武僧走上前,中拿了一个账本样东西。</p>
大家目不转睛的看着,耳朵竖起来认认真真的听着。</p>
“子时一刻,一号二号请上山!”</p>
被念叨的一号和二号,拿着自己里头的纸急急忙忙的走上前,高兴不已。</p>
等武僧验过纸张后,便放行让人上山,然后山上的阶梯处都有僧人帮忙搀扶。</p>
眼看着有人过去了,不少人心思各异。</p>
一些寻常百姓看着那穿着普通的一号和二号,心里头更加断定今日他们都能有会看病了。</p>
而那些富贵人家的,却是心有埋怨。</p>
</p>
一辆马车上,等了半个时辰的丫鬟,气恼的看着上山的两个人。</p>
“夫人,他们这也太过分了。怎么能用排序呢难道那苏大夫不知,这京中的人得罪不起吗”</p>
丫鬟气恼的着,只是将声音压低。</p>
她清楚马车附近的人,都是一些官员,她哪里敢出其他的话来。</p>
坐在马车里头的女子,有些困倦,听到丫鬟的叨叨声,睁开眼睛,冷眼扫过。</p>
“本夫人累了,先歇会儿。既然那苏大夫让人这般做,那边照着规矩来!”</p>
京中有本事有权利的,何止一家。</p>
她不做这出头鸟,也管不了那么多。</p>
完这句,女子想到了什么,对着丫鬟道:“我们是多少号”</p>
这话一出,丫鬟脸色一变,顿时心里头有些害怕。</p>
支支吾吾的将那纸条打开,一看之下,心里头才真的认清楚,并不是她看错了,而是真的那个数。</p>
“多少”</p>
等不到丫鬟回答,女子不耐的开口。</p>
“夫人,是是一百三十八号!”</p>
这话一出,女子刚开始的倦意全都一扫而空了。</p>
一百三十八号,这得等到何年河月</p>
那位苏大夫看得过来吗</p>
这样想着,女子气恼不已的瞪着丫鬟:“让你们办事,你们便是这样怠慢的”</p>
话语一处,眼里的亮光一闪而过,带着一股子戾气。</p>
丫鬟吓得不行,脸色煞白的跪在马车里头:“夫人切莫动气,方才一次就上去了两位,想必不会等太久。”</p>
抬眼偷偷看了自家主子一眼,丫鬟继续道:“再则,那位苏大夫既然定了这些号,必然会将其全部看完的。不然,何必弄出这么多,惹众怒呢!”</p>
似乎觉着丫鬟得有理,女子瞪了丫鬟一眼便再次闭上了眼睛。</p>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大家等了一会儿,便听到上头一声铜锣声响起。</p>
山下的那专门传话的武僧开口又道:“子时一刻三号,四号请上山!”</p>
大家见那两人去了没多久,还没有下山,这山下就已经念了三号四号了。</p>
一开始担心会等不到自己的一些病人,都不觉松了一口气。</p>
随着那一声声的话传来,上去的人也陆续下山了。</p>
有的人里头拿着药方下来的,脸上带着喜色。</p>
有的,则一脸的复杂,将方子藏好不动声色的离开。</p>
还有的,上去后,高高兴兴一脸喜色的下来,里头拿着方子,也拿了一些包好的药。</p>
这样一看,大家算是真的看出来了。</p>
那位苏大夫,当真是在义诊。</p>
单看那些衣着破旧的,身上打着补丁的贫民,大家就知道那些药是山上送的。</p>
这义诊的名头,算是落实了。</p>
时间溜走,天已经大亮。</p>
“寅时三刻,第九十八号,九十九号请上山!”</p>
才刚刚辰时,便已经看过了许多人。</p>
看病所需的时间不多,只是上山下山耽搁,但是这些并不计算在看病之类。但凡是山上看过病的人,下一刻上山铜锣敲响,山下就有下一位前去。</p>
有时候上一位还未走到山上,下一位便已经被请了上去。</p>
所以,便是不断的有人看病,不断有人前来有人离去。</p>
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p>
山下一些人已经走了,当然,也有人陆续过来。</p>
赶来迟了的人,在那盲眼僧人处拿到一张写了序号的纸,守规矩的等在山下。</p>
一辆马车悠悠赶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