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 第185章 “暴君”也挺温和
    第5章“暴君”也挺温和</p>

    当林源迈入公司大门时,他看到李秀满和安七炫已经等候在门口了。</p>

    而在两人的身后,围满了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激动的望着林源,却不敢上前。</p>

    “欢迎林先生光临鄙公司,真是蓬荜生辉。”李秀满微笑着上前几步,和林源握道。</p>

    尽管李秀满竭力的微笑,试图表现出更多的善意,但还是给人一种皮笑肉不笑的阴险感觉。</p>

    他现在是公司老板,在成为公司老板之前是一名歌,而更早的时候他居然是一名码农!</p>

    李秀满0年代初曾在美国留学,是获得了北岭加州州立大学,计算工程学硕士学位的早期t人才。</p>

    如果他不混娱乐圈,而是走本专业道路的话,也许会成为韩国的互联教父也不一定</p>

    只能人生的遇真的很神奇,不同的道路,会有不一样的风景。</p>

    “初次见面,打扰李社长了。”林源也笑着握回礼。</p>

    “哪里哪里,您是我们请都请不来的贵客。林先生,这边请。”李秀满笑着给林源引路,前往会议室。</p>

    在公司内部,乃至于韩国歌谣界,李秀满的绰号是“暴君”。</p>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p>

    流传于粉丝圈那些李秀满把旗下歌,打的满脸是血,然后只能带着面具上舞台表演,这样的类似传闻简直不要太多。</p>

    而这位“暴君”今天在林源面前,却显得格外的温和。</p>

    等林源和李秀满进入会议室后,一直跟随在身后的安七炫没有进来,而是在门外心的关上门后,守在了门外。</p>

    “感谢林先生今天的大驾光临,不知今天您可有什么能指教在下”</p>

    李秀满这话的其实挺假,林源早就在记者会上明了他的意图,可是他却在这儿假装不知道。</p>

    林源的很清楚,他想投资一家韩国娱乐公司。</p>

    那么公司缺钱吗需要投资吗</p>

    答案是:非常缺!当然需要!</p>

    当前的公司旗下,一共有3个偶像团体:</p>

    两个男团分别是:t和神话。</p>

    一个女团是:e。</p>

    原本是三个可以持续挖掘的金矿,可是现在都出现了问题。</p>

    t已经于去年解散了,e已经基本确认续约无望,年底之前就会解散。</p>

    而最后一个组合神话,本来赚钱就不如另外两个多,还表现出了强烈的不稳定,估计明年合约到期后,也会解散。</p>

    这样公司的所有收入就全部都断绝了,而新的团体却还未出道。</p>

    就算出道了,就能确保一定赚钱吗</p>

    因此,现在的公司处在巨大的不安定之中,急需一笔外来投资帮助稳定局面。</p>

    对于林源今天的到来,李秀满其实是非常矛盾的:</p>

    一方面,他很希望林源能投资自己的公司,注入一大笔的救命钱。</p>

    另一方面,他又知道自己的公司估值太低,一旦接受注资,很有可能他就会失去公司控制权。</p>

    这两方面的考量,让他非常的纠结。</p>

    </p>

    对于李秀满虚情假意的回答,林源却回应的直接而真诚:</p>

    “我很看好kpp未来的发展,所以我想投资一家韩国娱乐公司,公司是我的首选。不知李社长意下如何”</p>

    “那我斗胆问一句,林先生准备投资多少打算拿走公司多少的股份”李秀满问道。</p>

    他的心理底线是60亿韩元(3000万人民币),出让公司20%的股权。</p>

    这个报价其实他心里是虚的,毕竟公司现在的营收,支撑不起300亿韩元的估值。别看公司旗下的艺人好像非常火爆,但是韩国本土娱乐圈实在是太了,现在的kpp还没走向国际,只靠国内那点收入,营收真的不够看。</p>

    虽然名义上公司的艺人有商业代言,演唱会等收入,但是那些更多是要等到将来了。</p>

    现在是2002年,还不是kpp偶像商业价值被全面发掘的年代。</p>

    此时公司的主要收入,还是靠一张张卖专辑赚出来的。</p>

    以t为例,卖的最好的一张专辑,销量也就00万张左右。</p>

    以韩国一张专辑大约0元人民币的价格计算,总销售额大概在000万左右。而渠道会拿走大约50%的收入。</p>

    拿着这50%的收入,还要承担专辑的制作费用,工厂生产成本,艺人的分成,各项公司开销,税费</p>

    这也难怪安七炫出道好几年了,还是在最火的韩国男团,一共也只赚到了几百万人民币的收入。</p>

    虽然这笔钱比起普通人的收入已经不少了,但是别和欧美艺人比,就连那时艺人收入还没膨胀的中国也是远远不如的。</p>

    李秀满的心理预期是3000万人民币换20%股权,但是他不。</p>

    他想等着林源先报价,然后他再来讨价还价,这样比较有主动权。</p>

    对于李秀满的心思,林源一眼就看穿了,这很符合他的性格。</p>

    但李秀满不知道的是,他的底牌早就被林源看穿了。</p>

    毕竟公司缺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林源之前,李秀满也接触过不少韩国本土投资人。</p>

    他给出的报价,在韩国投资圈内也不是什么秘密了。</p>

    李富真稍微动了点心思,就收集到了这方面的信息,并转告林源。</p>

    因此林源早就获得了信息上的巨大优势。</p>

    这时林源有两种选择:</p>

    第一种是极限施压,甚至有可能突破李秀满的底线。比如2000万拿下%股权什么的。</p>

    但林源不会这么做,那样实在是态度太短视了。</p>

    做过采购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只有让你的合作伙伴获得了合理的足够利益,你们签在纸上的合同才有意义。</p>

    作为更强势的甲方,当然可以在签合同的时候,用各种不合理的价格压价。</p>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哪怕价格再不合理,乙方也会硬着头皮把合同签下来。</p>

    可这样你以为甲方就赢了</p>

    才不是呢!</p>

    你不给人家足够的利润,他就会用偷工减料,损公肥私等各种你看不到的段,去把这些利益重新抠出来。</p>

    而林源今天的收购也是同理。</p>

    极限施压这种玩法太低端,林源需要李秀满的积极配合,毕竟他不可能太多精力来监管公司管理。</p>

    用一个更大的未来利益,做成一个缰绳套在李秀满的嘴上,驱使他奋力奔跑起来才是最佳选择。</p>

    于是林源给出了自己的方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