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 第472章 论首富如何不吸引仇恨(万字大章)
    第42章论首富如何不吸引仇恨(万字大章)</p>

    纽约时报是华纳集团旗下的报纸。</p>

    以林源现在和华纳集团的盟友关系,新闻报道中必然是不乏溢美之词。</p>

    林源知道,从昨天的股市收盘后,他冲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各大媒体一定是会疯狂的跟进报道这件事。</p>

    因为这个话题关注度必然很高,大众天生的就对首富这种话题感兴趣,如果这个首富还是他们所熟知,并喜爱的。</p>

    那么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将会翻好几倍。</p>

    今天,世界各地的媒体,必然是以铺天盖地的姿态,在宣传他这个新首富的诞生。</p>

    但林源并不打算看这些新闻报道,在这种“人生巅峰”的时刻,更需要冷静。</p>

    他知道前世某些人,就是冲到了首富的位置后,开始认不清自己,话也飘了起来。</p>

    什么“目标”,“福报”,“顶级名校不如胆子大”之类的言论,都敢在公众面前大放厥词。</p>

    拥有财富,特别是拥有海量的财富,天然是受到大众的嫉妒的。</p>

    拥有海量财富的人,在大众的眼中代表的形象是拥有强权的强者。</p>

    而民众天生不喜欢强者。</p>

    因此,越是富豪,越要时刻警醒自己:我现在坐在火山口上,一举一动都可能引来大众挑剔的眼光。</p>

    学习过新闻传播学的人都知道一个铁律:在舆论领域,有时候事实真相并不重要,越是强者越不被信任。</p>

    当强者和弱者发生冲突时,事实真相不重要。</p>

    大众本能的第一时间,就会站在弱者一边。</p>

    比如豪车和普通车撞了,谁违反交通规则不重要,大众一定是无脑站队普通车主,声讨豪华车主的。</p>

    甚至会喊出:“抛开谁违反交通这件事不谈,你开这么贵的车,随时会让人赔的倾家荡产,难道不知道自己不该上路吗”</p>

    比如企业和员工发生裁员纠纷,员工是不是有不称职的行为不重要,大众一般会无脑站队员工,把企业先打成无良企业。</p>

    作为强者,在公共舆论领域,天生就处在不利地位,更别有些强者自我膨胀后,主动做出给对递把柄的事情,那不是找死吗</p>

    因此林源很清楚,这时候的自己,需要的不是看这些让他自我膨胀的吹捧之词。</p>

    相反,如果能看看一些中立理性的批评他的文章,会有更好的效果。</p>

    “我现在已经这么风光了,还看这种新闻报道,你不怕我太过于自我膨胀吗”林源笑着问道。</p>

    艾森先生摇摇头:“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记得这是你们中国人推崇的价值观吧”</p>

    “是,辩证观。”</p>

    “那就看看这篇纽约时报的新闻稿吧,别的我不太推荐,这篇你应该看看。”</p>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

    “嗯,通过这篇文章,你可以管中窥豹的了解一下,现在美国大众对你的主流看法。他们是怎么看待你这样的新晋首富的。”</p>

    林源点点头,表示艾森先生的对。</p>

    虽然要保持谦逊,不骄不躁。</p>

    但是不代表夸奖他的新闻报道,就完全不能看了。</p>

    于是林源打开这篇新闻报道:华裔新全球首富,是这个时代的幸运!。</p>

    刚要看,艾森先生阻止了他:“我糊涂了,都什么时代了,还看纸质报纸看电子的吧。这样你才能看到读者的互动评论。”</p>

    一台黑色的b笔记本电脑被推到林源面前,已经打开了这篇新闻报道的电子页。</p>

    阅读人次已经超越了000万人次,回复评论数也超过了万条,可见这个新闻的热度有多高。</p>

    这也让林源好奇起来,纽约时报到底是怎么写的</p>

    读者们又是怎么看的</p>

    他熟练的操纵着b笔记本,键盘中间的那个“红豆”,开始阅读起来:</p>

    “林源,从父母双亡,跟着父亲生前的好朋友范迪塞尔一起长大。”</p>

    “他成长于纽约普鲁克林的贫民区,直到中学时,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他,才来到了皇后区的6就读。”</p>

    新闻报道的开篇,先是用回顾的写法,总结了林源的人生起点。</p>

    在这种新闻报道中,每一行文字都不是随便写的,而是有深刻的目的。</p>

    林源自然能看出,纽约时报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先向观众强调并植入一个观点:</p>

    林源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他是从纽约贫民区中挣扎爬出来的底层出身。</p>

    这样的文字放在最开篇,可以建立读者对林源的身份认同。</p>

    要是一上来就吹嘘林源多么有钱,几年大赚多少,这种写法的媒体多半是心怀恶意,在借煽动民众对林源的嫉妒。</p>

    虽然林源没有看福克斯新闻的报道,但他可以猜出一定是这么干的。</p>

    果然,大量的读者留下了评论:</p>

    “好励志啊!林源竟然是孤儿,时候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想过去都替他心疼,好想抱抱他。”</p>

    “我很熟悉布鲁克林的贫民区,因为我也是在那儿长大的,我想在那种地方长大,你很容易变成一个偷,骗子,甚至是瘾君子,林源生长在那儿,还能获得如此成就,真是太不容易了!”</p>

    “其实贫民区也并不是不会出有成就的人,不少的黑人体育明星,不都是从贫民区中拼杀出来的吗只是成长于贫民区的人,哪怕是长大后取得了成功,也难免会表现出很多暴发户特质,比如疯狂的炫富,报复性物质消费什么的。</p>

    但你在林源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些陋习。他真的是完美到令人赞叹。”</p>

    “我是黑人,以前我和林源是同一个学校的同学。他不富裕,但是对我们黑人兄弟们很大方,总是慷慨的分享他并不多的零食给我们。”</p>

    “分享不是我想的那种被动‘分享’吧”</p>

    “什么呢!你看林源像是胆怕事的人吗我想的是,林源从就是一个慷慨大度,乐于分享的人。”</p>

    看到读者们几乎清一色的对自己的理解,林源点点头,继续往下看。</p>

    紧接着,纽约时报继续写道:</p>

    “2000年,林源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转。”</p>

    “在速度与激情剧组中跑龙套的他,大胆的向科恩导演,提出了一个拍摄计划。”</p>

    “这个拍摄计划,只有短短不到分钟的剧情,但林源却需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完成。”</p>

    “这是林源第一次在电影中,不顾自己的安危,完成了极为惊险精彩的镜头。”</p>

    看到这里,林源只能,纽约时报真是太懂得铺垫了。</p>

    文章一开篇,先是铺垫了他的底层出身。</p>

    紧接着,又铺垫了他事业的低起点。</p>

    写他在速度与激情剧组中,跑龙套。</p>

    这么写读者立刻就会感到同情,因为有很强的代入感,每个人都会觉得没有背景的自己,如果走上林源的道路,也必然同样是跑龙套出身。</p>

    然后笔锋一转,写跑龙套的林源,是怎么的充满勇气,为自己赢得命运的转。</p>

    这么写,读者的感受肯定是超级励志,对林源的观感会变得更好。</p>

    果然,针对这段文字,读者们纷纷留下了自己的感言:</p>

    “林源真是太不容易了。据我所知,这个龙套的会,都还是范迪塞尔帮他争取来的。”</p>

    “速度与激情那一段跳车戏,我印象很深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林源的电影,当时我的感受就是,这个人不要命了吗好莱坞是不是又要出一个辰龙了”</p>

    “是啊,那时我印象也很深刻,我很担心这么帅气的一个演员,就因为拼命博眼球而在某一天丢了自己的性命。”</p>

    “结果到了后来我才发现,我们这是在担心什么啊那可是源神!比起他后来那些惊险了一万倍的演出,这场跳车戏简直是太儿科了。”</p>

    “不过林源真的是很有进取心,他牢牢的抓住了自己的每一个会。没有速度与激情,就没有他的今天。”</p>

    其实很多读者并不是在速度与激情刚上映时,就看过这部电影,并记住林源的。</p>

    毕竟速度与激情也不算什么特别成功的电影,林源在那部电影中,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角色。</p>

    大多数的观众,还是在林源成名后,以“考古”的方式,重新看速度与激情的。</p>

    因此,纽约时报提起这部在速度与激情,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有多成功,对林源的事业有多重要。</p>

    而是因为这部电影中,林源的起点足够低,能够挑起观众的认同感。</p>

    实际上,林源的首部电影,并不是速度与激情,而是卧虎藏龙。</p>

    在卧虎藏龙中,林源的角色是戏份并不轻的男二号,罗虎。</p>

    林源最初的贵人,其实是李安导演。</p>

    李安导演一直喜欢调教并使用新人长得好看的新人。</p>

    汤唯,赵文瑄,林源都是李安导演发掘出来的新人。</p>

    但纽约时报很聪明了避过了这一点不谈,用春秋笔法挑选出最有利于林源的点,来展开描写。</p>

    这就是新闻学的魅力,不用假话,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p>

    很多时候真相是不存在的。</p>

    每一件事都有很多面,针对性的展示哪一面给大众,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论。</p>

    难怪新闻行业,被称为无冕之王。</p>

    任何一个国家,新闻这种口舌领域,都是权力最至关重要的一环。</p>

    甚至发动一场政变,往往第一目标是武库,第二目标就是场和新闻电视台。</p>

    因此,哪怕发展到了今天,林源也完全没有想要进军传媒领域的想法,他作为一名华裔,碰这个领域过于敏感了。</p>

    让他想起后来某个叫tktk的公司,在北美遭遇到的那堆糟心事。</p>

    有华纳集团作为盟友,还有贝蒂的亚当斯家族在传媒领域的影响力,对于目前的林源来,也许进攻能力不足,但防守却是绰绰有余,这样就够了。</p>

    纽约时报这篇报道,就相当的出众,林源已经开始理解,为什么艾森先生坚持让自己看看这篇新闻了。</p>

    确实令他感到相当满意,引导舆论的水平,可谓是登峰造极。</p>

    他继续往下看:</p>

    “林源在速度与激情中的搏命出演,征服了科恩导演。”</p>

    “他相信,林源必然会成为一名传奇。”</p>

    “出于爱才之心,他想要帮助林源获得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科恩导演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林源谋取更多的演出会。”</p>

    “但林源的命运,就因此改变了吗”</p>

    “林源的第一次毛遂自荐,就受到了羞辱!”</p>

    “原本他想要争取木乃伊归来的出演会,为了争取这个会,他费了00多个时,精心准备了一整套动作设计方案,还拍摄成了视频,可以是诚意满满。”</p>

    “但是索莫斯导演根本不给他这个会,那个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以林源是黄皮肤的亚裔为理由,拒绝了他。”</p>

    美国没有为逝者讳的习俗,不像东方文化那样,一个人死了尽量就不他坏话了,而是死了不更好拉出来当靶子吗</p>

    不会反抗的靶子,简直不要太好用。</p>

    纽约时报把这段林源被拒绝的往事,又翻了出来。</p>

    林源的被打压,还是因为种族歧视被打压,在美国这是决不能触碰的政治正确高压区,立刻就会受到大众最广泛的支持。</p>

    果然,评论区清一色的表示愤慨:</p>

    “没想到林源这样的天才,在崛起的时候,也要受到歧视真是太令人气愤了,那个什么索莫斯导演,简直不得好死!”</p>

    “他确实不得好死了想要整林源失败后破产,还欠了一大笔债,最后不得不从凯莱德酒店一跃而下。”</p>

    “真是太解气了,现在想来,幸好林源没有出演那部木乃伊归来,那种烂片根本就配不上他。”</p>

    “可要是林源出演了木乃伊归来,不定那部电影就不再是烂片了呢”</p>

    “林源真是太争气了,越是打压他,就越要证明自己!”</p>

    “林源不仅代表了出身贫民区的底层大众,也不仅代表了黄皮肤的亚裔,我觉得他代表了所有在美国生活的少数族裔,他是美国梦的真实表现。”</p>

    看到这些评论,林源真是感慨,纽约时报真是太会带节奏了。</p>

    有些富豪发家以后,觉得自己发迹前的那些屈辱太过于丢脸,喜欢粉饰自己的过去。</p>

    但聪明的富豪,反而喜欢凸显自己受过的苦,那些伤痕不仅不丢脸,还是拉近和大众距离,降低大众仇恨度的有利段。</p>

    林源这段受到索莫斯导演打压的往事,以前是从未在大众面前过的,因此读者们基本是不知道的。</p>

    今天突然展示在读者面前,立刻就会引起他们的愤怒。</p>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读者们是后来者视角,他们已经知道了今天的林源有多成功,再回看过去索莫斯导演拒绝林源的行为,就会更加愤怒。</p>

    要是索莫斯导演也有后知者视角,别拒绝林源了,他主动凑上来抱紧林源的大腿都来不及。</p>

    但纽约时报才不会挑破这一点,而且不进步挑破,还会更进一步的煽风点火,让读者的情绪更上一层楼:</p>

    那就是引爆种族歧视这颗大雷。</p>

    林源这样的天才被拒绝就已经让读者很气愤了,被拒绝的理由还是因为种族歧视。</p>

    这必然会让读者们更加的感到愤怒,也因此会更加同情和支持林源。</p>

    在铺垫了那么多以后,读者们开始接受一个观点:</p>

    林源代表了出生贫民窟的底层民众,林源不仅代表了黄皮肤的亚裔,更代表了所有受过歧视的少数族裔。</p>

    一下子就把大众,拉到了和林源同一战壕之中,我们都是一家人!</p>

    这就是所谓的桶蘸,别以为欧美人就不懂这一套。</p>

    只是很多时候,即使想怎么做,也找不到情感纽带。</p>

    但这一招,放在林源身上,就格外的好使。</p>

    因为他确实就是一个出身底层,家境贫寒,受歧视的少数族裔,在北美的生态中,这也算是一种bff叠满。</p>

    纽约时报自然要想尽办法,打好这张牌。</p>

    至此为止,这篇新闻报道一直在做一件事:</p>

    那就是不停的示弱,不停的让林源看上去很可怜很不容易,增加大众对他的认同感。</p>

    这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增强目前已经是他的支持者,削弱潜在敌视者的段。</p>

    </p>

    紧接着,新闻报道继续写道:</p>

    “好在上帝还是眷恋真正有才华的人,林源遇到了人生中最大贵人:艾森先生。”</p>

    “这让林源有会主演了后来的一些列惊险刺激的电影。”“在侏罗纪公园3中,林源毫无保护的从4层楼的高度摔下,脑震荡,全身筋骨扭伤”</p>

    “在加勒比海盗中,林源毫无安全保护,冒着生命危险,在0多层楼高度的桅杆上翻滚跳跃”</p>

    “在谍战之王中,林源更是徒攀爬迪拜塔,摔的满头满尽是鲜血。在一万多米高空中,他忍受气压失衡,超低温,浑身是伤住进医院”</p>

    “感谢林源,因为他愿意用生命去拼搏,才给我们带来了一部有一部难以忘怀的经典电影。”</p>

    “有人赚钱只需要坐在电脑前,敲敲鼠标键盘,就完成了对他人的财富掠夺。”</p>

    “但也有人像林源这样,赚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用命去拼搏。他的每一笔收入,都是真正的血汗钱!字面意义上的,充满了血和汗!”</p>

    这些文字,不仅仅只是静态的文字。</p>

    因为林源的那些电影,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不知伴随了多少人的成长。</p>

    当这些景点场面被提及时,读者脑海中,立刻就会翻腾出那些最精彩又最凶险的画面。</p>

    林源从高处摔下,双眼充血后血红的模样。</p>

    林源头上裹着带血的纱布,双指甲崩裂,满是鲜血的模样。</p>

    林源在万米高空中,满脸鲜血,面部肌肉随着疾风狂甩动的模样。</p>

    这些林源最狼狈,但又最让人感动,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都再次浮现在他们眼前。</p>

    大量的评论不断的涌现:</p>

    “真是太危险了!林源经历的那些危险,换任何一个人来,哪怕是辰龙,也都不知道死多少次了!他却能一直活到今天,简直是奇迹!”</p>

    “真的是死神都绕着走的男人,他真是太勇敢了,近几年来的电影不仅没有降低危险性,还不断的在提升。我听过他即将上映的电影大唐荣耀,比之前的电影中的动作戏,都更加危险!”</p>

    “对于林源的电影,我真是太矛盾了。一方面我总是期待有更精彩的动作戏可以欣赏,但另一方面我又害怕林源因为过于拼命,而导致意外。但作为粉丝,我还是希望他把安全摆在第一位,真的别再受伤了,每次都让我感到很心疼。”</p>

    “林源赚的每一笔钱都是血汗钱!真是太不容易了!活该他赚大钱,活该他当首富!”</p>

    “虽然是血汗钱,但林源是不是赚的有点太多了”</p>

    有一个人稍微表示了质疑,但立刻他的言论就被海量的反对给吞没了:</p>

    “我反对,林源这样的人不当首富,难道让那些躺着吸血的人当首富吗”</p>

    “你要是也能做到林源的表现,我也支持你当首富!哈哈哈,只要你还有命来这笔钱。”</p>

    “林源的道路就摆在那儿,又没人不让你走,眼红的话你也可以走啊。如果你做不到,就别瞎逼逼,只会让你嫉妒的模样显得丑陋。”</p>

    清一色的都是表达对林源支持的言论。</p>

    看到这里,林源已经基本看懂这篇纽约时报的报道了。</p>

    真是一个高操刀的文章,不在于文字的辞藻有多么华丽,而是在于每一个论点和切入点,都是精心选择的。</p>

    在列举林源拍摄的电影时,英雄,卧虎藏龙都是他前期很重要的作品,甚至还凭借着这两部作品,上过时代杂志封面。</p>

    但这篇报道却完全避而不谈。</p>

    不是因为这两部电影有什么缺点,而是因为这两部电影中,林源太安逸了,没有吃什么苦,和想要引导的情绪完全没关系。</p>

    纽约时报这一段文章,着重强调的都是林源在电影中的受伤和生命危险,进而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血汗钱”。</p>

    同样是财富,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赚到这笔财富,给大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p>

    你要是强取豪夺,躺着吸血,大众只会想要把你吊在路灯上。</p>

    但你要是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赚血汗钱,大众只会觉得:这个钱我确实赚不到,你敢冒风险吃天大的苦,活该你赚这个钱。</p>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开篇时不停的示弱,反复强调林源的底层出身。</p>

    然后叙述林源早期跑龙套的不容易,受到的打压和种族歧视。</p>

    接着再重现他崛起过程中受过的苦,目的是削弱大众对于他获得巨大财富的嫉妒。</p>

    可以是每一步都踩在了大众的情绪上,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才能水到渠成的引出这种共鸣。</p>

    在林源的猜想下,下一步应该要点一下他的首富身份,把这种身份和底层人民圆梦的“美国梦”联系在一起,但不会凸显他的财富规模,而是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甚至是跳过。</p>

    果然如他所料,后面的文字写道:</p>

    “我们在看很多好莱坞明星的电影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想法:</p>

    那就是他是那么有钱的富豪了,我收入比他低那么多,为什么还要给他贡献票房呢</p>

    我是穷人,我为何还要看着他继续增加财富呢”</p>

    “可林源不一样,他和我们一样都是底层,他用生命给我们来带奇迹,他代表着我们向上的梦想,他代表着我们外来少数族裔的‘美国梦’。”</p>

    “总统选举时,我们用一票一票的选票,选出我们心中的最佳代理人。”</p>

    “在林源成为首富的道路上,我们用一张一张的电影票,告诉这个时代:这才是我们真正接受的‘拼命富豪’。”</p>

    “他成为全球首富,是我们所有人的胜利,是这个时代的幸运。”</p>

    至此,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完成了整篇逻辑层层递进的论述。</p>

    大量的读者们,纷纷在评论区表示赞同:</p>

    “我完全赞同,这世界上总是不可避免的一定存在富豪。假设富豪不可避免,那为什么不能是林源这样的人呢他的财富来的如此干净,让人丝毫生不起一丝嫉妒。”</p>

    “哈哈哈,想到林源的首富身份,是我们一张一张电影票撑起来的,莫名有种参与感。如果将来林源一如既往的拼命,继续给我们带来惊险刺激的电影,我就会一直支持他,我完全不介意他更富有一些。”</p>

    “对,比起那些大腹便便的老男人,还是林源这样年轻帅气的富豪,看的令人顺眼,一点都不油腻。”这显然是一名女读者。</p>

    “你们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买票看林源的电影,是不是相当于你钱打赏世界首富,看最富有的人拼命表演来取悦你这样一想,简直是爽爆了!”</p>

    “有道理!竟然还能从这种角度看问题,你真是个鬼才!”</p>

    这些评论让林源也忍不住感叹笔杆子的力量,真是能通过文字,成功的把我的想法,变成你的想法。</p>

    林源又有些庆幸,纽约时报给他创造的名词是“拼命富豪”,而不是什么“平民富豪”。</p>

    要真的整出一个什么“平民富豪”这种词汇,那就太讽刺了。</p>

    不管怎么,林源今天是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入关后,自有大儒替我辩经。</p>

    纽约时报的这一套话术,非常成功的解构了林源潜在的风险。</p>

    林源也是有不少敌人的,他不相信敌人不会借着这个会,趁抹黑他的形象,进而达到破坏他未来电影票房的目的。</p>

    毕竟作为一个演员,他需要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电影票房才会有更好的成绩。</p>

    要是很多人因为林源的首富身份,就嫉妒他的财富,对接下来林源的发展将会相当不利。</p>

    毕竟林源影业的pe,现在高达0多倍,如果业绩不能有突破,很快股价就会受到重挫。</p>

    但他现在不用担心了,从纽约时报到各种媒体,有大量的声音在帮他发声,让他不仅没有因为首富身份导致记恨,反而收获了更多荣耀,更多喜爱。</p>

    现在他都快要变成“美国梦”的代言人了,更是底层民众崛起的代表性人物。</p>

    这让林源又镀上了一层免死金身。</p>

    此时的林源,又想起了贝蒂过的话:</p>

    “你代表了非常多人的利益,只要你能不断的给大家带来利益,你的根基之牢靠,远超你的想象。”</p>

    果然如贝蒂所,能代表越多人的利益,他就越安全,甚至连他一直担忧的华裔身份,都显得不是问题了。</p>

    只是林源产生了新的担忧,但大众发现他成为首富后,不仅不招人记恨,反而很多人喜闻乐见时,资本市场对他的追捧可能会更加狂热。</p>

    现在林源影业的pe已经是倍了,这个舆论风潮算是一个利好消息,再加上马上即将上映的大唐英歌,林源影业的股价岂不是要进一步上涨</p>

    要是股价真的直冲30美元而去,甚至pe达到00倍,那泡沫可就太惊人了。</p>

    林源可不希望有一天,林源影业的股价出现腰斩,膝盖斩,甚至脚踝斩这样的情况出现。</p>

    那可就太伤人了,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先做点什么。</p>

    经过了昨天的教训,林源已经深刻的理解到,他的认知水平根本没法影响股价走势,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要去找贝蒂商量。</p>

    有贝蒂的支持,一切就好办了。</p>

    但这是下一步的事了,眼前自己刚刚渡过了一个潜在的舆论危,这就挺好的,感谢纽约时报,感谢各位一起发财的盟友。</p>

    “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看这篇报道了吗”艾森先生笑着问道。</p>

    林源点点头:“我知道了,确实和我想象中,那种无脑吹嘘我首富身份的报道不一样。”</p>

    “你要相信,那些靠笔杆子吃饭的家伙们,还是有些水平的。现在问题来了,你知道接下去的重点是什么吗”艾森先生问道。</p>

    “当然,努力给更多人带来回报。的更具体一点,就是我该拍新电影了。”林源答道。</p>

    “终于意识到,过去一段时间,自己在电影上的发力少了很多啦”艾森先生笑道。</p>

    “今年不也拍了6部影视剧嘛。”林源坚决不承认之前的划水。</p>

    影视剧</p>

    自然是指大唐英歌,加勒比海盗3,这乱七八糟的该死生活,临终前的电影,昨日重现,保质期恋人。</p>

    其中后三部是几天时间就能拍完的短剧。</p>

    其中昨日重现,林源甚至是打酱油的。</p>

    把这三部都拉进来凑数,可见林源也是相当的心虚。</p>

    今年他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了剑道大会等其他事项去了,电影方面除了大唐英歌之外,确实都不怎么拿得出。</p>

    “我准备立项两部新电影。”林源道。</p>

    “你准备拍什么”艾森先生也很诧异,林源突然就努力起来了,一下立项两部。</p>

    现在已经是八月底了,等到剧组组建完成,拍摄剪辑后期制作,今年上映肯定是赶不上了。</p>

    但是稳稳的登入明年5月的暑期档,应该是没有问题。</p>

    这样至少明年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p>

    “第一部是谍战之王2,这个系列电影我准备继续往下拍。”林源着递过来一份计划书。</p>

    艾森先生看到林源早有准备,知道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话,他才被动的动了起来,而是早就已经在积极筹划了。</p>

    “我完全支持,作为我们公司最赚钱的电影,谍战之王系列当然要拍下去。只是”艾森先生欲言又止。</p>

    谍战之王能大获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大量极限的挑战,在第一部创始作品中,就已经奠定了这个系列电影的基调。</p>

    因此,谍战之王2想要让观众买单,必然要更加惊险刺激。</p>

    换个法,就是林源需要更加玩命的作死,整出更多的惊险样。</p>

    对于艾森先生来,是真的不想看到林源继续上强度了。</p>

    他不知道林源的极限在哪里,这样一直往上挑战,总有超出极限,彻底崩掉的一天。</p>

    “林源,你现在已经不是代表你一个人了,有时候要学会适可而止。”艾森先生道。</p>

    林源点点头:“我知道的,你放心,我还远没到极限。我要做的挑战会更刺激,但我保证有绝对的把握。”</p>

    他这话,并不是安慰艾森先生的空话。</p>

    在林源的设想中,一次性立项两部电影,他会选择先拍摄另一部电影。</p>

    在那部电影中,林源只要挑战一个级难度动作戏,就能把敏捷属性加到30点。</p>

    当敏捷达到30点后,会迎来神奇的质变。</p>

    他相信凭借着30点敏捷带来的质变,就可以成功在谍战之王2中,设计级难度的动作戏了。</p>

    有级难度动作戏压轴,谍战之王2的视觉冲击力一定能超过第一部电影,创造远超阿凡达的票房,成为影史上真正的票房神话是完全有可能的。</p>

    既然林源,他会控制好风险,那艾森先生也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了。</p>

    “预算导演剧组配置”艾森先生问道。</p>

    “预算我估计大约在4亿美元。”林源道。</p>

    艾森先生点头表示同意,毕竟是谍战之王的续作,最顶级的大作制作成本肯定不能省。</p>

    4亿美元是最顶级的投入,碾压市面上的其它电影,比大唐英歌都更高。</p>

    但考虑到中国国内购买力的优势,其实制作总效费,未必比大唐英歌高。</p>

    “导演呢诺兰导演还是科恩导演”艾森先生问道。</p>

    自从大唐英歌和蝙蝠侠这两部作品后,诺兰导演已经获得了林源影业上上下下的一贯认可。</p>

    诺兰导演可以是目前公司的最强导演,如果选择他来拍摄谍战之王2,肯定是最佳选择。</p>

    但科恩导演是拍摄谍战之王第一部的导演,也是林源事业起始阶段的贵人,把科恩导演摆到一边,让诺兰导演来接受,多少有些情分上过不去的难堪。</p>

    选科恩导演,是出于情分上的考量。</p>

    选诺兰导演,是出于电影质量最优的考量。</p>

    林源会选谁呢</p>

    他想了想以后,给出自己的答案:“选科恩导演,我不会背叛他。”</p>

    听到林源的答案,艾森先生点点头。</p>

    艾森先生早就猜到了林源会这么选,因为林源总是把情分看的很重,不这么选就不是他了。</p>

    “其它演员呢还是范迪塞尔,刘姐和德普吗”艾森先生问道。</p>

    “主角团成员不变,但是会增加几个新的演员,来出演反派。”林源道。</p>

    “主角团成员其实也是问题,德普愿不愿意继续出演配角,你最好和他确认一下。”艾森先生问道。</p>

    “好,我明白。”林源点头道。</p>

    毕竟德普在加勒比海盗3之后,已经彻底扶正为顶级大作的主演,还愿不愿意继续自降升价,在谍战之王2中演配角,还真不好。</p>

    “配角方面呢”艾森先生问道。</p>

    “这部的最大反派是美女,我想让塞隆查理兹来出演。”林源继续道:“上一次奥斯卡颁奖礼时,我就想要和她合作了,不知道她有没有档期。”</p>

    塞隆查理兹,南非国宝级美女,身高米,今年的新晋奥斯卡影后,是林源选定的想要长期合作的新搭档。</p>

    “我去谈”艾森先生问道。</p>

    “我去吧,毕竟是我选定的安妮之后的新搭档,我亲自谈比较合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