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鱼雷!鱼雷!</p>
此时,林源最大的感受就是艰难。</p>
从影以来,攀爬对于他来是最常见的操作,可是他却从未这么难过。</p>
林源爬过大楼,也爬过飞,乃至千万年历史的冰绝壁,但这一次给他的挑战却是全方位的。</p>
背部传来的巨大水流冲击力,将他牢牢的按在弗吉尼亚号的外壳上,林源感到自己身上像是压着一座大山。</p>
好处就是不用担心扒不牢外壳掉下去,可坏处却是整个人都要被水压给冲坏了。</p>
原本20个大气压的水压,就已经让林源感到异常的难受,现在再叠加弗吉尼亚号高速航行时迎面而来的水流冲击。</p>
顿时让林源感到头脑一阵眩晕,同时脚也感到一阵发麻。</p>
这显然是轻微缺氧的反应,但并不是因为林源体内的氧气已经耗尽,而是血液的供氧受到了干扰。</p>
正常的情况下,心脏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入主动脉,随着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向全身各个器官的毛细血管。</p>
在毛细血管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物质。</p>
可是现在,血液的供氧循环受到了强烈的扰动:</p>
巨大的水压叠加水流冲击力,构成一层又一层的重压,施加在林源的身上。</p>
这种压力和寒冷的水温一起,导致林源的毛细血管收缩,使得血液通行能力大幅度下降。</p>
进而导致获得氧气的效率降低,带来了缺氧反应。</p>
林源知道,这种缺氧反应,是不可能随着身体适应而减轻的。</p>
相反,在今天这场戏的拍摄过程中,将会全程伴随他。</p>
这将导致他的运动能力下降,可能至少下降30%40%,许多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完成的动作,此刻都将难以完成。</p>
但是他别无选择,顶着这个debff拍完今天的戏,是必须承受的。</p>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p>
夜长梦多,拍摄的时间拖得越长,他就越力不从心。</p>
林源拼尽全力的一点一点向号发射管,每挪动一寸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p>
没有任何的取巧可能性,也没有任何的技术发挥空间,只能依靠身体的素质,硬碰硬的完成这段戏。</p>
从林源爬出的2号鱼雷发射管,到号发射管之间的距离,其实也只有5米不到。</p>
在弗吉尼亚号上,也就是两条鱼雷液压传送带的距离,林源用脚丈量过,四步半就能跨越。</p>
可是此刻却如同天谴一般,前进的每一寸都让林源感到万分的艰难。</p>
林源感到自己像是被按在粗粝的砂纸上摩擦一般,接触着弗吉尼亚号的这一面疼的厉害。</p>
但他没有退路,只能咬着牙前进。</p>
他必须快,从他出舱到号鱼雷发射管发射鱼雷,只留给了他30秒时间。</p>
一旦错过,拍摄就失败了。</p>
林源看了看腕上的深潜表,已经2秒了。</p>
时间还剩9秒,可是距离号发射管还有两米的距离。</p>
他只能不顾一切的拼命向前爬去。</p>
林源不知道此时自己在摄像镜头中的样子,但他敢肯定一定是相当的狼狈。</p>
终于,又往前艰难的移动了米多。</p>
此时,号鱼雷发射管的舱盖打开了。</p>
这明鱼雷的发射已经近在咫尺。</p>
于是林源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拼命的向着前方挪去。</p>
只见一颗橙红色的鱼雷,从发射管中探出个头来。</p>
林源立刻拼尽全身力气,奋力的往前一跃,用力的抱住鱼雷。</p>
这一刻,林源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牢牢的抱住这颗k4鱼雷,千万不要被甩下去。</p>
k4重型鱼雷,是美海军潜艇的标志性重型鱼雷,长55米,直径533毫米,重量约6吨,航速55节(时速约0公里),射程46公里。</p>
一抱住鱼雷,林源的承受的激流速度再次提升!</p>
之前在弗吉尼亚号的艇首位置,承受的是30节航速下的水流冲击,现在几乎提高了一倍,瞬间跃升成为55节!</p>
巨大的水流冲击力,让林源担心自己无法承受。</p>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抱着鱼雷航行,而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哪个人,可以给他提供这种经验。</p>
唯一让他安心的是,k4鱼雷的周长大约5米,对于身高米的林源来,他的双臂一圈就可以环绕一圈,结结实实的抱住还有剩余。</p>
而双腿也牢牢的环住鱼雷,更是轻松抱紧。</p>
双臂和双脚的同时锁死,使得林源牢牢的固定在k4鱼雷之上,直冲远处的怀俄明号而去。</p>
当林源在鱼雷姿势稳定后,才突然发现,似乎水流的冲击力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强</p>
似乎速度并不是太快</p>
貌似比弗吉尼亚号的30节航速快一些,但是绝对达不到55节的航速,恐怕连45节的航速都没有。</p>
怎么了不会是鱼雷的发动坏掉了吧</p>
要是这样,那可就是太倒霉了。</p>
这段戏要是重复拍摄,可真是折磨人。</p>
林源疑惑的扭头望向鱼雷的尾部。</p>
k4鱼雷采用的动力系统是热动力斜盘,一台功率500马力的奥托2型燃气轮,正推动着鱼雷向前。</p>
这种动力系统的优点在于低噪音,无尾迹,因此隐蔽性极高,但对于此刻的林源来,却不是好消息。</p>
因为动静,林源也就很难发现异常。</p>
随着鱼雷往前疾驰了00多米远,整体运动相当的稳定,没有明显的抖动和漂移等异样。</p>
林源心中的担忧消散了一大半,应该不是k4鱼雷的动力系统出了问题。</p>
大概率速度下降的原因在他的身上。</p>
55的设计航速,是建立在k4鱼雷流畅的外形之上的。</p>
现在“外挂”了一个自己,显然是破坏了水下流线型外形,那么速度下降一些似乎也没什么奇怪。</p>
此时,远处的怀俄明号的黑影已经出现在林源的视野之中。</p>
目测至少还有300米左右的距离,大约56秒左右能够抵达。</p>
难道接下来的56秒实拍镜头,都只拍摄林源抱着鱼雷航行的画面</p>
怎么可能,要是这样哪怕真实的镜头很有吸引力,但是依旧没有达到林源和孟涛想要的效果。</p>
在之前的拍摄计划之中,确实是这么设计的。</p>
按照最初的拍摄计划,林源将抱着k4鱼雷一路直扑怀俄明号。</p>
当鱼雷从怀俄明号一旁擦身而过时,林源就像跳车戏一样,从鱼雷上纵身一跃,跳到怀俄明号上。</p>
只要他能抱住这艘战略大黑鱼的壳体,从逃生舱进入潜艇内部,就算是完美的完成这段戏了。</p>
但这么拍多少有些过于单调了,毕竟整段戏从头到尾,都是林源一个人在冒险,缺乏和敌人的你来我往的强力对抗。</p>
也是没办法的无奈之举,毕竟在水下拍摄实在是太困难了。</p>
任何在陆地上能够玩出的精彩动作,在水下都没法实现,可谓是寸步难行。</p>
但在林源搞定了那只巨大的弓头鲸和独角鲸群之后,就有了新的拍摄可能性。</p>
于是,远处的怀俄明号舱盖打开。</p>
两个黑影被从巨大的潜艇船舱中投放而出。</p>
是无人潜航器!</p>
只见怀俄明号停在原地一动不动,而两艘无人潜航器,则迎着林源搭乘的鱼雷而来。</p>
面对眼前的这一幕,林源的神色变得相当凝重。</p>
因为潜艇在水下,几乎只有唯一的感知方式,那就是声呐。</p>
一切的攻击段,都依赖于声呐的导航效果。</p>
现在怀俄明号显然是发现了袭来的k4鱼雷,因此做出了最正确的应对段:</p>
一方面,关闭发动一动不动,降低自身发出的噪音。</p>
另一方面,释放出两艘无人潜航器,用无人潜航器的噪音,诱导鱼雷攻击。</p>
引诱来袭的导弹和鱼雷攻击错误目标,一直都是现代兵器的最有力防御段。</p>
果然,随着两艘无人潜航器发出的噪音,林源搭乘的k4鱼雷开始转向。</p>
不再直冲怀俄明号而去,而是转头向着右边那个无人潜航器而去。</p>
这下可急坏了林源,弗吉尼亚号上的官兵不知道鱼雷被误导了。</p>
可是在鱼雷上的他,可是肉眼看得清清楚楚的。</p>
随着鱼雷的偏航,他距离怀俄明号的距离非但没有拉近,反而开始变远了。</p>
此刻的林源处在进退两难之中。</p>
继续抱着鱼雷,他只会被无人潜航器诱导的距离怀俄明号越来越远。</p>
可是如果现在就跳下鱼雷,他距离怀俄明号还有00米的距离。</p>
难道靠自己游过去吗</p>
两个选项都糟透了,但林源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在其中选一个不那么糟糕的选项。</p>
于是他一咬牙,松开了抱住k4鱼雷的脚,从疾驰的鱼雷上翻身跳下。</p>
从鱼雷上下来的那一刻,他感觉到心中猛的一紧。</p>
望着000多米外的怀俄明号,只能拼尽一切游过去了。</p>
没法换气,想要靠一口气游这么远,几乎是做不到的。</p>
</p>
可是他没有别的选择了,就算做不到也只能拼了。就在林源准备要拼命的时候,突然他感到脚下传来了一阵强烈的水流扰动。</p>
什么东西出现在脚下</p>
林源低头望去,只见一只独角鲸飞快的向他游来。</p>
是前几天救的独角鲸群</p>
终于有救了!</p>
林源欣喜的迎上前去,一把抱住独角鲸的脑袋。</p>
和林源重逢的独角鲸,也愉快的带着林源在水中转了几个圈。</p>
现在不是为重逢感到喜悦的时候,林源拍了拍独角鲸的脑袋,示意它带着自己游向怀俄明号。</p>
那只独角鲸立刻就明白了林源的意图,随着林源搂紧了它的脑袋,独角鲸带着林源飞快的游向怀俄明号。</p>
林源与怀俄明号的距离再次开始缩短。</p>
随着不断靠近怀俄明号,之前那艘没有吸引到k4鱼雷的潜航器,又向着他靠近。</p>
同时,又有一艘无人潜航器,从怀俄明号的船舱内投放而出,向着他的方向而来。</p>
面对这一幕,林源一愣。</p>
但是他很快明白过来,在怀俄明号的声呐监控中,他和这只独角鲸应该是被认成一颗鱼雷了。</p>
毕竟独角鲸的长度也是在5米左右,体重同样是5吨,和刚刚那只鱼雷简直一模一样。</p>
在加上同样有林源这个外挂,破坏流畅的流线型外形,激起了巨大的水声。</p>
因此在怀俄明号看来,这又是一颗和刚才一样的鱼雷。</p>
只不过怀俄明号上的人员一定会好奇,对面到底是什么潜艇啊</p>
这么发射出来的鱼雷噪声这么大</p>
对于怀俄明号上的人来,这不过是又一次发射诱导无人潜航器罢了。</p>
可这一次却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p>
鱼雷会被无人潜航器诱导,可是独角鲸这样的动物却完全不会!</p>
它带着林源,完全无视无人潜航器,直扑怀俄明号而去。</p>
距离在快速的缩。</p>
000米!</p>
900米!</p>
00米!</p>
随着距离不断缩,怀俄明号的身影也越来越大。</p>
24000吨排水量的怀俄明号,简直就是一个海中巨兽。</p>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长0米,将近有30层楼高。</p>
再加上近3米的宽度和2米的高度,这就像是一栋水下的大楼一般,给人极强的压迫感。</p>
这是人类史上,杀伤力最强的个体兵器,上面搭载着24枚三叉戟洲际弹道导弹。</p>
每一枚都可以毁灭一个中型城市,24枚一起射出,足以造成上亿人的伤亡,可谓是毁天灭地。</p>
这样的凶器,哪怕是不发射洲际弹导弹,也同样杀伤力十足,怎么可能坐以待毙的等着林源接近</p>
只见,怀俄明号的鱼雷发射筒打开,一发k4鱼雷在高压气体的推动下喷薄而出,拖着一根长长的制导光纤直奔林源和独角鲸而来。</p>
看到这一幕,林源简直傻了。</p>
还有这样的操作</p>
正常情况下,用鱼雷打鱼雷是不可能做到的。</p>
因为现代鱼雷都具有隐蔽性,在水下的噪声都很,不利于声呐的追踪和定位。</p>
另外大家都是鱼雷,速度也差不多,你想用一发鱼雷去追踪攻击另一发鱼雷,是几乎不可能的。</p>
但是现在这两个条件,都被破坏了。</p>
之前林源抱着鱼雷,或者现在抱着独角鲸,都会造成大量的水下噪音,同时影响前进的速度。</p>
这使得怀俄明号发射的k4鱼雷,完全有可能锁定林源,并追上他干掉他。</p>
只见那发鱼雷,正以55节的高速,直扑林源而来。</p>
林源拍了拍独角鲸的脑袋,示意它做出规避动作。</p>
这只健壮的成年雄性独角鲸,立刻明白过来。</p>
它似乎也意识到了危,立刻向着左边90度转弯,绕出一个大圈,想要躲开来袭的k4鱼雷。</p>
随着独角鲸的规避动作,林源死死的盯住那枚k4鱼雷。</p>
规避动作能有效吗</p>
下一刻,林源就感到心中一沉。</p>
只见那枚k4鱼雷,立刻做出了航向修正,毫不犹豫的朝着林源的新位置直扑而来。</p>
林源只能拍着独角鲸脑袋,示意它再次做出规避动作。</p>
可是随着独角鲸带着林源,连续做出3次变向规避动作,都被k4鱼雷立刻锁定了方向。</p>
太变态了!</p>
林源不得不承认,这种主动噪声追踪,再配合上光纤的人工制导,简直像是长了一只顺风耳一般。</p>
只要你在发出噪声,就绝对逃脱不了k4鱼雷的袭击。</p>
而带着林源的独角鲸,水下航行速度,是远远低于k4鱼雷的,因此想要逃也逃不掉。</p>
只见那枚鱼雷距离林源越来越近,距离已经不足300米。</p>
在这个距离上,林源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p>
这几乎已经是k4鱼雷的攻击范围了!</p>
现代鱼雷一般都有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这两种触发方式。</p>
触发引信很好理解,当鱼雷撞击到舰艇这样的硬物,承担了足够的冲击力之后,引爆引信就会触发。</p>
而近炸引信的触发,一般是由潜艇上的工作人员动操作的。</p>
也就是工作人员根据噪声强度,判断出当前鱼雷和目标的距离位置已经进入了爆炸范围,就可以动触发爆炸引信,引爆这颗鱼雷。</p>
众所周知,水的不可压缩性,导致炸药在水下爆炸时的威力,是空气中的6倍。</p>
那么距离300米远的距离,就已经可以算是进入爆炸范围了。</p>
这意味着怀俄明号上的鱼雷操作员,随时可以动引爆这颗鱼雷。</p>
一旦鱼雷被引爆,巨大的冲击波,将瞬间把林源和这只独角鲸撕得粉碎。</p>
虽然是在拍戏之中,但是林源依旧感到全身发凉。</p>
因为这颗射出的鱼雷,是真实装药的。</p>
按照拍摄计划,这颗鱼雷将在距离他们500米远的距离爆炸,用来增加这场戏的视觉冲击力。</p>
但水下爆炸的场面冲击力实在是太强了,还是让林源感到相当的紧张。</p>
这恐怕是他直接面对过的,威力最强的武器了。</p>
和这颗k4鱼雷相比,之前的标枪反坦克导弹,简直就像是刚出生的娃娃一般无害。</p>
就在鱼雷距离林源和那只独角鲸越来越近的时候。</p>
突然一个巨大的黑影,从水面上直冲而下。</p>
这个黑影来的速度太快了,而且吨位也太令人吃惊了。</p>
黑影还没抵达,巨大的水流扰动,已经让林源和乘坐的独角鲸不由自主的向一旁翻滚。</p>
只见那只弓头鲸,从正上方直冲而下。</p>
在它23米的体长,00吨的体重面前,无论是独角鲸还是这颗k4鱼雷,都像是儿童的玩具一般袖珍可爱。</p>
弓头鲸挥动着尾鳍,重重的排在k4鱼雷的侧面。</p>
顿时,整颗k4鱼雷翻滚着,像是做出布朗运动一般,胡乱的向着远处游去。</p>
眼前发生的这件事,简直是耸人听闻。</p>
让弓头鲸用尾鳍去拍打k4鱼雷!</p>
真的不害怕爆炸吗</p>
事实上,这么做确实危险性不大。</p>
因为鱼雷的引信触发,主要就是两种方式:撞击触发和近炸触发。</p>
近炸触发已经很明确了,在怀俄明号上的船员,确认鱼雷距离噪声源有500米以上距离时,才会引爆。</p>
而撞击触发,一方面是需要位于鱼雷正前方的触发引信,受到足够强度的冲击力,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磁感触发引信,确保撞击的物体是含有磁性的物质,也就是是舰船,才会引爆鱼雷。</p>
并不是发射一颗鱼雷,随便撞到什么东西都会爆炸的。</p>
因此,弓头鲸拍飞k4鱼雷的行为,大概率是不会引爆这颗鱼雷的。</p>
只见这颗鱼雷失去了方向,越跑越远,距离林源已经超过了500米。</p>
就在此时,那颗鱼雷在远处突然化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就这样爆开了。</p>
水下200米的“暮光层”,本就灰蒙蒙的一片。</p>
此时这道爆炸产生的烈焰光芒,简直就像是一个太阳一般耀眼。</p>
林源都被眼前的画面给惊呆了:</p>
这个耀眼的火球,正高速膨胀开来。</p>
可是和陆地上的爆炸烈焰不同,水下的爆炸是三层结构。</p>
最里层是爆炸的烈焰,中层是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气泡和剧烈翻腾的海水混合物,最外层则是一层像是遮罩一样的大泡泡。</p>
太美了!</p>
也太奇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