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转炉顶底复合吹练技术</p>
李卫东带领着技术部的人,走进了车间。</p>
也不打扰生产,就和技术部的技术员,工程师站在边上,给他们讲解这个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上零件的作用,然后拿出对应设备的改进图纸,继续讲解改进的理论。</p>
一天的时间,李卫东带领着技术部的人在各个车间之间穿梭。碰到设备出现了问题,李卫东就让技术员们,用刚讲的设备原理维修一下。维修完之后李卫东再给他们点评一下。</p>
时间不知不觉流失,下班的时间到了,工人们有序的交接班。李卫东又讲解完一个设备,才提醒技术部的人,明天再继续讲解,今天下班了。</p>
技术部的技术员,一脸感激、兴奋的和李卫东到了个别,才拿着记得满满的笔记本,从车间走出,准备回家。</p>
今天的讲解对技术部的技术员、工程师来,相当震撼。以前根本没有人这样给他们讲解。他们感觉把李卫东讲解的理解透了,以后这种设备出现故障,不用拆卸就知道哪里出来问题,甚至于仿造出这样的设备。</p>
当然,期间张工也问过李卫东,根据李卫东的知识积累应该能设计出更先进的设备,为什么还要改进设备直接生产新设备,更换新设备不更好吗</p>
李卫东的回到是:暂时没有必要。</p>
一是,新设备对材料要求很高,以现有的材料生产出的新设备,比现有设备改进后提升不是很大,还需要费不菲的资金。</p>
二是,对于现在种家的钢铁资源来,改进一下就够用了,费巨资生产出更好的设备也没用,因为钢铁资源就这么多。</p>
一天的讲解,他们对把教他们的李卫东相当感激,信任。</p>
他们都不是很明白,但也没有继续问。这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情,当务之急是把主任讲的搞明白。</p>
李卫东打发了技术部的人,也出了厂,向着四合院走去。</p>
今天晚上还得去趟黑市,把约定好的肉交易了呢!顺便看看有没有古董、黄金、玉石之类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研究出空间变大的原因。</p>
晚上,李卫东又去了黑市一趟,除了把约定好的东西卖掉外,就没什么收货了。</p>
接下来几天,一直在车间讲解,一直到炼钢车间讲解完平炉炼钢时,李卫东想起了前世的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的名字。然后就拿过笔记本开始写写画画。</p>
技术部的人们就站在边上看着自家主任,也不敢话,生怕打扰到主任。</p>
转炉炼钢技术早就出现了,但是顶底复合吹练技术,到了七十年才出现,并且到了现代,才逐渐的技术成熟起来。</p>
就如同平炉炼钢,也是从十九世纪出现之后,到了一战时期,这才完善了这项技术的细节。</p>
一开始的转炉炼钢用的是转炉顶吹氧气技术,对于熔池搅拌而言,存在搅拌死区,从而造成熔池成分和温度不均匀,且炉衬的侵蚀也很不均匀,尤其在炉役后期炉容量比增大时优为突出。</p>
而李卫东此刻设计的就是顶底复合吹练技术。</p>
顶底复合吹练工艺,是经过几十年的实验及实践,才基本成熟的新型炼钢技术。</p>
即转炉在冶炼过程中炉顶顶吹配合炉底底吹惰性气体,对熔池进行均匀搅拌,可使熔池反应接平衡。</p>
不仅提高了钢水的质量,降低了顿刚成本,还可增加转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转炉融化废钢的能力。</p>
从而可按市场废钢和铁水价格的变化灵活改变入炉废钢量,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该技术能够更好更快的提炼出钢材,而且钢材的性能更好。</p>
对比现在轧钢厂的平炉炼钢技术,其产量高了不知道多少。</p>
而且一炉钢水,多一点的,可以达到一两百吨,这不是平炉技术可比的。</p>
关键是,该技术并不复杂。</p>
几十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加上一点点改进,最终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稳定了。</p>
</p>
以李卫东的知识积累,进化之后更加聪慧的大脑,再加上对械设备的了解。</p>
李卫东也费了三个多时的时间,到了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才将推算的图纸画出来。</p>
同时也在图纸的空白位置,写上了该技术的一些详细细节。种家现在每年的钢铁产量,也就是五六百万吨。</p>
可是有了转炉顶底复合吹练技术,在不增加目前炼钢厂数量的情况下,种家的钢铁产量,翻十倍那时轻轻松松。</p>
如果建造更加专业的大型钢铁厂,那不需要四年,种家的钢铁产量就可以超过一亿吨。要知道,种家也是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才有一亿吨的钢铁产量。</p>
而现在,只要这项技术推广开,在七十年代之前,就可以实现一亿吨的钢铁产量。</p>
李卫东画完之后,才注意到这是在车间,技术部的技术员们一直站了好几个时。</p>
“不好意思啊,刚才突然来了灵感,没注意。大家先回去把讲解的看一下,明后天就准备改进设备了,大家先回去准备一下吧!张工、王工、陈工和我去一趟厂长那里,商量下改进的方案。”</p>
李卫东完,就带着王秘书和三位工程师去找厂长了。</p>
走到王厂长办公室,敲了下门,就被王厂长请来进去。</p>
李卫东进来之后,也没有废话,就和三位工程师,王厂长,了下车间设备的情况,又了下改进的方案,四人又商量了先改进那个车间设备实验一下,如果成功,再把剩余的车间依次改进。</p>
敲定了改进方案后,李卫东有对王厂长道:“麻烦厂长去一趟工业部,我这里有一份十分重要的图纸,必须要交给大领导。”着把记录转炉顶底复合吹练技术的笔记本,递给了王厂长。</p>
王厂长脸色立即严肃了起来,看了看里的笔记本,上面是看不懂的设计图,还有密密麻麻的明。</p>
王厂长看不懂,但不妨碍他看到了一些东西,很明显,这是一款超大型设备。</p>
那尺寸都是用米来标注的。而且都是数十米,甚至上百米。</p>
“李工,这是”</p>
“这是一项新的炼钢技术,如果我设想的成功的话,能提高我们炼钢产量的十倍左右,厂长你带给大领导,让大领导找人看一下是否可行。”</p>
“十倍!我现在就去工业部。”</p>
王厂长一脸震撼的拿着笔记本就出了办公室。</p>
李卫东:</p>
离开了办公室,王厂长直接去了保卫科,让保卫科找来一个带锁的箱子,把笔记放到箱子里锁好,并且拿来一个铐,把自己的腕和箱子拷在一起。然后带着两个持枪的保卫员去了工业部。</p>
李卫东则是带着三位工程师回了技术部,在技术部分好了明天改进设备的分组,又了下明天改进方案。就准备下班了。</p>
这个时代的上班时间,每个礼拜上六天,休息一天。每天工作八时。</p>
这年头,很少加班,除非是特殊情况。</p>
到了下班,李卫东就步行的朝四合院走去。</p>
一路上有很多工人跟李卫东问好。</p>
工厂的大字报上,已经贴上了李卫东的照片,还有他的一些成就都写在上面。而且这段时间李卫东领着技术部在车间了解设备,很少有工人不认识李卫东。</p>
对此李卫东也微笑的和大家打个招呼。</p>
一些大妈甚至还问李卫东有没有对象,看意思是要介绍对象了。</p>
李卫东也都客气的以年纪还为由,给婉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