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齐通顶着皇帝的冷眸点头,“陛下,就算不造反,流民多了,于江山社稷也是不安定因素啊!”</p>

    “太师觉得呢?”</p>

    “陛下,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的确需要妥善处理。赈灾要继续,但瑞王殿下怕是不能担此重任了。不仅如此,朝廷还要严厉处置,以安民心。”</p>

    这老东西,之前还帮着瑞王对付太子,如今屁股又歪了,竟主动提出要惩戒瑞王。</p>

    也不知是以退为进,还是又有了新的打算。</p>

    “瑞王犯下如此大错,自是要回京受罚,只是这新的赈灾人选,尔等可有提议?”</p>

    这才是众人忧心的地方!泱泱大国后继无人啊!</p>

    普通的官员即便有能力,却分量不够,而有身份地位的,似乎又差了点能力。</p>

    “陛下,老臣愿意前往雍州。”谢致远站了出来。</p>

    氏族之首的谢家家主,自然是有这个能力和地位的,可如今皇室声誉受损之际,又如何会允许世族去出这个风头。</p>

    “谢爱卿有这份心,朕很欣慰,可朕如何舍得你这把老骨头去受这份冰寒之罪!”</p>

    谢致远心中叹息,默默退了下去。</p>

    陆陆续续又有几人被推举了出来,可始终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p>

    “臣愿为陛下分忧!”韩铮抬眸看了眼皇帝的眼色,开口站了出来。</p>

    “不妥!”御史台的人首先出来反对。</p>

    “韩大人太过年轻,且假药风波才过不久,百姓们怕是不会买账。”</p>

    原本皇帝要韩铮担任大理寺卿一职,朝中便有不少反对声音。他毕竟是熙悦郡主和韩炎之子,两人的事才闹得满城风雨,可皇帝却一意孤行,对韩铮甚是偏宠。</p>

    如今竟还想让他担任钦差,去雍州赈灾,这不是胡来吗?朝廷又不是真的没人了!</p>

    不止御史台,站出来反对的人不在少数。韩铮藏在袖中的捏成了拳头,眼底晦暗不明。</p>

    “朕倒觉得韩铮不错!年轻人自是该多历练,且他这次破了两桩血案,立下大功,京中百姓对他也夸赞不已。既有能力,又有声望”</p>

    “陛下,真正的声望从来不是人为宣扬出来的,而是发自百姓内心的。那两桩案子究竟如何,大家心底又岂是没有数的!”</p>

    一直不开口的沈宗之打断了皇帝的话。</p>

    帝后和离后,沈家虽未被皇帝问罪,但也一直被冷落。今日的御书房议事,本也没有他,是他主动凑了上来。如今更是直言不讳,皇帝的面色肉眼可见的难看了起来。</p>

    “沈翰林这话是何意,是在质疑本官断案结果,还是质疑陛下的用人之道?”</p>

    “拿一个丫鬟顶嘴,你也好意思在外宣扬自己断案如神,公正严明。不过是东施效颦,徒惹笑话罢了!”</p>

    这东施效颦效的是谁,众人心中自有定数。看向韩铮的目光不免多了几分不屑。</p>

    感受到这些目光,韩铮心中翻腾着杀意,面上却淡然一笑,“陛下,臣问心无愧。”</p>

    “沈翰林觉得韩铮不可,莫非有更好的人选,还是你老人家也要自荐?”</p>

    “微臣愿尽绵薄之力!”</p>

    “好一个绵薄之力,沈家乃天下读书人之首,受天下文人敬仰,想必有沈翰林走这一趟,必定是事半功倍!”</p>

    </p>

    皇帝一开口,众人又惊又慌,这哪是同意沈翰林去赈灾,分明是要让他去送死啊!</p>

    沈翰林比谢致远还要年长好几岁呢,让一个头发都花白了的翰林院学士去到冰天雪地的灾区,其心可诛!</p>

    “陛下,沈大人年事已高”</p>

    “陛下,万万不可”</p>

    “陛下,臣愿意前往雍州”</p>

    看着陆陆续续站出来的官员,皇帝嘴角噙着一丝冷笑。</p>

    “陛下,太后娘娘到了。”顺才公公站在门口弯腰禀报。</p>

    “怎还惊动了母后。”</p>

    众人顺着门口看去,重伤初愈的太后比起以前,瘦了不少,脸上也多了份苍白。</p>

    让人意外的是,她身后还跟着贺祭酒。</p>

    皇帝眉头微皱,走下来亲自扶了太后坐下。</p>

    “母后身子不适,该好好养着才是。”</p>

    “哀家也想静养,可雍州出了这般大的事,哀家又如何静得下来?瑞王太令人失望了,皇帝可有补救措施?”</p>

    “娘娘,陛下正为难呢,不知娘娘可有章程?”太师连忙接口,这让众人不由多看了他两眼。</p>

    尤其是皇帝,落在太师身上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p>

    这老东西,是转投了太后,还是,他本就是太后之人,之前不过是顺被瑞王推出来而已!</p>

    “有诸位大人在,赈灾的章程哀家自然是不愁的,只不过这前往雍州的人选,哀家倒是有个提议。”</p>

    “哦?能让娘娘亲自开口,不知这人是谁?”</p>

    “南阳伯府,许肆。”</p>

    “许大人的确是位能臣,尤其是他有青天之名,赈灾这样的差事交给他再合适不过了。只可惜许大人在丁忧呢。”</p>

    “国家大事面前,些许家事何足挂齿?太师怎还迂腐上了?皇帝,你看呢?”</p>

    二人的双簧可谓简单又粗暴,众人心思各异,目光不由看向皇帝。</p>

    “陛下,许大人的确是合适人选,既有能力,又得民心,赈灾一事交给他,想必定不会再出差池。”</p>

    这话若是别人来,皇帝定要反驳,只是看着面前朝他使眼色的苏青禾,他心底又是另一番思量。</p>

    “不许大人如今丁忧在家,只他的身体,怕是还不如谢尚书和沈翰林呢,如何担得起这重任?”</p>

    有官员揣度着皇帝的心思开口。</p>

    许肆的身体是硬伤,属意他的人也不得不考虑这个现实问题。</p>

    “贺卿此番进宫,可也是为了推荐许肆?”</p>

    “陛下圣明,老臣确有此意,倒是与太后娘娘不谋而合了。至于大家担心的身体状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