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小巷人家:八岁学霸,全民爱戴 > 第38章 走在他们前列
    按照他们以往吃饭的规矩,大人一桌,人一桌。</p>

    林栋博坐在孩那一桌,里拿着一瓶汽水,面前还有一碗米饭,正中间是几盘菜。</p>

    振东振北也来了,桌几乎都坐不下了。不要着急,马上就把他们赶出去</p>

    林栋哲站着,一端着碗,一把鸡蛋羹往嘴里扒。</p>

    他最爱吃鸡蛋羹。</p>

    大人话,林栋博本来不想插嘴。</p>

    前几天晚上,王勇和他妹妹王芳差点打起来,给林栋博的感触很大。</p>

    为了争房子,为了争工作,兄妹两个大打出,要不是他拦着指定会出事。</p>

    “你这么的年纪懂啥?他们知青下乡的时候,你还没出生。”</p>

    真正的上山下乡始于955年,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是在956年。</p>

    0年代末期结束,中间历程20年。</p>

    “我也听过一点儿,爸。”</p>

    林栋博往嘴里面塞着鸡肉,就看到振东和振北两个人拿着筷子在争一盘红烧肉。</p>

    黄玲看了筱婷一眼,示意她快点吃。振东振北从养成了霸道的吃饭习惯,根本不顾别人。</p>

    林栋博没发表意见,侧着耳朵听几个大人在讨论这件事。</p>

    宋莹虽然痛恨王勇,但也表示理解。</p>

    “王芳这次带着他爱人,可算把王勇给惹恼了。”</p>

    “王勇家总共两间房子,父母住一间,他们夫妻俩带着儿子住一间。儿子也渐渐大了。确实不够住。”</p>

    黄玲也这么认为。</p>

    “是啊,解决不了住房和就业的问题,其他的都是白搭。”</p>

    “不过好在周青已经在附上了学。”</p>

    “国家对于知青孩子上学的问题,安排地很妥当。但就是就业和住房。”</p>

    黄玲想到宋莹给自己解决了问题,否则自己家也是一地鸡毛。</p>

    庄超英身为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p>

    “当年知青下乡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现在知青返城,又给城市增加了就业压力。”</p>

    “我从报纸上刚看了这个新闻,云南昆明的知青为了回城,3万名知青躺在铁轨上,给施加压力”</p>

    “根据不完全统计,962年到99年,返城的知青高达,490万人。这么多人涌入到城市,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同时接收仍然有困难。”</p>

    “难啊。”</p>

    林武锋倒是为他们指出了一条明路。</p>

    “你看向阳和一鸣在外面摆摊效果不也挺好?赚的钱,不比正式职工少。”</p>

    “所以,就业不是啥难问题,问题是他们不愿意干。”</p>

    宋莹一语道破了他们的心理。</p>

    “正式职工名誉好听呗,地位又高。”</p>

    “你像我们纺织女工,是国营企业,但一天个时,上了班就死命干。中间只有一个时吃饭时间。”</p>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上一次晚班,就得歇几天,还歇不过来。”</p>

    黄玲也深有感触。</p>

    “是啊,上有老下有,这么干,迟早身体得出问题。”</p>

    林武锋夹了一块肉,放到嘴里,再伸筷子的时候,就看到振东和振北吃完了自己桌上的肉,又想过来抢大人桌。</p>

    “庄振东,你够了啊,我们桌上这一盆肉都被你吃光了,又去抢大人的。”</p>

    庄振东被白了一眼,被鹏飞抢白了一句。</p>

    到底是年纪稍微大点,讪讪地缩回了筷子。</p>

    庄超英把自己碗里的几块肉,端过去拨给了振东。</p>

    </p>

    黄玲给宋莹使了个眼色,悄悄对她。</p>

    “看到了吧,超英从就被他母亲这样夸。他少吃一口,家里人就多吃一口。”</p>

    “你看直到现在,他也不胖。”</p>

    宋莹一直觉得黄玲很吃亏。</p>

    “你才给她要40块钱的生活费,你看看这三个子,一个比一个能吃,根本就不够。”</p>

    黄玲叹了一口气。</p>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p>

    宋莹看地很明白。</p>

    庄振东和庄振北那么大的胃口,有多少粮食也填不满。</p>

    林栋博听了一会儿,没有作声,在思考这问题。</p>

    不是领导者,也不是大人,眼界自然没有大人那么广阔。</p>

    但眼下自己的摆摊生意如火如荼,就这商品还是供不应求。</p>

    基于这个问题考虑,林栋博有自己的想法。</p>

    “爸妈,黄阿姨,庄老师,你们刚才的知青就业的问题,确实挺难的。”</p>

    “但是我想,如果要能把这些知青都集中起来,比如像妈和黄阿姨这样业余时间织织毛衣,或者做个工。”</p>

    “这种商品在玄妙观市场卖得可好了。尤其是衣服。”</p>

    下乡的知青中,女知青占很大的比重。</p>

    她们干这种活,体力轻巧,又不费劲儿,赚的钱比工厂里要多的多。</p>

    其实,林栋博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就是后来的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p>

    国家在92年才提出这个规划。</p>

    林栋博的思想,已经走在了其他人的前列。</p>

    尤其是在庄超英和林武锋的前列。</p>

    “对呀,栋博的也是个办法,你看我和玲姐在家织毛衣。又不需要出去,姐妹几个在一块聊着天,就能把钱赚了。”</p>

    “这比在工厂里要好多了。”</p>

    </p>

    第二天,张书记和秦厂长亲自到了隔壁王勇家里解决问题。</p>

    刘副厂长首先表明周青已经入学,展现出自己强大的领导能力。</p>

    旁边一个女领导,话官腔十足。</p>

    “刘副厂长,您这个事儿处理的好。既兼顾了政策,又体现了人情味。”</p>

    王勇家的条件摆在那儿,也让刘副厂长和秦厂长很是头疼。</p>

    随行的张书记也一筹莫展。</p>

    “不仅仅是住房问题,现在,就连王芳的就业问题都难得很。”</p>

    “王勇已经顶替父母在棉纺厂工作,厂子里已经解决了许多知青的就业问题。”</p>

    “王芳这个确实有些困难。”</p>

    王勇两口子早就做好了要踢王芳出局的准备。</p>

    “你看看,厂长和副厂长书记都没法解决你的就业。”</p>

    “那这住房问题更不用了。”</p>

    就在这时,林武锋来到他们院子。</p>

    “我倒是有个主意,不知道王芳同不同意。”</p>

    林武锋是受林栋博的请求,过来管这闲事。</p>

    主要是,周青跟他差不多大年纪,王芳两口子看着也很可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