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秉义听他这么,估计还是宋主任原因,忙点头致谢。</p>
按照于得水意思,第二天上午,他准时去了茶楼。</p>
这回他学精明了,抢着付茶水费。</p>
于得水不屑的摆摆,意思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了。学兄请,然后提示道:</p>
“有一事请留意,你嫂子如果问你有没有毕业证。你就毕业证进了档案。”</p>
肖秉义没弄懂他这话是啥意思,尽往好处想:也许人家照顾斯人面子吧。</p>
于得水环顾四周,见没人注意,拿出南京日报。让他看第二一条报道。</p>
报载: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十五日,东区民宅发生一起毒杀案。</p>
死者名叫林二,时年32岁。开私人诊所,砒霜中毒,死于家门口。</p>
经警官于得水介入,发现死者死前去过“春来茶馆”,和一中年男人争执起来。</p>
茶馆众多人员都能证明,死者进茶馆到离开不到五分钟,没喝茶馆茶水,和男人争执也没动。</p>
于警官通过细心观察,死者2岁老婆兼护士左藤颇有姿色,对丈夫的死无动于衷。</p>
这期间,她仍与潇洒男人频繁接触。</p>
由此判断,此案情同潘金莲与武大郎之悲剧。</p>
推断她遇上“西门庆”,丈夫发现其奸情,被灭口。</p>
目前,左藤已归案,却拒不认罪。唯乞警方核查人证物证。</p>
记者从街坊邻居那儿了解到,夫妻俩感情笃厚,相敬如宾。</p>
市民反映,左藤人挺好,对穷苦人就诊不仅免费。还赠送一份蔬菜。</p>
因此,左藤不可能是潘金莲,死者也非武大郎。</p>
其丈夫常年神情颓废,有自杀可能。</p>
</p>
于得水见他看完,干咳一声,恼获得介绍。</p>
妈的,老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不讨好。</p>
本指望拿下左藤严刑逼供,能捞到认罪口供。</p>
可她死不开口。不知谁透露出去。</p>
消息见报,被上司骂了个狗血喷头。</p>
指责学兄搞的民怨沸腾,必须无罪释放左藤。</p>
学兄刚进警署,就遇上此等倒霉的事。</p>
只好悬赏捉拿真凶,此案已搁置一年多,无人敢碰。</p>
学兄坚信,凭功底,学弟破此案没问题。</p>
助学兄一把,查出真相。我升官,你发财。</p>
学兄学弟共同进步,岂不两全其美?</p>
要同意,今后案子归你破。</p>
肖秉义听悬赏五百大洋,喜得差点晕过去。</p>
于得水后面了些什么,全没听进去。</p>
一桩普通民间杀人案,能挣这么多银子,去哪里找这等好事?</p>
要不是钟老板善意提醒,斯人绝对想不到这条“钱途”啊。</p>
于得水的没错,破他几个悬案。</p>
大洋滚滚而来,大王老扁有钱治病了。</p>
兄弟们也能吃饱穿暖了,无需风吹日晒捡垃圾了。</p>
咱也坚持了专业,真是两全其美啊!</p>
他决定拿到第一笔奖金,先寄回十个大洋给父母,阻止他们来南京。</p>
倘若周雨嘴不紧,相信父母会拿出大洋,证明儿子在南京上班了。</p>
钟老板,斯人代表大王老扁、众多兄弟和我父母,感谢你啊!</p>
你是斯人第二个人生导师啊!</p>
在你的指点下,斯人要发财了,发洋财了。</p>
“学弟,你在听吗?你看如何?”</p>
于得水看他眼珠子不动,提醒道。</p>
“学兄,没问题。我回去就安排。”</p>
肖秉义拿起档案袋,飞也似的走了。</p>
认真研究案情,喊来邱秋等几位骨干弟兄,谈了自己的判断。</p>
将一干兄弟撒了出去。随后得到反馈,发现不是一桩普通民间杀人案。</p>
因为邱秋发现了新情况。</p>
“肖哥,码头弟兄听到传言,死者可能是日本人。好像有人告他是日本战犯。”</p>
</p>
肖秉义非常吃惊,凝神一会,决定亲自出马。</p>
他又约于得水,请他出面去警察厅。</p>
核查一下,是否有人告发林二案件。</p>
于得水不仅去了警察厅,还去了法院。结果是没有受理过林二案件。</p>
肖秉义又问,已登记未受理的案件呢?</p>
于得水升官心切,不辞劳苦。又去两个部门复查一遍。</p>
未受理案件,确有告林二日本战犯案件一起。</p>
因提供不出证据,未受理。</p>
肖秉义发现告发人名叫姜海涛,让邱秋去核实地址。</p>
邱秋查出结果,姜海涛为中年人,独身,码头工人,酒鬼。</p>
肖秉义感觉案情有转,却也复杂,还得再次出马。</p>
他请姜海涛喝碧螺春,得知那天见林二的中年男人,就是他。</p>
遂问他何故认定林二是日本战犯?有没有证据?</p>
姜海涛咬牙切齿,指认林二真名叫林浩二,南京大屠杀元凶。</p>
93年2月日上午,亲眼目睹他少尉军衔。带士兵杀害自己一家六口。</p>
他躲梁上逃过一劫。只看了他一眼,便记住了他相貌。</p>
未曾想,他四五年春回到南京已是少佐。</p>
脱下军装,跟东北女子结婚,开了一家诊所。</p>
抗战胜利后,自己去警所告发他。</p>
因没有证据,没人相信。</p>
又状告法院,同样原因不予受理。</p>
他边边擦拭眼泪,伤心落泪:</p>
“兄弟,我余生只为报仇而活着。”</p>
“眼瞅着家仇报不了,你能理解我是怎样的心情吗?”</p>
肖秉义连声可以理解。只是担心认错了人。</p>
只看了一眼,八年后还能认得出吗?</p>
姜海涛恨意绵绵:“我这一眼刻骨铭心。”</p>
“他那张臭脸,梦里出现过多少回。”</p>
“尤其他左靠耳根有蚕豆大,形如蜘蛛紫色胎记,常浮现眼前。'</p>
“你若不信,我画给你看。”</p>
要来纸和笔,当场画出胎记形状。</p>
肖秉义拿出照片核对,竟大差不差。</p>
至此,肖秉义对姜海涛接下来所干之事已有猜测。</p>
“这下好了,你仇也报了,可以安心了。”他试探道。</p>
姜海涛听到此话,冷着脸盯他一会,冷笑道:</p>
“你是嘲笑?还是另有居心?\"</p>
\"告诉你吧。那天我约了林二去茶馆,希望他能去政府自首。”</p>
“他态度蛮横,骂一句扭身就走。\"</p>
\"不曾想,他没到家就死了。哈哈!报应啊!”</p>
肖秉义盯着他问:“你的情况,我很同情。老实,是不是你在茶水中下了毒?”</p>
姜海涛盯他半天,骂一声“什么神探?猪脑子一个。”</p>
“你去茶馆问问,他有没有喝茶就知道了。”</p>
他罢,盯他一会,脚一跺,哼一声“官官相护”,愤而离去。</p>
肖秉义看他神态,感觉他不是凶。让邱秋再去核实。</p>
邱秋汇报,邻居和熟悉他的码头工人证明。</p>
他一家六口,确实死于三七年大屠杀。</p>
他一直在找元凶。原来不喝酒,告不通,才开始酗酒。</p>
码头上的兄弟,都知他思思念念要报仇。</p>
林二死后,他情绪好多了。</p>
肖秉义能理解姜海涛天大的仇恨。这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会这么做。</p>
于得水催问破案进度。</p>
肖秉义据实介绍:姜海涛有作案动,没有他杀人的证据,还需继续调查。</p>
于得水等探长批下来,已等的焦心。</p>
情急之下,他干了一件蠢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