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秉义看苟开财站立不稳,知道几句话戳了他心窝,心里很得意。</p>
又听他提及父亲,一直苦恼找不到人报仇,而他却自我暴露,埋在心里的痛就要爆发。</p>
一想,身在市军管会,不能闹。</p>
他恶狠狠盯着猥琐的苟开财,心头又泛起他满头大汗给老虎凳加砖时的狠毒。</p>
考虑到留用问题,他平息一下情绪,又恢复一副玩世不恭的神态。对其他几位:</p>
“我肖秉义做人做事凭良心,我是咋样的人,各位应该清楚。”</p>
“你们背后议论我,这是枪打出头鸟,妒忌我。我真悔恨,我咋就这么有本事呢?”</p>
瞥一眼几个警友,都气的眼睛充血,嘴唇哆嗦着不出话来。</p>
他还不解气,继续卖弄:“告诉你们,军服是领导发的,已穿了两水。”</p>
“唉,有本事也不是好事啊,惹人眼红。我真苦恼,现在不进步,都不行了。”</p>
见那几个家伙被自己一番戏弄,都垂头丧气。</p>
苟开财咳嗽咳得脸色发紫,直不起身来。</p>
肖秉义上前瞅瞅问:“苟组长,你不会吐血吧?”</p>
苟开财又以猛烈的一阵咳嗽,作为回应。</p>
肖秉义继而看看其他几位,都成了猪肝脸,这才作罢。</p>
跟着又长叹一声,他似乎能看得见,吐出的是心中的浑浊恶气。</p>
他朝苟开财缓缓走去,面上带着笑容,冷不丁甩他一巴掌,打愣了所有在场人。</p>
他指着头已歪了的苟开财,怒道:</p>
“我父亲犯了哪一条,让你如此折磨?”</p>
歪头苟开财恼怒道:</p>
“你父亲当了日本人的警察所长,算不算汉奸?”</p>
“档案中有记载,你父亲是大特务莫昆提拔的探长,莫昆戴着少将衔去了台湾。”</p>
“‘便宜’你想想。现在你父亲与特务有瓜葛。我怀疑,你父亲是莫昆留下的高级卧底。”</p>
肖秉义愣那儿,抖嗦着无以言对。</p>
</p>
市军管会政治保卫处龙科长,为“会诊”人员介绍案情:</p>
死者为原东区警署陈署长,于昨夜零时左右。穿着睡衣,死于家中沙发上。</p>
没枪眼,没刀口,现场没有血迹。口中、胃里残留物,无毒。</p>
血液化验,有微量不知名毒素,静脉、动脉均无破损迹象。</p>
东区军管会及时保护了现场,之前已勘察过一次,结论不一致。</p>
有人认为是自杀,也有人提出系他杀。请各位专家,随我一起去事发现场。</p>
路上,肖秉义请假上厕所。</p>
其他刑侦专家去了死者家里,重新展开勘察。</p>
龙科长见勘察程序即将结束,仍不见肖秉义,让下去找。</p>
肖秉义正蹲不远处树下垃圾桶边愣神。</p>
他听到喊声,回到门前看向室内。</p>
客厅茶几上有半瓶红酒,一只高脚杯中,剩一口红酒。</p>
死者倒沙发处画有白色轮廓线,看上去是坐着侧倒。窗户都上了插销。</p>
去卧室四处看看,又回客厅蹲下,看棉质地毯。</p>
一行人已勘察结束,又去太平间查看尸体。</p>
肖秉义又请假上厕所,临走时,从包里掏一纸包,交给龙科长。要求将茶几酒瓶和酒杯带回去化验。</p>
他到达太平间,只有龙科长在等他。</p>
死者面容僵硬,两眼半睁。抹一下,想让他合眼。缩回,两眼又恢复原状。</p>
其他几位已回市军管会会议室,龙科长不便催促,站门外耐心等待。</p>
肖秉义已从脚下查到颈子,连针眼都没有,接着查头部。</p>
死者是大背头,已被梳理整齐。查过两侧,没有异常。</p>
他呆呆的看一会,搬起死者头部,拿起放大镜。</p>
他到达会议室,几位专家正在争论。</p>
苟开财坚持死者系自杀结论。</p>
理由是茶几上只有一只酒杯。可能是喝酒,引起心肌梗塞。</p>
肖秉义眯着眼听了一会,然后写上几笔。</p>
又眯上眼沉默,就好像他只是来旁听的。</p>
龙科长最后请南区警署来的肖警官谈见解。</p>
</p>
肖秉义却无动于衷。眯着眼,仿佛睡着了。</p>
众人看他模样,暗骂,你狗日的还想在领导跟前摆谱?</p>
警友忍不住提醒他,龙科长想听他意见。</p>
肖秉义这才一副专家模样的抬起眼帘。</p>
“领导,人现在还不能发表意见。身体不舒服,想请假,这是我的请假条。”</p>
罢,起身递过去。</p>
龙科长稀奇的眼神盯着他,瞥一眼请假条。原来是他诊断结论。</p>
宣布休会。</p>
肖秉义“诊断”结论:他杀。这是一起精心布置好的谋杀案。</p>
死者面容僵直,两眼都未来得及合上。可理解为瞬间死亡,只能是神经麻痹致死。</p>
死者死亡时毫无防备,应该是和女人亲热时,被她戒指内微型神经毒针刺中脑后。</p>
两种可能:情杀或暗杀。</p>
人倾向于后者。可锁定符合以下特点之人。</p>
可聚焦中学女教员,年龄不到二十五岁。</p>
个头一米六五以内,体重不超过八十斤,站立右倾,可能右腿有伤。</p>
凶与死者关系暧昧。去过美国,亦或参加过中美合作特训班。</p>
龙科长早就听他是神探,采信了他的判断。</p>
按照他分析线索,案件很快有了进展。</p>
凶系东区一所中学女教员,叫唐娜,保密局特工。</p>
死者生前曾与之关系暧昧。抓捕时已逃匿,正通缉。</p>
龙科长找到肖秉义,虚心请教破案思路。肖秉义故作谦虚。</p>
“领导,不是人有本事。俗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风过留痕。'”</p>
“只要有人为,就有蛛丝马迹。”</p>
“侦探工作就是通过痕迹寻找真相。这次能破案,是你给了人答案。’</p>
“人只是在你基础上,稍加梳理,抽丝剥茧,加了一点点分析。”</p>
龙科长不解得问:</p>
“我没给你答案呀,为啥这样?”</p>
肖秉义笑着解释:</p>
“龙科长事先介绍案情,人归纳了一下,介绍了四点。”</p>
“第一和第三点能证明死者不是自杀。</p>
第二点,明死者对凶毫无防备。”</p>
“联系到他家人不在南京,很可能是个年轻女人。</p>
第四点明女人是带着毒素去的。”</p>
“第三点已将口服毒素排除,只能另找突破口。”</p>
龙科长饶有兴趣的问:</p>
“你结论是女教员,凭什么断定是凶是教员呢?”</p>
肖秉义继而解释:</p>
“人请了两次假,来时请假,查了死者住所周围的五个垃圾桶。”</p>
“在屋后三百米处垃圾桶内,发现了一个报纸裹着的纸包。”</p>
“纸包内有一高脚酒杯,用女式白套裹着。</p>
包裹纸是报纸,是本市解放后的教育创刊号。”</p>
“上有红墨水画的不很规则的梯形截面图,还有面积公式。”</p>
“看上去是思考时,随意写的。”</p>
“你也知道,事后化验结果,两个酒杯红酒是出自同一酒瓶。”</p>
“查看住所,地毯留有不明显洞,洞右浅左深。”</p>
“第二次请假去查了那个垃圾桶周围。”</p>
“在一拐弯处,发现凶抄近道。土路上留有高跟鞋钉印,也是右浅左深。”</p>
“凶个头如高于一米六五,洞就会很明显。”</p>
“至于戒指藏毒针,以及神经毒汁。是美国女特工必备之物。”</p>
“轻轻一刺,十秒内,因脑神经麻痹死亡。警校毕业生都知道。”</p>
“联想死者,解放期间积极联络起义。虽未成功,已成为敌特必除之人。”</p>
“因他会拳脚,常人无法靠近。只有女人能做到,必为有经验的女特工所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