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公元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他出身唐代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故称崔司勋,是唐代着名诗人。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p>
生平经历:</p>
早年求仕:崔颢年轻时拜谒大名士李邕,因献诗第一句“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被认为内容浮艳,触怒了李邕,吃了闭门羹。后来经源少良荐举,开元十一年(公元23年)进士登第。</p>
游历创作:进士及第后至开元末,崔颢游历江南,登黄鹤楼时所着的黄鹤楼广为流传。此外,他还创作了岐王席观妓等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35年)至二十九年(公元4年)之间担任许州扶沟县尉。天宝三载(公元44年)编着的国秀集选录崔颢诗七首。天宝十三年(公元54年)崔颢逝世,时任司勋员外郎。</p>
2诗歌风格及题材:</p>
风格多样:崔颢的诗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边塞诗俊爽清刚,风骨遒劲;登临诗高苍浑朴,意象阔远;闺怨诗情柔意隽,深刻婉妙;山水诗清新淡雅,轻快优美。</p>
题材广泛:其诗歌反映的内容相当广泛,有舞台宫庭、塞漠江山、叙事言理、赠答应酬等。他的女性题材诗共5首,多为年少时期作品,描写了贵族妇女精神空虚无聊的情态;边塞诗以北部边塞为背景,抒发将士的情感,表现出将士们的英武豪健,如雁门胡人歌赠王威古等。</p>
3代表诗作及影响:</p>
代表诗作:崔颢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该诗意境深远,被宋代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后世更是推为七律压卷之作,还有行经华阴入若耶溪题潼关楼等也是其优秀作品。</p>
影响:崔颢在唐代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他的作品对盛唐时期乐府诗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其山水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李白曾对崔颢的黄鹤楼赞叹不已,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法。</p>
陈子昂(659年-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是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p>
生平经历:</p>
早年经历: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陈子昂出生在一个庶族地主家庭。他少年时不爱读书,喜欢射猎博戏,行侠仗义,十七八岁时才立志读书,短短几年间博览经史百家。</p>
科举入仕:69年,二十一岁的陈子昂到京城长安太学游学。62年,二十四岁的他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之后返乡休息、学习、交游。64年,陈子昂向武则天进献谏灵驾入京书,受到武则天赏识,被提拔为麟台正字。</p>
仕途坎坷:陈子昂曾两次从军卫边。第一次是在66年随左补阙乔知之从军北征,但劳而无功。第二次是在696年,他被任命为武攸宜幕府参军,再次出塞卫边。期间因多次进言不被理睬反遭贬斥,悲愤之下写下登幽州台歌。后来陈子昂曾遭人诬告结缘“逆党”反对武则天称帝,身陷囹圄,虽被特赦,但心灰意冷。圣历元年(69年),陈子昂辞官归乡。久视元年(00年),他遭射洪县令段简构陷,最终冤死狱中,时年四十二岁。</p>
2文学成就:</p>
诗歌方面:</p>
诗歌主张:陈子昂倡导诗文革新,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他的修竹篇序是诗歌革新的重要宣言,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赞其为“唐之诗祖”。</p>
</p>
代表诗作:现存诗歌2首,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台歌等。感遇三十八首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广阔丰富,思想矛盾复杂,以刺君王、怀黎庶、忧祸乱为主题,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理想情怀等。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盛世的向往和怀才不遇的感慨。登幽州台歌更是千古名篇,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景,塑造了孤独而又高傲的诗人形象,具有阔大的意境和深沉的进取精神。</p>
散文方面:现存文章09篇,主要有表、碑文、墓志、书状、序、祭文等。其文章中书、表、状等多为政论、对策、奏疏,是谏诤时弊之作,从各个方面阐发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代表作如谏灵驾入京书上蜀川安危事等。</p>
3历史影响:</p>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他的诗歌创作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后来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启示和借鉴。</p>
他的散文对唐代古文运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朗,接近先秦两汉古文,改变了唐初文风。</p>
王湾(约693年-约5年),唐代诗人,洛阳人。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p>
生平经历:</p>
早年及第:唐玄宗先天元年(2年)前后,王湾考中进士,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最初他被授予荥阳县主簿这一官职,主要负责文书等工作,之后转任洛阳尉,开始参与司法和治安等事务。</p>
参与编书:开元五年(约年),昭文馆学士马怀素奏请校正群籍,王湾有幸被选中参与其中。他与刘仲丘等人合作,历时五年完成了群书四部录200卷的编撰工作。这是一项对南朝梁、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大量编校的艰巨任务,书成后他因功授任洛阳尉。</p>
后期经历:开元十七年,王湾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此后逐渐淡出官场。至于他具体的去世时间,约在5年,享年5岁,但相关记载并不是非常确切。</p>
2文学成就:</p>
诗歌风格: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受江南清丽山水和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开阔。</p>
代表诗作:他现存的诗有0首,其中最着名的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他在游历江南时所作,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后被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字句与现在流传的本稍有不同。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几句,对仗工整,意境壮美,不仅展现了江南山水的壮丽景色,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受到当时宰相张的赞赏,被亲自题写于政事堂,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明朝胡应麟认为这两句诗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p>
3历史影响:王湾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次北固山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世广泛传颂和学习。其诗歌中展现出的盛唐气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为后来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p>
至于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就不了,因为之前讲过,我们来另一个人。</p>
苏麟(约969年~约052年),是北宋时期的官员、诗人。他曾担任过杭州属县巡检这一官职。</p>
苏麟在历史上只留下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两句着名的诗。据南宋俞文豹所着清夜录记载,范仲淹镇守钱塘的时候,下的许多官员都被举荐升迁,只有巡检苏麟因为外出办事不在跟前,未被范仲淹举荐。于是苏麟献诗给范仲淹,写下了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咏楼台亭榭、花草树木,实则暗示自己因不在范仲淹身边。范仲淹看到诗后明白了他的意思,便举荐了他。这两句诗后来还衍生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得月较先”“向阳花木”等成语典故,用来比喻因为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条件优越,能方便地得到某种利益或是便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