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 第20章 破蒙
    众人齐聚学堂之中,四位先生人一册大夏孩童破蒙必备读物——声律启蒙。</p>

    不读声律,无以语文。</p>

    习文作诗,必要考究声律。</p>

    大夏朝科考对行文规定严格,需要遵从大夏经义,行文讲究对仗工整,按题写意。前三步破题、承题、起讲与明代八股取士并无差别,后四步则为定文、托物、写意、束尾又比八股取士多了一丝人情味。</p>

    声律启蒙是大夏孩童蒙学的第一本书,其中词藻丰富,诗律优美,表意丰富,且对启蒙孩童明音、辨字、联想等方面具有较强功用。</p>

    九个孩童两两一组,最后就余下了一个李凌峰。</p>

    虽然这种时候确实挺尴尬的,但是耐不住李凌峰面皮厚啊,他不急不躁,安静的站在原地,耐心的等待着几位先生给前面的孩童破蒙。</p>

    每个先生里拿的书本虽然一致,但是选取的内容却不一。很快,学堂里就响起了孩童稚嫩的童音。</p>

    李凌峰无聊,眼睛不由得看向前方,四位先生领着两名孩童各自站在不同的方位,正在给底下的孩童破蒙。</p>

    何举人拿着书站在东面,方脸上带着严肃,不见笑容,声音稳而清晰:“云对雨,风对月,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p>

    何举人面前的孩童脸上有可见的紧张,紧张的攥住衣角,脸因为先生的不苟言笑而覆上了一层细密的汗珠。</p>

    “云对雨风风对风对月鸟对啊不是”</p>

    由于紧张,孩童跟读一半不由卡壳。</p>

    何举人司空见惯,毕竟一般孩童前两遍磕磕绊绊实属正常,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记不住读不出也情有可原,复又开口重申一遍。</p>

    “云对雨,风对月,晚照对对晴空来鸿”孩童的声音再次响起,第二次明显比第一次记住得更多,只是依然不能将内容全部记住。</p>

    何举人耐心引导,直到四遍,孩童才将先生的内容全部流利地重复出来,嘴不由地呼出一口浊气,看见先生点头后站退到一旁安静等待。</p>

    其他几人亦是如此,九个孩子中,独有一人相较于其他孩童更聪颖一些,战绩是两遍就能重复,而剩下七名孩童则有三人三遍过,李凌峰的堂哥李仕仁就在其中。</p>

    剩下的孩童则有一人四遍,两人六遍,一人八遍过。</p>

    没有人“蒙十不过”,四位夫子都满意的点了点头。</p>

    李凌峰不动声色的观察着伙伴们的蒙学过程,发现除了何举人略显严厉外,其他三位先生都比较有亲和力,四人都尽心尽责,正耐心地为孩童破蒙。</p>

    看来福德书院师风还不错啊。</p>

    等众人都破蒙之后,中间的场地就空了出来,四位夫子聚首看着李凌峰,一瞬间就让他感觉到了作为一个学生的压力。</p>

    如果这具身体里不是已经成年的自己,恐怕也忍不住脑门冒汗。</p>

    毕竟老师之于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管有没有犯错,见到了都会让人没来由的心虚。</p>

    更何况是一下四个老师看着你,压力倍增。</p>

    “汝过来罢!”陈举人开口唤李凌峰。</p>

    终于轮到自己了。</p>

    李凌峰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两分忐忑,毕竟现在自己是个学生,拜见自己的老师又怎会心无波澜?</p>

    纵然心中些许不平静,李凌峰还是大方的大步向前,然后朝着四位先生拱一礼,朗声开口:“学生李凌峰,恭请先生教导。”</p>

    陈秀才之前见李凌峰落单,还以为最后启蒙时会多些波折,毕竟四位夫子都站在旁边,恐使此子露怯而不知夫子所云,没想到倒是个胆子大的。</p>

    脸上的笑容更温和了些:“虽汝落单却勿须慌张,现下便由吾为你蒙学。”</p>

    陈秀才见李凌峰沉稳却还是忍不住鞭策了一下,希望他不要被外界影响,认真听即可。</p>

    李凌峰自然莫敢不从。</p>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p>

    陈秀才念的是声律启蒙一东下半部的第三四句。李凌峰侧耳听清后,在陈秀才鼓励的笑容中缓缓开口。</p>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声音清脆,口齿伶俐,没有一丝隔断。</p>

    咦?</p>

    此子竟一遍就读出?</p>

    </p>

    不仅发音标准,而且咬字清晰。</p>

    四人皆惊。</p>

    要知道前来书院蒙学的孩童最大也不过八岁,却也无法听一次就完整复述夫子蒙学的内容。</p>

    毕竟光凭耳朵听一句你不了解的话,而且只听一遍,大多数人可能都不能明白别人了啥,更别还要复述了。</p>

    所以连何举人脸上的神色也有了变化。</p>

    他毕竟当过京官,见多识广,知晓确实有些孩童天资聪颖,破蒙之时只一遍就过,可在他的认知中,大夏朝蒙学能一遍就过的也就那寥寥几人,最后也都颇有成就。</p>

    他又如何能不惊喜?</p>

    八岁是什么概念?在现代,八岁的朋友可能刚从学前班升上一年级,甚至连名字都还不会写。</p>

    而李凌峰不过才刚刚六岁,就能做到耳聪目明,口齿清晰的复述夫子的话,你何举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p>

    其他三位夫子和何举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惊讶过后更多的欢喜,毕竟此子今日入福德书院蒙学,只要能悉心教导,日后不一定没有锦绣前程。</p>

    杨秀才性情耿直,见李凌峰于众人注视</p>

    旋即对着其他三位夫子拱一礼,朗声笑道:“某观此子确有不凡,杨某爱才心切,不由心痒想考校一番,还望诸位理解。”</p>

    何举人、陈秀才和周秀才互相对视一眼,三人正有此意。</p>

    “少康兄请。”杨知茂字少康。</p>

    李凌峰愕然,好家伙,这算超纲了吧。他也没想到自己一遍复述会引来众位夫子的好奇,还大一挥就给他加题了。蒙学还有加时赛?古人真会玩儿。</p>

    不过李凌峰也没办法什么,而且他也能感受到夫子并无恶意,可能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想要看看是不是真的。</p>

    在现代的时候,李凌峰从就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太的事他记不得了,不过他也明白自己曾经六岁时也断然不会像现在表现的这般智若近妖。</p>

    所以多少理解自己面前这四位先生的激动之情,然后坦然接受了。</p>

    杨秀才四十多岁,一张国字脸上蓄了两撇胡须,一袭襕衫,声音洪亮:“汝和陈师蒙学已过,但吾也想考校一二,你且仔细听清,勿须慌张。”</p>

    “弟子明白。”李凌峰拱正色道。</p>

    “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p>

    杨知茂所读乃为成语考地舆中的内容,相较于声律启蒙难度提升了不少。</p>

    李凌峰站在原地,侧耳倾听,明了后在心中确认一番,然后缓缓出声,将自己听到的内容全部复述了出来。</p>

    一字不差。</p>

    杨秀才大惊过后,看着李凌峰那叫一个越看越满意啊,就好像你读书的时候,老师只要求你考九十分,没想到你考了一百分。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p>

    “大善。”</p>

    四位夫子齐齐点头,这可是个好苗子啊,以后必定更加用心去教导,绝不能使之泯然众人。</p>

    李凌峰脸上挂着憨憨的笑,一副懵懂无畏的样子。虽然他长相普普通通,但眼中的微光却又与众不同。</p>

    有的人就是这样,初见时相貌平平,在其开口后,你才会后知后觉:这样的人活该长得一般!因为相貌对于他来,是最不重要且最不需要的东西。</p>

    可能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望其项背。</p>

    李凌峰的超常发挥自然得到了夫子的青睐,几位先生都对此次的蒙学满意得不行,将入学孩童的名字姓名住址特征等基本信息一一登记之后,就会将名册递往县衙备案。</p>

    学子名册备案在大夏必不可少,将会成为以后科考的凭证,每次考试前都会凭名册记录的信息反复确认,以防科考舞弊代考等。</p>

    而且也会更新被记录学子的信息,以便于下场考试能更容易辨认。</p>

    待所有事宜结束后,李凌峰终于领到了自己的课本。是刚刚几位先生蒙学时所问的声律启蒙。</p>

    自即日起,他李凌峰便正式踏入“读书人”这一行列了,首要之事解决,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师出无名的“露才”了。</p>

    因为是进学第一天,在领完课本后就可以回家收拾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从明日起便要正式进学了。</p>

    大夏学子读书和现代的学生一样有寒暑假,但大夏进学却并没有周末之,而是只有在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时候才可以放假回家探亲,相当于半个月休息一天,其他时候则是在书院的寝舍中住宿。</p>

    想着自己要半个月才能回家一趟,李凌峰不由脸一皱,害,再也吃不到娘做的蒸鸡蛋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