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峰心潮起伏剧烈,突然激动起来,雕印刷术在我国古代可是隋唐时期才发明的,而且在唐朝中后期才开始使用啊。</p>
雕印刷术刻板费时费工费料不,刻好的书板大批量还不容易存放,而且如果工匠雕刻时刻错了字更不容易更正。</p>
正因如此,北宋的毕昇才在庆历年间改良了雕印刷术,从而发明出了更省时省力的活字印刷术。</p>
活字正好避免了雕的不足。</p>
把刻板转换成了刻字。</p>
只要雕刻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随意拼,不仅能大大地加快制的时间,而且活字印完后,还能拆,雕刻的活字又可以重复循环使用。</p>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单个活字,可比一大块雕占用的空间得多得多,所以更容易去存储和保管。</p>
啧啧</p>
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p>
试想一下,如果他把活字印刷术推广出来,这对于大夏朝的读书人,绝对算得上一场大变革啊。</p>
为什么大夏朝读书贵?</p>
贵的不是纸,不是墨。</p>
除了学费贵,就是书贵了。书为什么贵?贵的不是纸,而是印刷!!!</p>
是把文字印在书本上的过程导致成本太高了,所以连一本话本的新书都要二两银子。</p>
李凌峰心中感慨不已。</p>
为什么北宋的文化璀璨,书籍孤本遗留后世数量庞大?</p>
扬名了像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诸多文人墨客?</p>
原因虽然不能全都归结于活字印刷术,但李凌峰敢肯定,正是因为活字印刷术,才能让这些文豪的笔墨得以更好的留存于后世。</p>
现在就有一个会,而且近在眼前!</p>
稳了稳心神,他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p>
毕竟他不是专业的木工,虽然知道该如何操作,但至今为止也不过是纸上谈兵。</p>
毛主席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
要想活字印刷术推出,还需要去不断的操作与实践,找来专业的工匠去摸索,才能拿得出成品。</p>
现在还不着急去弄,因为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p>
只能默默的把此事先记在心里。</p>
李凌峰将篷布盖了回去,跟着林老板去了后堂。</p>
林正业先给李凌峰沏了一壶茶水,然后从隐蔽的角落取出了一个木匣,掏出贴身存放的钥匙开了锁,才将话本生意所记录的账本取了出来。</p>
“这便是这些日子所有的流水与进项,某记于此册,好方便友查看。”林正业将账本递与李凌峰。</p>
李凌峰微微颔首,接过后便细心浏览起来。</p>
账本用的是古代的单式记账法,李凌峰大的时候在会计学这门课上就接触过。</p>
他还记得给他们上会计课的陈老师曾经过,单式记账法有许多缺点。</p>
单式记账法账户设置不完整,通常只设置少数账户,而且其虽然能按时序反映一部分经济业务,但是只反映能引起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增减变化的经济业务,而不反应导致其发生的原因。</p>
简而言之就是单式记账法账户设置少,不完全,不能体现收入与支出的所有明细,也不能体现导致这些明细变化的原因。</p>
除此之外。</p>
单式记账法不能进行总体试算平衡,因其没有记录所有的经济业务,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也只是一个方面,因此不能进行全面的试算平衡。</p>
不像复式记账法,遵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试算平衡基本原理。</p>
所以在现代,对于账目的处理,为了能更全面,更简洁,更清楚的反应收支平衡,通常都是使用复式记账法来记账。</p>
而且,一般还会利用会计试算平衡表等方法来进行对账,检查账目的正确性。</p>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p>
也许对专业外的人来听起来很复杂,但对李凌峰来,查账不过是轻而易举。</p>
他在心中用复式记账法将账目仔细对过后,发现并没有问题。</p>
账簿上的每一笔明细都能对得上,支出与进项被分开记录,李凌峰在心里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将结果算了出来。</p>
前期林正业投入的成本一共是二百七十四两银子又八百八十八文钱,这些支出包括了雕费、纸张费、人工费、宣传费、运输费等,其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p>
每一笔都记录在册。</p>
用这些银子初步印了神雕第一卷的话本共计一千二百册,二两银子一本,现在已经卖出四百三十一册。</p>
除去成本净盈利五百八十七两银子又一百二十二文钱。</p>
这还是已卖出的这三分之一左右,不算上运往邻县卖的那些话本。</p>
是暴利也不为过。</p>
女人的钱真好赚啊!</p>
现代是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古代也有胭脂水粉,但是少不了要加上居家旅行,消遣必备的话本。</p>
“”</p>
李凌峰想过賺钱,可他没想到这么赚!</p>
</p>
怎么办,他突然有种一夜暴富的错觉。噢,不是,他是真的一日暴富了。</p>
这种感觉</p>
卧槽,真特么爽啊!</p>
哈哈哈哈哈哈哈。</p>
还好金庸老先生没穿过来,不然知道自己的著作在大夏卖得这么好,估计天灵盖都得给自己掀了。</p>
李凌峰在心里得意了一下,虽然开心,但不至于忘乎所以。</p>
他开心只是因为暂时不用再为钱在发愁,他有了能力去更好的照顾父母和阿姐,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肩膀太弱,承担不了为家人遮风挡雨的重担。</p>
是的,来到大夏这么久,他的心从来没有踏实过。</p>
心里的这种惶惶,来源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p>
就像回到了曾经幼无助的时候,他无声地挣扎,沉默着嘶吼。</p>
孤身一人。</p>
世上有许多的人,这些人大多行色匆匆。</p>
他们有人富有爱,有人溺于哀,有的人家财万贯,有的人囊空如洗,有人健康,有人患病,有人幸福美满,也有人爱而不得</p>
但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港湾和路灯,有挣扎度日的理由。</p>
但唯有只身一人的人,才是一无所有的人。</p>
他,李凌峰,魂消身死,再世为人。</p>
有了希望和软肋,带着忐忑与激动,绝不安于平庸。</p>
所以</p>
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亦是为更好的守护珍视的人,他需要借助外物来更好的武装自己。</p>
或许是一个强壮的体魄,或许是用之不竭的财富,或许是滔天的权势</p>
因为他绝不允许自己懦弱无能,也不要一生碌碌无为还要安慰自己平凡可贵。</p>
话本只是他的第一步。</p>
让他在大夏生根的第一步。</p>
有了这第一桶金,才能支撑他走得更稳,走得更远。</p>
只有经营好这笔生意,他才有立足的资本,他的筹谋才能落地,再也不是高高悬挂着的空中楼阁!</p>
真男人,从不抱怨埋恨。</p>
这些是李凌峰心中的所想,也是他从书中的所得。</p>
等他再看账本上的数字时,心中的波澜已经停息。</p>
当初订契时,李凌峰就和林正业达成了共识。</p>
即话本的账每月月底分一次,但是李凌峰担心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特意加了首月不分账的条款。</p>
所以,这个月的账两人不会分,李凌峰实际上拿不到银子,要下月才能有真正意义的进账。</p>
但李凌峰对此却很满意,不单单是这些钱他暂时还用不上,而是这点钱实际上还不够多。</p>
如果继续当作成本让林老板去运作,只要不出意外,相信下个月翻几番不是什么大问题。</p>
不过,做生意眼光需要放得长远。</p>
不能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潜在的风险。</p>
将账本交还给林正业,李凌峰呷了一口茶,将自己刚刚巡视坊刻时所观察到的问题一一提出。</p>
卖话本不比其他生意,话本本身就是易燃物,文墨居又是木质结构,雕板也是木板所刻,所以防火是重中之重。</p>
而且,黔地位于大夏西南,早晨夜晚春季露水重,书本防潮防霉也是关键。</p>
话本生意利润丰厚,虽短时间内不会有人复刻,但等神雕的话本在大夏流行后,肯定会有许多商人闻风而动。</p>
他们需要在排时加入防伪的标识,用来区分“正”与“盗”,保证自己的独创性。</p>
</p>
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p>
林老板每听李凌峰提一句,脸上的深思就更重一分。</p>
他以为自己做得已经够多了,应该不会有疏漏,但没想到李凌峰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句句都直击要害。</p>
林正业心尖都在颤动,用震惊和佩服已经无法形容他此刻的心情了。</p>
唯有一点,他知道自己赌对了。</p>
李凌峰见林正业沉思,并不会觉得他没想到这些,就觉得是林正业不行。</p>
觉得别人蠢的人一般才是真的蠢,少数牛逼大佬除外。</p>
话本生意才开始,很多问题暴露不出来,林老板现在想不到很正常,风险管理是一门学问,如果李凌峰什么都不知道,不定也不会这么快就想得这么远。</p>
所以,他觉得很正常。</p>
毕竟有很多问题,他暂时也想不到,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