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正待关上铺门,章府的柱子急匆匆跑过来,宋先生知道出了事忙吩咐儿子德文取来药匣。</p>
“二太太?”宋先生见柱子一个劲的摆着,又问道“少爷?”</p>
“是——是三——三奶奶病了。”柱子上气不接下气的道。</p>
没一会章府的马车便停在药铺门前。宋先生知道三太太淑媛体弱,这大半夜突然被叫去可别出了什么事。</p>
马车驶出了青石板路又在碎石路上颠簸了片刻,夜晚的马蹄声显得格外的响亮,宋先生下车时,陈妈和老胡早在侧门前等着呢。</p>
“您可来了宋先生。”陈妈打着招呼,不等宋先生询问便自顾起来。“晚饭后三太太就不舒服,刚刚突然就哇哇的吐起来。”</p>
“吐出什么东西没有?”宋先生问道。</p>
“吐的都是绿豆色的水。”陈妈边边引着着宋先生往东跨院走。</p>
“宋先生。”素娥挺着肚子在院中也等着呢。</p>
“二太太。”宋先生俯身施礼。</p>
“陈妈都和您了吧,这大半夜的别闹出什么毛病来。”素娥的脸色不太好,皱着双眉。</p>
“不碍事,不碍事。”宋先生忙,“您就别跟过来了,有陈妈在就好,正好来了,一会我给您把把脉。”</p>
“夜里凉,茗儿先扶太太回去,不打紧,有宋先生在。”陈妈接过话。</p>
素娥知道光着急也不是办法,今天晚上也就甭打算睡个安生觉了。虽人吃五谷杂粮就没有不得病的,可这麻绳专挑细处断,三太太淑媛身子弱,就怕她出点什么毛病。这个妹妹性情随和,知书达理,典型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姐俩这几年的相处也是不错。</p>
这家是难当的,府里上下几十口人,光想着油盐菜米这些事就叫人脑仁疼。早几年夫人就开始叫自己张罗宅子里的事,可毕竟有夫人操持着,自己只不过是个帮,现下这才几天光景便受够了。</p>
自打淑媛嫁进来,素娥就想着把管家的差事推出去,可谁想到三太太先后产了两回,哪还有“闲情雅致”打理宅子里的事。</p>
老爷夫人出去办事后,素娥就吩咐陈妈将做好的三餐给东西两个院送去,天天就别在用膳房吃了,就这么两个人人吃饭也不觉得香,可谁想到几天没见就出了个这么事,要天气不好吃坏了肚子还是好办,三太太这要是有其他毛病我可怎么交代啊。</p>
宋先生随着陈妈进了东跨院,院子里种着十几株腊梅,月光下粉嫩的梅花在白雪、青砖的映衬下倒觉得多了几分冰冷。</p>
听到有人进院丫头春荷忙从里面迎出来,看着神情是焦躁的不得了。</p>
</p>
“三太太好些了没?”陈妈问道,“还谁在里面照顾着呢?”</p>
“太太叫那几个婆子回去了,是看着人多眼晕,刚才又吐了一回。”春荷掀起棉门帘让大家进来。“我去看下太太睡了没。”</p>
“太太醒着呢,要我扶太太出来吗?”春荷从里屋出来道。</p>
“别了,我去和三太太下。”陈妈知道现在顾不上弄什么礼数了,太太的内宅不能随意进出,可这节骨眼上还是一动不如一静稳妥些,况且宋先生也不是什么外人。</p>
见宋先生进来,三太太想要坐起来,刚伸出被子就觉得一股冷风忽地灌了进来,喉头一紧忙用绢捂住了嘴。</p>
“不打紧。”宋先生见状从药匣里面取出一个灰白色的瓷碗,“春荷,叫太太吐在这个碗里面。”</p>
吐的不多,又轻咳了几声三太太感觉舒服了些。宋先生接过碗用油纸将口封住随后放回了药匣。</p>
宋先生给三太太把脉,见她脸上略有些青色,颧骨微红,唇色有些发白,许是刚刚吐过的缘故,呼吸的气息有些沉缓。</p>
惊蛰的第二天,三太太淑媛就感觉身子发沉,浑身一丝力气也没有,多平日也是喝些粥吃些清淡的蔬菜,这几天也吐过一两次,唯有今天从早上到现在已呕吐了五回。</p>
“肉食都吃的什么?”宋先生指下触到的皮肤微凉。</p>
“只吃了两次鲈鱼,两位太太都不喜好肉食,只是在汤里汆了些牛肉丸子。”陈妈回忆着,“宋先生,是不是和这些吃食有关系?”</p>
“貌似没什么关系。”宋先生微闭着双眼,脉象倒也显示不出什么。</p>
“真是劳烦宋伯父了。可查出是什么缘由吗?”淑媛叹了口气。</p>
“三太太,我要您身子并无大碍,您可相信?”宋先生笑了笑。</p>
“您的话我怎能不相信。”淑媛听闻可是安心不少,又问道,“可是我这个样子——”</p>
“您身子还未养好,依照脉象来看您是脏器受了凉,我这边有配制好的药粉,每日餐后搅在温水中服下,我再给厨子留个菜单按照上面的给您调养几日。”宋先生合上药匣,“您这身子现在不适合汤药,等体力恢复些再。”</p>
“还会吐吗?”春荷急着问。</p>
“吃过药粉定是不会。”宋先生将一纸包递给春荷,道,“三太太睡前就把这个倒进香炉,只需要点点便可,这个能起到安神效果,睡的舒服了身子也会好的快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