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 第43章 不列颠来的工程师
    一男一女愣了一下。</p>

    这就是徐树青口中神乎其神的周总工,居然如此年轻!</p>

    徐树青道:“周博,这就我和你提过的,我的同学姜明尚,前几天刚从不列颠回国。”</p>

    姜明尚很客气,上前道:“周总工你好,我叫姜明尚。”</p>

    周博连忙道:“姜先生,幸会,叫我周博就行!”</p>

    旁边的女孩没有话,姜明尚主动介绍:“这是我女儿,姜思夏!”</p>

    “姜姐,你好!”</p>

    “你好!”姜思夏淡淡回应。</p>

    姜明尚也是一个急脾气,也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就问道:“周总工,半导体收音真是你的发明吗?”</p>

    “没错,是我研发的!”</p>

    姜明尚露出难以置信的眼神。</p>

    真没想到,世界最先进的收音居然在落后的夏国诞生,设计师还如此年轻。</p>

    “在不列颠时,我在穆拉得公司工作,就是做收音的。</p>

    一个月前,树青跟我,现在沪江能造收音,让我回来干。</p>

    实话,开始我还不信。</p>

    不过,老同学相邀,我也不能不来。</p>

    结果,昨天看到半导体收音,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p>

    真没想到,夏国居然造出这样先进的收音。”</p>

    着着,姜明尚目光闪动,声音有些激动。</p>

    周博道:“半导体收音的关键是集成电路,在这方面,我们遥遥领先。</p>

    可以这么,以后在电子科技方面,夏国将引领世界!”</p>

    徐树青道:“没错,咱们不光能造收音,还有一些其他电子电器,保证能让你大开眼界!”</p>

    姜明尚点点头:“来的时候,树青已经向我介绍了集成电路技术,能不能让我看看具体的实物。”</p>

    “当然可以,这边请!”</p>

    随即,周博带三人进入实验室。</p>

    实验室有些杂乱,工作台上摆放着电路板、芯片、色谱仪,示波器等各种设备。</p>

    姜明尚是专业人士,大概一扫就能看出,这个实验室很专业。</p>

    周博将三人带到一台显微镜前。</p>

    镜台上,是一块未封装的芯片。</p>

    “姜先生请看,这就是集成电路,目前可以做到0微米!”</p>

    姜明尚立刻凑了上去。</p>

    透过目镜,一个微观而精细的电子世界呈现出来。</p>

    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都纤毫毕现。</p>

    姜明尚惊呆了,这就是集成电路技术!</p>

    太神奇了!</p>

    难怪能把收音做到那么。</p>

    对电子技术而言,集成电路绝对是颠覆性的存在。</p>

    未来,电子行业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p>

    看了片刻,姜明尚还抱着显微镜,恋恋不舍不肯撒。</p>

    这时,姜思夏像个好奇的女孩,也挤了过来。</p>

    “爸爸,让我看看!”</p>

    “好,思夏,你也看看!”</p>

    周博注意到,姜思夏不是在看热闹。</p>

    一边看,还一边熟练地转动准焦螺旋,调整清晰度。</p>

    </p>

    这美女还挺内行!</p>

    片刻之后,姜思夏抬起头再看向周博时,眼神都发生了变化。</p>

    接着,姜思夏问了一个问题。</p>

    “周先生,你听过计算吗?”</p>

    周博猛然一惊。</p>

    “姜姐,你还懂计算?”</p>

    这个时代,懂计算的人可比大熊猫还稀少。</p>

    姜思大眼睛扑闪扑闪,非常可爱地点点头。</p>

    “是的,我觉得集成电路应用到计算上,应该很有发展。”</p>

    周博一笑,心那不是很有发展,集成电路简直就是为计算而生的。</p>

    姜明尚在一旁介绍道:“思夏在不列颠的曼切斯特大学就是学计算的,她的老师是涂灵,很有名的。”</p>

    涂灵!</p>

    周博再次震惊。</p>

    涂灵在计算发展史可是大神一般人物。</p>

    没想到姜思夏居然是他的学生。</p>

    姜思夏脸上也露出几分得意。</p>

    随即,周博将三人带到工作台的另一边。</p>

    上面摆着一台电视一样的显示器,一行行字幕不断闪过。</p>

    而旁边,则是一个桌子大的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p>

    姜明尚不禁好奇问道。</p>

    “这是电视吗?”</p>

    周博摇摇头:“这就是姜姐的计算!”</p>

    这次又轮到姜思夏震惊,“计算是这样的吗?”</p>

    二极管计算在二战时期已经有应用,曼切斯特大学实验室里,就有一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p>

    但和眼前的器完全不同。</p>

    这台计算,是周博最新的工作成果。</p>

    虽然芯片已经量产,但想造出这台计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别的不,硬盘就是一个难点。</p>

    因为设备的局限,周博咬着牙搞出一个g的硬盘,结果体积像一个大箱子。</p>

    而整个主快赶上一张桌子了。</p>

    即便如此,这样一台电脑,在当前也堪称惊天神器。</p>

    姜思夏又问:“周先生,你这计算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吗?”</p>

    周博一乐。</p>

    这美女真是个内行呀!</p>

    居然能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p>

    “是的,这台计算遵循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没想到姜姐是一位专家!”</p>

    “运转频率是多少?”</p>

    “主频50z!”</p>

    “什么——”</p>

    姜思夏差点跳起来。</p>

    这个数据把她吓坏了,准确地是不太相信!</p>

    50z意味着每秒五千万次的运算。</p>

    这怎么可能?</p>

    这比曼切斯特大学实验室那台,快了上百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