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立体复合种植</p>
随着第一段轨道星环的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同样被运抵了罗斯托夫号。</p>
这些设施包括能源供应模块、重力调节器、空气循环系统以及各种维护设备,每一件都经过械神甫的严格祝福,确保它们能够在轨道星环的极端环境中稳定运行。</p>
运输船的引擎轰鸣声在星港上空回荡,仿佛在为这场宏大的工程奏响序曲。</p>
完工之后的轨道星环相当巨大,只要行星的空气过关,没有厚重的酸雨云遮挡,即便在行星地表抬头仰望,也能够用肉眼轻松看到那横亘天际的巨大造物,让人清楚的意识到那是人类工程学的奇迹。</p>
当然,在械教口中的话,那定是万之神的伟力口牙!</p>
不过现如今罗斯托夫号的轨道星环施工并没有完全完工,仅仅只是铺设了第一部分的框架结构,还不到整个环体的十分之一。</p>
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块长度接近三千公里、宽度超过十公里的巨大造物。</p>
(赤道周长是四万公里,罗斯托夫号比神圣泰拉略)</p>
如果拿来做为耕地使用,三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换算过来,大约就是四千五百万亩土地,相当于3k时代东方某大国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部耕地面积还有多。</p>
这么大的面积,拿来种粮食的话,即便是以3k时代的标准也可以养活很多人。</p>
更不用轨道星环的结构并不是单层的,它是一个多层结构,可供使用的面积就更大了。</p>
如此巨大的面积,陈曦当然不会就让它这么空着。</p>
早已经计划好的轨道水培农场已然在建设之中。</p>
从马里乌波尔铸造世界订购的部分构件、从罗斯托夫号铸造工厂生产的设备、从格里亚和格林芬四号订购的各种械、从星系行星带采集的冰体行星、从恒星中收集的等离子体</p>
这些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轨道星环上,为水培农场的建设提供支持。</p>
一座足以喂饱十亿人的轨道水培农场就这样被建造出来。</p>
按照陈曦的规划,在轨道星环上将会有十座这样巨大的轨道水培农场,提供足以喂饱百亿人的食物。</p>
这些食物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不会就这么直接当成食物吃掉,而是会经过二次加工之后,制成能量棒、营养粥之类的食物再发放给普通民众充作口粮。</p>
这听起来似乎是有些黑心肠,明明有足够的食物,却还要这么干。</p>
但在陈曦看来,这样做却可以养活更多的人。</p>
毕竟,帝国的能量棒、营养粥之类的食物,良心一点的把天然食物的含量放到60%就已经是帝皇庇佑了。</p>
足够百亿人吃的口粮,加工的时候只要添加足够多的钷素提取物,甚至可以喂饱三倍以上的人口。</p>
虽然目前罗斯托夫次星区并没有什么人口压力和粮食危,但陈曦需要为将来考虑,囤积一部分经得起储存的粮食。</p>
天然谷物固然美味,但同样不耐存储。</p>
3k时代为了储存粮食,科学家可谓是费尽了心思。</p>
然而纵使如此,如何长期有效的保存粮食,依旧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技术效果越好成本越高昂。</p>
</p>
40k时代虽然技术更多也更先进,但保存天然食物依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p>
除非是不惜代价的使用静滞力场,否则想要让天然食物长时间的保存也是不切实际的。</p>
最合适的办法依旧是进行加工之后,做成诸如能量棒、营养粥之内耐存储的食物,毕竟以帝国的食品保存技术,能够让陈曦现在制作的食物,放到不屈远征结束都还在保质期内。</p>
当然,这样也更适合进行长距离星际运输,为次星区的移民开发提供食物补给。</p>
不过在轨道水培农场投入使用之前,陈曦还要和奥维利娅确认水培农场究竟该种植何种作物。</p>
毕竟,不同的作物对环境和资源的需求不同,选择合适的作物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轨道星环的资源,确保未来的粮食供应稳定可靠。</p>
——</p>
“你是要在水培农场弄什么所谓的立体复合种植”奥维利娅盯着陈曦,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困惑和质疑。</p>
对她来,这种种植方式听起来更像是某种天方夜谭,而不是可行的农业技术。</p>
所谓立体复合种植,是陈曦从3k时代记忆中挖出来的一种农业技术。</p>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同一片耕地内,通过垂直空间的分层布局,种植多种作物。</p>
这些作物根据各自的生长习性和需求,被巧妙地安排在同一区块上,充分利用光、温、水等资源,从而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p>
在3k时代,这种技术已经在植物工厂和水培种植领域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应用,算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p>
但在40k时代,这种技术却显得格格不入。</p>
械教的农业模式简单粗暴——他们通过基因改造和大量肥料,将单一作物的产量推到极限。</p>
他们的高产作物种子可以在一年内榨干一整块土地的肥力,后续的种植必须依赖海量的肥料和水资源。</p>
这种模式就像帝国对各个世界的统治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从不考虑可持续发展。</p>
而一旦离开了整个帝国体系的支持,单一的帝国世界往往无法支撑自身继续运作。</p>
就好比农业世界一旦离开了周边星球提供的肥料和淡水,往往会迅速的减产,从而无法供应其他星球。</p>
奥维利娅对于陈曦提出来的要求并不感冒,甚至有几分不耐烦:“你知道械教为什么不用这种技术吗因为太麻烦了。我们只需要把一种作物种到极致就够了,何必搞这么多样”</p>
陈曦却不为所动,他坚持自己的想法:“械教的方式确实高效,但太浪费资源了,我们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按照械教的传统方式来。</p>
我们应当尝试一下,在没有额外的肥料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对多种不同作物的复合种植,从而实现一套可以自己自足的农田微生态,并提高单位粮食产量。</p>
这对于罗斯托夫未来的粮食供应保障,是非常有意义的!”</p>
奥维利娅叹了口气,虽然陈曦的要求很离谱,但她也知道这是可行的,只是这样做会非常麻烦。</p>
“好吧,我可以试试。”她最终妥协了,叹了口气道:“但你要明白,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我需要对多种不同的作物习性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按照你的要求共生,并且形成一套自己自足的生态微循环</p>
这实在是太麻烦了!我希望你下次能够提稍微简单一点的要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