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满堂彩!沈念的完美级解释</p>
皇极门内。</p>
所有官员都望向御座东南角的翰林检讨沈念。</p>
到底是实行朔望朝会还是一旬三朝,全看沈念站队了。</p>
沈念缓了缓。</p>
略一思索,大步走向殿内左侧。</p>
这意味着:沈念赞成保持旧例,一旬三朝,一月九朝。</p>
顿时——</p>
一些奉旨参朝的科道言官,还有一些倾向朔望朝会、一月两朝的官员都撇起了嘴。</p>
心中骂着:这个谄媚奉承的狗官!</p>
而在左侧。</p>
同样也有一些官员对沈念面带鄙夷,觉得他是因逢迎张居正、吕调阳和马自强才选择了左侧。</p>
此非沈念选择之错。</p>
而是他被推到这个位置,注定要得罪一群人。</p>
此刻。</p>
万历皇帝心中也有些不悦。</p>
本来,他有会每月只需特别早起两次。</p>
而今却还是九次。</p>
张居正轻捋长须,脸上倒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p>
这时。</p>
沈念朝着万历拱道:“陛下,臣非参朝之臣,而今参与此等重大决策,纯属巧合,能否容臣一赞同保持旧例的理由,臣与刚才诸位同僚所想,都有些不同!”</p>
万历看向</p>
沈念朝着中间又走了两步,然后挺起胸膛。</p>
“凡主张朔望朝会者,皆认为当下常朝徒耗体力,全是虚式,臣认同这一点,但造成常朝了无实事的原因,非是大事务皆通过票拟批红完成,由内阁主导一切,而是当下所有上朝官员的不作为!”</p>
“简言之,不是常朝无所用,而是众朝官不会用,不敢用!”</p>
唰!唰!唰!</p>
官员们纷纷扭脸望向沈念,一脸不可思议。</p>
有人甚至认为他是疯了。</p>
大家本以为沈念请求解释,是为了去除谄媚奉承上官之嫌。</p>
没想到——</p>
他竟将常朝化为虚式,归为所有上朝官员之错。</p>
这是一竿子将所有朝臣都打倒了!</p>
沈念接着道:“臣之所以这样,是因常朝之上,有陛下,有阁老,有六部堂官,有科道言官,在如此多官员参与的朝会上,天下诸事皆可解!”</p>
“有官员认为内阁柄权霸道,有官员认为六大部堂处理一些公务偏私,有官员认为当下新政有诸多疏漏,还有人认为自己有富国强兵之策,然大志难酬”</p>
“有诉求,有问题,讲出来啊!常朝不是最好的表达场所吗”沈念骤然抬高了声音。</p>
“常朝之上,百官俱在,谁敢偏私,谁敢霸权!谁敢堵住言者之嘴!”</p>
“臣以为,常朝可为内阁理政查漏补缺,乃天下最无私的伸张正义之所,这里承载着大明朝最后的公平公正,一切事情都能在这里得到更公平的处置,故而臣主张保持旧制,不可缩减常朝频次!”</p>
</p>
沈念的声音清脆洪亮,直接传到了大殿外。</p>
他道出了心中的真实想法。</p>
常朝之所以无实事。</p>
是官员们不敢言,是官员们习惯于做内阁的提线木偶。</p>
沈念完后,大殿内外鸦鹊无声。</p>
这一刻,所有官员心里都冒出三个字来形容沈念刚才的表达。</p>
“满堂彩。”</p>
沈念将常朝当作大明朝最后的辩论公义之所,且其还能限制内阁的权力。</p>
这就是常朝之用。</p>
而百官皆不敢用,不会用。</p>
这番言论若在私下讲,有讥讽内阁之意。</p>
但此时此处讲,恰到好处,正合时宜。</p>
</p>
沈念这番言论。</p>
就像在某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将一盆凉水倒在了所有昏昏欲睡的官员的脑袋上。醍醐灌顶。</p>
旋即。</p>
左都御史葛成礼再次走出,其缓缓跪在地上,高声道:“陛下,臣赞成沈检讨之意,常朝之用,大矣,不应缩减!”</p>
“臣撤回所言的朔望朝之,支持一旬三朝!”</p>
若官员有不公要言,而内阁不接或不够公正,常朝就是御史言官们的主场,就是他们展现职能的最佳之所。</p>
“臣附议!”</p>
“臣附议!”</p>
“臣附议!”</p>
</p>
大殿右侧的官员们纷纷出列,转而赞成保持旧制。</p>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p>
这一刻,万历也乐了。</p>
依照沈念的解释,一旬三朝有助于提高他的帝王之权。</p>
大明两京十三省,公务甚多。</p>
万历若全部亲力亲为,那定然会英年早逝。</p>
但若是在常朝上操控所有重大事件,还能借助百官之力,敲打内阁,他自然求之不得。</p>
常朝之上,他的权力最大。</p>
这样一想,万历突然间对常朝没有那么讨厌了!</p>
与此同时。</p>
张居正的脸上也流露出一抹笑容。</p>
他也觉得沈念的理由有道理。</p>
自张居正成为首辅以来,骂他专权,骂他是曹操、王安石的官员甚多。</p>
他皆不愿解释,也解释不过来。</p>
而今。</p>
常朝之上,若官员们能积极一些,多考虑一些实事,正是他期待的。</p>
他不怕官员们找内阁的疏漏。</p>
因为他身正不怕影子歪,一心为国,经得起各种考验。</p>
至于是否会削内阁之权,张居正根本不在意。</p>
在皇帝亲政之前,大明朝没有一人能对他的权力产生威胁。</p>
张居正的境界思想要远高于一般的官员。</p>
心思全在新政上。</p>
而在常朝上统一解决群臣之疑惑,他也能更好地开展新政。</p>
张居正望了沈念一眼,面露欣赏之意。</p>
沈念在内书堂讲课,不谈时政,讲学甚是纯粹。</p>
沈念在君前记注,苛守史官职责,撰史甚是纯粹。</p>
今日之事,沈念临场发挥,言别人所不敢言,一心为公,亦表现的甚是纯粹。</p>
张居正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故而他很看好沈念。</p>
今日,沈念一言,竟让所有人都觉得有道理,都非常满意。</p>
此非常人能及也。</p>
旋即。</p>
万历看向张居正,后者微微点了点头。</p>
万历高声道:“日后常朝,仍保持旧制,有迟到者,罚俸一月,每月迟到或请假两次以上者,杖责二十!”</p>
“另外,日后有对内阁票拟,朕之批红所不满者,可在常朝上言,公议解决!”</p>
顿时,群臣拱,都甚是欢喜。</p>
朝会结束。</p>
沈念长呼一口气,他官袍里的内衫已经完全湿透。</p>
幸亏刚才临场发挥,拯救了自己。</p>
不然下朝之后,还不知会有多少人指着他的脊梁骨骂,以后给他穿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