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56章 师生深聊!张居正:同我者,子珩也。
    第56章师生深聊!张居正:同我者,子珩也。</p>

    午后,内阁。</p>

    当值的中书舍人将沈念引入张居正的值房中。</p>

    依照沈念当下的品级,在没有提前汇禀的情况下,其实没有资格面见张居正。</p>

    但他有着日讲官的身份,外加他在张居正特意交待的官员名单内。</p>

    只道一声有要事汇禀,便来到了张居正面前。</p>

    “翰林检讨沈念,参见阁老!”沈念躬身拱道。</p>

    张居正放下中的笔,抬起头来,沈念以官职相称,显然是为了公事。</p>

    “子珩,何事”</p>

    沈念拱道:“阁老,下官想为户课给事中徐贞明、广东道御史李桢、陕西道御史乔岩、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四人求情,恳请朝廷免于责罚!”</p>

    听到此话,张居正皱起眉头,缓缓站起身来。</p>

    “怎么你与他们有旧你无事趟这趟浑水作甚是否责罚他们,取决于诏狱的供状,取决于陛下的圣断,大过年的,莫为自己找不自在,速速回去!”</p>

    张居正以为沈念是因与四人有旧而求私情,故而怒斥沈念。</p>

    沈念脸色不变,朝前走了一步。</p>

    “阁老,我不曾与四人有旧,也非为求私情,乃是为了新政顺利展开,为四人求情!”</p>

    张居正看向沈念。</p>

    “若是‘直谏无罪,言官之责’那套法,便莫讲了!那些无知蠢货,威胁朝廷,扰乱国事,不顾国家成败,若不严惩,日后将更加猖獗!”</p>

    张居正面色铁青,显然被此事气得不轻。</p>

    沈念缓了缓,开口道:“历朝历代,推行新政者,无不是一边挨骂,一边改革。”</p>

    “下官知阁老之苦,知阁老之累,然重惩言官,并非良策。”</p>

    “何为良策”张居正反问道。</p>

    “示弱,轻惩,培养支持新政的贤良之官,使之居于要职,为阁老分担压力。”</p>

    “示弱老夫示弱,能被那群言官吃掉!”张居正非常清楚那群迂腐言官对他柄国的恨意。</p>

    他能感受到。</p>

    他若下台,结局可能会如晚年严嵩那般凄惨。</p>

    沈念问道:“阁老,不知您是否知晓,您在百官心中是什么模样”</p>

    “是何模样”</p>

    “辅政操急,以宰相自居,负性刚果,持身正大,独断专行,一遮天”</p>

    张居正认真听着,听完竟没发现一个褒义词。</p>

    他气得嘴唇发颤,长须翘起,但细细一想,自己可能在百官心中就是这个形象。</p>

    一个考成法,几乎将九成官员都得罪了。</p>

    这种话,无人敢在他面前讲。</p>

    “你也如此想”</p>

    张居正轻捋胡须,面如平湖,然心中甚是忐忑。</p>

    他觉得沈念不敢点头。</p>

    但又认为沈念摇头,极有可能非发自真心。</p>

    沈念思索数息后,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然后还补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嗯。</p>

    “砰!”</p>

    张居正听到此话,身体一趔趄,腰撞在桌子上,只感觉脑子嗡嗡的。</p>

    </p>

    他自问甚是器重沈念。没想到在沈念心中竟然是这种形象。</p>

    沈念连忙道:“阁老,大家皆如此认为,非大家之过,而是您造成了这种假象!”</p>

    “我知您为大明江山呕心沥血,希冀着以新政兴盛大明,几乎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您身上的担子有万钧重,但从未抱怨过!”</p>

    “我觉得,您有时在强撑,将自己表现得无坚不摧太累了,您在执行新政上可以强势,但在其它方面,理应示弱。”</p>

    “不知您是否发现,您被言官攻击时,无官员为您辩解,朝中不乏您的支持者,无人为您出言,是因大家认为您无所不能且陛下会为您撑腰。你是超乎法令之上的存在”</p>

    “这种认知,就是很多人觉得您独断专行、一遮天的缘由。”</p>

    “其实,您只是觉得定下的政策行之有效,有益于大明,您想更有效率的变法改革,故而便出言定下,不与任何人讨论,其他两位阁老在您面前也只是道一句:附议。”</p>

    “如果我没猜错,您应该已经准备布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已在一些州府试行数年的一条鞭法了,此新法,将会得罪更多人,到时定然还会有无数反对者攻击您!”</p>

    “你若倒下,所有的新政之策便都倒下了!”</p>

    “阁老,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靠您一人,兴盛不了大明。”</p>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p>

    “我希望您示弱,是希望当您被言官谩骂,会有人站出来为您话。”</p>

    “我希望您轻惩,是觉得那些不懂您的官员当看到新政取得的成果后,会了解您的苦衷,会赞颂你的功绩,如此更有成就感!”</p>

    “即使他们永远不懂,百年后,千年后,一定有人能懂得您为大明的付出,是您扛着大明朝在走!”</p>

    “示弱,是为了您自保;轻惩,是为了让更多官员有会了解您的付出,看到新政取得的功绩。”</p>

    “至于当下的一些谩骂、不解,就任它去吧!”</p>

    “不出所料,傅应祯被充军后,一定有百姓赞颂他,一定有百姓谩骂您,但那又如何呢伤不了您皮毛,或许若干年后,他们会为当初的行为自责不已!”</p>

    </p>

    这一刻,张居正的眼眶有些发红。</p>

    他没想到沈念竟如此了解他,没想到沈念能精准地道出他的不足。</p>

    他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他夙夜为公的辛劳,他为了复兴大明所作的牺牲,他对一条鞭法的谋划,以及他存在的问题</p>

    依照二人目前的关系,沈念这番话是冒着极大风险的。</p>

    因为张居正的儿子都不敢如此实话。</p>

    沈念够胆,无惧得罪他,且相信他秉着一颗公心,一定会听劝。</p>

    这一刻,二人的关系骤然拉近许多。</p>

    沈念已不仅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伙伴,志同道合的伙伴。</p>

    偌大的大明王朝,政事千头万绪,确实需要有人为他分担。</p>

    老迈的吕调阳不行,对他唯命是从的张四维不行,但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沈一贯、沈念等,都是可以重点培养的。</p>

    特别是沈念。</p>

    张居正本以为他只是灵一些,没想到心中有大智慧。</p>

    沈念的所言所行,不是在追随他,而是在坚持做正确的事情。</p>

    这一刻。</p>

    他豁然开朗,觉得身上的压力减少了许多。</p>

    张居正看向沈念,问道:“子珩,你今日出这番话,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千古留名”</p>

    沈念今日这番话,显然不是为了攀附张居正。</p>

    沈念微微一笑。</p>

    “高官厚禄不过浮云,千古留名或是骂名,我只是觉得,当下的大明太糟糕了,底层百姓的日子过得太糟糕了,若有能力,便应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过得幸福一些,我也不虚此生!”</p>

    张居正轻捋胡须,心中喃喃道:同我者,子珩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