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律律”</p>
黑夜,金山与祁连山间草原上响起了马匹的唏律声和鼎沸的人声。</p>
只见在这千百日夜都空旷无物的草原上,此刻竟然不知不觉多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营盘。</p>
这营盘依靠金山,东西长二百步,南北深三百步。</p>
由于身处草原,仅仅依托金山,故此并不算是易守难攻的地方,反倒容易遭到袭击。</p>
正因如此,班值兵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防备着游牧在瓜、肃之地的胡人。</p>
“驾!驾”</p>
举着火把的塘骑策马从东方归来,守住辕门的步卒见状查验,随后便放这十余人进入了营盘之内。</p>
不多时,一名十八九岁的青年将领身负甲胄,握横刀步入营盘居中大帐。</p>
当他走入帐中,帐内主位坐着身负甲胄的五旬健壮将领,左右两侧分别坐着二十到五十不等的十数名将领。</p>
“刺史,去寻第三伙的塘骑找到他们了。”</p>
将领入帐作揖,众人的议论声戛然而止。</p>
此时,坐在主位的将领向前探了探身子:“如何”</p>
“第三伙的塘骑遇到了肃州酒泉的番人塘骑,伙长李怀深及其余九名塘骑阵没,仅存刘继隆一人。”</p>
“仅存一人,那人如何活下来的”左首的一名三旬将领冷脸询问。</p>
面对此人询问,青年将领回应道:“据他所,是李怀深率领他们血战番骑,末了他刃了数名番兵塘骑,而后又被一酒泉逃人所救才得以存活。”</p>
“独他一人存活后,还能刃数名番骑哼!”三旬将领显然不信。</p>
不止是他,其余人也都露出皱眉的举动。</p>
别他们,就连坐在主位将领也沉默不语。</p>
“你刚才有酒泉逃人救了他,那酒泉逃人何在”</p>
主位将领开口询问,青年将领侧身道:“此人正在帐外”</p>
“传他进来。”</p>
“是!”</p>
随着主位将领一声令下,很快帐帘便被掀开,蓬头垢面的张昶出现在了这大帐之中。</p>
当他看到坐在主位的五旬将领,他当即下跪叩首道:“酒泉唐人张昶,参见张刺史。”</p>
坐于主位的将领,便是亲光复瓜沙二州的张议潮。</p>
面对张昶的叩首,张议潮叹气道:“起来吧,酒泉的情况。”</p>
“是”闻言,张昶激动发抖地站了起来,并将酒泉的情况如实出。</p>
不过完之后,他又补充道:“草民所知的这些,皆是半个月前出逃的情况,此时城内如何,草民也不太清楚”</p>
“有这些情报就足够了。”张议潮点点头,脸上露出慈善的笑容道:“塘骑禀告你救了刘继隆”</p>
“却也不敢是救,草民到那里的时候,那位已经将番兵悉数宰杀了,只是因为伤重无力而晕了过去。”</p>
张昶实话实,张议潮闻言颔首,四周将领依旧不太相信有人能在独活的情况下,还能刃数名甲兵。</p>
不多时,思虑过后的张议潮看向青年将领:“淮深,你带这兄弟下去休息吧。”</p>
“是!”青年将领作揖应下,张昶闻言却连忙作揖道:“刺史,草民求刺史收留投军!”</p>
“呵呵”听到张昶的话,张议潮抚须道:“要投军也得好好休养几日再。”</p>
“可我”张昶还想什么,张议潮却抬道:</p>
“放心,我大唐尚有陇右十余州落于番人中,有的是你报仇的会。”</p>
张昶闻言表情挣扎,最后还是不甘心的点了点头:“是”</p>
</p>
“下去吧。”</p>
张议潮示意张昶退下,张昶见状也心翼翼的退出了大帐。</p>
在他走后,张议潮开口道:“那刘继隆可还能行动”</p>
“回刺史,尚能行走。”青年将领作揖回应,张议潮闻言颔首:“那便传他进来。”</p>
“是!”青年将领应下后走出大帐,而在帐外则是站着刚刚换上干净半臂、长裤的刘继隆。</p>
“进来吧。”青年将领开口示意,刘继隆闻言作揖行礼:“是!”</p>
刘继隆认识青年将领,青年将领也认识刘继隆,因为刘继隆正是他招募的兵。</p>
饶是这西北之地,寻常男子也不过五尺五六寸罢了,像刘继隆这样身长六尺逾的兵卒,对于下人马不算多的青年将领来,还是很难忘记的。</p>
若非兵员紧缺,没有那么多官位,他甚至会让刘继隆直接担任伙长乃至队正。</p>
唐军的编制从武德年间开始,期间经过多次调整。</p>
由于瓜沙之地与大唐断绝近百年,故此张议潮采用的是李靖兵书之中留下的编制。</p>
唐中前期初府兵制尚未被破坏时,基本编制为:卫—府—团—旅—队—伙—伍。</p>
其中府设折冲都尉,团设校尉,辖二百人,下辖二旅。</p>
每旅设旅帅,辖一百人,下辖二队。</p>
每队设队正,辖五十人,下辖五伙</p>
每伙设伙长,辖十人,下辖二伍,而每伍设伍长,下辖五人。</p>
眼下沙州军的军制,基本便是唐朝中前期的“二五”进制。</p>
到了中唐以后,唐军通常以二百五十队为一军,士兵数量为一万二千五百人。</p>
虽然队正放在一个军里,只不过是二百五十分之一,但对于当下只有两千步卒,二百余骑兵的沙州军来,这已经不是一个位置了。</p>
沙州军起家沙州,后来又拿下了瓜州,内部有譬如索氏、张氏、李氏、曹氏等家族和豪强。</p>
这些豪强和家族子弟参军从吏都需要占据位置,哪怕是一个的伙长,对于他们来也是需要争夺的位置。</p>
譬如刘继隆那伙的伙长李怀深便是李家人,而李家人身死,却独活刘继隆一个人,这不免让李家人心生疑虑。</p>
不过早在那厮死的时候,刘继隆便已经做好了解释的准备,所以深吸一口气后,他便跟着青年将领走入了大帐内。</p>
步入帐内,刘继隆便吸引了不少目光。</p>
“十三团二旅二队第三伙兵卒刘继隆,参见刺史、诸位将军!”</p>
入帐后,刘继隆便主动作揖行礼,声音沉闷却令众人都能听到。</p>
“倒是个好汉子!”</p>
张议潮眼前一亮,率先夸赞了刘继隆,随后对青年将领笑道:“淮深,你倒是募了个好兵。”</p>
“赖刺史光复瓜州,不然末将再有本事,却也遇不到他。”</p>
青年将领毕恭毕敬回话,而听着他话的刘继隆却不免在心底叹了一口气。</p>
他自后世来,自然知晓二人的未来。</p>
张议潮收复瓜、沙、甘、肃、伊等五州后,唐宣宗置归义军,册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p>
得到册封的张议潮十分振奋,在几年后收复凉州,而唐军也趁着吐蕃内乱收复兰州、河州等地,至此河西光复</p>
河西光复后不久,张议潮被召入长安为质,而他亲创建的归义军则是衰败于唐廷的权谋段之中。</p>
至于张淮深,这位张议潮所托付的归义军将领,最后却在归义军的内斗中落得了一个身首异处,子嗣断绝的下场。</p>
面对此时意气风发的二人,刘继隆却也不知道该些什么。</p>
只是他不想,却有人想对他。</p>
“刺史,第三伙伙长李怀深也颇具勇力,末将想问问这兵卒,李伙长是如何阵没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